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管理的思維,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要我選出大學最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毫無疑問,一定是做規劃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說過,不要以為進入了大學就可以放鬆了,大學只是另一條起跑線,而且,比高中要嚴峻得多。

原因很簡單:不同於高中,大學裡的一切,完全靠自己的主動性和驅動力。優秀的人,早在大一、大二,就已經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開始集中精力往規劃好的方向衝刺了。如果你等到大四才開始行動,其實就已經晚了。

舉個栗子,有些朋友想進廣告公司,但如果你等到畢業才去投簡歷,你會發現:廣告公司根本不要沒有經驗的人,尤其是國際4A。那麼,你不得不先到其他行業曲線救國,或者乾脆放棄這個方向——你看,比起大二、大三就在4A裡面實習,畢業後順利成章留下來的,你比別人晚了多少?

再比如,有個朋友想進諮詢行業(真事),結果到了臨近畢業,才發現:優秀的諮詢公司,不但對專業有著非常狹窄的要求(金融、計算機等),最低學歷也是碩士,普通本科連面試的可能都沒有,怎麼辦?如果早幾年知道這件事,一早就可以轉專業了,再不濟,也可以提前準備考個研。

所以,為什麼要做好規劃?因為,我們人生當中的許多決策和選擇,都要點滿許多前置技能才會出現如果你沒有事先做好準備,你要麼就只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要麼就只能像所有平庸的人一樣,在那些門檻最低的選擇中挑選和徘徊。

更進一步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許多困境,乃至於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平庸乏味的罪魁禍首,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活得太過隨意。

比如,我經常收到這樣的私信:

  • 「大學學了個不喜歡的專業,一直很抵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做什麼,就這樣晃蕩了一年,好無奈……」

  • 「是不是我太眼高手低了?一年裡換了好幾份工作,每一份都待不久,現在很焦慮……」

  • 「我一點都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又沒有能力跳出來,每天都很忙,覺得未來的日子好迷茫……」

其實,不滿意現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改變。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就像身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裡,看不見周圍的路線,日復一日地活在焦慮和迷茫之中,不斷地往左往右試探著邁出步子,到頭來卻發現兜了一個巨大的圈子。就算能走出去,也是靠著運氣,回過頭看,更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

所以,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會告訴他們,先盡最大的時間和精力,想清楚方向和規劃。

在你沒有一個清晰的——至少是初步的規劃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無意義的。它們只會成為大量的試錯成本,成為在迷宮裡一次次兜圈子的腳印,徒耗精力。

這篇文章,會結合項目管理的思維,談談如何做好人生裡面,每一個階段的規劃。

一、願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講一個故事吧。

「我在店裡吃早餐,看見有個女人跟店主起了爭執。好像是店主少放了一顆蛋,她要求退錢,店主不肯。旁邊有個女人,估計是她的朋友,一直在勸解。

吵著吵著,那個女人突然坐下,捂住臉,哭了出來。

她朋友嚇了一跳,忙不迭地跟她說:不就一個蛋嘛,哭什麼,咱們不要就是了。

她抽泣著說,我不是哭這個,我是傷心,為什麼我都30多了,卻還要為了一個蛋跟別人吵架?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儘管作者的筆調多少帶著一點促狹和調侃,但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多少人就像這樣,曾對生活懷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和憧憬,卻被現實一次又一次地迎頭棒擊,磨蝕銳氣,最終成為自己以前最討厭的那種人?

如果你不希望這樣,如果你希望能夠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那麼,你可以先問自己這個問題:

10年以後,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是想成為時尚前沿的焦點,出入時裝周、酒會;還是想擁有自己的一間小店,一家工作室,享受充實而快節奏的事業;抑或是成為一名旅行美食撰稿人,天天飛往各地尋覓美食;又或者,是想安穩下來,擁有一間不大的房子,享受恬靜的家庭生活?

無須進行過多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內心,捕捉住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碎片——可能是一些形容詞,一個場景,一種氛圍,一些物質——將它們寫在紙上,作為主幹,然後,填充進必要的脈絡、骨架,慢慢完善,直至將這種生活狀態勾勒完整。

這個過程可能會花上幾天,不要急,盡量遵從自己的內心。盡量寫得更具體一些。

然後,準備一本空白的筆記本,打開第一頁,將它寫上去。

它將成為你往後一切努力的方向和根源。

二、門檻:我該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第一步的結果,只是幫助我們梳理出了自己想達到的生活狀態。需要將它明確下來,進行分解,才能落實到後續的行動之中。

請打開筆記本,在第二頁儘可能地羅列出你所知道的、達成目標需要滿足的條件。

以開一間咖啡店為例,你需要滿足的條件,可能是這樣的:(未必準確,只是一個參考)

  • 一筆至少30萬元的啟動資金(視城市和地段而定。包括租金、裝修以及前幾個月的必要開支等)。

  • 咖啡的相關知識。

  • 店鋪運營、資金管理、會計等基本商業知識。

  • 市場營銷及推廣的基本知識。

  • 平面設計、空間設計的基本知識(店面、LOGO設計和店內布局)。

  • 有競爭優勢的媒體資源和人脈關係。

  • 穩定可靠的供貨渠道。

  • 大量的成熟案例參考資料。

  • ……

這樣一來,你需要做什麼,就非常清晰了。「能否在10年內開一家咖啡館」,就變成「能否在10年內滿足這些條件」。

不要急於求成,一開始你列出的條件,可能很不完整、不嚴謹,慢慢來。有疑問的地方,就去網上搜索資料,去知乎提問,或者請教對這方面比較熟悉的人,對這一頁反覆修改、增補,直到趨於完善為止。

三、路徑:我該如何滿足這些條件?

這是整個規劃裡面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列出的條件中,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

  • 會計和賬目管理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你可以自己來,也可以跟朋友合夥、由他來負責這部分,也可以僱傭一位員工幫你分擔;

  • 店面設計、LOGO設計,你可以請朋友幫忙,也可以委託給專業的設計公司;

  • 一開始的啟動資金,你可以向家裡人求助,可以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自己一步步攢齊。

諸如此類。

不同的解決方法,會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處理。

  • 如果你家境良好,沒有太多資金方面的壓力,那顯然,你就可以挑選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把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去看市場營銷方面的書籍,學習推廣和運營知識,甚至到咖啡館裡面打工、積累經驗,都可以。

  • 如果你家境一般,打算靠自己攢齊啟動資金,那你可能就得選擇比較辛苦、加班較多,但收入也相對較高的工作。或者在業餘時間接一些外包和私單,平時也多注意開源節流,以攢齊存款為第一優先順序。

  • 如果你的朋友裡面有管理和財務方面的專業人才,關係也足夠好,你就可以把這一塊完全交給他,把自己的精力聚集在其他方面。

  • 又或者,如果你打算在推廣上面花大力氣,那是不是可以選擇新媒體相關的行業,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和人際資源,為將來打好鋪墊?

……

翻開筆記本的第三頁,把你的這些思考過程,詳細地寫下來。

  • 我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和優勢?

  • 我需要聚焦和關注哪些最核心的條件?

  • 我可以採取什麼方法解決它們?

仔細思考這些問題,大量地去查找信息,在這個基礎上,提煉出一份概要的「計劃」,並對它反覆進行打磨。

這一步的意義在於,只做那些對長遠規劃有益的事情

比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過,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低回報的兼職上。但是,如果你的長遠目標是開一家咖啡店,那麼到咖啡店裡兼職有何不可呢?這個時候,它的回報就不是簡單的金錢了,而是成為你整個規劃必不可少的一環。

再比如,許多人一到周末,要麼睡一天,要麼逛街、玩遊戲,這樣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方案,你是一定不會容忍自己這樣的。你會去圖書館看書,會去練習技能,會早起去健身。

因為你清楚地知道,按照你的計劃,只有這樣,才能離你的夢想更近一步。

四、量化:我要實現什麼進度?

為什麼有些人制訂了計劃,卻總是得不到落實,有些人卻可以一步步朝著計劃前進?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計劃本身的「有效性」。

什麼是有效的計劃呢?有一個通用的原則,叫做SMART原則。亦即「具體、可衡量、有可行性、有相關性、有時間期限」

刨去可行性和相關性這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則(目標必須有可能實現、目標必須與整體規劃和其他目標相關),可以看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量化」。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需要在什麼時間點,達成什麼樣的進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 「我要寫一部小說」就不是一個計劃;

  • 「我要在3個月內完成一部60萬字的小說,平均每周不少於5000字。」n就是一個初步的計劃;

  • 「我要在半年內完成一部小說,前3個月用於構思和準備素材,後3個月專註寫作,平均每周不少於5000字,總字數不少於60萬字。發布之後,在1個月內獲得100個訂閱,並且總體評價中好評需要超過60%。」n就是一個很完善的計划了。

同樣,「我要學習市場營銷知識」只是一句空洞的話,如果要使之成為計劃,可以這樣設置:

「我要在1年內讀完20本市場營銷相關的專業書籍;每晚至少讀30頁書,學習1-3個知識點;每周至少寫一篇不少於3000字的學習心得。」

這樣,就是一份有效、可執行的計划了。

請在筆記本上,翻開下一頁,把確定下來的計劃一條條列上去。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做一份表格:橫軸是每一項計劃,縱軸是每一天的日期,再標出相應的進度和時間點。然後,每一天按照計划去「打卡」:今天讀了25頁書,就寫上25;今天背了30個單詞,就寫上30。諸如此類。讓自己對自己的執行情況、進度實現情況都能一目了然。

原則上,計劃確立之後,不要頻繁地去改動它。所以,一開始制訂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好強度,最好設置在「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夠達到」的程度。這樣才能對自己起到鞭策和激勵的作用。

五、反饋:我的規劃合理嗎?

人畢竟不是全知全能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按照計劃執行的時候,做好每一天的記錄。試行一段時間之後,再根據這段時間的實際情況,對下一段時間的計划進行調整。

一般來說,1-3個月重新制訂一次計劃比較常見。以背單詞為例,如果第一個月你給自己規定的計劃是每天50個單詞,1個月之後,你發現沒有一天能達到目標,最多也不過30個單詞,那麼第二個月你就可以將目標設置為30,類似這樣。

同樣,在實行前文所說的長遠規劃時,如果你發現規劃有誤,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滿足條件,都可以及時對規划進行修改和調整。

末了,再多說幾點。

首先,這是一個思維方式,亦即「規劃-列出條件-找出方案-分解量化-反饋檢查」。你可以把它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10年能不能變成1年、3年、5年,甚至半年?當然都可以。按照你想解決的實際問題來調整就好。

然後,如果你不知道開咖啡店需要多少錢,需要學習什麼知識,怎麼辦?你可以在網上搜索資料,實在找不到的,去問身邊的人(或者通過他們去問他們的朋友),去知乎和在行上找專業人士請教,或者,直接找一家咖啡店,跟老闆搞好關係,跟他閑聊,都可以。獲得信息的方法無窮無盡,不要止步於這個障礙上。

最後,講個故事,給大家一點信心吧。

我有個朋友,大學的時候,每天回到宿舍就是玩遊戲,周末也一直宅著。大四的時候,他去了一家遊戲公司實習,做了兩個月就辭職了。

「我不喜歡那種環境。」他說。「團隊,同事,辦公室,每天做的事情,我都不喜歡。太混亂,太low。」

後來呢?他回家休息了兩年,學英語,考雅思,兩年後,考進英國某排名前五的大學,讀了個管理學碩士。回國之後,參加某跨國IT諮詢公司的面試,在一片計算機專業的海歸碩士和專業人士之中殺出重圍,順利拿到了助理顧問的職位。現在已經是某個team的leader。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推薦閱讀:

90後職業價值觀?
一文讓你理清資管公司
行當 | 第 3 期:媲美好萊塢的特效化妝師
#穿衣指南# | 閉著眼睛隨便選的職業裝

TAG:互联网 | 自我管理 | 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