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書話|秦檜是"兩個中國論"的祖宗
01-26
作者:梁羽生
來源:《筆花六照》最近翻閱宋史,發現一件事情,原來主張"兩個中國"者不自今日始,而是古已有之了的。倡此論者,即"鼎鼎大名"的漢奸秦檜是也。
秦檜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揚言道:"我有兩條妙策,可安天下。"當時相位出缺已久,有人問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檜道:"朝廷沒有宰相,說出來也沒人執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說吧"。後來秦檜做了宰相,而這兩條"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趙構)提出來了,是什麼呢?八個大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原來當時金人入侵,長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國佔領,金人還在中原建立了一個偽齊國,以劉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臨安(今杭州)為首都,只是一個小朝廷的局面。這八個字的內容,包括了承認金人吞併的中原領土為金國的合法土地,承認劉豫的偽齊國;宋國放棄兩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許再談"反攻復國";從北方逃難來的老百姓,一律送回他們的原籍,使他們成為金國人或偽齊國人;凡非江南人而為金國擄去的臣民,一律不須送還,任由他們為金人或偽齊人均無不可。"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換句話說,這就是要使"兩個中國"合法化。秦檜的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這已成事實,何不承認事實來換取和平呢?趙構本來是害怕敵人,準備和敵人妥協求和的,可是聽了秦檜這個主張,也不禁遲疑起來,他考慮了許久,與其他的人臣說道:"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因為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贊同秦檜的計劃,這計劃才擱淺下來。秦檜賣國求榮,提起他誰都要罵他一聲漢奸。直到現在,民間還叫炸油條做"油炸檜",表示了人民對秦檜的憎恨(廣東人讀如"油炸鬼",只是一音之轉,同時也表示秦檜其人不過是"鬼東西")。不過,說起來也很有意思,秦檜最初卻並不以漢奸的面目出現,相反,是以"愛國忠臣"的面目出現的。
歷史上凡大奸大惡之輩,大都有些"才能",此所謂"無才不足以濟奸"也。而且還裝出"愛國"的樣子,宋代的秦檜、近代的汪精衛都是典型。汪精衛從做"革命黨"到做漢奸的事情人所熟知,不必贅述。秦檜最初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以"忠臣"姿態出現,則或許還有人不知,不妨談談。秦檜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取頭名狀元,寫得一手好文章,"詞學兼茂,才華卓絕"(詳見宋史《秦檜傳》)。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圍攻汴京,要求割中山、太原、河間三鎮,當時的宰相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等一致認為可以割讓。秦檜卻上疏反對割三鎮,並提出兵機四事。第二年,徽、欽二帝被俘,金人立張邦昌為偽楚帝,秦檜又申狀到金營反對立張邦昌,要求仍舊在姓趙的當中選一人為帝。申狀一開頭就侃侃言道:"檜荷國厚恩,甚愧無報,令金人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柄,必欲易姓,檜盡死以辨。"他在說明了趙氏不可廢的理由後,申狀最後道:"檜不顧斧鉞之誅,言兩朝之利害,願復嗣君位,以安四方。"當時大臣差不多都被金國的軍威嚇得發抖,沒人敢道個"不"字,秦檜這張申狀當真是"一士諤諤",朝野上下,人人都贊他是個"忠臣"。金兵的統帥黏罕閱狀大怒,把秦檜抓到了金營,一同擄往燕京。可是這個"忠臣"一到金營,稍受折磨,就變了節。他到了燕京,買通黏罕左右,替他說好話。黏罕奏明金主吳乞買,將秦檜夫婦賜給另一位掌握軍權的左元帥撻懶,供軍前使用。
秦檜聰慧過人,學會金國語言文字,熟悉了風土人情,成為了標準的"金國通"。秦檜的老婆王氏生得伶俐俊俏,撻懶對她特別垂青。秦檜處處在撻懶面前表示他忠於大金帝國,連老婆也在所不惜,撻懶便日益倚重他,後來撻懶攻楚州,金軍誘使楚州舉城投降的那篇檄文,就出於秦檜的手筆。建炎四年(1130年),撻懶把秦檜放回來,要他在南宋政府中設法取得權柄,作為內應。當時秦檜假稱是殺了金人的監使逃回來的,杭州全城轟動。雖然也有些人不信,但到底為他過去的"聲名"所迷惑,大多數人仍然把他當作"忠臣"。秦檜察覺宋高宗的意圖,知道他只是想苟安於小朝廷的局面,便約略地把他和金人相得的情形,透露一點給高宗。高宗正需要這樣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臣僚,且又在金人面前說得上話的,因此很快就把他的職位提升到宰相。高宗曾對人說,他和秦檜見面,聽到秦檜的一番高論之後,歡喜得幾夜睡不著覺,失眠了。狐狸的尾巴不久就露出來,自從他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一提出來,朝野反對之聲四起。到了後來,甚至杭州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秦相公是姦細"的標語。可是宋高宗雖不贊同他這個主張,但仍然是想求和的,只希望敵人的條件較寬,能夠接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年),高宗決定向金國臣服,派王倫到金國去商談議和條件,表面的理由是想接回被金人所俘的他的媽媽韋妃(其實他還不知生身之母,早已改嫁金國的蓋天大王了)。
當時宋大將岳飛、韓世忠等人在軍事上正節節勝利,情況與徽、欽被擄之時不同,朝臣大都反對和議。這位以前反對屈辱求和而現在則主張求和的秦檜說道:"陛下不憚屈己議和,此人君之孝也。群臣見人主卑屈,懷憤憤之情,此人臣之忠也。君臣之心,兩得之矣!"真是"聰明絕頂",善於說辭,既捧了皇帝,又安撫了那班朝臣(當然也有不受他安撫的,例如樞密院編修胡銓就上疏請殺秦檜)。 後來金國派了張通古做"江南詔諭使",要宋高宗趙構跪接大金國"詔書",擺出的"格局"根本不是"講和",而是"受降"。趙構願意投降,但卻不好意思下跪,雙方商議之後,金人同意以秦檜作為宋帝的代表跪接詔書。秦檜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率領百官,大張盛典,在張通古面前三叩首,雙手舉過頭頂,把詔書接了下來。老百姓都是痛恨賣國奸賊的,無怪後代的人們,都只知道秦檜是個"漢奸",而很少知道他還是個"才高學廣"的狀元,而且還曾經扮演過"忠臣"的角色了。
此文章選自梁羽生先生散文集《筆花六照》,通過梁先生之口講述宋史上著名「反派」秦檜可能鮮為人知的一面。
推薦閱讀:
※古代詩人詞人哪個不風流?不去青樓溫柔鄉?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26 曹魏代漢 三國鼎立
※如何總結周敦頤對宋儒以致於後代儒學的影響?
※儒學誤國么?
※廣東人是如何逃港的?地球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