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年輕人,小米還在搞啥新意思?答案就在B站彈幕里
上海某個辦公樓,Bilibili在五月初迎來幾位小米的客人。這些人與B站團隊在短短數天內,鼓搗出一場名為「我們也不知道這場直播什麼時候結束」的活動。
他們把一台插上SIM卡,連接4G數據網路的小米Max放到了24小時持續不斷輸出視頻流的攝像機前,直播就這樣開始。從小米Max發布當天開始,至於什麼時候結束,當時,誰也說不清楚,只看這台手機什麼時候沒電。
這是一個精妙的設定。既賦予這場直播「不可知」的神秘趣味,又牢牢鎖回手機大電池的營銷訴求基點。B站的腦洞有時候不得不讓你佩服。
直到19天後,答案才揭曉。不確定性維持了這台小米Max耐久支持的19天,而這一過程,被4000萬人圍觀眼底。
4000萬UV,對於小米而言,這次直播的覆蓋當量甚至等同於又開了一場發布會。
小米與B站略有淵源。B站董事長陳睿,即出身金山系。獵豹移動上市後,陳睿急流勇退,全身心地撲到B站。他是B站早期投資人,有著豐富產業經驗,B站戰略、管理從此風調雨順、穩步前行。比較起Acfun的幾經波折,一次次眼花繚亂地人事變動不同,B站穩穩地站在了風口。
陳睿的全情投入之外,B站的投資者還有騰訊與傳媒教父黎瑞剛。從去年開始,彈幕、二次元等概念興起,有著多年沉澱的B站,一時間風光無限。
除了跟雷軍的故交,陳睿與小米品牌營銷體系操盤手黎萬強,也是莫逆之交。不過,只盯著小米與B站的淵源、黎萬強與陳睿的私交,顯然把這件事說得太輕描淡寫。更重要的是,B站用戶群的日益龐大和高度異質化的人群特性,以及小米自身產品的特點,最終促成了此次合作。
小米的崛起,同期也是媒介變遷史,2011、2012年的微博紅利,小米盡享,2013年,小米突破口是天貓雙11、QQ空間價值窪地的發掘和微信公眾號風潮的捲起。2015年以來小米在營銷和輿論環境中有些被動,一方面是智能手機市場由增量轉向存量,另一方面,也與媒體大環境有關——小米從來都對新陣地、新玩法嗅覺敏銳,而並非擅長在綜合環境日漸渾濁的舊陣地上傻賣力氣。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勢來自於《孫子兵法·兵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意思是,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象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
小米一度站在微博、微信的高峰上,通過內容與策劃,借勢。與其他公司,市場部門是成本中心不同,小米的品牌市場體系,在黎萬強帶領下,更像是運營中心。它為小米的借勢,源源不斷地輸出驅動力。
2016年初回歸小米後,黎萬強給小米帶來的變化,很明顯,小米5與小米Max兩次發布會可以看出來。小米依舊是小米,依舊是通過內容策劃驅動,只不過,突破口從此前的文字與圖片,轉成了視頻。
短視頻與直播,是黎萬強規划下新的突破口之一。你不得不佩服這種嗅覺,微博、微信仍在,只是社交媒體當中炸子雞面目已改。公知大V漸行漸遠,段子手們也讓人審美疲勞,這是屬於新網紅和直播主播和短視頻的時代。
可以這麼說,小米模式的營銷板塊中,口碑營銷是核心,驅動力源自內容策劃與新媒介紅利的同步。
2016年,註定是短視頻與直播的風口。除了已經佔領的微博與微信兩大高地,小米更需要佔領諸如今日頭條、B站這樣的新興高地。
與B站合作的開端並不算久遠,今年初的小米5發布會,直播時段的2小時中,在B站上拿下超過200萬UV,把之前的B站發布會觀看UV紀錄提高了好幾倍。
2016年開始,黎萬強顯然瞄準了「二次元領域」,這是擁有完全不同話語體系的新領域,而且這裡的用戶既新鮮又有著意外的高質素。B站是最理想的平台,論人情、論能量、論利益,都是。
而小米Max,作為小米全新定義的新品類(從「大屏手機就是小米Max」這句斷言式slogan可見它直接搶佔用戶心智的勃勃野心),它也需要足夠的市場關注度與輿論勢能。
除了一如既往的完整優良體驗和驚人性價比之外,小米希望能夠突出這款手機對「重度用戶群體」的強鎖定,大屏、大電量帶來的是無非兩項用戶紅利:1、看動畫、漫畫和文本閱讀更舒適;2、超長耐久的電量,經得起重度用戶的使用考驗。
所以,你就不難理解,圍繞小米Max的營銷必然能夠突出它的電池續航,並且有足夠內容屬性的營銷、運營活動的加持——B站拿出的方案簡直恰到好處:通過直播這種最直接、最透明甚至赤裸的方式來展現一次完整的超長待機實測,畢竟一台滿電、插上SIM卡,連接聯通4G網路的小米Max在4000萬人眼前撐足了19天,再沒有比這更直觀的展示了;同時,期間B站各路知名UP主、主播們亂入輪番登場,甚至有比利海靈頓、葛平、梁逸峰這樣的」鬼畜界「巨星登場助威,成就了B站生態中的一次二次元文化大縱覽、配合越發刺激的抽獎元素加持,形成一場令人驚詫的狂歡,可謂擊穿了包括B站在內的整個「二次元用戶」世界。
這樣的傳播力甚至擊穿次元壁滲透到了三次元世界,在這場直播的後半,當「開心麻花」、華少等明星登陸直播時,盛宴已名聲遠播。
這場堪稱「無聊」的直播,在小米Max的營銷訴求之外,本身的極具特色的完成度也讓事件本身值得玩味。
吳伯凡在《孤獨的狂歡》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儘管有人說,人生本質是孤獨,但社會與文明,卻是一個個個體的相互連接與參與,所以,出現在彈幕之後、直播面前的人們,偶有無聊,但並不孤獨。
小米與B站直播的這次合作,之所以能夠吸引用戶,除了每天加碼的手機抽獎,更重要的,它符合了彈幕愛好者的口味品性。彈幕之所以是彈幕,視頻之外,本質是表達與參與表達。這的確是年輕一代所渴望的。
所以,在UP主、主播們的各色即興演出之外,哪怕是凌晨,1萬3千多人仍在圍觀彈幕點數場景中一隻魚缸中魚的尾數時,就會發現,共同話語體系的組織下,即便是在最無聊的場景,參與者們本身也能發現出共同在場交流的樂趣。
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消解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年輕一代如此,或者,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皆如此,傳承有之、反抗有之,而這一切都在眼花繚亂的彈幕中體現了。
我並不想用所謂「群體無意識」抑或「孤獨的狂歡」,來描述彈幕,乃至此次小米與B站的直播。到底這可能夾藏著對二次元、彈幕,乃至年輕人的些許偏見。
一切的彈幕,本質是參與表達。而表達抑或參與表達,本身便是意義。理解人,理解人性的需求,才會接近營銷的本心。
2014年黎萬強出版了他的小米方法論著作,《參與感》。米粉的參與,是小米之所以崛起的群眾基礎。事實上,B站為代表的二次元社區的崛起,亦是如此,無論是視頻彈幕抑或是直播,本質都是「參與」。
小米通過「參與感」,短短五六年便超越聯想,站到中國市場頂端,與蘋果、三星相抗;至於B站,它的可怕之處也是「參與感」——通過視頻與彈幕,讓用戶產生歸屬感,是一件可怕而又值得敬畏的。
在有群體共同認知核心凝聚下的彈幕,就是這樣威力漸漸令所有人矚目的新型媒介公共空間。
「我們所稱之為實現的一切,都是通過我們所參與的、積極的營造來顯現的」。
推薦閱讀:
※「高能君」已累死。這可能是我看過最污的一季新番!
※女生想做一個遊戲up主該怎麼辦?
※直播速成攻略,小白如何在B站開直播?
※今年的4月新番發布在即,b站卻先密集買了一波老番?
※如何評價嗶哩嗶哩在晚高峰時間段對客戶端離線緩存進行限速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