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奶水不夠怎麼辦?

隨著母乳哺育的推廣,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母乳哺育的重要性,很多媽媽也願意哺育母乳,但是能夠開始並且持續哺乳的比例仍然偏少,其中奶水不夠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

媽媽寶寶在一起──順利建立供需原理

其實幾乎每個媽媽都有足夠喂雙胞胎的奶水。奶水的產生原理很簡單,就是寶寶吸多少,媽媽就產生多少。而這樣的供需原理要能順利的運行,首要條件就是寶寶和媽媽可以在一起,如此媽媽才有可能在寶寶要吃奶時就餵奶。當寶寶不在媽媽身邊時,媽媽就得儘早儘快地開始擠奶,如此奶水才能開始並持續分泌。第二個條件就是除了寶寶吸得多之外,寶寶還要吸得好。吸媽媽的乳頭和吸奶瓶的奶嘴不一樣,寶寶的嘴巴要張得夠大,緊貼著媽媽的乳房,才能把奶水吸出來,新的奶水才能繼續製造。如果寶寶不在身邊時,正確的擠奶是讓奶水持續分泌的必要條件。

家人親友的支持──提供良好哺乳環境

除了寶寶的吸吮之外,還有一個影響媽媽奶水分泌的重要因素,就是媽媽的心情。當媽媽的心情是放鬆、舒服、對自己的奶水很有信心時,只要她想到寶寶,聽到寶寶的哭聲,奶水就容易流出來。反過來說,如果周圍的人都質疑媽媽的奶水是否足夠,擔心媽媽的體質太弱不能分泌營養的奶水,或是媽媽本身壓力很大,身體疼痛,或擔心自己不可能做到完全哺乳,或本身其實就不想餵奶等,都會抑制奶水流出來的反射。因此哺育母乳絕對不僅是要求媽媽去哺乳就可以了,周圍的人是否提供媽媽一個舒服、自在而且支持性的哺乳環境,對媽媽的哺乳成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如果孩子是早產兒,媽媽所需要的支持更多,尤其當寶寶又是多胞胎的時候。寶寶不在媽媽的身邊,無法直接吸吮,因此醫護人員必須教導媽媽近早開始擠奶。擠奶的次數要像寶寶直接吃奶的次數一樣多,一天約八到十二次。對很多新手媽媽而言,擠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她面對早產寶寶時,心理的壓力及擔憂更會影響她奶水的分泌。我們必須教導媽媽如何放鬆心情,如何使用一些適當的按摩促進奶水分泌的反射,還有正確的擠奶方式,讓媽媽比較容易把奶水擠出來。

當寶寶的情況許可的時候,應該讓媽媽和寶寶有機會在一起,有肌膚的接觸,也就是所謂的袋鼠式護理法。不僅可以讓媽媽的奶水更容易分泌,對寶寶的呼吸、心跳及成長都有正面的幫助。只要寶寶有想吸吮的動作,就可以讓寶寶慢慢試著開始吸媽媽的乳頭。這樣的過程中,媽媽和寶寶都需要周圍的人,尤其是醫護人員的支持及協助。

多數的人們已經知道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了,然而我們很多人仍不知道其實大多數的媽媽都有足夠而且營養的奶水來供給自己的寶寶。當我們遇到或是懷疑奶水不夠時,在考慮使用母乳庫的奶水之前,我們可以試著努力去了解什麼原因造成奶水不夠。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再次吃到他們應該擁有的最佳食物──母乳。

增加乳汁的食物

民間及網上有一些俗稱的「發奶食物」媽媽可以試看看。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可能反應不盡相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寶寶多吸;寶寶不吸的話,就要多擠奶,同時放鬆心情,奶水才會再出來。

推薦閱讀:

高齡產婦,孕期小心這些問題
製造「紗布門」的《生活幫》,收過莆田系多少錢?
正確認識生育年齡:「高齡」的利與弊
產婦與單位勞動仲裁,望專業人士給予幫助!?
對於40歲是現代女性適育年齡你怎麼看?

TAG:母乳 | 婴儿喂养 | 产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