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文天祥(二)

公元1279年3月19日,是文天祥內心極度無望極度悲涼極度痛苦的一天。那天退守在廣東崖山的宋軍與元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海戰,史稱「崖山海戰」。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南宋軍隊全線潰敗陸秀夫背著年幼的皇帝跳海殉國,不久大將張世傑見大勢已去獨木難支也投海自盡壯烈殉國了。這是一場決定南宋生死命運的大決戰,決戰的失敗意味著南宋就此滅亡。這場戰役相當之慘烈悲壯,大臣背著皇帝跳海殉國,緊接著後宮、群臣以及十數萬軍民亦隨之跳海殉國,這種寧可身死不可苟活投降的民族氣節著實可歌可泣。

在元軍戰船上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文天祥內心極度痛苦悲愴,幾度想投海自盡以盡忠朝廷但是都被元軍死死拉住。目睹宋軍大敗的文天祥曾作詩《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悼念,其中有詩句言「 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氣欲黃河吞。 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 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水渾。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睡聲。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龍杳靄知何處,大海茫茫隔煙霧。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為何人。」

崖山海戰結束後,文天祥開始押赴北上前往元大都北京。當途徑大庾嶺梅關驛道進入江西地界時,文天祥萌發了絕食殉國的念頭,他在此地絕食估摸著七天之後到家鄉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時就是身死故鄉之時,以死殉國埋骨家鄉那麼就沒有遺憾了。但是當時正值雨季水位上漲,押送文天祥的船隊一路沿著贛江上游順風順水不到七日就已經過了家鄉廬陵,此時的文天祥雖奄奄一息但是性命無虞。此時文天祥內心痛苦不已,以不能身死故鄉而深感遺憾。

在文天祥被押解途中經過泰和時,望著贛江邊上的「快閣」唏噓感慨不已,如遇廬陵的父老鄉親,遂作了《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一詩,詩曰:「書生曾擁碧油幢,恥與群兒共豎降。漢節幾回登快閣。楚囚今度過澄江。丹心不改君臣義,清淚難忘父母邦。惟恐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其凜然氣節和赤子之情躍然紙上,至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當廬陵書生王炎午聽聞文天祥押赴元大都經過家鄉廬陵時激動不已,寫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大量謄寫沿著贛江邊水路必經之路四處張貼,以期文天祥能夠看到。這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這不是一篇歌功頌德讚揚文天祥功績和氣節的文章,而是一篇勸喻文天祥不要苟活請速死的千古奇文。原來王炎午是敬重文天祥的忠義和氣節,希望他不要投降元朝要保重自己的名節,所以勸文天祥自殺以保全其為國捐軀的忠義名節,也不辱沒廬陵名聲。廬陵(吉安)真乃地靈人傑,盡出忠臣義士,不愧為「文章節義之邦」。在元軍重重封鎖下,文天祥應該是沒有看到這篇千古奇文的,要真是看到這篇文章不知他會做何感想。但是,他絕對沒有讓家鄉人失望,從他後來的行為來看,足以彪炳史冊!他鏗鏘有力地說:「孤臣血滿腔,死不愧廬陵!」

位於江西省泰和中學內的快閣

「 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


推薦閱讀:

哪些人物也可以列為正氣歌中的例子?
為什麼讀到文天祥史可法還有江陰八十一日的故事的時候都會有崇拜之情?

TAG:中国历史人物 | 文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