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霸,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前言

——只寫給看得懂或願意看懂的人

所謂學霸大多是在學術方面很厲害,很多人都只有讚歎的份兒,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學霸。有的時候,學霸真的不只是努力這麼簡單,先天的資質也十分重要。

但不能成為學霸的人,就不是天才了嗎? 美國哈弗大學教授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論,指人的智慧是存在於多個領域的,包括語言、邏輯、音樂、視覺、肢體、交際、內省、自然等。中國的學霸們大多在語言邏輯方面能力突出。。。那麼我們的其他智能就被忽視啦?不得不說天朝的應試教育還是魔剎了很多其他領域的「天才」!!!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能發揮學生自身的多種智能呢?——多元教學策略!

多元教學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需要的是多一點的觀察力、創新力和行動力。

所謂『多元教學』就是融合多學科內容,通過多種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在介紹具體的栗子之前,我要花一些篇幅來說說思維方式。 以便在行動前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應該只是個口號

儘管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同齡,但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從未產生過交集,我想很多人也是如此。

依然記得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很多喜歡文科的人為了更好找工作選了理科;也有喜歡理科卻為了考英文專業選了文科;還有一群人抵擋不住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勸說,最後留在班主任的班裡,自己稀里糊塗地被選了文/理科。

高考完選專業的時候,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某某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卻很少有人問考生喜歡什麼。。。不過考生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苦苦地上了十二年似乎沒有人在乎過這個問題,自己也很少思考,被動地填鴨式的學習讓人失去了思考、甚至自我認知的能力。

如果一不小心說了自己喜歡籃球,可能遭到的回復是「籃球能當飯吃嗎?」宣判式的否定讓孩子堂而皇之地讓出自主選擇權,最後成人以過來人口吻教育孩子「都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就知道了」云云。

成人做決定時往往著眼於未來的成功,興趣要排在現實問題之後。

現在有家長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了,大部分還是把它當做成功的「裝飾品」,並非必需品。

既然是裝飾,自然要高雅一些,鋼琴、舞蹈、騎馬。。。家長們也覺得有面子,但見過哪個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的興趣是抓蛐蛐、畫小人兒書而炫耀的嗎?

孩子的興趣是什麼?這是開始多元教學之前,首先要了解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不是只有特長才叫興趣——多一點兒觀察

這裡的興趣是廣義的,擅長做自己覺得舒適的事情都是興趣。有的孩子很喜歡畫畫,儘管在你眼裡可能畫的就是一坨 shi,但這就是他的興趣;有的孩子很喜歡問問題,儘管很多問題不著邊際,但這也是他的興趣。。。以此類推

有一些網站提供更加細化的多元智能測驗,一般來說,通過觀察都能看得出來,如果你喜歡測試類的題目,可以查看

literacynet.org/mi/asse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所謂八種天賦並非天生,因為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天才是訓練出來的。《財富》雜誌編輯、全美最受推崇的商業記者之一 傑夫?科爾文的書《哪來的天才?》中有很多取證。

看,訓練對天(shen)才(cai)來說多麼重要!

所以也不要看到自己的肢體方面薄弱就放棄鍛煉啊~不然,我也要放棄思考啦!

滾蛋吧,木桶理論!——多一點兒思考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受到木桶理論的影(du)響(hai):一個木桶所盛水的多少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子,而是最短的。所有的理論都是有「束縛力」的,因為它限制了前提。人怎麼運用理論才能不被理論所局限呢,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創造,去改變固有的條件。

就以木桶理論為例子,其實可以從更多角度來思考:木板的長短板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排列方式?可否將兩個短板合併?可否交叉?長板足夠長的時候,不一定要來做木桶吧?即使是木桶,可否用它來裝其他東西?

對於一個人來說,同樣如此。當老師發現學生對於某一學習不產生興趣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合理運用他們的長短板組合,形成新的學習模式?在數理化中引入文史哲,在文史哲中穿插體美勞。

對於一群人來說,更是如此。小組合作學習是另外一種長短板的組合,老師可以讓學生強強聯合,也可以強弱互補,各盡其職,提前體驗人的不同社會分工。

行動是更好的思考——多一點兒實踐

想好了就去做!當然,我們有很多不去做的理由:

沒有時間啊!

教室空間不夠!

學生行不行啊?

萬一學生不聽指揮呢?

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呀!

。。。

我想說,同感!

所以我分享的栗子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也會在文中反思自己的問題。

剛開學的時候,我都會非常注意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結合課堂常規進行訓練(這太太太重要了!!!)。就以最初兩周的科學課為例,時間是每天30分鐘,主題是「我們都是科學家」。

首先,我提出一個問題:科學家要做什麼?讓學生回答。藉機誇讚通過舉手回答的學生,但不去過多評價他們回答的內容,給一些適當的引導,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班裡有的人是不怎麼說話的,但有的人反覆說,這是可預期的。我準備了一種叫做「Talking wall」的活動,類似於留言板之類。就是將不同的觀點/圖片放在幾張大的紙上,然後把紙放在不同的位置,學生可以在教室里走動在不同的紙上寫下自己的想法。

這個活動是通過書寫代替說話,可以有更多時間思考,也讓一些不擅長發言的人找到表達的機會;可以閱讀別人的留言然後補充,就像在社交網站留言一般充滿互動性;給學生走動的機會,比起坐著回答問題,他們的肢體更放鬆。它是一個融合了語言、內省、交際、肢體智能在內的活動。

跟很多老師一樣,我最擔心的是班級秩序,所以開始前我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 一個地方人太多怎麼辦?(最多四個人,用班級人數除以紙的數量)

  • 有人在教室里跑怎麼辦?(把他/她的名字放到黃燈或紅燈)

  • 有人大聲說話怎麼辦?(同2)

  • 有問題怎麼辦?(舉手)

我讓學生自己做決定,有的學生還會說明這樣做的原因,今年我的班裡就有一個「小領導」,非常有組織和表達能力。反正,壞人讓他們自己做就好了。

通過用walking wall得到了學生的反饋,我就整理出來了一個提綱:「科學家總是……」(黑幕:其實這個提綱早已內定啦~)。然後用學生的留言舉證,再配上已經準備好的材料。

下一步我要讓學生去實踐這個過程,就做了一個簡單的「膨脹玩具」實驗。(我才不會告訴你是從某寶買的)。

觀察的原則是: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但不能吃一吃。如果能把它們放進盒子里,還可以玩猜一猜(這是我後來想到的)。

問題是由我來問的:假設把它們放進水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給出不同的猜測:有的說會融化,有的說會變大/小,有的說不會有任何變化。

那怎麼知道結果呢——做實驗,學生自己就提出來了。

我給每人準備了杯子,學生把膨脹玩具放進去,然後裝水。(這是訓練課堂秩序的好機會)

然後開始觀察,我拿著計時器,

1分鐘,沒變化,學生還在很認真地看;

2分鐘,開始東張西望;

3分鐘,無聊了。。。不動會死星人已經坐不住了。

當然,再過十分鐘也不會有任何變化。一般都是要隔幾小時才能看出來。

我就先把學生從觀察中拉回來做知識輸入:有文章、視頻、音樂、圖片都是很好的,我用的是一個視頻(英文的,中文針對兒童的科學材料還是很難找到的),介紹了幾種不同的科學家,以及科學家需要的衣服、工具,也從中了解科學家的觀察方法。

有時間的話完全可以做成小的科普書(又是後來想到的,也的確時間不夠。)

沒有這一主題的書,就來幾個其他主題的樣書做參考吧。開學第一周是非常適合做這一類project的。

然後我們討論了科學家除了觀察、實驗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記錄。

每次觀察我都會讓學生做記錄:日期,觀察到的情況,可以是圖片、文字等,還可以讓學生用iPad拍照做記錄(有的畫真的不忍直視呵~)。

下面就是一個觀察記錄,也用來做評估學生的材料。

學生一直持續記錄了一周,直到不再繼續膨脹。得出結論:這種玩具放在水裡是會變大的。

當然,我們也預測了從水裡拿出來會有什麼結果,學生統一回答是會變小的~^^

我後來把這些小玩具都放在班級的百寶箱里,等他們攢夠了積分就可以帶回家了,學生都特別高興,真的。我又成了best teacher ever,你們懂的,他們對誰都介么說。

非常遺憾的是,這套膨脹玩具沒有一個具體的說明,包括材料是什麼,就更不會有原理說明了,所以我也沒能跟學生繼續解釋。

整個過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像科學家一樣觀察學習。後面一學年我們都沿用了這種科學家的學習方法。

附一張圖,大家可以猜猜又在做什麼實驗。

現在回過來看這一主題。課時比較長,沒有被迫的填鴨式學習,也沒有比較成績高低,就是自然地運用學生自身的能力去習得知識和方法。融入的多元智能涉及語言、邏輯、空間、肢體、交際、內省、自然。

你一定發現了,我沒有用音樂,確實是我不才,想不出什麼歌曲可以帶動學習。但我在後面的主題一直在嘗試,沒有現成的就改編。

另外在這樣課中較少地體現交際,缺少小組合作的練習,因為是開學初,我還沒有訓練好課堂常規。

我的課堂實踐僅僅是多元教學的一個小側面。

評估多樣化——多一點兒反思

既然學習方式是多元的,那麼評估也要如此,不僅學生的作品、考試應該記錄在冊,學生的筆記、演講、小組合作、課堂表現都可以作為評估材料,這樣能夠更全面地評估一個學生。附上我做的一個評估的表格供參考。

結語

每個孩子都應該是天才,或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但是重要的是給他們機會,機會,機會!讓每個孩子的天賦得到最好的呈現~

知乎專欄:美國教育漫談の粒粒趙

相關閱讀:

  • 讓孩子更聰明:8個閱讀小技巧提升批判性思維

  • 我用一堂中文課教案,一節課賺了兩萬塊

  • 假如歡樂頌的女主們在美國當老師

更多美國教育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

微信號:USA_edu

如果要轉載我專欄或公眾號任何文章,請先私信通知我。

粒粒趙:lilyzhao117

如果想要約稿或者商務合作,請私信或者發郵件至gogolearning.edu@gmail.com

灰常感謝~

作者:粒粒趙

鏈接:zhuanlan.zhihu.com/p/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美國大學中的兄弟會是什麼組織?
讓孩子更聰明:8個閱讀小技巧提升批判性思維!
在美國窮人家孩子連教材都買不起:為什麼美國教材那麼貴?
你知道美國孩子是如何湊齊大學學費的?

TAG:美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