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手機攝影,從何學起?取景!取景!
著名攝影師馬丁.布羅德曼曾說過:「攝影80%靠的是技術,剩下的則靠構圖。」 但對於手機攝影初學者來說,我覺得剩下的20%里至少有一半是要先學會取景。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要有拍攝主題,才會進一步的對其元素進行布局,得到更適合人眼視覺的畫面。
就說明,一張成功的照片是先有取景,再有構圖,最後才有技術可言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去到一個地點,總是不知道該拍什麼,最後只好走馬觀花似的拍一堆普通的片子,回家打開後期軟體各種效果各種調整,看各種調色教程,糾結每一個參數,可最後還是沒什麼驚喜。
可能你會認為是自己的後期沒過關,但我認為歸根結底的問題是你前期的取景沒特色,太枯燥。
那在風光攝影、建築攝影、環境寫實、人像攝影等題材里,我們該怎麼取景呢?
下面通過取景對象、取景角度、取景位置的不同3個例子給大家一點思路,以後拍照就不會出現不知道該拍什麼,怎麼下手的現象了。
取景對象示例1A和B兩個人相約去到公園拍攝。
A一看到漂亮的公園就狂拍,結果得到的是到此一游的糖水照。
而B卻是耐心、有意識去尋找一些有故事或是有趣的主題。比如坐在公園長椅上的一對年邁夫婦,或是草坪上玩耍的小女孩等等,這樣的取景相對A拍的就有故事感而言了。
取景角度示例2同樣的,A和B去拍荷花,取景角度不同,視覺效果也是天差地別的。
A只對著荷花和後面的大片荷葉取景,因為手機硬體的限制,背景虛化效果不是很好,導致出來的成像過於普通,還容易分化觀者的視線。
而B思維開闊,視角獨特,採取以天空為背景,簡化取景的元素,更好的突出主體,彰顯主題。
取景位置示例3拍旅遊照時,取景位置不同,視覺緊湊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拍北京故宮的天壇。
A拍攝的照片
B拍攝的照片
同樣的場景,取景位置不同,畫面傳達的感官也是不同的。
A側面拍攝的天壇表現出了其雄偉、宏觀的氣勢;而B在正面加入了前景元素,畫面更協調。此刻的天壇是高高在上而神聖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瀆,更能展現它歷史悠久的氣息。
所以拍攝之前保持對周圍信息的開放性,並有取捨有選擇的將元素組織到畫面中,起到襯托主體、增強主題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END -
要不打開微信,搜索玩轉手機攝影試試?
推薦閱讀:
※Typo!
※【第一手資料】現場體驗索尼a9的連拍、對焦和高感| 北京PE展
※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用日常物品搞事情!
※24mm鏡頭下的人體
※超強復原術!將修過的照片輕鬆「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