太極圖中蘊含的辯證哲理

陰陽哲學是中華文明之根,太極和八卦在中華文字(漢字)出現之前即存在了。據傳說,太極八卦是史前的伏羲所創,漢字是黃帝令手下倉頡所創,伏羲早於黃帝。

太極圖蘊含深刻的陰陽辯證哲理,可以簡單分為顯式陰陽辯證和隱含陰陽辯證兩大類,其中顯式陰陽辯證是易於從太極圖中總結出的表象性原理,隱含陰陽辯證是需要間接邏輯思考才能領悟到的深層次哲理。

一、顯式陰陽辯證

太極圖是一維陰陽直接辯證的二維形象化表示。顯式陰陽辯證:即一維陰陽轉換規律,有如太極圖的形象表達。太極圖是一個圓,象徵時間的周期作用,太極圖內含陰魚與陽魚,陰陽在持續相對運動。

太極圖的主幹框架所表達的,是(顯式)陰陽辯證的規律:

1. 運動絕對性原理:萬事萬物及構成的子系統都在持續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註: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類似的原理。馬克思的辯證思想來自黑格爾,黑格爾的辯證思想來自道家太極陰陽哲學。

2. 陰陽屬性原理:任何事物及其子系統都蘊含陰和陽的屬性,任何事物及子系統都是陰陽的複合體(物理的世界上不存在100%絕對陰屬性的物體,也同樣不存在100%絕對陽屬性的物體),任何事物的特性都可以用陰與陽組合的一串適宜長度的二進位數字(例如八卦、64卦、1024位MD5等)來描述。

註: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相對性絕對性的範疇,原理類似。這是八卦、周易、六壬、奇門遁甲等卜筮工具可以總結描述任何事物的特定屬性的出發點。傳統中醫發展了陰陽屬性原理,在病情診斷中講究八綱,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3. 曲線振動(特性)原理:萬事萬物的運動持續表現為陰(衰退、下降、寒冷)或陽(昌盛、上升、酷熱)的屬性變化,陰陽變化的表象是「振動」,即數學上的正弦曲線。

註: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否定之否定的範疇。從自然界觀察,「歲」的規律是春夏秋冬輪作;「月」的規律是盈虧轉換;「日」的規律是晝夜交替。太極圖是圓的,道家哲學認為世界的基本構造是圓和球形(圓是自然界效率最高的平面圖形。樹木的截面是圓形;地球、月球、太陽等天體都是球形;原子佔據的基本空間是球形)。數學上,圓周期的運動規律被表達成正弦函數。

4. 陰陽轉化(物極必反)原理:陰陽在不斷運動、消長、交感、中和,也在不停相互轉化。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互根,神化無窮。陰極則轉陽,寒極則轉熱,昌盛至極則必然轉入衰退,因為,陰極不是純陰,其內核已經含陽,陽極也不是純陽,其內核已經含陰。

註: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矛盾的辯證統一原理。大自然的規律就是,夏天熱過之後,天氣自然轉涼;冬天冷過之後,天氣自然轉暖。中華先人用64卦中的12卦來表示12月(如,春分及驚蟄的一個月用大壯卦表示,秋分及白露的一個月用觀卦表示),每一卦對應24節氣中的兩個節氣。

5. 物壯則老原理:巔峰過後,必是衰落。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把自身的狀態保持在巔峰,同理,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朝代)能夠永遠處於昌盛的頂點。

註:中華傳統哲學不相信永生,認為凡是出現的事物都一定會滅亡。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最普遍的生命周期包括受胎、孕育、出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等階段。《道德經》中表達為「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第51章)。從正弦曲線的規律延伸看,任何事物處於頂峰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越是急於攀上頂峰的,越會迅速衰落。燃燒得亮的蠟燭持續的時間短。所以道家崇尚「大器晚成」。

二、隱含陰陽辯證

所謂的直接辯證,是最淺表的顯式陰陽辯證哲理;而語義上的間接辯證,也只是顯式陰陽辯證的邏輯擴展。道家的陰陽理論,還擁有更加強大的隱含陰陽辯證哲學。

現實世界中,人類很多時候則不得不處理比直接矛盾更複雜、更深刻的辯證邏輯與推理。

例如,有人陷害你入死地,你辯解嗎?你抗爭嗎?你垂死掙扎嗎?

「柔弱勝剛強,防禦機制天然優於進攻機制」是典型的隱含陰陽辯證哲學原理。

陰陽,不僅僅是直接的矛盾和持續的相互轉化,中華先哲還在內丹修鍊的基礎上悟出了陰陽之間的統一(化合、融合)關係。

隱含陰陽辯證:源於內丹修鍊的本體感悟,中華傳統哲學延展了「直接辯證(顯式陰陽辯證)」的概念,將「遞歸(復)」的思維融入辯證法,發展出「間接辯證」和「因果辯證」兩個範疇以及「否定之肯定」的逆自然方法論。在顯式的陰陽太極(陰極轉陽,寒極轉熱)涵意之外,「陰陽辯證」還擁有一層更深刻、更博大的隱含辯證哲學:

1. 遞歸嵌套原理:萬事萬物都是由大小不等的若干符合太極規律的子系統構成,子系統的太極規律是遞歸嵌套的。

註: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基本粒子組成,我們所在的世界(地球)是由原子構成的。任何系統,都是由相互關聯的若干子系統構成,每個子系統又由子模塊(子子系統)構成,最基本的子模塊是基本粒子。從基本粒子構成一個複雜系統(例如人體),子系統的屬性經遞歸嵌套疊加到一起,形成宏觀整體。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在持續運動,由基本粒子組成的萬事萬物也在持續運動。道家認為,原子的屬性可以由太極表達,子系統的屬性也可以由太極表達,複雜系統的屬性仍然可以由太極表達,太極是一個可以被遞歸應用的哲學單元。每一個原子的屬性被動態疊加到一起,形成整個宇宙。陰陽規律統治一切。

因為每一顆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軌跡是曲線,所以道家堅信,世界上沒有一條河流是沿直線流淌的。夷道若類(《道德經》第41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徑(《道德經》第53章)。

2. 固有周期(頻率)疊加原理:萬事萬物及子系統都有著內在的固有周期(頻率),不同子系統的頻率可以疊加,可以受外界因素和防禦機制影響而被調整也可以被一定程度掩蓋,但無法被消除。

註:數學上,任何形式的函數(規律)都可以分解成若干正弦函數的級數疊加(這叫做傅里葉變換)。原子的陰陽屬性可以通過傅里葉變換疊加成整個宇宙的陰陽屬性。系統的整體屬性,是透過防禦機制的子系統屬性的表象表達。子系統的固有周期受組成模塊周期、自身動力機制和潛在屬性的影響,並交織在自身與系統整體防禦機制的表象上。整個系統的固有周期是所以子系統固有周期的調製與諧和並透過整體防禦機制的宏觀表現。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系統,任何系統(獨立整體)都存在於一定的外部環境中。系統狀態的變化受內因、外因和時間周期影響。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觸發,宏觀時間周期決定了變化的必然性,自身的固有周期決定了變化的時間窗口。

3. 時間單向性原理:太極圖表達了一種「單向」運動模式,時間是單向的,時間不可逆。

註:太極圖不是軸對稱的,只是中心對稱的。如果用動態表達陰陽的對立統一轉化規律,太極圖可以用中心旋轉的動畫表達陰陽魚之間的轉化關係,但只能沿單一個方向旋轉。單向旋轉的太極圖可以表達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如果逆旋轉,則無法表達「春是陰中陽的生長、秋是陽中陰的生長」的道理。中華先哲自創立陰陽太極之初就承認時間不可逆。

破鏡不能重圓,人死不能復生。所以道家不指望來世,只修現世。

4. 陰陽中和原理:事物及子系統陰陽屬性的變化符合正弦曲線規律,陰與陽是中和的(太極圖中屬性陰的面積與屬性陽的面積相等),鐘擺偏離平衡向左的擺幅在尺度上一定與向右的擺幅相等。

註:太極圖的總面積中,一半為陰一半為陽,陰陽的面積絕對相等。表現在萬事萬物的規律上,繁榮與蕭條被標誌在鐘擺的左右兩邊,鐘擺是持續地在繁榮(不包括虛假繁榮)和蕭條之間來回擺動的。鐘擺偏離平衡向左的擺幅在尺度上一定與向右的擺幅相等。延伸的,單個事物的生命周期中,上升過程的面積積分與下降階段的面積積分是完全相等的。一個人,要獲得多大榮耀,需付出同等的恥辱(或者痛苦、或者磨難)為代價。在人生的交易中,沒有人能夠從上帝那裡獲得額外的優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道德經》第36章)

古話講,人有一長處,必有一短處,短處隱藏在長處的陰影下。

對於相互分離的宏觀系統(例如正時間宇宙和負時間宇宙),雖然表象上二者在空間上相互分離,但由於空間的扭曲性,分離到一定程度後二者的實際距離會逐漸縮小並最終重新碰撞融合(回歸混沌)。

5. 表象與潛在屬性的反常定律(復卦):陽極生陰(內核),陽極時為至陰;陰極生陽(內核),陰極時為至陽。

註:《易經》中的復卦(回歸、重生、涅槃、顛覆)的意思,在表達陰陽轉化、曲線振動等顯式陰陽辯證原理外,最關鍵的是揭示了「陽極生至陰,陰極生至陽;虛極生至真的實在,靜極生至強的生命能量」的間接因果辯證的思想。

陽盛極時,表面的宏大不是真正的至陽,因為強弩之末,已經不能穿魯縞,是「陽」最脆弱的時刻(實質是陰最強大的時刻);而陰盛極(冬至)時,所包含的陽氣(太極圖中表達為陰魚的內核,卦象中是復卦最下的一爻)才是至陽。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第16章)

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生命最輝煌的時刻。

6. 弱能勝強原理:比陽(進攻機制)更強大的是陰(防禦機制)。

註:時間是單向的,強大的發展結果必然會轉弱。表面上最剛強的時刻其實是至柔誕生的一瞬間。而柔軟的發展結果是,只要等到時間窗口的降臨,之後一定會轉強。進攻者表面上最氣勢洶洶的時刻不是最強大的時刻,而是進攻力最脆弱的時刻。捕食過程隨時可能因拚命奔跑的獅子喪失力氣而終止。進攻,只是表象上的強大,進攻的過程,不可避免把自身防禦機制的最弱點暴露,因而進攻是最危險的行為;防守是靜等敵人暴露弱點以期致命一擊的明智行為。虛極為至實,柔極為至剛。柔弱勝剛強。所以,道家認為最好的進攻是防守,最好的防守是消失(藏)。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素食是比肉食更加健康的飲食習慣,這種智慧從古印度的瑜伽大師就已經領悟出了。肉食除了堵塞你的血管外,還會堵塞你的思維。

善做人者無須解釋;善做事者無須去「爭」;不盈。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經》第36章)

7. 先天後天原理:比陰陽(太極,二)更加強大的是無極(一)。

註:如果承認太極圖是可以運動的,可以以固定周期(頻率)旋轉的,那麼當加快太極圖的旋轉(或者以更加宏觀的角度審視陰陽的轉化)之後,太極圖中的陰魚與陽魚可以相互融合而形成「混沌」。相對於進攻和防守,隱藏和等待有時候是更好的手段(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道德經》第68章);相對於矛(金)和盾(木),智慧(水)是更強大的武器(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相對於陰或陽,無極是更強大的。無極可以自動分裂為陰陽,推動萬事萬物發展變化。

佛家的「涅槃」和道家的「金丹」都不是簡單的「陰陽轉化」概念,而是更加深刻的轉變:陰陽合化無極。

中醫認為,相對於後天營養(陰氣)或者免疫機制(陽氣),先天元炁(嬰兒階段的生命力)對人體的益處更大。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德經》第6章)

8. 無極超感知原理:無極是超越人類感官感知的。比無極更加強大的是虛空(零);比虛空更加強大的是道。

註:當一個物體以超音速向我們飛來時,在能夠聽到它的聲音之前它已經飛過我們所處的位置了。當一個物體或某種粒子以超過光速運動時,人類研製出的科學儀器根本無法觀察到這個物體。當太極圖以超過一定速度旋轉時,人眼已經無法分辨陰陽魚的細節,只能看到模糊一片;當太極圖進一步加速則人眼無法分辨旋轉的方向,只能看到一個灰色的圓(混沌)。

從宇宙的遞歸屬性看,混沌是可見宇宙的起源,大道是大道的起源。所以比無極更加強大的是虛空(零),比虛空更加強大的是道。

復卦的引申涵意,體現在空間上的極左即是極右,分裂的極端就是融合,肯定就是否定。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第10章)

道祖老子將隱含陰陽辯證哲學濃縮成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

《易經》把隱含陰陽辯證的哲學濃縮到復卦的卦象中。隱含陰陽辯證的哲學原理被一層層深埋在復卦的延伸涵義中。動態看,復卦是太極和八卦的精髓。

隱含陰陽辯證也可以總結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第40章)

體會不到陰極生至陽的生機,自然體會不出道家「虛極靜篤」的深刻意義,也無法領悟出道家哲學的陽光真髓。其實要求修道者擁有足夠的智慧,需要從鏡子的背後去抓住大道的偉大啟示(the Oracle,象、相、玄、竅)。

道家哲學,自身就是辯證的:其表象是柔、退、不爭、靜、虛,於是有人理解道家就是「隱學」;其實,道家哲學是積極的,道家追求的是至真的「實在」,是內心的「真實」,而不是面子上的「奢華」。

道祖老子,把中華文化之精髓深埋在《道德經》的文字中。

道家哲學,不僅僅是靜、是虛,還有「隱」。

隱,不是為了消失,只是靜靜等待,等待時間窗口的打開。

虛極才是至真的實在。

殊不知,中華文化之根就隱藏在隱含陰陽辯證的虛靜交織之中。當虛極的一剎那,智慧的閃光照亮心底;在靜篤的一瞬間,至強的生命能量自丹田生成。陰極一定會引發自我否定,陰極生至陽。

道家,根本不是簡單的「出世哲學」。只不過,真正的道家對別人的「出世」評論從不辯解而已。辯解,從來都是最無力的語言行為,從來都是弱者的借口。

領悟不出道家哲學玄妙的人,看到的只有表象:道家求仙,隱入深山(聖人為腹不為目——其實,道家哲學更講究: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被嘲笑(不笑不足以為道)。而歷代君王看到儒家整日將仁義禮法掛在嘴邊,恰恰是統治百姓的需要。數千年來,儒家(「顯學」)一直被列為國教而備受追捧。其實,表象上的「靜」,在到達靜極的狀態後會轉化成無上的「動能」,柔弱勝剛強。

張三丰所創的太極拳,表面上緩、柔,其實質在剛、勁。

真正得道者,如東晉陶淵明,看透了官場的虛偽,於是歸隱田園,與世無爭,不願意與偽善者為伍。因為表象與實質存在「復卦」所揭示的反常關係。

也有得道者,如道祖老子,能夠洞徹王朝內在機制的腐朽,已經不願意伴隨君王一同衰落,甚至認為不再值得開口去提醒他(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於是才有了西出函谷關的典故。

典型得道者,如藥王孫思邈,儘管已經辭官,但他仍然能夠把對百姓的熱情化作甘露,懸壺醫世,普濟天下。

典型得道者,如諸葛亮、劉伯溫、姜尚、張良,能夠把對世界的積極看法貫徹到創業的實際行動中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更多的人,對大道只是一知半解(中士聞道,若存若亡)。於是,渾渾噩噩、恍恍惚惚、嘻嘻哈哈,經歷多年,道家哲學被演化成繁雜的宗教儀式,這已經不再是道祖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了。

可以確定的,伏羲演八卦(先天八卦)是源於內丹的修鍊,文王解《周易》(後天八卦)也是源於內丹的修鍊,無論《黃帝內經》的作者是誰,他一定是從內丹修鍊中才參悟出經絡的走向以及與臟腑的內在聯繫。

曾幾何時,「仁義出廢大道」,炎黃子孫似乎失去了方向與信仰。道教本是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卻不被廣大國人認可,國人寧願崇尚沒有經作者本人直接表達而被弟子記錄下又幾經翻譯的佛教教義。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經》第16章)

道家最堅定的信仰,就是相信:有一天大道一定會回歸的

大道之復,不僅僅表現為「凡受過幫助的,都有義務去幫助別人」,也表現為反射,即「凡是希望遭遇困難時能夠獲得別人幫助的,你首先要去幫助別人(善)」,也表現為「從虛極中求至真的實在,從靜篤中求至強的生命能量」。

正言若反。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補充說明:

河圖洛書、太極圖和八卦是陰陽辯證的形象表達。在漢字出現之前,中華先哲已經深刻領悟出陰與陽之間的潛在聯繫。《易經》、《道德經》和《黃帝內經》都源自史前的陰陽辯證體系。卜筮、哲學與中醫是古典陰陽辯證智慧的三個分支,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支撐、互為滲透,是中華文明之根。真正的智慧,是超越語言的。道家哲學,深埋在泥土之下,常人通過主觀感受無法感知其博大。儒家、法家、兵家等是中華文明大樹上的果實。不同於高高在上、生活在空氣中的儒家,道家生活在地下。

道家哲學的璀璨明珠,包括陰陽辯證、否定之肯定、遞歸、復、因果辯證、現世因果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符合當代科技主流。從古文獻的措辭看,許多現代科技課題(如宇宙組成、星際旅行、暗物質、超導、亞原子結構等)先哲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刻思考過了。

道家哲學是開放的,道家承認意識的局限性,以謙虛的態度接納所有被證明是正確的理論,持續進步。道家哲學不是反科學的,道家不排斥科學,也不排斥儒家、佛家、基督教、伊斯蘭教中的精華。陰陽辯證,不僅僅是現代電腦的基礎,也是未來量子計算的數學模型。現代道教,只是道家哲學在有神論方向的一個發展分支。佛教與道教一樣,把先哲的比喻性語言進行誇大和神化理解,是思想在發展傳播過程中的必然分歧。真正的道家是無神論者。大道是大道的起源,大道不是神。從無極層面,道家認為物質與意識是融合的。道家哲學,既非唯心亦非唯物,是二者的統一。善良與平和,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佳藥劑。


推薦閱讀:

道在紅塵(四)~道門基礎禮儀
年貼問答,精選集錦(一)
支離疏者,執刀在人
《老子》中分量最重的一句
書?道德經

TAG:道家 | 中国哲学 | 道德经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