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與上帝溝通的語言

豆瓣圖書簡介:《音樂的歷史》

令我很驚訝的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這本《音樂的歷史》讀的人數如此之少。這可能是與作者房龍本人寫作的特點有關,也可能是音樂這種抽象藝術本身的歷史並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吧。

房龍其人多才多藝(1882-1944),音樂、繪畫、歷史、地理無所不通,並且均有造詣。其成名作是《人類的故事》,這是一本享有盛譽的人類歷史教科書,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插圖也都是房龍自己畫的。房龍擅長於撰寫通俗讀物,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知識的普及者,由此可見一斑。房龍對音樂的貢獻呢,當屬這本《音樂的歷史》;如果您對繪畫也有興趣可以翻看一下他的《西方美術簡史》。毫無偏見的說,這本《音樂的歷史》是一本小學生也可以看懂的書。

房龍: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

音樂是一種抽象藝術,起源於宗教。最最開始,是被視為與上帝進行溝通的語言。但可惜的是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統一,那麼人類在教堂里歌唱時,究竟是要告訴上帝什麼呢?很多神父為音樂的記譜法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其中圭多·阿雷佐改進發明的四線譜為人類的音樂找到了幾乎是最合適的記錄法。當代的五線譜也是在其之上的改進。

圭多·阿雷佐(約997-1050)

音樂在藝術之林中屹立也已經是17世紀的事情了。在這之前,音樂過於奢侈,並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享受得到。往往是公、伯爵之流在自己的城堡里才能養得起一隻不大不小的樂隊。在王子王孫、紳士小姐聚會、玩樂、無聊的時刻以助興罷了。窮人學藝術,在古代其實更不現實。很多人喜歡穿越劇,如果變成了帝王將相還好,變成了凡夫俗子,你是不知道當年生活有多苦啊。

中世紀的教堂唱詩班一直用閹割了的男童

即使在文藝復興時期(1450-約1600),音樂其實也只是歌劇藝術的附屬品。這一時期,偉大的義大利歌劇為音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時期,法國人與生俱來的傲慢一直排斥歌劇,獨寵芭蕾舞,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Baroque" 意味巴洛克,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不圓的珍珠。整個巴洛克時期就是離經叛道的年代。音樂也不例外,與宗教音樂分離是大勢所趨。這一時期,記住三個人即可:亨德爾、維瓦爾第、巴赫。這三位都是殿堂級的人物,巴赫更是被譽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這三位既是器樂演奏家又是作曲家。亨德爾創作歌劇更為主流,在當時也是譽滿天下;維瓦爾第小提琴演奏家;巴赫家族都是搞音樂的,音樂世家,就是這樣。這一時期的音樂大家就已經體現出了,「音樂沒幾代的積累,真是很難成家」的特點。

巴赫(1685-1750)

緊接著而來的是古典音樂時期,三位震古爍今的英傑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橫空出世。此不必多言,大家也是耳熟能祥,說多了弄得我像是宣傳胎教音樂一樣。這裡推薦BBC的一部記錄片《交響樂》四集,介紹了二十幾位交響音樂大師。以後一提交響樂不要總是什麼海頓,貝多芬什麼的,高考作文里,大家把這幾位都寫爛了。聽一聽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施特拉文斯基,這些人的作品,才能略顯品味。這個鏈接有100首交響樂,可以閱讀中聽一聽,音質略差。100首交響樂經典

隨後浪漫主義音樂經過孟德爾松、舒曼、肖邦和威爾第等為世人所熟知的音樂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時代達到了巔峰,他們構成了浪漫主義音樂的核心。其中舒曼的一生我最為羨慕,想知道為什麼呢就看這本書吧,不劇透了。瓦格納,元首對其推崇之極。不多表,懂的人自然懂。

音樂發展到今天,早已是雅俗共賞。會唱歌,會幾項樂器也是稀疏平常。但就整個國民群體而言,真正懂音樂的依然是少數。這本書似乎是能為那些偏遠山區、物質條件並不豐富的孩子們打開一扇窗戶的好書,也是對那些對音樂人依然持有偏見的人很好的教育了。掌握知識越多,偏見越少。


推薦閱讀:

《卡拉馬佐夫兄弟》:有些幸福,要在痛苦中探尋
不是用方格筆記本的都是聰明人 | 章魚讀書群出品
有哪些讀到現在都沒有讀完的書。?
讀書感到樂趣是種什麼體驗?
推薦10個超級棒的英語學習APP

TAG:音乐 | 阅读 | 古典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