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如此生活三世紀,直到大廈崩塌。
封面是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陵墓。
For look at the immensity of time behind thee, and to the time which is before thee, another boundless space. In this infinity then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m who lives three days and him who lives three generations?
回顧過往,時間瘋狂吞噬一切,看著以後,又是無盡永恆,生活三日之須臾與三世紀之無窮又有什麼區別呢。
-Scipio and Cato, even Augustus, Hadrian and Antoninus are less spoken of now than they were in their own days. For all things fade away, become the stuff of legend, and are soon buried in oblivion. Mind you, this is true only for those who blazed once like bright stars in the firmament, but for the rest, as soon as a few clods of earth cover their corpses, they are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西庇阿、卡托,甚至奧古斯都、哈德良和安東尼(插:還記得這些人吧)都隨著死亡而被逐漸淡忘,甚至最終會全部消逝。這還是那些如同星辰閃爍在蒼穹的名字,至於其他,只能被薄土掩埋軀體,最終「眼不見、心不煩」了。
上面這個來自同樣屬於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哲人皇帝」奧勒留的著名心靈雞湯著作——《沉思錄》,如果翻譯的不好還是見諒了。
前27年,屋大維被授予「奧古斯都」稱號,按照正常的劇本來說,這個帝國應該可以覺醒征服世界了,所以從屋大維之後,他想的就是怎麼才能把當時凱撒和日耳曼人劃定的邊界——萊茵河繼續往東推過去。
圖 日耳曼人和羅馬的基本情況,凱撒征服高盧後,和日耳曼蠻族基本以萊茵河(南北流向注入北海)、多瑙河(東西流向注入黑海)為邊界,但是我們能看出來,這兩個河上游交界的地方有個非常神奇的「銳角」,這一塊河流狹窄不好防守,是個羅馬最頭疼的地方,直到現在這地方也是德國的西南邊界。當然了,雖然這哥倆要劍拔弩張,但是東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即將誕生的人,卻是屋大維想不到的,上一篇說了,當年安東尼和安息帝國打仗的時候,由於這個猶太人大祭司「大希律王」對大羅馬帝國那是忠心大大的,所以猶太行省的管理任務就交給了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當然了也就是個省長。這個希律王據說曾經救過凱撒一條命,所以不斷受到賞識,其實希律王也不是以色列人,如果按照猶太人的經典《塔納赫》(Tanakh)來說,他是個以東人,也就是老祖宗亞伯拉罕二兒子以撒的大兒子以掃的後代,另外的那個小兒子雅各的後代才是「以色列」(與神角力者)。
希律王在位期間雖然殺了不少「拉比」來控制權利(按照我們來說就類似大學士一樣),但是隨後的大希律王讓人大修第二聖殿不說,據說還因為給希臘賑災,被選成了奧委會主席(霧)。
但是後來按照基督教的言論,據說他知道拿撒勒地區的「伯利恆」有個「聖人」要誕生,下令將伯利恆及其周圍境內兩歲以下的所有男嬰殺死,前4年大希律王死掉希律二世繼位,耶穌一家才回到拿撒勒。當然了除了聖經裡面沒有任何東西記載這玩意,不排除基督教抹黑希律王的可能性,更何況就「伯利恆」這種沒幾百人的地方,希律王知不知道都不一定。(霧)
希律二世繼位,4年後,耶穌誕生,當然了,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就是他媽瑪利亞生完他還是個處女,這一年也就是最後被全世界認定的公元元年,我之前說過,也是穿越少年王莽制定的「元始1年」。
當然了耶穌雖然出身底層,但是作為猶太人還是要努力貫徹亞伯拉罕思想,落實《摩西五經》精神,認真學習《塔納赫》發展觀的,這個時候的猶太教已經分成很多派別了,其中最大的派別主要還是這麼幾個。
- 法利賽派(Pharisees),這個教派的意思本來就是「分離派」的意思,我們知道猶大王國自從被新巴比倫幹掉而且拆了第一聖殿之後,就算是徹底滅國了,等到巴比倫被波斯滅掉「巴比倫之囚」回到迦南建國之後,也一直都是波斯和亞歷山大希臘帝國的小弟,這群法利塞派的教徒是很不願意和希臘羅馬合作,算是猶太教最大的一個保守派,不僅僅以《摩西五經》——創世紀(Bereshit)出埃及記(Shemot)利未記(Vayyiqra)民數記(Bammidbar)申命記(Devarim)為基礎,還加上了很多他們從巴比倫回來之後寫的很多啟示啊,詩歌啊,這些東西也就是《先知書》和《文集》,這所有加在一起的就是前面說的《塔納赫》,一般這個教派的人也就是前面說的那些「拉比」。
- 而另一個就是撒都該派(Sadducess),這個教派就屬於是革新派,他們比較崇尚希臘羅馬的東西,對於猶太教本身他們也僅僅接受《摩西五經》,這些人覺得自己可以自主解釋之前訂下來的律法,否認很多權威的存在,其實在羅馬時代大多數的猶太人祭司和貴族都屬於這個教派,所以這才有了前面說的大希律王殺拉比,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階級和教派之間共生的矛盾。
- 而還有一個非常小型的教派,一般人認為是一些撒都該派祭司建立的——艾塞尼派(Essenes),這個教派絕對算的上相對與世無爭,他們注重神秘主義,注重苦修,他們希望能對之前的律法和上帝的原罪有一個解決的辦法,他們相信會有一個「彌賽亞」(?????????)」的降臨。
彌賽亞這個詞的意思本來是「受膏者」,意思其實就是一種首領繼位的儀式,要有先知來把一種聖膏塗在腦袋上來證明這人是首領(西亞太干,貴族腦袋才可以塗油。),當年大衛也是接受這種儀式才能繼位以色列王的。等到後來,彌賽亞的含義就越來越豐富了,以色列人相信他們會迎來「彌賽亞的國度」,所有流浪的以色列人都會回到耶路撒冷,全世界都將使用亞伯拉罕、摩西的律法。
所以艾塞尼派就非常推崇這種說法,甚至他們認為自己從亞當夏娃時的原罪,都會經過彌賽亞而得到拯救,這個彌賽亞會讓自己的光明衝破一些罪, 成為上帝和人最近的一個紐帶。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耶穌多半是被這個思想給影響了,我們看到後來耶穌提出的很多約束中,也都充滿禁慾、苦修等理念,這些東西都可能和艾賽尼派息息相關,當然了不出意外,耶穌開始宣傳自己是彌賽亞了。
耶穌認為自己和其他任何先知都不同,包括猶太人最敬仰的亞伯拉罕和摩西,他認為這些人充其量是個經紀人,而《摩西五經》的創世紀里第一句就是——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神認為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所以耶穌認為,這個光不是一般的光,而是衝出混沌的「真光」,這個光和上帝是一體的,他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光,也就是說,上帝、真光、耶穌是「同出異門」的,這也就為後來「聖父、聖子、聖靈」的說法打下了基礎,從這之後耶穌以彌賽亞的身份開始各種宣傳,核心思想也是自己是彌賽亞,來拯救世界了,你們信我就得到拯救,你們按我說的辦就回歸上帝懷抱。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耶穌還收了一堆徒弟,這個大家應該也都聽說過點。因為耶穌本身就是社會底層,所以受的門徒也都是這樣,比如打漁的兄弟倆安德烈(Andrew)和伯多祿(Peter),當然了這個伯多祿後來還有了個新名字就是「彼得」,這也就是後來公認的天主教第一任教宗(教皇)。
當然啦這個到了後來的新約里就變得很神聖了。
當伯多祿把船借給耶穌用,並順服主的指示下網,圈住許多魚時,雅各被招呼前去幫助,把魚裝滿了兩條船...............跟從主耶穌,作得人的漁夫。——《路加福音》
所以耶穌就收了自己的兩個表弟,瑪利亞妹妹的兩個兒子——雅各(James)、約翰(John)當門徒,後來還有多馬(Thomas),當然這些人也想不到自己的名字500年後成了風靡歐洲的李剛王強。
然後的徒弟就是一對普通市民的好朋友——腓力(Philippos)和巴羅多買(Bartholomew),然後比較有趣的就是這個巴羅多買原名叫耶穌,後來才改了名「囧」。
然後的門徒就是著名的馬太(Matthew),這人是希律王手底下收稅的官員,也絕對是耶穌門徒里最富裕的一個,當年耶穌在傳道的時候也沒少在他那裡蹭吃蹭喝,搞的體制內的法利賽派還挺煩的,總之馬太后來也為宣揚耶穌精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畢竟趙家的)。
然後的門徒還是耶穌的弟弟,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表弟也搞不清楚了,一個是猶達(jude)還有另外一個雅各。
還有一個門徒西門(Simon),這人本來是猶太人里最激進的一個組織——「奮銳黨」的人,這個組織之後還會提起,他們的宗旨就是和統治自己的帝國做對,當然了耶穌本來也不多待見羅馬,而奮銳黨也想有個「彌賽亞」來拯救猶太人,所以就也加入了組織。
最後一個大家就都知道了,出賣耶穌的猶大(Judas)。
所以到了這裡大家就都感覺得到了,耶穌一介平民本來就沒什麼勢力,卻公然自稱自己是神的兒子,上帝的真光,到處散播對傳統猶太教不利的理論不說還真的聚集了不少追隨者,那樣的話法利賽派的大師們和撒都該派的權貴們自然就討厭死耶穌了,當然這些人除掉耶穌也太容易了,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30個銀幣收買猶大,猶大以親吻耶穌為暗號埋伏親兵,把耶穌拘捕,據說彼得(後來被叫做聖彼得了)還拔刀和祭司搏鬥了一番,最後被耶穌制止,自願伏法。
耶穌的罪名也很簡單——「自稱神的兒子褻瀆神」,最後耶穌被釘十字架,據說3個小時才死。
當然了,後來按照新約,耶穌周五死去,就在人們在安息日周六之後的周日去開耶穌棺材的時候,棺材就空了,這也就是「復活節「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人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耶穌受難的時候據說除了她老媽瑪利亞和門徒約翰在場,其他大多都逃命去了,當然了約翰畢竟是表弟,就連彼得都因為害怕,在審問的時候直接表示自己不認識耶穌。
後來門徒畢竟是黑五類啊,所以也都如履薄冰,甚至很多就以傳教的名義跑到國外去了,
在耶穌「復活」之後,不知道彼得是因為害怕還是重拾信心了,他和約翰以及雅各繼續傳播這個宗教,約翰主要負責記錄耶穌生前的東西,這也就有了後來著名的——《約翰福音》,這個同那個稅官門徒馬太寫的《馬太福音》也就是後來《聖經·新約》——《福音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彼得主要負責傳教,但是他這個時候不敢公然說自己是個不一樣的宗教,所以一般稱自己「拿撒勒教派」,也可以說是「拿撒勒猶太教」,耶穌一生都沒有否認猶太教的經典《塔納赫》,尤其不否定《摩西五經》裡面的內容,所以一般稱呼《塔納赫》——《聖經·舊約》,當然了猶太人肯定是不承認這說法的。
當然前面說的耶穌和門徒活動的區域,基本就沒出猶太行省,耶穌也想不到,我一個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怎麼幾百年後給我調到歐洲去了?(霧)
直到一個人找到了彼得。
保羅(Paulus),本來當年也是法利賽派的猶太教徒,這人和他爸都是極其光榮的「羅馬公民」,這樣就可以看出來他最起碼是個猶太人貴族,否則羅馬公民的稱號是輕易不給外族人的,所以他也參與過迫害耶穌教派的運動,這個時候拿撒勒猶太教已經擴散到敘利亞,據說他在大馬士革迫害基督徒的時候,突然一股金光籠罩了他,他感知到了耶穌的召喚,於是開始皈依拿撒勒派。
這人按理說是很難被耶穌的門徒所接受的,但是彼得卻一直力挺他,他很快就成了教派的領導班子,這人畢竟是貴族,又通曉希臘語,所以把基督教傳播出去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身上了,當然了這個時候羅馬還沒怎麼注意到基督教,我們回到屋大維執政的時候,日耳曼人的騷擾越來越嚴重,屋大維只能把高盧的軍隊大量放到萊茵河邊上,屋大維養子克勞狄烏斯奮力和日耳曼人作戰,暫時壓制住了以切爾西部為首的日耳曼人,羅馬在萊茵河東的黑森林一帶建立了一堆城市。
公元6年羅馬正在萊茵河一帶作戰的時候巴爾幹一帶卻發生叛亂,完全控制日耳曼地區的戰略就沒有達成,羅馬把敘利亞就名聲很不好的執政官瓦盧斯放到日耳曼地區,並且大量徵稅,日耳曼人很快就開始反抗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不同,因為在日耳曼蠻族這種很原始的文化里,只有奴隸才應該交稅。
所以這麼一來切爾西集結好幾個日耳曼人部落統一戰線,切爾西這種和羅馬打交道比較久的日耳曼不,領袖阿爾米紐斯其實也有羅馬公民權,所以羅馬也一直很信任他,所以這麼一來防不勝防的羅馬軍就挨揍了。- 公元9年9月9日,這日子特好記,著名的條頓森林堡戰役爆發,羅馬整整損失了3個軍團,這麼一來羅馬被迫只能放棄日耳曼地區,這次戰爭也是羅馬帝國成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這麼一來羅馬暫時收住擴張策略,開始轉向內部安定。
結果日耳曼尼庫斯在平定嘩變後,直接就帶著部隊渡過萊茵河突襲日耳曼部落還取得了成功,提庇留緊急召回這個不聽話的小子,結果羅馬軍團回國過程中軍隊又遭受了損失,但是總之這麼一來扯平了,日耳曼和羅馬短期也就沒有爆發戰爭,當然了,也就是他在位期間,耶穌被處決。
圖 猶太行省總督彼拉多鞭打完耶穌之後和大家說,看就是這個人在這裡瞎忽悠。羅馬的下一任皇帝就是日耳曼尼庫斯的兒子卡里古拉。
當然了卡里古拉只是他外號,這人名字極其高調奢華叫——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以後會專門講羅馬人命名法,他們一般都是個人名·氏族名·家族名·稱號·稱號...)
早期的卡里古拉還算是勵精圖治,修建了不少利民工程,和元老院的關係也非常好,但是貌似公元37年得了場病就變了性格,這人比王莽還中二,把神像的腦袋去了安上自己的,天天和元老講故事說自己又被天上叫過去喝酒了。
隨後他就開始誅殺覺得會威脅自己地位的人,有事沒事就去元老院罵街,最後覺得還是不夠開心,直接任命自己的馬當執政官。
最後卡里古拉覺得還是不好玩,好不容易北邊安靜了一點,突然又想去打日耳曼了,結果他突然想起來小時候他和他爸日爾曼尼庫斯鎮壓部隊嘩變的事,就想殺一些不聽話的貴族士兵,最後還是走漏了消息卡里古拉才算消停,就這樣他也沒法打了,最後搞了個凱旋式回到羅馬,心情才好起來,當然了這次卡里古拉也不是一無所獲,他這次把不列顛的凱爾特人給嚇壞了,直接就歸順了羅馬。
最後他還是覺得不爽,竟然頒布了個取消公民權世襲的法令,並且讓公民把死了後得把遺產給他過繼一部分,所以這人這麼作要不是命好估計都得死800回了。
結果這人最後惹到近衛軍隊長身上去了,這個隊長卡瑞亞年輕打仗不小心變成了司馬遷,卡里古拉有一天開玩笑說人家是希臘大X神普利阿普斯(Priapus),這下可就把人家惹毛了,41年卡瑞亞在卡里古拉吃飯完溜達的時候將他刺殺,這個羅馬歷史上第一個暴君就這麼被弄死了,在位僅僅3年多。
隨後近衛軍也比較慌,只能匆忙之間把卡里古拉的叔叔克勞狄給扶上了皇位,但是這人比較軟,他侄子在位的時候就一直天天被損,所以繼位之後也沒幹什麼大事,不過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他接了他侄子的班徹底派兵佔領了不列顛尼亞,可以說這地方作為當年凱撒都拿不下來的凱爾特人的最後一塊角落,竟然被這個克勞狄給拿下來了。
這個克勞狄絕對是個軟耳根子,他特怕他老婆美撒利娜,美撒利娜也挺煩他的,最後他老婆趁著克勞狄出去玩耍,直接和情夫搞了個婚禮。克勞狄就這樣還有原諒他老婆的想法,最後還是秘書納爾奇蘇斯趁著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逼死了美撒利娜。
這麼一來日耳曼尼庫斯的女兒也就是克勞狄的侄女——阿格里庇娜就這麼被秘書給牽線了,但是畢竟這麼大歲數並且還是近親,阿格里庇娜和前夫的兒子尼祿過繼給了克勞狄,54年10月,克勞狄烏斯吃完晚飯就死了,一般人認為很可能是阿格里庇娜投毒,總之這老頭活了64年當了14年皇帝,被兩個女人玩的團團轉,羅馬政治局面也沒太大變化,他死了之後,被歐洲歷史稱為「暴君」的尼祿就上台了,當然了這人的名字也賊長——尼祿·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這也是屋大維奧古斯都這一脈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
但是這人真的就是個暴君么。
這個時候聖保羅已經開始了他漫長的傳教計劃,也就是在這個拿撒勒猶太教傳入希臘時,因為希臘語叫「受膏者」——Χριστ??,用拉丁字母寫的話就是「Christos」,這麼一來,「基督」就成了這個猶太教分支的新名字了。
聖保羅傳教傳的越來越遠,最後直接傳到羅馬城,這麼一來羅馬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基督教團體,各地也出現了基督教的小型教會,但是畢竟人家羅馬是信朱庇特的,包括羅馬皇帝死了之後也都是封神的,你上來搞個「世界上只有一個神」,羅馬當然就很不爽了,不僅僅是統治階級,就連一般的羅馬公民也很不舒服,本來我們是特權階級,你們給我來個「神愛世人」,並且還覺得我們是「異端」。本來猶太人在那邊動不動就叛亂就挺讓羅馬人討厭,結果這還是個猶太人都討厭的宗教,羅馬人自然覺得這不是異端什麼是異端。
而尼祿上台之後,政權還是被他媽阿格里庇娜控制的,阿格里庇娜雖然權力慾望很強,但是也維持著休養生息的政策,邊境上就沒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尼祿成年後,就開始限制他媽的權利,阿格里庇娜就開始扶持尼祿弟弟來威脅尼祿。結果55年,尼祿弟弟不列塔尼庫斯和他養爺爺一樣,吃飯之後中毒而死,不出意外就是尼祿乾的了。
59年,尼祿假意邀請他媽去海邊別墅度假,結果但在航行途中船身解體,沒想到他媽文武雙全還會游泳,阿格里庇娜派奴隸找尼祿報安,尼祿一計不成又一計,指控這奴隸是她媽派來刺殺他的,於是阿格里庇娜被誅殺,皇權回到尼祿手中,尼祿開始排除貴族勢力,鎮壓反對派。
結果64年,羅馬城突然燃燒起了熊熊大火,這次大火又被稱為64羅馬大火(這名字有毒),這個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的火災其實到現在也是個千古之謎,總之凱旋門的廣場、布匿戰爭、高盧戰爭的紀念碑全都被燒毀,這麼一來宮中不爽尼祿的反對派開始流言說是尼祿防火,尼祿一看自己不能背鍋這個啊,就全都推給了全羅馬公敵——基督徒,反正總得有個人來背鍋,當然至於是不是基督徒縱火,這個事情也就是個千古迷案了。總之基督徒被大量抓捕並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按照以後天主教會的說法,這其中就有第一代教宗耶穌門徒聖彼得,可能尼祿也想不到他得罪的這麼招人煩的基督教,日後成了他千古罵名的來源,而且後來尼祿很快就建了個巨大的「金宮」作為新城,這一下就難免落人口實了。
結果也是巧了,正好是尼祿在位期間,聖保羅在傳教的時候也被羅馬征服抓住,但是畢竟聖保羅是羅馬公民,所以他也不用被釘十字架,僅僅被砍了腦袋。
所以多年後天主教會控制歐洲後,就算尼祿以後是個漢文帝一樣的皇帝,他這個暴君的帽子也摘不下去了,我第一代教宗就這麼被你搞死的(現在梵蒂岡教堂也叫聖彼得大教堂),這火是尼祿放的罪名也就坐實了,包括還出現了尼祿作詩歌頌羅馬焚城,嘲笑救火的人,焚城目的僅僅是為了建造新皇宮等等,到了最後尼祿這名字都成了暴君的代名詞,暴君尼祿的傳說現在也流傳在歐洲,包括還有她和她老媽亂倫之類的。
實際上後來羅馬就算是五賢帝也是會迫害基督徒的,但是尼祿撞到了槍口上,再加上他這人對貴族很差,而編纂史書的都是貴族,所以就算在羅馬,尼祿的名聲也不怎麼樣。
當然了同樣作為史學家的羅馬元老院貴族塔西佗算是業界良心了,他記載尼祿在著火的時候本來就不在羅馬城,當他趕回去後還把皇宮打開賑災,不過這些東西天主教會肯定就有選擇性的無視了。
確實,在大權獨攬之後,尼祿對於元老貴族大肆打擊,大量貴族被肅清,但是政策卻是保障平民大眾的權利為主的。尼祿限制訴訟案例辯護報酬,防止貴族趁機榨取平民,降低稅價,公開政府的稅收防止貪污並且壓低糧食價格解決平民溫飽。
尼祿這人極其喜歡藝術,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能被搞出來「羅馬焚城賦」這樣的傳說了,他很喜歡編劇、作詩、彈豎琴,這人喜歡唱歌,動不動還參與個競技比賽,贊助各種各樣的建築工程,大火之後的「金宮」其實也是這麼產生的,但是這一切最後都被史官和教會記載成尼祿為了滿足私慾進行的勞民傷財活動了,實際上尼祿時期羅馬帝國算是羅馬帝國的文藝高峰時期,實際上對於帝國也是有益的。
而在軍事上,公元55年,安息帝國又操縱自己王子進入亞美尼亞當國王,我們發現安息總愛幹這種事,安東尼時代就干過一次。羅馬自然也不能讓安息這麼為所欲為,尼祿把日耳曼軍團的老大也是羅馬名將科爾布洛調了過去,說中央已經決定了,你來給我對付安息。
58年,科爾布洛怎麼勸安息安息也不聽,於是率領羅馬軍團進攻安息,第2年科爾布洛攻下亞美尼亞,安息王子提里達特斯逃走。羅馬恢復亞美尼亞王室,就讓科爾布洛班師了。
結果62年安息王子提里達特斯殺了個回馬槍,尼祿的羅馬軍慘敗,只能再讓科爾布洛出戰。但是就在科爾布洛在幼發拉底河修建工事的時候,安息有點慫了,就派人來和談。
63年,兩方達成合約,雖然同意安息王子當亞美尼亞國王,但國王加冕人要是尼祿,所以提里達特斯親赴羅馬,尼祿搞了個大慶典歡迎他並且給他加冕。所以說尼祿在安息帝國有了非常好的聲譽,一時之間兩方維持了難得的和平友好。
但是也就是這個時候,猶太行省總督弗洛魯斯因為橫徵暴斂弄得本來就不爽羅馬的猶太人又開始造反,66年,猶太羅馬爆發全面戰爭,但是這真的就是螳臂當車,耶路撒冷被徹底攻佔,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又一次四散奔逃,這也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羅馬——猶太全面戰爭」,剩餘的猶太人看著只剩下斷壁殘垣的,曾經放著摩西書信的「第二聖殿」(第一聖殿被巴比倫拆了。),或許欲哭無淚吧。
圖 第二聖殿遺址,也就是以色列著名的「哭牆」,所以尼祿這下把猶太人也得罪個乾淨。當然了,尼祿在位期間,不列顛的凱爾特人也發生了暴亂,最後也被平定,拜占庭一帶的「博斯普魯斯王國」也被佔領,黑海咽喉被羅馬扼住。
但是我們怎麼看,這尼祿也是個大有作為的人物,但是他也確實的成為了屋大維王朝的末代皇帝,尼祿因為對外用兵加上大肆興辦慶典競技,對意見不同的貴族極其苛刻,尼祿統治的後期,動輒就搞得元老家破人亡,再加上尼祿因為無數次的刺殺搞得敏感多疑,動不動就搞出冤假錯案,所以貴族對他也是刻骨仇恨。
68年的時候,高盧行省總督溫代克斯就爆發了謀反,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也加入進來,尼祿派日耳曼防衛軍團的盧福斯閃電戰大敗溫代克斯,叛亂平定,本來加爾巴也想畏罪自殺,結果尼祿以為這兩人都叛變成功了,就往希臘跑了,元老院貴族一看尼祿跑了,立刻控制朝廷宣布尼祿人民公敵,這樣一來尼祿的後路也斷了,就決定自殺。
據傳言尼祿自殺的時候也不敢,竟然哭了起來,最後還是僕人幫忙殺了他的,但是這東西也不排除被抹黑的嫌疑,總之元老院在尼祿死後銷毀了所有關於尼祿的碑文、塑像等,這樣也就導致尼祿時期的很多歷史細節就可以被隨意加工了。
尼祿一死,元老院重新掌權,曾經參與過刺殺凱撒的共和派的後代加爾巴上台,但是這群烏合之眾完全控制不了羅馬的局面,加爾巴把鎮壓高盧叛亂的盧福斯給免了職命維提里烏斯繼任將軍,因為盧福斯深得人心,這麼一來這群日耳曼防衛軍團開始叛亂,結果他還收回了原來尼祿給羅馬人的賞賜,所以僅僅7個月,他的養子奧托煽動起來的不滿的羅馬人暴動殺死,然後繼位的奧托很快就被日耳曼防衛軍殺死,防衛軍老大維提里烏斯繼位,自稱「日爾曼尼庫斯」,結果這大胖子在羅馬城四處劫掠,成天瘋狂的吃,所以很快當年尼祿一手提拔出來的派出去攻打猶太人的將軍維斯帕先被擁立起來反叛,維提里烏斯兵敗被殺,維斯帕先繼位。
69年,這一年羅馬連著換了4個皇帝,所以又叫「四帝之年」,這也是凱撒屋大維的尤利烏斯(凱撒的氏族名)王朝到維斯帕先的弗拉維(維斯帕先的氏族名)王朝中間的一個混亂期。
維斯帕先算得上是個明君了,他繼位開始恢復內戰造成的混亂,開始加強皇權,他開始審查元老院貴族裡面的搗亂貴族,扶持地方偏下的階級進入中央,打賞也懲罰了一部分士兵,日耳曼防衛軍團這樣不太老實的軍隊開始
因為連年的內戰,剩餘的猶太人繼續反叛,但是畢竟他就是打猶太出身的,維斯帕先長子提圖斯攻入耶路撒冷,猶太人又一次慘敗。
79年,維斯帕先因為過於勞累,死在攙扶著的懷裡,長子提圖斯繼位。
提圖斯當兒子的時候,幫著老爸南征北戰,排除異己,很多羅馬人都以為這人很可能也是個暴君,結果人家當了皇帝立刻換了個人,與民和善賞罰分明,他老爸的王朝繼續和平的走下去,結果沒多久,維蘇威火山爆發,龐培城、赫庫蘭尼姆城被瞬間掩埋,這也就有了現在的龐培古城遺迹。
圖 龐培古城。80年,羅馬城大火,緊接著又爆發了大型瘟疫。提圖斯為了賑災賑災自掏腰包,心力交瘁,第2年,提圖斯病故,這個賢君僅僅當了兩年皇帝(準確的說是2年2月20天。),沒有子嗣的提圖斯讓親弟弟圖密善繼位。
圖密善和他哥哥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哥哥當皇帝前暴力當皇帝後和善,而圖密善正好相反了,圖密善也是個很有作為的君主,提高士兵軍餉,導致士兵非常擁戴,因為大火,圖密善修建大量建築,羅馬城開始復興。
圖密善時期,因為日耳曼人又開始復甦,他修建了歷史上著名的日耳曼長城,也就是文章最開始說的那個「銳角」的地方,這樣萊茵河、上日耳曼軍團的壓力開始大大減小。
86年,圖密善開始了對希臘北部,多瑙河以北地區的達契亞人的大規模戰爭,整整打了3年也沒打下來,隨後上日耳曼防衛軍的老大安東尼真以為自己是另一個安東尼了,趁亂稱帝,等到圖密善聽說這事的時候都已經平叛了,隨後圖密善派圖拉真繼任上日耳曼軍團行政長官。
圖 屬於希臘色雷斯一支的達契亞人,在多瑙河以北地區活動,也就是現在的羅馬尼亞。圖密善執政後期,一直在搞嚴刑酷法加強權力,為了彌補征戰的財政虧空,他又想起來誰都煩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了,他開始大量剋扣這群人的財物,所以不出意外的是圖密善被黑也就很正常了。當然了他和尼祿一樣,不僅僅得罪基督徒,也得罪貴族,他總懷疑有刁民要害朕,自稱喜歡夢中殺人(霧),床頭總放著刀。因為實在是多疑,圖密善濫用告密者,這一點和後來的武則天又有點像,搞的一時間告密造謠成風,元老被大量處死,人人自危。
圖密善越來越多疑,最後連自己的親戚都信不過,包括他哥哥提圖斯的女兒都被流放身亡,他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最後,寢宮的侍從巴爾特尼烏斯、衛隊長薩圖爾,尤利亞的管家斯特潘努斯合夥刺殺了圖密善,因為無後,維斯帕先的王朝結束。
這樣一來,當年圖密善的執政官涅爾瓦繼承皇位,但是元老院可是對圖密善恨之入骨,所以涅爾瓦只能也對圖密善實行「記憶抹煞」,當然了前面也說過,因為圖密善對士兵的漲工資行為,羅馬士兵非常愛戴圖密善,最後還是圍困涅爾瓦逼他交出了元兇斯特潘努斯和巴爾特尼烏斯並虐殺致死。
涅爾瓦當上皇帝的時候都已經66歲了,他盡量保持國家恢復,並親自散財來養活因為戰爭導致大量增加的孤兒,他也知道自己也壓制不住忠於圖密善的軍隊,只能收當時圖密善非常信任的上日耳曼軍團行政長官圖拉真為養子,不到兩年,涅爾瓦去世,圖拉真繼位。
可以說涅爾瓦最大的功勞就是把圖拉真扶上來了,算上他自己,羅馬正式開始了——五賢帝時代。
其實說是「五賢帝」,這個「賢」不是我們認為的那種只會守成的意思,這人是個典型東方君主的做派,首先為了應對元老院的各種不服,他把東方行省的貴族招呼進來參加元老院來制衡原有勢力,其實這也就是一種明升暗降了。隨後把自己的親信弄到地方去當總督。另一方面他為了保證義大利地區作為中央的核心地位,規定元老院貴族必須要把主要資金投入到義大利防止資金外流,導致地方省份變肥。
這樣一來,高度統一的羅馬帝國國力迅速恢復,圖拉真也不想一直防守了,雖說打日耳曼人有點困難,但是作為戰爭馬爾斯的子孫,怎麼也不能讓圖密善打了3年都打不下來的達契亞人太猖狂了,圖拉真帶領羅馬部隊終於戰勝了達基亞,圖拉真把大量的羅馬士兵和貧窮百姓遷往這個新成立的達契亞行省,羅馬在東方有了這麼一塊多瑙河以北的領土,這也就是現在羅馬尼亞的前身。
圖 羅馬尼亞現在也是這個區域的奇葩,一個在各種民族包圍下的羅馬語言孤島,「羅馬尼亞」也是羅馬人土地的意思,這國家現在也自認是羅馬正統。
圖 圖拉真柱,為了紀念圖拉真戰爭達契亞人而建。
既然已經往東方擴張了,圖拉真就盯上這個多少次成為羅馬皇帝噩夢的安息了,上一篇文章也說過,班超派甘英到安息後就要去羅馬了,安息總覺得西邊的羅馬不對勁,就把漢朝人給忽悠回去了。
105年,圖拉真命令敘利亞軍團控制幼發拉底河以西大量沙漠地區,因為這裡活動著猶太人的親戚,被稱作「阿拉伯」的——貝都因人,所以圖拉真建立「阿拉伯行省」,也就是這時候,安息帝國又開始玩把自己王子弄到亞美尼亞當國王的事情,想想這亞美尼亞也是夠可憐的了,113圖拉真還是像以前一樣帶著軍隊去亞美尼亞了,羅馬軍團仍然很快佔領亞美尼亞,但是這次羅馬可沒停下,直接南下進入兩河,沒多久安息首都泰西封(巴格達附近)竟然被拿下來了,這個讓克拉蘇死,讓安東尼蒙羞的安息帝國就這樣被幹掉了,圖拉真在116廢了安息國王的王位,扶植了個親羅馬的傀儡,羅馬這樣就又來了3個行省——亞美尼亞行省、亞述行省、美索不達米亞行省,這次入侵讓羅馬帝國的領土達到了頂點,圖拉真本來想一鼓作氣打到東方去,甚至像亞歷山大一樣徹底滅了安息,跑到大月氏的貴霜直接和漢朝接壤,結果猶太人這時候又亂了。
圖 圖拉真的征服讓羅馬帝國疆域達到頂峰,結果猶太人百折不撓的又叛亂了,這群信仰上帝的族群是無論如何都和異教徒混不下去的。115年,猶太人的叛亂已經波及到埃及了,圖拉真從安息地區回去平叛,讓侄子哈德良留守安息,但是很不幸,圖拉真的大國夢還沒實現就病死在征途里了。帝位傳到了哈德良手裡,哈德良覺得這麼大地盤自己貌似是守不住的,於是就從安息撤軍專心搞發展去了,所以說從地盤上來說,除了達契亞,圖拉真這輩子是白忙活了。
哈德良皇帝也就是封面裡的那個了,這個皇帝是五賢帝的第3位,也是一個毫無爭議的GAY,所以他的性格和圖拉真也很不一樣,圖拉真死了之後他甚至想把達契亞也給放棄了,因為不列顛北邊的皮克特人總是南下騷擾,哈德良修建羅馬三大長城之一的「哈德良長城」,(這個我在專欄「英語的祖先」里也講過。)
哈德良極其喜歡希臘文化,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設,這一點也算是影響了以後的羅馬皇帝,畢竟希臘時羅馬賴以生存的文化源泉,哈德良甚至想把雅典搞成羅馬真正的文化中心,當然這也可能和他男友安提諾烏斯是希臘人有關。
圖 安提諾烏斯,哈德良皇帝的男伴。後來安提諾烏斯在尼羅河裡淹死,哈德良皇帝悲痛欲絕,在全國各地到處搞他的雕像,學亞歷山大直接宣布安提諾烏斯是神,是電、是光(霧),哈德良最後喪心病狂的在他男友溺死的地方直接修了個叫安提諾烏斯的城市,這地方現在還在埃及。
安提諾烏斯死了之後,猶太人又鬧事,猶太人巴爾科赫巴在猶太行省建了個以色列國,本來羅馬皇帝就是放棄什麼都不會放棄收拾猶太人的,再加上哈德良剛死了老公也是性情大變,這次起義就等於撞槍口上了,據說50多萬的猶太人被屠殺後哈德良還覺得不解氣,他直接把猶太行省改名叫了巴勒斯坦行省,巴勒斯坦(Palestine)這名字本來來源於古希臘時代一直騷擾猶太地區的「海上民族(早忘了吧)」的一支「非利士人」(Philistines),所以這麼一來就連猶太這個名字都從地圖上消失了,從這之後,這地方再被稱作以色列,就是20世紀了。
136年,哈德良病重,當然了他肯定是沒有後代的,結果他很喜歡的一個小夥子埃里烏斯(就是因為長得好看)卻死在他前面了,沒辦法他只能認養貴族安敦寧,但是哈德良也有個條件,就是要認他更喜歡的一個人——馬可·奧勒留當養子,當然奧勒留不是因為美貌才被哈德良喜歡,而是因為這兩位都是希臘文化的推崇者,人家哈德良看重的是才華,所以安敦寧沒懸念的同意了。
因為奧勒留繼承了安敦寧的姓,所以一般也稱五賢帝時期是安敦寧王朝,其實安敦寧本人在位期間沒有什麼特別特殊的事情發生,要是說有的話就是他修了羅馬三大長城裡的最後一個——安敦寧長城,剩下基本上也是發展經濟加強集權這種事情,161年,馬可奧勒留繼位。
圖 安敦寧長城和哈德良長城。奧勒留就是開頭的那個《沉思錄》的作者了,他是五賢帝的最後一個,也有個外號叫「哲人皇帝」,奧勒留祖上是和維斯帕先混起來的貴族,到了他這一輩最起碼也是羅馬城響噹噹的富貴人家了,奧勒留非常喜歡希臘文化,尤其喜歡赫拉克利特的理論,之前也說過,這人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每一寸燃燒,每一寸熄滅,哈德良後來也在沉思錄的IV裡面提到過,一定要銘記赫拉克利特的話——
The death of earth is to become water, and the death of water is to become air, and the death of air is to become fire, and reversely.
大地不存仍有水生,汪洋不存仍有氣化,大氣不存活火永在,如此循環。
奧勒留還是斯多葛主義(Stoicism)的提倡者,這種學說不同於柏拉圖的物質精神二元論,有一種說法叫「一元論唯物主義」,它認為「神」屬於自然界的理性和規律,自然是人的容器,人是自然界的分子但也保留靈明,也就是說這玩意本質來說也是一種「三位一體」,所以我們從奧勒留的言論裡面也能看出一種世界無常,人不過是須臾的理念,就比如溫家寶就曾經引用過奧勒留《沉思錄》里的——「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裡去了,他們像一縷青煙消失了。」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慾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過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羅素
實際上奧勒留接手的羅馬帝國雖然鼎盛,但是也有很多只有他才能感覺到的危機,日耳曼人開始從原來穿著獸皮和牲畜居住在一起的小部落林立變成了大型部落聯盟,侵犯也越來越頻繁。
圖 日耳曼人的幾個較大的部落。奧勒留是和自己弟弟維魯斯一起共和執政的,這也是羅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事情,這個時候安息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哥倆上任初期就遇到個這事,161年安息入侵敘利亞,維魯斯出兵反擊,163年又去攻打重新被安息控制的可憐的亞美尼亞o(╯□╰)o,戰事一路順利,甚至泰西封都又被佔領了,但是羅馬還是沒能力控制這麼大領土,167年,維魯斯只能回師羅馬,結果就當羅馬人歡迎英雄的時候,一種不知道從安息帶來的什麼病毒直接就把羅馬搞安息了,瘟疫讓羅馬大量人死亡,國家也出現嚴重財政赤字。
這下日耳曼人可就看到機會了,168年,日耳曼斯維比部落聯盟裡面的馬可曼人、汪達爾人和誇地人直接就要跨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了,奧勒留和維魯斯只能奮力抵抗,169年,維魯斯在全國性的瘟疫下死去,奧勒留這個讀書人竟然四次擊敗馬克曼軍隊,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克曼戰爭。但是奧勒留也做了一個非常影響後世的決定,他開始大量僱傭日耳曼軍隊作為僱傭軍,並讓歸附的日耳曼蠻族定居在北部邊牆,他可能也想不到這個帝國最後一腳就是被日耳曼僱傭軍給踢上去的。
連年的征戰和國家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讓奧勒留夜以繼日的工作,國家總算恢復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就在他在位期間,東方的漢書也記載了。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大秦就是羅馬,安敦指的就是奧勒留的安敦尼王朝)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漢朝皇帝是漢桓帝,沒多久之後,東邊就搶先一步崩塌了。
178年,馬克曼人和誇地人再次入侵,奧勒留拖著疲老的身軀,指揮著戰車,一路顛簸。
180年,奧勒留因瘟疫死在潘諾尼西亞的軍營里,這地方在現在的維也納附近,自己的子嗣都比較平庸,奧勒留帶著沉思故去,就算這個帝國有著再多的輝煌,或許前路也終究是無常,不永恆的一切才是永恆。當然了,奧勒留也很不爽基督教,對基督教的控制也沒停下來。奧勒留病逝後,兒子康茂德在前線繼位,他知道自己也沒他爸那兩下子,立刻簽訂合約,一開始康茂德還算是勵精圖治,結果康茂德親姐姐就因為嫉妒自己的弟媳婦,就像去刺殺康茂德,反正我們也搞不清他們帝王家是怎麼想的,估計就連康茂德也搞不懂,可能是受了刺激,總之經過這事康茂德每天基本就是吃喝玩樂了。
康茂德也有被迫害妄想症,自己基本不管事,寵幸寢宮侍從克里安德,這人絕對是個大奸臣,到處賣官鬻爵,最後終於被羅馬公民暴動要求處死,要說康茂德算不上什麼暴君,只不過是個昏君而已,後來康茂德越來越精神失常,總自稱自己是大力士海格力斯附體,動不動就跑到角斗場和人家摔跤玩。
192年,康茂德剛摔跤完洗澡的時候被摔跤手勒死,第二天近衛軍長官萊圖斯推舉當年和奧勒留征東掃北的將軍佩蒂納克斯為新皇帝。
- 安敦尼王朝正式隨著康茂德的死而結束,五賢帝時代的輝煌就算煙消雲散了,經過康茂德這麼一鬧,羅馬人對皇帝的尊敬和神聖感基本也就沒了。
所以現在史學界一般認為,這次很有可能是佩蒂納克斯操縱的一次暗殺,但是佩蒂納克斯的皇帝夢根本就沒做多久,3個月後沒有勢力基礎的他他就被叛亂的士兵殺死,當然這僅僅就是一群士兵的叛亂而已,這群士兵硬是把皇位拍賣給了元老尤利安努斯,這樣羅馬各地肯定不服他,所以當年奧勒留的舊部將賽維魯打著為佩蒂納克斯復仇的旗號殺到羅馬弄死了尤利安努斯,僅僅4個月,羅馬又換了3個皇帝。
賽維魯開創的王朝就被稱作賽維魯王朝了,賽維魯畢竟是將軍出身,一直以來還是南征北戰,鞏固了羅馬的疆土,晚年的時候他痴迷於去不列顛征服安敦寧長城北部的皮克特人地區,結果夙願未成,211年,戎馬一生的賽維魯病逝。
- 隨後,他大兒子「馬可·奧勒留·安托尼努斯」繼位,但是這名字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他爸為了和奧勒留套近乎起的,而後人可不願意叫他奧勒留,而是叫他小名「卡拉卡拉」。
也正是這個卡拉卡拉,造成了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這個也被稱作羅馬的「三國時代」,可以說也正是因為他,這個龐大的帝國徹底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當然了,這個時候正好是我們東方的「三國時代」的前夜了。
推薦閱讀:
※越軍高官回憶老山戰役:換誰來都守不住
※三十而立…這句話是不是和年齡無關…?
※君子到底是怎樣的人?歷史上有哪些典型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