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則細思極恐的中國傳統愛情故事

《幾則細思極恐的中國傳統愛情故事》  文/女權主義貼吧

本文經女權主義貼吧微博官方賬號授權轉載

《董永的故事原版》

  董永賣身葬父,在道上碰見一個女子對他說:「(我)願意做你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一百匹絹替董永還債。女子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你償還債務罷了。」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但仔細一想這故事難道不會是件搶劫殺人案,董永殺了女子搶了她的絹還債,這才更符合邏輯吧。

《王寶釧住寒窯》

  王寶釧是宰相王允的女兒。不顧父母之言,下嫁貧困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入伍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中苦度18年。薛平貴回來,並不是想接王寶釧回去享福——這時他是高貴的駙馬爺,這個糟糠妻只是麻煩而已。

  他回來,假扮成一個官員,故意調戲王寶釧,心想只要王寶釧有半點不貞,就殺了她。不料此時王寶釧雖然已經不記得丈夫長相,但堅決反抗調戲,果然是忠貞不二,薛平貴這才和她相認。另外還盡情嘲諷了看不起他的相爺岳父 !

  後記:王寶釧和丈夫重逢後,當了皇后,僅僅過了18天榮華富貴的日子,亡於閨中。

1.我覺得吧,要是薛平貴不來,王寶釧至少還能再活十八年,雖然日子過得苦,但是心裡有個盼頭啊。薛平貴一來,擦!你妹滴!原來他有別的女人了,支持了王寶釧18年的希望頓時破碎,還能有個不死么?

2.我還懷疑是被西夏代戰公主殺的。善戰的公主會容忍有一個淪為貧民的女子壓在她頭上,做正宮皇后……或者陰暗一點想的話,我覺得薛平貴興許都是默許這件事的,他用十八天顯赫的身份來報答王寶釧的十八年苦等,然後默許公主暗中殺了她,繼續用這個身份去報答公主幫他搶天下……他天下都是那公主幫著打下來的,惹得起人家嘛,王寶釧就是一個政治犧牲品,既顯得他有情有義,又因為沒權沒勢可以輕易就除掉了。

3.吃死的!這個有點雷,不過也是有依據的。王寶釧十八年來靠挖野菜充饑,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相爺千金,落魄寒窯,還跟自己的父母堂前三擊掌,斷絕了關係,沒人接濟她,肚子十八年沒沾什麼油水了,薛平貴把她接回去享福,一下子吃太多,腸胃承受不了就吃死的!!古代鬧大饑荒的時候,朝廷開倉賑災,都會囑咐百姓,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就拍吃出事來,什麼胃腸炎,現在是小意思,在古代可是連感冒都能死人的。從小就噁心這故事。相府千金,為了真愛啊......就「應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樣」從此難忘你容顏啊......拋繡球而已啊就和父母斷絕關係啊!相爺,閱人無數,一眼就看出了薛平貴是個人渣!

《牛郎織女》

  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在天上織雲彩。牛郎是人間的一個看牛郎,貧困一無所有,寄人籬下受兄嫂虐待。有一天,老牛告訴他,織女要和別的仙女到銀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織女找衣服的時候,再還給她,並要求和她結婚,她一定會答應。牛郎就照樣做了。織女和牛郎結婚後,男耕女織,牛郎的經濟狀況好轉了,不僅不用寄人籬下,還生了一男一女。

  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織女捉回去。牛又告訴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兩個小孩,追到天上去時,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發簪,在織女後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了。他們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動了王母娘娘,於是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會時,由喜鵲為他們架橋。

  從我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牛郎織女的故事就覺得怪怪的,什麼樣的真愛會從偷窺洗澡偷人衣服強行扣押小姑娘開始的啊?長大之後看多了社會新聞,忽然回過味來,這尼瑪難道不是古裝版的拐賣少女案件?

  在牛郎織女故事裡,王母是反面形象。但是王母只是解救了織女,並沒有懲罰牛郎,也沒有把她的孩子救出來。於是心心念念孩子的織女,只能七夕的時候去見牛郎,去看看自己的孩子。這裡,孩子成了控制母親的人質。如今被拐婦女的處境也差不多,囚禁強姦她們的男人,幾乎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很多被拐婦女還因為不能帶走孩子而被迫留了下來。

《田螺姑娘與謝端》

  小時候的回憶是:成親後,田螺姑娘把螺殼拿給丈夫,從螺殼裡源源不斷地湧出白米。小夥子拿米去賣錢,從此他和田螺姑娘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但這本書的結局卻是:小夥子怕田螺姑娘回去,就把她的螺殼砸破了!

  書裡面的故事,如果放在今天,講的就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窮屌絲好不容易有女人搭理了,雖然女人的動機只是同情幫助他做做義工,但是他卻得寸進尺,要求女義工陪他吃飯,給他當老婆,因為害怕女義工搬走,還把女義工的房子給賣了。

《鶯鶯傳》

  《鶯鶯傳》寫張生與崔鶯鶯戀愛,後來又將她拋棄的故事。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錶妹鶯鶯一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覆,兩人終於花好月圓。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認為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一年多後,鶯鶯另嫁,張生也另娶。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

  本來是一部歌頌自由戀愛的小說,但作者為了替張生變心的行徑辯解開脫,竟藉其口大罵崔鶯鶯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於人」,這就不僅使得人物形像前後不統一,也造成了主題思想的矛盾。誠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說:「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唐代以後,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令許多人感到遺憾和不滿,斥責張生為「薄情年少如飛絮」。於是這個故事也就從「始亂終棄」的《鶯鶯傳》,變成了「從一而終」《西廂記》。

  《紅樓夢》中不同人物對《西廂記》的不同評價,很有意思:

  賈母笑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

  賈母笑道:「這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何嘗他知道那世宦讀書家的道理!別說他那書上那些世宦書禮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有這樣的事,別說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謅掉了下巴的話。所以我們從不許說這些書,丫頭們也不懂這些話……」

  別忘了,他們管這些叫——愛情。


推薦閱讀:

封建迷信為何在這個時代任然猖獗?
從古裝劇看中國服飾文化——明朝
一個丁璇倒下了,千千萬萬個丁璇站起來
【轉載】朝鮮政府號召民眾抵制端午節
如何製作弓箭?

TAG:女性主义 | 爱情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