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歷史上最兇險的總統選舉 | 城與邦

作者:曉辟(執業律師,政治哲學業餘愛好者)

「我們認為最好一勞永逸,公開而堅定的宣稱,此日法案通過之時,便是中部各州武裝起義之機,任何此類的篡權行動,即使連一天都不會得到遵從。」

——1801年2月15日托馬斯傑斐遜致詹姆斯門羅

引言

1800至1801年的總統大選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兇險的一次總統選舉。1801年2月中旬,弗吉尼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州長已經準備召集本州民兵奔赴華盛頓,而聯邦黨人針鋒相對地宣稱將武裝馬薩諸塞州的六萬民兵。戰爭沒有真的爆發,在歷史書上,這一年總統選舉似乎和其他選舉一樣和平、有序。美國憲法學家阿克曼在《建國之父的失敗》一書中詳細回顧1801年的選舉危機,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政治觀念的重大轉向,可以看到法律細節對政治運作的影響,也可以看到政治現實如果脫離立憲者的設想。

1

按照某種常見的美國憲法理論,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都是極為智慧和深謀遠慮的人,他們制定了偉大的美國憲法,這部憲法頒布了兩百多年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不過在立憲當時,政治家們心中卻充滿疑慮:這部憲法可以維持二十年嗎?這種顧慮現在看來非常可笑,但也許更接近真實的歷史。

按照立憲時的普遍共識,黨派是一個非常負面的概念,象徵著人們無視公共利益,卻為了一己私利拉幫結派,相互傾軋。立憲者們相信美國憲法可以建立一個可靠的共和制度,克服結黨營私的問題。即使是承認不可能徹底消除黨派之爭的《聯邦黨人文集》也有一段著名的論證,其中主張美國國土廣袤、黨派利益分殊,比起面積狹小的共和國更可以避免形成全國性的黨派。不過立憲者的預測完全出錯了,美國建國不到十年,聯邦黨人和民主共和黨人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形成了對立,兩黨之間的如火如荼的爭鬥蔓延到了全國。儘管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都遠遠不是現代政黨,但1800至1801年的總統選舉完全是按照兩黨之爭的邏輯展開的。

美國憲法序言

立憲者關於總統這一職位的設想同樣落了空。在立憲時,代表們把總統定位成一個行政能力嫻熟、關心公共利益,並且擁有全國性聲望的人。沒錯,就是像喬治華盛頓那樣的人。而選舉總統就是選擇一位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普遍認可的特定政治人物。立憲者們全都沒有想到,總統會成為某個黨派的頭面人物,而支持一位總統候選人不僅是認同候選人個人的能力和聲望,更是支持總統侯選人背後的黨派以其黨派提出的政策和方針。一句話,總統可以宣稱自己代表人民的呼聲,然而按照立憲者的本意,立法機關才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到1800年的時候,黨派之爭的觀念已經頗深入人心,所以當民主共和黨人發現傑斐遜獲得總統選舉的多數選舉人票時,他們深信美國人民拋棄了聯邦黨選擇了民主共和黨。但民主共和黨畢竟缺乏政黨運作經驗,他們在一個技術細節上,犯了個細小卻愚蠢的錯誤。

2

前文已經提到,立憲會議的代表們把總統定位為一個超脫黨派之爭,並獲得全國範圍認同的人物。那麼,如何避免各州的選舉人只願意選自己熟悉的本州政治人物,卻忽視了全國性的優秀候選人呢?立憲會議上設計了一個看上去很「機智」的方案:一個選舉人需要投票選舉兩人,而且其中至少應有一人不是選舉人同州的居民。代表們覺得這樣可以促使選舉人兼顧本州和全國的候選人。設計這個方案的初衷是擔心選舉人過度的地方主義,但這一初衷從未變成現實。選舉華盛頓後繼者的1796年總統選舉時,全國性政黨已經出現,選舉人的選票完全集中到少數幾位黨派頭面人物之上。

現在美國各州都有自己偏向的政黨

憲法還規定得票第一位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得票第二位的候選人當選副總統。這個規則看上去很合理,但只有具體運作過,才會發現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聯邦黨人贏得了1796年的總統選舉,約翰亞當斯如願以71票當選總統。但是12位聯邦黨的選舉人卻忽視了另一票的重要性,糊裡糊塗的把選票投給了傑斐遜,而非另一位聯邦黨人候選人平克尼。結果傑斐遜這個民主共和黨人獲得了第二高的68票,就任副總統。到了1800年,聯邦黨人吸取了教訓,而且還特別謹慎的安排少給平克尼投一票,保證亞當斯的票數多於平克尼。民主共和黨卻完全忽視了平票的麻煩,於是1800年總統選舉的結果是兩位民主共和黨候選人傑斐遜和伯爾均獲得了過半數的73票。民主共和黨贏得了選舉,顯然美國人民希望讓傑斐遜當總統,但是傑斐遜首先要解決平票的問題。

按照憲法,如果出現兩名候選人均獲得過半數選票且得票相同,將由眾議院投票決定總統。為了平衡各州利益,憲法特別規定眾議院選舉總統時應以州為單位投票,每州代表有1票表決權,取得所有州的過半數票方可當選。1800年眾議院也發生了改選,同樣是民主共和黨大獲全勝,但是新眾議院要到1801年底才會被召集,而約翰亞當斯的任期在1801年3月4日就到期了。所以決定總統歸屬的是即將卸任的老眾議院,其中有更多的聯邦黨人。聯邦黨人發現他們雖然沒法提出新的候選人參與眾議院的投票,但是他們有一個把水攪渾的策略。聯邦黨人可以在眾議院選擇伯爾擔任總統,使得傑斐遜無法獲得過半數支持。眾議院的正式投票在1801年2月進行,但在此之前,僵局看上去已經無法避免。當時美國共有16個州,要過半數就得獲得9個州的支持,民主共和黨控制了8個州決定選傑斐遜,聯邦黨人控制了6個州決定選伯爾,另有2個州因為內部相持不下而棄權。民主共和黨人指責聯邦黨人罔顧人民的呼聲,想要搞專制統治,完全背離了立國時的信念。聯邦黨人則反過來主張民主共和黨裹挾民意的舉動是「雅各賓式」的政治手段,同樣違背了共和國的精神。不幸的是,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如何解決眾議院的投票僵局。

3

更不幸的是,憲法還有一個與之相關的疏漏,憲法沒有規定如何處理前一任總統任期屆滿時,未能產生新總統的局面。到1801年初,聯邦黨人和民主共和黨人在緊張的氣氛中公開或者私下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危機解決方案。民主共和黨人認為全美人民選擇傑斐遜的意志是確定無疑的,所以麥迪遜提議提前召集新一屆眾議院來決定總統歸屬。民主共和黨的眾議院領袖加勒廷則認為提前召集眾議院違反憲法的規定,但可以考慮根據《總統繼承法案》重新召集一次總統選舉。這樣哪怕新選舉對民主共和黨不利,民主共和黨也不用承擔破壞憲法的罵名。有位匿名聯邦黨人在美國憲法里找到了另一個條文,根據憲法,總統與副總統均被免職、死亡、辭職或喪失履行總統權力和職責的能力時,國會可以依法律規定宣布某一官員代行總統職權。聯邦黨人對這個條款作了擴張解釋,認為舊總統任期屆滿卸任在性質上也屬於總統死亡、辭職或者喪失能力,所以如果到3月4日還定不了新總統,聯邦黨人控制的國會可以選擇一名聯邦黨人官員代行總統職權,當時的國務卿約翰馬歇爾就頗得聯邦黨人的人望。當然,這個方案在民主共和黨看來純粹是玩弄憲法條款,甚至近乎叛亂。順便說一句,約翰馬歇爾在1801年初兼任美國國務卿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如果再當上代理總統?也難怪民主黨和黨人會激烈反抗了。

民主共和黨候選人傑弗遜

1801年2月11日的眾議院投票果然沒能破除僵局。華盛頓還湧入了數萬名看熱鬧的美國人,誰都不確定這些人是否會失去耐心,甚至引發騷亂。兩黨一邊繼續緊張的磋商和私下交易,另一邊相互指責對方背棄了憲法的精神,並威脅要通過軍事手段,甚至是一次新的革命來捍衛憲法。不過事態沒有進一步惡化,聯邦黨人最終選擇了讓步,到2月17日傑斐遜湊到了10張眾議院的支持票,1800至1801年總統大選還是趕在3月4日前出結果了。

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當事人約翰亞當斯和伯爾都保持了相當克制和消極的態度,伯爾在整個危機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都不在華盛頓。一方面他們保留了一些老式的政治理想,認為政治家應該保持體面,不應該讓黨爭毀滅國家;另一方面他們也接受了新式的遊戲規則,即總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行政職務,而是人民希望和期待的體現。約翰亞當斯和伯爾的剋制是1801年選舉危機沒有惡化的重要原因。

4

美國獨立和立憲凝聚了近代西方政治哲學各種智識成果,在其中有洛克式的社會契約思想,有哈林頓、西德尼式的共和主義精神,有啟蒙運動提倡的平等和自由,有孟德斯鳩式的對於地理、風土和社會環境的思考,有英國普通法傳統下對古老自由的尊重。但這些近代政治思想統統沒有預見到政黨政治會成為政治生活的中心,也沒有充分預見到普選制下的民主制度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壓倒性的改變原本的權力制衡框架。現代政黨制度和民主制度對於19世紀之前的人來說是為所未聞,所以誇張點說,1787年的憲法精神在1800年的時候已經有些過時了。

美國國父們

所以美國立憲時國父們英明神武,制定了永遠偉大光榮正確的美國憲法完全是個神話傳說。有一些憲法精神的確傳誦至今,並成為了全人類的財富,但還有一些憲法原初的精神(也許是最核心的精神)早已跟不上時代。更不說立憲者們在匆忙中犯下了不少技術性疏漏,使政治運作可能陷入各式各樣的僵局。當然,美國政治家在1800年代接受了這種政治觀念的變革,並且做出了一些改變以維持政治制度的活力和穩定。

1801年總統選舉還有一個同樣充滿戲劇性的著名後續。選舉結果確定後,聯邦黨人試圖通過任命一批聯邦法官維持其影響,而差點當上代理總統的國務卿約翰馬歇爾卻忘記在卸任前簽發幾封任命函,其中一封任命函將授予馬伯里。再然後我們都知道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在著名的馬伯利訴麥迪遜案中創造了聯邦最高法院的違憲審查權。違憲審查權同樣出乎立憲者的本意,但恰好可以有效的遏制總統裹挾洶洶民意肆意改變國家制度的趨勢。也不知道我們該讚歎這是天意造化,還是該說約翰馬歇爾真是太會搶戲了。

關注微信公眾號城與邦(微信ID:Polis2016),可閱讀更多往期文章


推薦閱讀: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能不能幹滿一個任期?
如何評價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對中國的影響?中美經濟博弈會否因此加劇?
搞事情!入籍美國申請緊急被叫停,移民局又雙叒叕捅婁子了...
從製造業衰敗的美國小鎮,透視威斯康星為何最後倒向特朗普
說沈馬 | 新春特輯:川總統給中國人民拜年

TAG:美国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