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香港也有音樂眾籌平台了」
文 | 新音樂產業觀察研究室
「是的,香港也有音樂眾籌平台了」。
這是香港獨立音樂人林一峰轉發新觀微博時留的言。
林一峰說的「香港的音樂眾籌平台」是「音樂蜂」,http://musicbee.cc,香港的第一家音樂眾籌平台。林一峰是這個平台的發起人和合伙人,他自己身體力行地承擔起了「火車頭」的重任。在音樂蜂上成功發起了幾個眾籌項目。
林一峰畢竟屬於獨立音樂人中的佼佼者,專輯最高曾經單張賣出3萬張,他在兩岸三地都有較高的知名度,所以對他來說,眾籌並不是太大問題。但「音樂蜂」的目標,是為更多底層的香港獨立音樂人服務,在香港這樣一個商業重鎮,這些獨立音樂人要想獲得支持,很不容易。
Anyway,創辦一年多的「音樂蜂」算是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香港音樂生態也開始發生新的變化。
「音樂蜂」的誕生
2015年3月,「音樂蜂」上線。這不單是香港第一個音樂眾籌平台,也是香港第一個眾籌平台。
香港互聯網發展落後內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內地眾籌平台遍地開花,光是音樂眾籌就有樂童、愛作秀、5sing眾籌等若干。京東、開始眾籌等眾籌平台也以自己的方式支持音樂眾籌。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音樂蜂」上線後在內地並沒有獲得太多關注的原因。垂直的音樂眾籌在內地發展得並不算好,「音樂蜂」上線的時候,樂童音樂已經想綜合性的音樂人服務平台轉型了。
但是,對於香港音樂來說,「音樂蜂」的出現,不啻為一大福音。正如林一峰接受採訪時說的,「這個行業本來已經存在很多漏洞,不健康,現在更加艱難。」香港主流歌星的處境尚且每況愈下,獨立音樂人就更別想獲得大公司支持了。
所以,林一峰和他的朋友們,曾經當律師的音樂人馮穎琪、謝國維、香港網頁設計團隊WI的Jo& Kevin Wong,合資創辦了「音樂蜂」,他們希望通過互聯網聚合力量,為仍然懷抱音樂夢想的音樂人提供支持。
「音樂蜂」的模式,跟內地的音樂眾籌網站差不多,都是音樂人發起項目,由用戶來支持,不同金額有不同回報。不同的是,「音樂蜂」的抽成是15%,內地眾籌網站普遍是10%。
身先士卒的林一峰
不止在香港,在兩岸三地,林一峰都是獨立音樂的一面旗幟。從13年前自資製作專輯《床頭歌》開始,林一峰就堅持獨立發展的路線。
在獨立音樂的路上,林一峰算是一個幸運兒。本來只計劃印2000張的《床頭歌》出人意料賣出兩萬張,這為他日後堅持自己的獨立音樂之路提供了「第一桶金」。後來他創作的歌曲因為被黃耀明、陳奕迅、孫燕姿等演唱(最紅的一首可能是孫燕姿的《遇見》),而逐漸鞏固了自己的樂壇的地位,也讓他有更多的資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名氣越大,責任越大,作為創始人之一,林一峰身先士卒地沖在了最前面,先後發起了「Crossroads」、「一峰一人一結他」和「音樂蜂人園」等項目。而他最近又發起了一個重磅項目,與香港中樂團合作的「Made In Hong Kong」,項目包括現場演出和唱片,林一峰稱這是「只有香港才能啟動的音樂案子」。(點擊查看相關報道:林一峰眾籌新項目:「只有香港才能啟動的音樂案子」 )
「Made In Hong Kong」目前已經獲得261位用戶的支持,贊助金額超過11.4萬港幣。林一峰之前發起的項目,都有將近200%的成功率,平均單項金額34萬左右。
林一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錢其實是其次,這平台更重要是要聚合力量,每隻獨木舟很難持久,大家砌成一艘船,就有機會駛得遠。」
「音樂蜂」將改變香港音樂生態?
長久以來,香港音樂是兩岸三地最商業化的。港樂模式下,藝人一定要獲得大公司的支持才能成功,直到近年來大公司也沒什麼辦法了,所以林一峰和謝安琪等獨立歌手或小公司的歌手開始冒尖。
謝安琪冒尖後還是簽了大公司,林一峰幾乎是香港樂壇絕無僅有的能長期立足的獨立歌手。At17、My Little Airport等偶露崢嶸,但是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幾乎很難獲得商業公司的支持,都必須自力更生,在香港那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音樂蜂」也許能改變這一切。上線一年多來,「音樂蜂」有22個項目眾籌成功,總金額300多萬港幣。體量雖然不算很大,但對於林一峰和他的夥伴們來說,也算是欣慰。
關於「音樂蜂」,也產生過一些爭議,對於新生事物,用戶並不都理解。想要改變一個生態,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走起來,變化也就開始了。至少,林一峰可能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如果大船沉了,一個人撐獨木舟,撐得多遠?」
新音樂產業觀察(微信號:takoff )獨家稿件,轉載請署名並超鏈出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無管理層的神秘區塊鏈項目DAO創造6300萬美元眾籌神話?
※人海戰術能否戰勝英國皇家紅衣列兵衛隊?
※【眾籌】跨性別避難所以及危機救助
※懸浮傘的發明,這款產品前景如何?
※Bixi 手勢遙控器,咦!神獸「贔屓」也來混科技圈了?
TAG:众筹 | 互联网音乐服务及应用 | 独立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