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有刺激示範作用嗎?
近年來國際恐怖活動猖獗,各類恐怖襲擊事件頻繁發生。很多人擔心恐怖襲擊可能對潛在的恐怖分子或者恐怖主義支持者產生刺激示範效應,從而引發一連串恐怖襲擊。為了防範這種可能,各國政府在恐怖襲擊發生後往往傾向於全面提升社會的警戒級別,甚至對潛在的恐怖襲擊目標實施封鎖。這不僅加劇了社會的恐慌情緒,也放大了恐怖襲擊對正常社會秩序的衝擊。比如布魯塞爾恐怖襲擊發生後,比利時政府全面封鎖布魯塞爾國際機場長達 10 余天,經濟損失高達 5000 多萬歐元。
然而,蘭德公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前發生在歐美本土的恐怖襲擊多數是隨機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並不會引發所謂的刺激示範效應。
研究者從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國家恐怖主義資料庫 (Global Terrorism Darabase) 中,抽取了 1970 年以來在歐美國家本土發生的各類恐怖襲擊事件,並重點分析造成 3 人以上死亡的恐怖襲擊發生 30 天后,是否會有類似恐怖襲擊發生。
研究發現,1970 – 2002 年間,恐怖襲擊的刺激示範效應明顯,一起重大恐怖襲擊往往會引發一連串恐怖襲擊,這在 1970 – 1993 年間體現得尤為顯著。但在 2003 年以後,恐怖襲擊大多隨機發生,連續的恐怖襲擊幾乎從未發生。
事實上,美歐本土發生的恐怖襲擊數量也在一直下降。20 世紀 70 年代時,美歐每年發生的恐怖襲擊數量曾達百起以上。但在 2000 年以後,雖然發生了 「9?11」 等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恐怖襲擊,恐怖主義也真正受到全球矚目,但每年美歐本土發生的恐怖襲擊已不到 10 起。
研究者指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當前歐美恐怖活動的性質已經發生變化。歐美恐怖襲擊的主體一度是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恐怖組織,這些恐怖組織往往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可以落地生根,政府很難通過武力徹底剿滅;而當前歐美恐怖襲擊的製造者多為極端伊斯蘭恐怖分子或支持者,他們得不到普通民眾支持,只能潛伏並伺機發動襲擊。
其次,恐怖襲擊的樣式發生改變。活躍在 1970 – 1980 年代的歐美恐怖組織,如愛爾蘭共和軍、埃塔等,很多就是准軍事組織,有不少還有游擊戰經驗,實施襲擊破壞經驗豐富,組織性也更強。相較而言,當前在歐美髮動恐怖襲擊的多數為 「獨狼」,策劃實施恐怖襲擊也比較粗糙,襲擊者不是自爆身亡,就是被逮捕或被擊斃,根本沒有連續發動襲擊的機會。
第三,歐美國家反恐能力上升。「9?11」 事件後,美國高度重視國土安全,並建立嚴密反恐防範體系,恐怖分子幾乎不可能再對美國發動大規模襲擊。同時,國際社會廣泛開展反恐執法和情報合作,限制恐怖分子發動跨國襲擊。
第四,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作用重大。一方面,互聯網給了恐怖分子 「發泄」 渠道,比起死路一條的恐怖襲擊,很多恐怖分子選擇網路發帖,通過宣傳暴力恐怖極端思想進行 「聖戰」。另一方面,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相互通聯,策劃襲擊,也有助於政府執法部門及時掌握動向,挫敗可能的恐怖襲擊。
有人會問,既然恐怖襲擊數量有明顯下降,為什麼我們還感到恐怖分子越來越猖獗,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安全了呢?研究指出,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前歐美恐怖襲擊的致命程度相比較以往有所上升,恐怖分子通過恐怖襲擊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的決心和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各種媒體高度發達,人類相互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對於恐怖襲擊也更容易感同身受,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不安全感。
研究者認為,由於恐怖襲擊的隨機性,民眾事實上並不必過度擔心恐怖襲擊。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在重大恐怖襲擊發生後提升全面安全警戒,雖然有助於儘快恢復社會秩序,但除非有明確情報信息預警,否則僅從歷史情況看,長時間維持高警戒級別並無必要。考慮到當前恐怖活動特點,執法部門應提高反恐行動的針對性和精確性,將恐怖襲擊消滅在策劃狀態。
參考文獻
- Jenkins, B. M., Willis, H. H., & Han, B. (2016). Do significant terrorist attacks Increase the risk of further attacks?
推薦閱讀:
※網路安全比賽,如何獲取伺服器上的文件?
※為什麼現在提醒注意安全會被很多人撕政治不正確?
※李嘉誠大肆投資英國基礎設施,英國政府是否擔心國家安全?
※喜大奔普,知乎全站 HTTPS
※如何看待太原凱賓斯基工作人員半夜進女房客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