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願城市無「旱」事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減災安安科普團隊 徐培培 黃凱程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近日,我國南方持續強降雨,引發了滑坡等自然災害。洪澇災害,不得不防。而與此同時,我們的鄰國印度,正在經歷著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旱災的應對,也同樣需要重視。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憑藉影片《荒野獵人》摘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桂冠。「影片講的是人與自然世界的關係,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我們的攝製隊因此要到地球上最南端才能找到雪。」 萊昂納多在獲獎感言中呼籲大家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事實上,受到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15年,是中國135年來最熱的一年; 印度發生了乾旱,最高氣溫達到了45攝氏度;馬達加斯加的農作物由於炎熱大量死亡。科學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已經觀測到的許多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如極寒、熱浪、強降水、乾旱等,發生頻率呈明顯加快趨勢。

乾旱是在眾多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中範圍最廣、損失最大的氣象災害之一。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全球自然災害資料庫資料顯示,從全球來看,1980年到2009年乾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是63.73億美元,2010年到2015年則增加到143.8億美元,增加了127%。

我國的城市乾旱問題日趨嚴重。據了解,全國66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個,幾乎所有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都缺水。2012年的旱災使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水資源供應受到影響——湖北、雲南、黑龍江等省數以千計的水庫蓄水量「紛紛告急」,導致城市供水短缺。

什麼是城市乾旱?

與永久性的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區域不同,乾旱是在一定區域的較短時期內,因降水明顯少於正常狀態而導致水資源減少、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的一種自然現象。旱災則是指乾旱對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影響,產生了危害,是自然與社會綜合作用的結果。

《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明確城市乾旱的內涵是:因遇枯水年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於突發性事件對城市供水水源造成破壞,導致城市實際供水能力低於正常需求,致使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受到影響。

《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中將城市乾旱劃分為四個等級,並且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省市生產、生活的影響程度:

旱災的形成可歸結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大氣環流異常,海氣和陸氣相互作用會導致降雨偏少,蒸發加劇,這是乾旱發生的自然原因。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亞洲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影響,在區域間、季節間和多年間分布很不均衡,因而極易造成乾旱;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加劇了水供需的失衡。人口增加、植被破壞、水體污染和用水浪費等,導致水資源的短缺。

水是生命之源,旱災就是缺水,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工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城市的建設也不能實施,甚至還有可能威脅人們的生命。面對嚴重的乾旱,人們如何擺脫缺水的無奈局面呢?

抗旱對策-開源節流

要積極應對旱災,應該可持續地管理自然生態系統,把乾旱風險納入到規劃、設計、管理等方方面面,通過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做到水資源的開源節流。那麼,如何做到開源節流呢?

1.科學管理

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水管理體制。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合理配置和優化調度水資源;興修水利,發揮水利工程在抗旱中的作用。

建立抗旱預警信息系統和預案制度。對於城市抗旱而言,應做到未雨綢繆,爭取抗旱主動性,要確立旱期節水目標,採取措施限制需求、節約用水,避免不顧資源而片面滿足各種用水需求,確保乾旱期間能夠維持人們的基本生活與生產需要。建立完善的旱災信息管理和預警系統,及時將旱情的發生、發展、持續、發展、緩解、結束以及嚴重程度等信息向有關單位和部門傳遞,為及時掌握旱情與災情發展、評估未來災情變化趨勢、提前制定應對預案提供決策依據。

2.提高抗旱科技含量

應對乾旱問題可以積極利用大數據的現代手段。科學家們已經在研究氣候變化影響下,不同的區域到底有什麼樣的風險。結合水文氣象、水文氣候和水資源氣候,以便知道什麼時候哪裡有多少水,對水資源形成系統的調節。

美國乾旱信息門戶(http://www.drought.gov/)是美國「國家綜合乾旱信息系統」(NIDIS)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戶可以用過門戶獲取實時的旱情信息服務,信息包括乾旱指示器、水文管理、遙感、山火、氣象數據、水量以及地方、州和區域等,這對促進乾旱的防範和應對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乾旱信息門戶還提供「旱情預測」的相關信息,用戶可以通過美國季度乾旱圖看到未來一個季度可能出現的乾旱情況,包括哪些地區旱情會加重,哪些地區旱災會持續下去,哪些地區將會發生新旱災等,這些信息有利於國民及早做好防範工作,減少旱災的「突發性」帶來的損失。相比之下,我國在乾旱信息系統建設方面還基本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內容很多。

3.科學認知,應對乾旱從我做起

加強公眾教育和市場機制培育。目前工作的節水意識教育得到普遍加強,除了宣傳外,還需輔以市場機制,如階梯水價等方式實現節水目標。同時加強旱災防範的意識教育,以家庭和社區為單位增加水源分散儲備能力,減小旱災的脆弱性。旱災保險的市場培育也是轉移和分攤旱災風險的有效手段,應加強這一方向的研究和國際經驗交流。最後,還需加大對乾旱的科學研究工作,加深對乾旱的自然過程和成災機理的認識,提高幹旱的管理水平。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節約用水是日常生活中抗旱防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總之,旱災是可以有效防範的。若能建立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做好水源儲備工作,有效掌握旱情與災情信息,建立科學的預警機制,可以從根本上將乾旱的影響減至最小水平。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密集恐懼勿入,對不起有一個知友】如何評價這隻牛蛙挖通水渠救蝌蚪的行為?
加州近幾年的乾旱有多嚴重?

TAG:干旱 | 旱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