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糾紛未解,張鋒與Doudna同獲「小諾貝爾獎」
封面圖:蓋爾德納獎公布現場,張鋒也在現場。圖片來自Twitter
文 | 葉水送
● ● ●
有關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專利糾紛,似乎早已讓這一領域的先驅科學家博德研究所的張鋒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德國亥姆霍茲傳染研究中心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之間的關係降到冰點。但是最近一則獲獎消息,或許可以彌合他們長久以來的嫌隙。
1.CRISPR技術成為今年的重頭戲
2016年3月23日,具有「小諾貝爾獎」美譽的加拿大蓋爾德納獎公布,張鋒、杜德納以及卡彭蒂耶「因將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應用於真核細胞所作出的努力」("for development of CRISPR-CAS as a genome editing tool for eukaryotic cells")而獲得蓋爾德納國際獎。值得注意的是,蓋爾德納基金會謹慎地使用了「development」(發展),而不是「finding」(發現),也許這樣避免了三人長期以來因誰最早發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而引起的專利糾紛。
與三人共同分享今年蓋爾德納國際獎的還有法國杜邦公司資深科學家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以及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副教授魯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此二人的獲獎理由為「在確立以及描述細菌中原本用於免疫防禦的CRISPR-Cas系統所做出的貢獻。兩周前,二人與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共同獲得美國生物醫學領域大獎阿爾珀特獎。
除了國際獎,蓋爾德納獎還有兩個獎項。一個是國際健康獎(Global Health Award),授予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的安東尼·弗契(Anthony Fauci),「因其在HIV感染研究領域做出諸多開創性的研究,同時對發展中國HIV治療做出卓越的領導」。另外一個是懷特曼獎(Wightman Award),則授予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首席健康官弗蘭克·普拉莫(Frank Plummer),他「因在非洲HIV傳播方面做出開創性的研究,同時領導加拿大國立微生物實驗室在SARS、流感以及埃博拉領域做出的貢獻」獲得該獎項。
2.三人共同獲獎,各方反應不一
相比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兩位獲獎,張鋒此次獲獎讓外界格外關注,這個獎項對他的意義自然非同小可。張鋒也有些小開心,「榮獲蓋爾德納獎是對我整個團隊的高度認可,我也因能夠與CRISPR領域的其他幾位先鋒學者一同獲獎感到非常榮幸。」自CRISPR技術首次在2014年獲得科學突破獎認可,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連連獲得包括科學突破獎和阿爾珀特獎在內的國際科學大獎,而張鋒則與諸多國際重要獎項失之交臂。此次獲得蓋爾德納獎,無疑增加了張鋒的信心。在公開的信息上,目前杜德納和卡彭蒂耶似乎並沒有對此次獲獎發表任何評論。
埃里克·蘭德(Eric Lander)帶領的博德研究所在第一時間公布了這一消息,祝賀張鋒獲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同樣也在第一時間報道這一獲獎消息。
在蓋爾德納獎公布現場的張鋒博士。圖片來自Twitter
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早在2015年蓋爾德納獎委員會就邀請張鋒過去做一次重要的Talk,難道當時蓋爾德納獎委員會就開始在考察張鋒?
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早期開發上,哈佛大學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教授的貢獻可圈可點,但他仍然與諸多國際大獎失之交臂。
3.愈演愈烈的CRISPR專利糾紛何時了?
三人共同獲獎,是否意味著未來有關CRISPR專利的糾紛會到此為止?現實的情況並不妙,而且頗有愈演愈烈之勢。原本張鋒獲在CRISPR專利上佔據有利位置,現在可能會被削弱。張鋒在申請過程中,被競爭對手認為採取了「非正當競爭手段」的快速通道,雖然晚申請專利,卻率先獲得CRISPR專利。目前,杜德納仍在積極地爭取CRISPR專利權,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已於3月10日啟動對CRISPR專利歸屬的干涉程序。
今年年初,Broad研究所所長Eric Lander發表在Cell上的論文,介紹CRISPR技術發現的英雄譜,Doudna以及這一領域其他學者稱文章有失公允,隨後掀起輿論風波。據《自然》雜誌報道,除非是兩家機構自己達成妥協,CRISPR專利之爭在短時間內不會結束。畢竟,即使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做出裁決,失敗的一方也會不斷上訴,專利之爭塵埃落定顯然還遙遙無期。
蓋爾德納國際獎簡介
蓋爾德納獎由蓋爾德納基金會頒布。1957年加拿大人詹姆斯?蓋爾德(James Gairdner)創建蓋爾德納基金會,1959年開始授獎,每年頒發一次,每次評出3-6名獲獎者,每名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加元的獎金(約合49萬人民幣)。截止到2012年,該獎項300多名獲獎者中已有72名獲獎者,也獲得諾貝爾獎,因此該獎項有「小諾貝爾獎」之美譽。
(責任編輯 陳曉雪)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萬億科研經費到了何處?」引起的爭議
※湯超:從物理學理解生命的奧秘
※常換山頭常登頂:戴宏傑的跨界密碼
※妙用激光「攪拌」費米子和玻色子,中科大攻克「雙超流」難題 | 前沿
※偷種子,陰謀犯罪與在美華人的命運
TAG: | 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