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16 關於死亡的技術、認知和段子

您正在閱讀 OFFLINEIssue 16《關於死亡的技術、認知和段子》,成為離線會員,您將收到每周一期電子雜誌,完整閱讀 會員專享內容。

EDITORS NOTE

人類乃至大部分我們所知的生物都會迎來死亡,在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們會早早地立好遺囑,並交一大筆錢給人壽保險公司。完成對死亡的社會化承認後,我們高枕無憂地繼續著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那些在心臟病或事故中和死神擦肩而過的人獲救後常常會出現價值觀劇烈變動的例子,耶魯大學哲學教授 Shelly Kagan 認為這證明了一些人並不相信自己終會死去的事實。

拋開「死亡存在但它不會降臨在我身」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人類已經在尋找應對死亡的技術手段,「矽谷想讓你更年輕」為我們介紹了 BioViva、Telome Health 等新技術公司所做的一種嘗試——檢測和延長一種與細胞壽命息息相關的染色體片段,Google 的一家新公司 Calico 可能也在做與之相關的事。為什麼生命需要有死亡這個灰暗的結局?如果能解答這個問題,面對死亡時我們或許會好受一些,「死亡:生命的另一種形式」從演化和細胞學層面給出了一些線索。思考死亡時想法最多的人可能還是哲學家,「死神失業帶來的焦慮感」讓我們一窺生與死帶來的段子(以及哲學問題):死亡可怖,但永生技術可能帶來的重複和資源枯竭似乎也不那麼好受。好笑的故事隱含了一些嚴肅的哲學問題,再一看,死亡可能並非最悲慘的結局。

本期「寫作」專欄的小說來自雨果最佳長中篇小說獎得主查爾斯 · 斯特羅斯,他設想了未來世界裡一個追求長生人群的瘋狂計劃:合體,然後離開地球。

本期「誤讀」帶來了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作者蘭道爾 · 門羅新作《萬物解釋者》(Thing Explainer : Complicated Stuff in Simple Words)的書評。

CONTENTS

專題

矽谷想讓你更年輕- 鮑夏挺

死亡: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理查德 · 貝利沃

死神失業帶來的焦慮感- 托馬斯 · 卡斯卡特

寫作

無賴殖場 - 查爾斯 · 斯特羅斯

誤讀

萬物解釋者,以及無法被解釋的好奇心 - 紀宇彪

讀者來信

讀者來信:黃金比例照燒雞 - 不知知

本期策劃:Lobby

成為離線會員,訂閱每周一期 OFFLINE電子雜誌。

會員服務:service@the-offline.com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老人在臨死前,能夠感受到自己大限已到,主動做好準備?
如果人死了會變成鬼,那鬼死了會變成什麼?
寵物狗去世了很痛苦,它會輪迴回到我身邊嗎?
人死後到底會怎麼樣?
霧霾的本命年

TAG:死亡 | 硅谷 | 细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