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的「一站式理財機構」都只是噱頭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來源|洪言微語
今年以來,以P2P為代表的單一理財形式在政策環境、業務模式等方面逐步遇到天花板,一站式理財機構成為眾多P2P平台尤其是大平台轉型的方向。與此同時,背靠大企業的幾大互聯網金融平台也在不斷豐富產品線,創新業務提供模式,在向一站式理財平台轉型的路上不斷前進。
在宣布轉型幾個月後,線上線下的很多理財類機構都已經自我定位並宣稱為一站式理財平台,轉型真的有這麼容易嗎?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轉型的路上五大難題待解,一站式理財機構仍然只是個美好的理想。
|產品豐富度有限,「一站式」存疑
一站式的前提是產品種類足夠多、數量足夠大,從這一點看,國內的平台普遍距離一站式還有很大差距。
從P2P平台看,目前所處的階段基本是在發行P2P產品的基礎上,推出了活期理財產品、公募基金代銷等產品,僅此而已。在信託、資管、私募等高門檻大額理財上缺乏進展,更不用提家族財富管理、全權委託管理、另類投資、海外資產配置等產品/服務的缺失。
互聯網理財平台強調輕資產、純線上運營,在高風險複雜金融產品的引進上,將會遭遇到產品代銷資質、風控、財富管理隊伍建設、高凈值客戶獲取、線下財富門店建設、非保本保息投資理念轉換等一系列問題,具有很高的門檻。放眼現在的P2P平台,具有這個實力的並不多,少數有實力的平台,也要經歷一段轉型發展期。
同樣,原來專註高端理財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則普遍推出了互聯網理財平台,搭建了服務小額投資人的產品線。這一步雖然走的容易,但小額投資人和高凈值客戶也有不同,尤其是風險理念。高凈值客戶習慣了風險自擔,但小額投資人仍然要求平台本息保障,對於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而言,切實承擔信用風險是一個重要挑戰。觀念不扭轉,不可能在小額理財上取得成功,也談不上真正一站式理財平台的搭建。
|客觀性存疑,既當裁判,又是運動員
一些大型理財平台,宣稱要做「獨立財富管理機構」,但是銷售返佣的業務模式使平台「獨立性」大打折扣。
對於小額理財產品而言,債權類產品多是本息保障,投資者只需要在期限和收益率之間進行選擇,不需依靠平台推薦;標準化的股權類產品如公募基金,投資者也傾向於自行選擇,對平台的依賴不大。一旦推出複雜金融產品,金額大、風險高,投資人對理財經理的依賴性大增,必然帶來產品推薦的客觀性問題。
一般來講,在自營產品與代銷產品之間,理財經理會傾向於推薦自營產品;在代銷的不同機構產品之間,理財經理會傾向於推薦返佣率高的產品。從線下財富管理機構的實踐來看,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考核機制的設計予以緩解,但無法消除。
|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非朝夕之功
轉型一站式理財機構,即便產品都是以代銷為主,但金融產品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高金額等特徵決定了平台需要建立一支龐大的理財經理顧問隊伍。除此之外,還要為投資人提供法律服務、運維服務、路演服務等增值服務。互聯網金融平台傾向於輕資產運營,僅在風控環節投入大量人力,在其他方面還需要補課。
從發展趨勢上看,智能投顧將很大程度上替代理財經理隊伍的顧問作用,但就當前而言,一站式理財體系尚未搭建起來,智能投顧也多是紙上談兵。只是針對標準化的幾種產品的簡單分類而已,距離真正的智能投顧還有很遠的差距,要取代理財經理隊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人適當性管理難題待解
當前,P2P平台大拆小的問題被監管機構重點點名,原因在於違背了投資人適當性管理的原則,悖於對投資人權益的保護。轉型一站式理財平台之後,信託、資管產品、私募基金均設置了很高的投資門檻,投資人適當性管理將更為迫切。
以私募基金為例,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四章第十四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報刊、電台、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簡訊、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即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一)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二)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高凈值客戶畢竟有限,且已經被銀行私人銀行、專註高端客戶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佔據先發優勢,將產品賣給中低凈值的客戶成為做大產品規模的捷徑,勢必加劇投資人適當性問題。
|剛兌兌付環境破滅後的兌付危機
無論是線上互聯網金融平台還是線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都是在剛性兌付的紅利下經歷了繁榮發展期。隨著剛性兌付的逐步打破,平台在產品准入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將面臨巨大挑戰,並會引發平台責任、投資者保護等後續一系列問題。
就產品代銷而言,涉及到合作金融機構篩選、合格金融產品篩選等,平台一般會設立產品預審會、產品上線風控委員會等。在剛性兌付的環境下,平台的產品風控委員會並未遭受實質性考驗,剛性兌付打破後,平台的產品准入風控需要進行重構,產品准入傾向也會從收益轉向安全。同時,在投資者承擔實質風險的背景下,對平台的專業性和客觀性要求大增,投資者保護將成為全新的課題。
剛性兌付打破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將遠遠超過部分平台的能力範圍,預計會帶來理財機構的洗牌和市場重構,最終形成幾家獨大的格局。
從上面幾點看,國內理財平台還有很多課要一一補上,並非幾個月甚至幾年能夠完成的事情,真正的一站式理財平台還在路上。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如何達到胡潤給出的2.9億財務自由標準?
※能不能賺大錢,跟能力無關,回頭看都是命!
※P2P投資精華攻略:看完這篇文章可以規避95%的風險
※用心收集的投資工具(惠存)
※貸個款,買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