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報告】綠色債券國際國內現狀及未來挑戰

導讀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綠色發展早已成為世界潮流。剛剛過去的2015年被稱作是我國的綠色金融元年。無論是「十三五」、「一帶一路」還是G20峰會,「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都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一個巨大的市場正隨之開啟,綠色債券也因此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綠色債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十分迅速。發行者、投資人和收益所投向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元化,市場前途無量,但也面臨挑戰。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綠色金融體系構建,為綠色債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無所不能(caixinenergy)對綠色金融債的種種進行了梳理與總結,並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勾勒出整個產業的基本面貌。

PS.我們還獨家製作了萬字版綠色金融報告,請加能豆君微信(icaixinenergy)索取。

報告概覽

一、形勢分析

綠色金融債介紹

目前國際和國內發展現狀

二、綠債在中國發行的機遇和必然性

三、挑戰有什麼

國民意識和責任

政策支持

四、未來展望

一、形勢分析

>1. 關於綠色金融債

債券,又被稱作固定收益證券,是實體通過債務形式融資的方式,由債務發行人向投資者(債權人)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照約定償還本金。投資者在收益固定的情況下會追求風險最小化,債券風險的重要參考值為信用評級。

為了應對日益惡化的氣候環境變化,「綠色債券」作為一種新型金融工具,由歐洲投資銀行於2007年創新發行,並向27個歐盟國家發售。綠色債券是指任何將所得資金用於經過審核且符合條件的對環境、氣候有積極作用的項目或項目再融資,具備普通債券的基本功能和特點,同時又對綠色效益提出要求。因此,只要資產符合資質,任何債券都可以是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的發行也和普通債券無異。準備工作包括,確定符合標準的綠色項目和資產,然後安排有資質的相關部門進行獨立審查,並建立追蹤和報告機制。進入正式的發行階段,就需要從監管部門獲得發行許可,確定債券結構並獲得信用評級,最後再進行定價和營銷。它同時也是一種營銷方式,使投資人得以識別項目屬性,並吸引投資。

除了環境效益,綠色債券對於發行主體也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可以發揮宣傳效應,使社會資本最大化,從長期來看,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科技和金融系統連接的載體,有助於可持續發展。興業銀行是中國最早試水綠色債券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之一,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方智勇表示綠色金融產品不但投放期長,融資成本低,資產質量也優於一般金融產品。

>2. 目前國際和國內發展現狀

近年來,綠色債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十分迅速。此類債券最早由歐洲投資銀行(EIB)於2007年創新發行,被規定只能用於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項目。之後幾年,歐洲復興銀行等其他多邊機構紛紛效仿,推出了以環境為主題的債券。最初主要針對北歐的氣候友好型投資者和因匯率政策對外幣債券感興趣的日本投資者,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發達國家投資者對綠色債券需求的增長,專用於綠色投資的綠色債券投資基金於2010年左右成立,債券的發行也更加針對主流投資者。

如下圖所示,綠色債券發行以來,發展勢頭良好,整個市場從2013年開始迅猛增長。目前為止,已成功發行過綠色債券的機構涵蓋了公司企業、開發銀行和地方政府等,並吸引眾多機構投資者和散戶購買,市場反響良好。近年來綠色債券的增長則主要由新興市場的政策驅動。

截至2015年底,綠色債券發行者依然以國際金融機構為主。氣候倡議組織(CBI)2015年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發行的綠色債券中,有40%來自於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但隨著市場發展,企業展現出了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去年有35%的綠色金融債由企業發行。在投資者方面,則仍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場也從歐洲向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亞太地區擴張。下圖為我國的綠色債券發展進程。

隨著具有環境效益的項目逐年增多,什麼樣的投資領域可以用來應對環境挑戰也成為機構和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此時,針對綠色債券的指導性方針也應運而生。

《綠色債券原則(Green Bond Principle)》於2014年由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50餘個大型金融機構聯合制定,是一個被市場廣泛運用的主要公示準則,該準則通過將發行程序透明化,幫助發展公開、誠信的綠色債券市場。指導內容包括資金收益的使用、項目評估與篩選,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

在隨後的2015年,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為了投資者、行業和政府的利益,促進投資的規模和效率,同時有效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又制定了《氣候債券倡議(Climate Bond Initiative)》機制。不同於《綠色債券原則》的是,發行人在債券發行前後都可以通過《氣候債券》下的認證機構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即可申請成為具有標籤的「綠色債券」。

中國人民銀行在同年的12月22日發布了綠色金融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正式開啟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公告中包括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編寫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解釋說明了6大類、13小類中國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的類別和界定條件,是我國第一份關於綠色債券分類和界定的文件。綠金委是設立在中國金融學會之下,從事綠色金融研究、推動綠色投融資產品與服務創新、在機構投資者中形成綠色投資理念和強化能力建設、推動綠色金融政策落地的專業委員會,現有140家成員單位,其中四大行、興業銀行、中投、絲路基金、人保集團、銀河證券、中節能集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等31家機構為常務理事單位。其中,興業銀行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從2009年就成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並以多種方式參與過《赤道原則》等金融可持續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方智勇認為,這些政策的出台標誌著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正式啟動,面對前景廣闊的綠色債券市場,金融機構應當不斷增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自身對綠色項目的理解和風險的識別,為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提供更好的服務。

現階段,綠色債券在我國的發展呈現出非常本土化的趨勢。例如我國的綠色債券項目支持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和尾礦的開發,而在其他所有的國際標準中,與化石燃料相關的項目都不能享受支持;這一點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能源產業面臨的挑戰所決定的。對此,大成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李治國律師認為,今後中國綠色債券的發展應是「國際化」,需要虛心和認真的學習國際經驗,不能僅停留在「綠色」的名字上,更要理解其背後支持綠色的社會文化、意識、習慣和行動。不僅僅是關注綠色債券,更多的是要關注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方式。「僅靠一個綠色債券並不解決太多的綠色發展問題,不能僅是換了個馬甲。」

二、綠債在中國發行的機遇和必然性

不同於歐美國家,我國的金融體系正處在轉型中,債券市場欠發達。早在2007年,中國銀行業就已開始開展綠色金融改革,發布了初步的綠色信貸指引。直到2012年,較為詳細的綠色信貸指引才予以發布。在此基礎上,中國銀監會於2013年發布了《關於報送綠色信貸統計表的通知》,該表規定了11個「綠色信貸」環境投資種類。

與此同時,生態文明的建設一直是我國近年來的發展重點,但面臨著資金瓶頸的制約,建立綠色金融體系迫在眉睫。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也都明確提到了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積極鼓勵各方參與。

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債券不但有助於推動綠色投資和經濟轉型,也會為債市的改革提供驅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綠金委主任馬駿博士提到,綠色債券不但為環保項目創造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有效減少期限錯配風險,通過一定的安排,還可以降低綠色債券的融資成本。

一直以來,與環境相關項目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在「綠色債券」的概念被提出之前,相關的市場就已經存在多年。直到現在,大批為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債券都還沒有被貼上綠色標籤。例如興業銀行早在2006年就與國際金融公司簽署《損失分擔協議》,在國內首家推出節能減排融資產品,合作拓展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2010年陸續推出首筆碳資產質押貸款、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首張低碳信用卡等創新金融產品;2011年成功落地國內首筆自願適用赤道原則項目;2014年首發綠色金融資產支持證券;截至2015年底,為綠色項目融資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2016年獲批發行500億元人民幣綠色金融債。

三、綠債發展的挑戰有什麼?

>1. 國民綠色投資意識有待提高

我國綠色債券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規模有限,國民對綠色投資的認知也十分有限,還沒有辦法像很多發達國家一樣培育出有特定偏好的投資者群體。目前發布的相關文件也都以指引為主,綠色債券除了在申報受理及審核上有「綠色通道」之外,並沒有有效的激勵和增信措施,所以投資人是否買賬是綠色債券在中國市場的碰到一個大問題。

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方智勇認為由於中國綠色金融債券剛剛起步,考慮到市場對這類產品的認可度以及我國責任投資者的培養尚需時日,建議可以考慮對於購買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行為,從風險資產佔用、稅收等方面進行減免優惠,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2. 期盼優惠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綠色債券缺乏增信措施,不利於整個市場的培育。市場需要標準化的金融產品,綠色債券作為金融市場上的一種商品,並不能實現標準化。雖然有很多標準化指導方針,但是實際情況是,只要跟綠色沾邊就可以是綠色債券,所有的標準都是自願採納的指導性質,並沒有任何可以在實質上為綠色債券增信的措施:目前綠色金融債尚未出台稅收等相關的實質性優惠政策,但結合興業銀行今年1月的人民幣綠色債券發行經歷來看,從報送人行或獲批、成功發行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在審批流程和效率上進行了優先處理,也表明了監管機構的積極支持態度。雖然官方在大力推廣,市場也發展迅速,反響良好,但未來是否真的明朗,還取決於需求側——投資者是否買賬。

李治國也認為綠色債券主要挑戰在於完成產業機制和鏈條的建立。綠色金融產品壞賬率低的問題本身與經濟基本面和銀行風控體系有關。對於新發的綠色金融產品而言,或許會好於普通金融產品,但是當審視每個產品背後的項目或資產的基本面時,綠色金融產品並不會脫離整體經濟狀況而獨自存在或發展。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和綠色金融機制,還不足以支撐綠色金融和相關產品的快速發展。

四、未來展望

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估計,截至2015年底,全球已發行的氣候相關債券已達到5977億美元,覆蓋運輸、能源、建築與工業、農林、廢棄物與水污染六大主題。然而,其中絕大多數並未被貼上綠色標籤作為綠色債券銷售,所以該市場仍有巨大增長潛力,而且其中所佔份額最多的是中國用於鐵路投資的價值1640億美元的債券。

綠色債券的發展有賴於債券市場整體向好的市場基礎。中國債券市場目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14年債券發行量高達11.1萬億元人民幣,從發行主體來看,涉及能源、運輸、材料、公用事業、技術硬體與設備、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等潛在綠色產業的債券規模約佔總規模的20%。如果這個趨勢保持不變,那麼即使只有少部分發行主體在未來有機會發行綠色債券,也將開啟一個廣闊的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曹明弟研究員表示,從2015年底開始,隨著綠色金融發展意識的不斷提升,自興業銀行在境內發行首單綠色債券以來,第一季度,我國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量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佔據了全球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量的近50%。不同於其他金融產品,投資者從社會責任出發,對具有環境效益的綠色債券願意放棄一些財務性收益,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對此,李治國認為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綠債有一定的探索意義,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周期的,需要時間去檢驗,而對於銀行間的綠債,就商業化而言,還有些距離。

曹明弟預計,在2016年第二季度,綠色債券發行人的數量、類型、發行金額將出現井噴。隨著發行主體的類型愈發多元化,交易場所也極有可能有新的突破。當前的綠色債券都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交易,隨後的一段時間,發行場所將有望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擴張。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引起了眾多海外機構的重視,綠色熊貓債的市場很可能在今年開啟。

PS.獲取萬字版綠色金融報告,請加能豆君微信(icaixinenergy)索取。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關注無所不能微信(caixinenergy),回復轉載 查看轉載規則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可再生能源的社會經濟價值?
為什麼水電比火電便宜?
按照人類現在的科技完全可以實現無限能源,而且特斯拉時代都可以實現了,為什麼我們至今還依舊很原始地依賴石油煤炭?
美國女孩剛發明的「水藻變油」技術究竟有多大意義?對石油等傳統能源會造成多大衝擊?
如果天然氣可以獨立定價對國際能源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TAG: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