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不如意,其實是迷茫外衣下的無力苟且

去年10月份遇到了一個客戶,說是要做諮詢,結果發了合同之後,沒有下文。元旦之後,其再次聯繫我們,說想繼續生涯諮詢,我們同意了。但我們等了半個月,依舊沒有下文。上個月再次聯繫我們,問還能否繼續諮詢。我們問他,你之前已經和我們聯繫了兩次,說要做諮詢,但之後都沒有下文,原因何在?他說,一想到自己以往的失敗經歷,心裡就煩躁得很,對自己一點兒信心都沒有。當時確定諮詢之後,又陸續找了兩份工作,想碰碰運氣,但依然不適合。現在根本沒有心思再考慮諮詢的事。

一個不適合干銷售的人,卻硬生生在銷售崗位上待了4年,前後換了7家公司,遍布5個行業,在東部省會城市,薪水卻只有3500塊!年齡正在奔三,工作不穩定,家人催婚,相親都沒有勇氣。面對這個一種現實,換作是你,你會不煩躁、不消極嗎?

當初接這個案子的時候,我們也猶豫在三。但在對他的優勢進行確認之後,我們幾乎已經很肯定可以解決他的問題了。但一個巴掌拍不響。諮詢師願意接,還需要客戶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但我們擔心的是客戶是否有勇氣和膽量面對未來,並踏實執行我們的建議,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但最終,他第3次和我們聯繫的時候,我們放棄了。其實,不是我們放棄了他,而是他自己放棄了自己。

因為,他再也沒有勇氣和膽量去面對未來,只能在現實的壓力下,如行屍走肉一般,有氣無力地活著。

這個客戶的彎路歷程很普遍,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當然,這也意味著,有相當大一部分人還在犯著同樣的錯誤。

1、他們在起跑線就已經落後

從大學選擇專業開始,這是錯誤的第一步。在諮詢訪談時,我通常都要問客戶這樣一個問題:你大學讀的是xx專業,當初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是什麼?不出意外,答案最多的無外乎以下五種:1、調劑;2、熱門;3、家人、親戚的意見;4、看上去不錯,但讀了之後後悔了,與自己的預期相差甚遠;5、對專業/就業不了解,隨便選的。而當我們問「你是否喜歡這個專業時」,很多人的回答是「不喜歡/沒感覺」。真正十分熱愛自己專業的,少之又少。

2、在起跑線落後的情況下,他們不知道如何止損,以致造成擇業時被動挨打的局面

從道理上說,既然專業不是自己想要的,又不喜歡,那麼,在大學期間應該干點兒什麼,以便將來找工作的時候有資本尋找自己想的要才對。但實際上,他們幾乎清一色的對於自己的未來很迷茫,沒有方向,所以具體要干點兒什麼才能擺脫現狀,他們壓根就不知道,也沒有人給他們指導。所以,畢業找工作時往往有兩種選擇:一是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因為不喜歡,沒打算長干,只是想先養活自己,等時機成熟了再跳(另外,還得感謝他們響應「先就業,再擇業」的號召,儘早滾出學校,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就業率做同了巨大貢獻,在此向他們致敬!);二是隨便選,用人單位給什麼機會,就接什麼機會(其中相當一部分選擇了貌似無門檻、而實際上門檻最高的銷售崗),全憑對方一忽悠,一腔熱情就到新東家報到去了。可想而知,在這兩種情況下選擇的工作,都極為被動,註定難以長久。

強扭的瓜不甜,湊和的工作也是。

3、第一份工作形成的負面思維定勢,會讓他們懷疑人生

什麼時候找工作最容易呢?就是校招的時候。只要你有想法,有目標,願意干,招聘單位還是願意給這樣的新人一個良好的職位機會,哪怕你是專業不對口。其中,「有想法、有目標」意味著你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適合幹什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公司,知道應該怎樣走才能讓自己的身價不斷增值。而那些沒想法、沒目標的人,則開始的痛苦的走彎路歷程。

因為第一份工作是抱著「先就業」而不是「職業化」的心態去做的,這就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這份很可能不適合你,無法發揮你的優勢。在我們的諮詢中,95%以上的客戶都反應他們曾經從事的工作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換句話說,也就是工作不適合自己。因為不適合,所以工作中也很難做出業績來證明自己,也無法成為領導眼中的優秀員工,並因此而受到忽略。尤其是對於那些內向型性格偏偏選擇去做銷售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更為明顯。二是態度不對。因為只是想當成跳板,並未打算長期干,所以在工作態度方面也不願意兢兢業業付出,不願意想盡辦法讓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加強大。結果,工作不適合,無法培養你做事的能力;態度不認真,無法培養你做人的修為。無論做事還是做人,你都輸得滿盤精光。

第一份工作為什麼那麼重要?假如選對了合適的職位,合適的公司,與優秀的同事為伍,你會逐步肯定自己的價值,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你對未來也充滿信心和期待。有了這樣一份精彩的起點,即使你以後跳槽,尋找下一份工作時,你也會得到更好的機會。相反,如果只是被動地選擇職位,進入到不那麼優秀的公司,你在工作中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做不好,就會對職場產生很多偏見和誤解,把最黑暗的一面當成是真實的職場。你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就連自己也不能肯定自己。更重要的是,當你想擺脫現狀、想尋求一份更好的機會時,不但沒有資本,還要遭受更多的來自面試官的質疑與盤問,忍受他們的異樣眼神。這讓你變得更沒有自信,更加懷疑自己,更加不敢行動,擔心每一步都會走錯,從而後續的道路上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4、他們不相信目標,不相信努力,而選擇相信運氣

那些優秀的人為什麼能夠成為優秀?首先,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能夠客觀審視自己,能夠幹什麼。其次,他們知道如何從起點進行努力,一步步順利地達到終點。儘管這個過程中也有可能會遇到意外情況,但他們都能夠及時化解,沉穩應對,確保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

而從來沒有確立過目標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目標不夠堅定,他們認為計劃沒有變化快。所以,一旦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他們就會及時調整,果斷變換方向。而這樣不斷變換方向的後果就是:3、5年之後,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發現自己竟然毫無一技之長。

目標的意義是什麼?是讓你當下的時間不要虛度,應該干點兒什麼讓自己增值,讓當下的自己變得強大,變得牛逼。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一旦定下就終生不能變,而是可以審時度勢,靈活應對。但前提是只有你牛逼了,你才有資本去選擇下一個更宏大的目標。一個從未有過目標的人,一個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的人,一個從未有過成功經歷的人,一個像狗一樣四處乞憐要求別人給你一份工作的人,一個連吃煎餅果子要不要加蛋都要考慮半天的人,還有什麼資本去選擇更好的生活?

前段時間有人在知乎提問「今天看到雷軍說成功85%來自運氣,你同意嗎?」,然後一幫噴子就高潮了。你們真以為雷軍今天的成功是靠運氣嗎?看看他以往的牛逼經歷,有幾個人能趕得上?即使有運氣成分,為什麼運氣選擇降落在雷軍身上,而不是你身上?

如果僅僅靠運氣就能夠活得很滋潤,那些努力奮鬥的人,不就真成了傻逼了么?

5、不願意付出,卻又期望不合理的回報

半年前和一個APP平台開展過在線體驗式生涯諮詢,只需要1塊錢。只是體驗式諮詢,文字交流,且有時間限制,所以對於一些複雜的生涯問題,可能無法解決。因為,按照我們正常的諮詢流程,我需要和客戶溝通3次以上,耗時5個小時左右,前後要填寫12份問卷資料,才有可能初步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通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法,對於客戶的真實情況和想法進行反覆確認,並最終達成一致,才有可能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有一個32歲的女性客戶,工作7年,換了5份不同的工作,沒有積累一技之長。又在家帶孩子耽誤兩年,需要重新回歸職場。無論是經驗還是年齡,她都沒有優勢,且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她需要一個能夠快速成長的高薪工作,需要讓我明確告訴她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職位,怎樣寫簡歷,才能達到目標。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告訴她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現在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問題。但遺憾的是,這些她都聽不進去,她想要的只是一個快速走上職場巔峰的捷徑。最終,我說,如果你覺得我這2個小時沒有給你帶來任何幫助,我可以給你免單。她說,我覺得沒有真正幫到我。於是,我給她免了單,把1塊錢退給了她。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人,走了多年彎路,恨不得通過一場諮詢,就把以前好幾年損失的一下子找回來,實現人生的大翻盤。就好比打牌連輸十幾局一樣,輸得越多,就越難以自拔,並期望通過一把好牌所以前輸的全都贏回來。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你看到周星馳今天的光環,卻不知道他曾經跑了多少龍套;你看到馬雲在納斯達克敲鐘時的意氣風發,卻不知道他們最艱難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當你在打遊戲逛大街聽音樂享美味的時候,人家可能正在一個你不知道的角落,為著以後的目標而殫精竭慮。同樣,每一個失敗者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天經地義」的理由,無數個「光明正大」的借口,以及無數次傻到不能再傻、卻還自以為是的瞎折騰。然後,還指著那些努力奮鬥的人說:看,那是傻逼!

6、如何給自己一個有「含金量」的青春?

在諮詢的過程中,那些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客戶,往往是那些經歷比較有「含金量」的客戶。可能他們的目標並不適合,但在不適合的道路上,他們依然努力蛻變,爭取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正是基於這樣的努力,使得他們往往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興趣、價值觀以及判斷標準。儘管他們對於自身的認知不是那麼清晰,但通過諮詢師的梳理,往往還是能夠從其以往的經歷中抽絲剝繭,找到一個準確的切入點。

相反,那些經歷比較糟糕、頻繁跳槽、從來沒有為一個目標認認真真付出和努力過的人,他們的問題往往就比較棘手。你問他們「你期望的工作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會說,「我期望做我感興趣的工作。」如果你繼續追問,「你的興趣是什麼?」他又會說,「我不知道。」很可笑,是吧?而這樣可笑的人在現實中是的的確確存在的。他們一方面高喊「我要做我感興趣的事」,另一方面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甚至連喜歡什麼都不知道。這樣的經歷其實很可悲。

興趣在哪裡,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在現實中的不斷深挖與比較中形成的。深挖,意味著縱向的深度,只有當你真正付出努力去乾的時候,你才會發現真正的自己,到底是否適合。比較,意味著橫向的寬度。假如你干過一件事,你無法評價你對這件事的興趣有多大。假如你再干一件事,與之前所乾的事相比較,你就知道哪一個更感興趣。你乾的事情越多,經歷得越多,你就會通過不斷的比較,清晰地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哪一類,而討厭的東西又是哪一類。通過這樣豐富的「深挖」與「比較」而形成的T型經歷,久而久之,你的興趣、標準和價值觀就會形成,再想定位自己的方向就不是難事。這樣的經歷才算是有「含金量」的經歷。否則,沒有深挖,而只是比較,就會像走馬觀花一樣,走走過場,毫無意義。

如果你的人生是迷茫的,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但卻又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改變,怎樣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含金量」,那麼,就來參加第一職場網「職業生涯解惑蛻變班」吧。原價2180元,現在只需要399元!通過半年的微信在線課堂,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而代價只是和三兩好友最普通的一頓飯錢。

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去爭取吧!微信掃描二維碼,了解詳細情況!


推薦閱讀:

【日企跳槽】關於簡歷和職務經曆書
跳槽就是跳出一個坑,然後進入另一個坑,可是我願意呀
銀行客戶經理跳槽做信貸審批?
剛拿到IBM的offer,據說今年IBM離職率非常高,該去嗎?
如何看待廣告業頻繁跳槽的現象?

TAG:职业规划 | 转行 | 跳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