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做的自行車和雷軍投過的自行車,誰是你的菜?

本月 15 日,動點報道了 小米 QiCycle 智能自行車即將開賣 的消息。據報道,QiCycle 由「騎記」團隊主導,泄漏出來的定價 3000 美元,摺合超過 19000 元人民幣。同時計劃推出的還有一款定價低很多的普及型自行車,預計售價介於 450-550 美元,摺合人民幣 2925 元-3575 元之間。

這能夠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總部在杭州的雲造科技,他們生產的雲馬 X1 和 C1 兩款電動自行車,正好也是一個高端,一個普及,而雲造一個主要投資方就是雷軍開的順為資本,號稱是順為「投資的第一個 90 後」。更不用說, 雲馬 C1 就是在小米眾籌平台上的非小米生態鏈產品 ,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先例。

經過多輪報道,我們對市面上智能自行車或者電動自行車的主要玩家已經很熟悉了。排名不分先後的數一數:百度,樂視,小牛,700bike,雲馬,BICI……不管是數據,還是我們的身邊觀感,都在告訴我們:儘管玩家已經很多,但是要想取代大街小巷跑著的「愛瑪」們,「雅迪」們,「綠源」們,還早得很。

這時候小米生態鏈自己出來做自行車,圖的是什麼呢?它跟早就與小米存在千絲萬縷聯繫的雲馬,又能有怎樣差異化的競爭或者合作呢?

QiCycle 是「騎記」App 團隊轉做硬體的產物

「騎記」和「行者」是前幾年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年代出現的兩款小眾社區應用,都屬於自行車車友相關的社區。雖然在貼吧微博微信的擠佔下,從頭做社區基本上屬於找死的行為,但是,確實有一些小眾的需求,是無法由一個通用型社區大包大攬的。比如說,股票需要在程序設計當中加入股票代碼支持,從而更有利於股民討論。所以在雪球當中,把其他社區當中常用的#符號替換成了表示美元的$符號。

除了功能方面,另外就是對人員的區隔,初始用戶的不同會決定整個社區的調性。這一點已經被豆瓣、果殼和知乎等多次證明過。所以,針對特定人群的社區雖然小眾,但是也是不可忽視的市場。動點之前曾經對 中國的 LGBT 相關社區 做過專題的報道,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非常湊巧的是, 我曾經自己拜訪過早年的「騎記」團隊 。2013 年 11 月, 百度在廈門做了一個孵化器,是為了方便當地的創業者能夠不離開家門就參加工作,並且招募當地的應屆生。他們可以享受到跟其他大城市一樣的雲服務,以及專業技術人員,資金,辦公場地等等的支持。在廈門的百度孵化器當中入住的團隊,當時就包括「騎記」。

我是帶著小眾社區必死的這種懷疑心態進去的,可是聽完了他們的講解之後,我覺得他們其實是有戲的。因為當時就體現出,他們是一個兼具工具和社區屬性的產品,可以使用手機的記步以及 GPS 定位等功能來計算旅程,而且身為自行車愛好者的他們洞悉同好的痛點。雖然當時沒有智能硬體,但是已經有碼錶了,所以數據可以更加精確地被記錄。這樣會吸引更多的專業賽車手聚集在這個平台之內。

後面的發展也證明了我當初的猜想,奇蹟和行者作為排行靠前的自行車專門社區,分別喜迎退出。騎記獲得了小米的主要投資,而行者則是被另外一款智能自行車製造商 Bici 收入麾下。如今小米終於給騎記的團隊想了一個最終的結局,以做硬體作為整個團隊的歸宿。

QiCycle 定位是競技,雲馬定位是通勤

因此很顯然,騎記的自行車產品 QiCycle,將會是完全配合他們軟體的使用人群,是基於已經擁有的這些社區用戶而設立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產品將會充分的體現以競技性為主的設計特徵,和窮游開發以旅行者為目標的專業背包是一樣的道理。這種「因為我對現有產品都不滿意,所以乾脆自己做了一個」的心態,可能正是做好產品所需要的。

估計售價達到 2 萬元人民幣的高配 QiCycle,據報道採用了跟其他的高級賽車類似的布局,並沒有講究外觀的標新立異。錢主要花在了如何提升騎乘舒適度和加快競技比賽的速度上面。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合理的猜想,QiCycle 相對低端的版本,也不是主要為了解決通勤問題,而更多的是帶有一種強身健體的鍛煉功效。

這自然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騎記不認為 QiCycle 是「年輕人的第一輛自行車」,而這個「年輕人的電單車」口號卻被雲馬搶了先。雲馬的創作初衷是解決大城市上班族的通勤問題,產品的關鍵在重量輕、長續航和快充電,定位完全不同。

和騎記相比,雲造團隊做雲馬的過程是反其道而行之,由硬體來帶動軟體。他們最先想到解決的問題是整車的工業設計,這是由他們團隊的最初組成而決定。創始人之前是把工業設計作為專長。他們的軟體系統,是在自行車硬體已經開發差不多的時候,再開始慢慢趕上的,目前也處於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

所以,兩個團隊雖然都跟小米關係密切,在硬體和軟體方面卻是一強一弱,形成了鮮明的互補性。

小米目前的戰略可能更希望先把盤子做大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多足鼎立。阿里使用自己的阿里雲 os,而騰訊則推出 tos,兩個操作系統的設計思路,都是針對手機、可穿戴硬體、手錶、遊戲機等不同平台,推出專用的 rom,都統一在自己的名號和生態圈底下。這種情況使得一些遊離於 bat 之外的公司要想製作硬體,不得不選邊站隊。

比如說你做手錶的時候,你必須選擇是採用阿里還是騰訊的定製系統。去年雙 11 的爆款產品,美的一款放在桌面上的凈水器,甚至出現了微信版和阿里智能版兩個不同的版本,他們的激活方式是不一樣的。

而如果有硬體選擇站在小米這裡的話,一般都是一個小米生態鏈成員當中的企業,或者乾脆就是小米本身推出的產品。 在這裡,雲馬自行車是一個罕見的例外。 這可能與雲造團隊獲得了雷軍的順為資本投資,跟雷軍等小米高層有直接聯繫有關。 甚至有消息稱,在量產過程當中,小米生態鏈的其他企業為流水線貢獻了一部分關鍵的技術和產能。

QiCycle 本質上是「騎記」網路社區的線下終端,雲馬則選擇了設計驅動的經典硬體創業模式。看似都有「小米味」實則差異化競爭,各有千秋的兩款自行車,或者市面上其它的智能和 非智能的自行車 ,你又會選擇哪一種?

動點科技


推薦閱讀:

參加一場公路車賽必須知道這些
輪子可以被應用到哪些地方?
古人會不會騎著自行車去打仗?
中國古代人可以發明木牛流馬但為什麼發明不了自行車?
不成熟的小建議

TAG:小米产品 | 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