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需要交通部長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

產業升級需要交通部長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

袁嵐峰

【按:原文(產業升級需要交通部長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寫作於2015年3月, 2016年5月修訂發佈於知乎專欄「風雲之聲」(風雲之聲 - 知乎專欄)。】

「3月5日,交通部部長楊傳堂受訪時說,家人連續三年搖號沒搖上。」(交通部長:家人買車三年沒搖上號,秘書及女兒常用打車軟體)這條新聞反映了什麼問題?

交通部長:家人買車三年沒搖上號

肯定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吐槽搖號難,並大罵借搖號受賄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長宋建國。這當然完全正確,不過再深入地想一下,為什麼要搖號?搖號為什麼難?為什麼會有人行賄買號?

基本原因很明顯,想買車的人太多了,遠遠超過了城市的承載能力。有專家在2000年預測,北京的機動車數量將在2010年突破200萬輛。就在專家擔憂10年後如何不讓交通癱瘓的時候,預測數字卻在1年後就成為現實。而從2007年5月到12月,北京機動車數量從300萬猛增到400萬。2010年年底,眼看搖號政策實施的大限將至,北京市民扎堆買車,機動車數量增速更是達到了「一天一萬」。與之俱來的,是日益嚴重的擁堵和不足的停車位。

消費者買車,付出的只是汽車的價格,而同時給社會增加的擁堵與污染的成本並沒有表現在價格中。用經濟學的術語說,買車具有負的「外部性」。因此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消費者面對的價格過低,導致的結果就是需求過高,人人都想買車,人人都罵擁堵污染。一方面,這反映了中國人民購買力的迅猛增長,證明中國崩潰論是個笑話。誰鼓吹崩潰論,就帶他去看看車市人們的瘋狂勁,好像汽車不要錢似的。另一方面,也給社會管理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像這樣買買買下去,城市土地全部作停車場都不夠用。

因此,限制購車勢在必行。這不是誰要跟市民過不去,誰在那個位置上都只能限購。唯一的選擇是限購的方法。經濟學家比較欣賞的方法是把買車的實際成本提上去,包含進負外部性的社會成本,反映出購車資格的稀缺性。沿著這條思路走的例子有上海、香港和新加坡,或者拍賣車牌,或者收非常高的購置稅、停車費,基本目的就是讓大多數人買不起車。很多群眾更加支持的方法不是用錢投票,而是由運氣決定,因為覺得這樣更公平。北京的搖號就是這條思路。實際上,車牌的稀缺性越來越高是個客觀事實,總會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在上海,表現為拍賣價格的一路上漲,已經快超過車的價格了。在北京,表現為搖中的概率越來越低,從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搖號中籤概率已經從1∶11降至1∶135。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等不及的人想把由運氣決定改成由錢決定,行賄也就絲毫不奇怪了。用經濟學術語說,主管車牌的官員有巨大的尋租空間。

行賄受賄當然要嚴打。市民們也應該理解限購措施背後巨大的社會壓力,不要一邊看了《穹頂之下》為反霧霾慷慨激昂、內牛滿面,大罵所有對此片提出質疑的人,一邊又大罵政府讓自己開不上車。一個字,不要自相矛盾。

其實,還有一條明路可走:買新能源汽車。各地紛紛對新能源汽車的發牌給予便利,這是對市民明確的鼓勵。在這裡,我隆重推薦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如比亞迪秦、江淮和悅iEV、奇瑞eQ。如果你要買的是第一輛車,對續航里程要求很高,那麼像秦這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可以滿足你的需求,5.9秒的百公里加速更是魅力十足。如果你要買的是第二輛車,只為短途代步而用,那麼像和悅iEV、電動QQ這樣的純電動車就是你的菜,方便小巧的同時彰顯你綠色環保的情懷。我家如果要換掉第二輛車,肯定會把新能源車作為重點考慮。什麼,你說特斯拉、普銳斯?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希望,中國車企做得也非常不錯,我強烈建議你把購買的機會留給自主品牌,支持它們突圍升級。將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全世界成功了,你會為你雪中送炭的貢獻感到自豪。

比亞迪唐

這也是我想對楊部長說的話。家人連續三年搖號沒搖上,固然說明部長沒有以權謀私,這是好事,但身為部長,還可以做得更多。如果楊部長再加一句:「我讓他們去買國產新能源汽車。」豈不是漂亮得多!

中國經濟的升級轉型已經到了一個這樣的階段:產品質量快速提升,而許多民眾對國貨的認識還停留在低質低價上。於是只要稍微一煽動,就有哄搶日本馬桶蓋、電飯鍋的,全然不知國產早就有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自主品牌汽車做得再好,一般人的第一反應總是:「花xx(10?15?20?)萬買個國產車,你有毛病吧!」一個樸素的道理是,產品需要銷路,商家需要利潤,才能繼續投入研發,提高質量。如果大多數人對國貨衝擊高端的努力都不屑一顧,就會把「國貨不行」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中國經濟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消費者的認識落後於時代是中國產業升級的巨大阻力,這正是需要政府、媒體出力改變現狀的時候。

3月4日,李克強總理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李克強回應「出國買馬桶蓋」:消費者有選擇權 中國企業要升級)。對於此前媒體熱議的「出國買馬桶蓋」問題,他的表態有兩點。第一是要抱著「開放的心態」,反對貿易壁壘,因為「消費者有權享有更多選擇」。第二,中國的企業要升級,如果國內也有相同質量的產品,應該更有競爭力。「起碼能為消費者省下機票錢!」

我覺得李總理漏說了一點:中國有很多不遜於外國產品的優秀產品,建議消費者多了解。給本國企業做廣告是超級推銷員的責任和義務,不止是對外國政府推銷高鐵,對本國消費者也應該有推銷馬桶蓋的意識。外國領導人在遇到這種問題時,為本國企業加油打氣是標準動作,政治正確。很遺憾,李總理在這方面的表態不夠給力。日本、韓國在經濟爬坡的階段,都實行過在今天看來形同無賴的貿易保護政策,如對外國車收取極高額關稅、禁止外國車做廣告、不許外國車設維修點,為本國產業爭取利潤和升級的空間,它們發達起來的事實證明他們成功了。我們呢?就不說像他們那樣刻意抬高本國企業了,連最基本的給本國企業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都沒有做到。這實在是領導人的失職。國內馬桶蓋企業已經對吳曉波表示了不滿(《一封國內馬桶蓋企業給吳曉波先生的信》:一封國內馬桶蓋企業給吳曉波先生的信。信中指出:中國智能馬桶蓋的技術不弱於日本,更適合中國衛生間的使用條件。我們不希望依靠愛國熱情來實現與日本企業的競爭優勢,但也更不願意看到我們自己人的輿論誤導而扼殺中國企業的正常競爭優勢發揮),現在他們不滿的名單里還得加上李總理。

楊部長也是這樣。如果部長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對國家的貢獻會有多大?中國的產業升級之路,企業、消費者、政府、媒體各自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貢獻?請大家熟思之。

作者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微博@中科大胡不歸 ,知乎@袁嵐峰n(袁嵐峰),知道日報「袁嵐峰」(袁嵐峰_知道日報特約作者)。

歡迎關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的知乎專欄(風雲之聲 - 知乎專欄)和頭條號(風雲之聲 – 頭條號(TouTiao.com))「風雲之聲」。


推薦閱讀:

國內有哪些公司研發了esp esc以及esc供應商未來在國內發展前景怎麼樣?研發整套esp是不是很難?
如何評價國家電網公司計划到2020年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2萬個?
從安全性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哪些方面的技術難題?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怎麼樣?會不會和前幾年的太陽能一樣,由於一窩蜂的上馬項目最終從朝陽產業變成夕陽產業?

TAG:产业升级 | 新能源汽车 | 自主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