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VOGUE最美超模,還是二戰前線唯一的女攝影師 | 女神進化論
文:菲力 女神進化論實習編輯
這是一個非典型的超模:曾被VOGUE評為「最美超模」;也是二戰前線唯一的女攝影師;被《名利場》評為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畢加索為她畫像;康泰納仕對她一見鍾情;《戲夢巴黎》向她致敬...
▍希特勒浴缸里的女人
就在今年的一月一號,「我的奮鬥」解禁了,這意味著這本充滿極端種族主義的邪惡之書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在世界各地書店的貨架上。而本書的作者,阿道夫·希特勒,可能也沒想到他的著作能在七十年後還被作為反面教材被廣大人民惦記著。
希特勒作為二戰反派人物中的大Boss,影響力自然能無限膨脹到今天。 甚至與他有關的女人們也個個被扒得皮都不剩。
比如和他同生共死的情婦愛娃·布勞恩。
又比如「納粹最富想像力的宣傳者」電影導演里芬施塔爾。
再比如這位,和希特勒素不相識,卻膽敢光天化日之下跑到他的房子里洗澡,還留下了這張紀念照。
這個女人的名字叫李·米勒(Lee Miller)。在希特勒自殺當日,她和她的搭檔一起跑到希特勒的住宅里拍下了這張照片,並通過電報讓自己的照片第一時間佔領了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為了向廣大人民通報我方的勝利,看,我們已經佔領了希特勒的別墅,還在這裡洗了個澡!
同時她還抓住了媒體的一個心理:什麼圖片才能最呼應希特勒自殺的報道?他一槍崩了自己腦仁的照片?未免對讀者的視覺衝擊有點太大。還是放張呼應主旨的美女照片吧,和諧又美觀。
這要是放在現在,李·米勒絕對是個精通自媒體營銷的主啊。
然而顏值頗高的她並不是想紅想瘋了才突然來這麼一出,事實上這只是一次機緣巧合。早在戰火蔓延到歐洲之際,她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戰地記者團,成為二戰前線唯一的女攝影師,為她早已金光閃閃的職業生涯又添了一枚勳章。
她已獲得的榮譽包括但不限於:
第一位拍攝納粹集中營的記者
二戰前線唯一的女戰地攝影師
巴黎藝術界的繆斯
VOGUE最美麗的超模
你一定可以注意到這些榮譽分別位於不同的職業領域,精通多種技能一般都暗示著此人自幼開掛,人生贏家,但是李·米勒不一樣,她十八歲以前的人生換誰經歷一次誰崩潰。
▍童年回憶
李·米勒1907年出生在紐約州的一個中產家庭,家裡除了她還有兩個男孩,天生的美貌沒有讓她得到父母格外的疼愛,反而助長了她父親的興趣——給妹子拍裸照。
她的父親不僅愛給她拍裸照,還愛給她的小夥伴拍,偶爾她和她的小夥伴不在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只好給她媽拍裸照了——儘管拍照以外的時候米勒她爸對米勒她媽提不起一點兒興趣。
李·米勒的兒子看了這些照片後感慨道:
年幼的李·米勒和她的兄弟們簡直難以理解。這些照片太怪異了,完全越過了父女關係這條界限。西爾多(李·米勒的父親)在某些方面應該存在著一些奇怪的趣味。
作為這個不怎麼正常的家庭的一員,米勒的母親嘗試過自殺,她的哥哥約翰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了女裝。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李·米勒在七歲時被送到一個與米勒一家私交甚密的「家庭友人」那寄養了一段時間,卻因此被強姦,染上了淋病。
淋病在當時屬於不可能完全治癒的疾病,儘管如此,小米勒還是不得不忍受著眾人異樣的眼光去醫院進行消毒沖洗。為了米勒的心理健康,她的家人求助於心理醫生,她被這樣教育:
性只是一種機械運動,與愛無關。
不用擔心,你身上的傷不是永久性的。
然而,為了避免醜聞,李·米勒的父母居然從始至終都沒有找過那位所謂的「家庭友人」的麻煩。
這些經歷讓這個女孩看上去好像已經沒了未來,但她怎麼甘心?隨著李·米勒的成長,她的藝術才華開始嶄露,她意識到她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華來改變命運。
十八歲那年,李·米勒終於成功說服了她的父親,只身前往巴黎學習舞台藝術。
▍爵士時代的時尚ICON
我們大可以想像這個姑娘在巴黎遇見了多少有趣的人,經歷了怎樣豐富的生活,反正她只呆了幾個月就回紐約了。那個,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出國留學讀個好幾年本科的好不好!
總之,此時的李·米勒已經長成了一個美得讓人窒息的姑娘了。
坊間傳聞,當她走在曼哈頓的街頭時,差點因為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香消玉殞,而車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VOGUE的總裁康泰納仕(Conde Nast)!李·米勒發亮的藍眼睛,漂亮的紅唇還有法國范的Chic裝束給這位老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話概括,這姑娘要火。
從此李·米勒告別了她閉塞的小城生活,進入了紐約燈紅酒綠的時尚界。
大老闆不僅給李·米勒安排了VOGUE的封面位置,(那時候VOGUE的封面都是插畫啦,這是插畫版的米勒)
還雇世界上最知名的時尚攝影師給她拍照,其中就包括了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和尼古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
甚至特許她進入自己的私人公寓里拍寫真。
李·米勒也沒有辜負大老闆的期望,1927年一舉奪下VOGUE評選的最美超模的稱號。
如果李·米勒的人生在這裡就達到了巔峰的話,那麼她只不過是每個時代都存在的眾多成功的花瓶之一。但野心勃勃的她又怎麼甘心只做一個花瓶,她曾經中二地說過:
我的生活環境真是乏味,令人嘆息。
也許我還是個天才,從哪一方面又能說我不是呢?
當然,我與眾不同。
於是她離開了紐約,主動結束了她如日中天的超模事業。
▍靠實力,不靠長相
她回到了巴黎,這個被海明威稱為「流動的盛宴」的地方,因為這裡到處都是藝術家,到處都是機會。
但當她真的在咖啡館裡遇見了自己傾慕已久的攝影師曼·雷(Man Ray)時,她就像個小女孩一樣笨拙得不知道怎麼吸引曼·雷的注意力。
我鼓起勇氣跟他搭話,傻乎乎地要他收我做學生。
他說他不招學生,而且他馬上就要去比亞里茨度假了。
然後我馬上說,我也正好要去那裡,我們一起走吧。
這種簡單粗暴的搭訕方法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高風險高回報的,但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你還可以用它表現你的藝術氣質和女權主義。事實證明曼·雷就吃她這套,第二天他們倆就一塊兒朝比亞里茨進發了。
李·米勒學習非常用功,她成天泡在暗房裡,一次操作失誤還讓她還發現了「中途曝光」技術,這種技術被攝影界沿用至今。
同時,她與生俱來的美貌讓整個巴黎都想認識她。
畢加索為她畫像。
讓·谷克多(Jean Cocteau)邀請米勒出演他的電影「詩人之血(The Blood of a Poet)」。
電影「戲夢巴黎」就致敬過這部片子。
她在巴黎社交界大受歡迎,有人讚美她「連肚臍眼都是最美的」,但她並沒有因此想要重操舊業,而是潛心於攝影事業。
當李·米勒作為一個獨立攝影師開始活動時,曼·雷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他在給李·米勒的信中坦白:
你是那麼的年輕、漂亮且自由,我恨自己既羨慕你又痛苦不堪。
這樣的真情告白對事業女性李·米勒來說是然並卵的,她跑回紐約開設了自己的時尚攝影工作室,給香奈兒等一線大牌和女明星們拍照,賺的錢多到在大蕭條時期還能養活她和她一水的女傭。傷心的曼·雷拍攝了一系列作品來表達他此時的心痛,其中就包括了這幅。
▍「名利場」:李·米勒是在世的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
當有人說我運氣好時,我惱怒萬分,沒有人比我更努力工作。
——可可·香奈兒
美貌總是讓人習慣性地忽略一個女人其它的好品質,比如勤奮,但李·米勒不僅像同時代的偉大女性一樣沉迷於工作,她還很清楚自己比男人更擅長的東西:
女人常常習慣讓別人欣賞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在攝影界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她們的直覺可以幫助她們比男人更好地理解個性這種東西。
李·米勒的自拍
1942年,戰爭在歐洲一觸即發,當時還在英國的李·米勒憑著她的名聲很快就從美國陸軍那弄來了一張戰地記者授權證書。
前半生追求著名利的李·米勒此時這樣說:
最初我要想要的是安全和自由的烏托邦式的結合。
如果安全不存在的話,我不得不奮起抗爭。
她的同事,「生活」雜誌的記者戴夫·謝爾曼(David E. Scherman)評價她:
李看上去一點都不像個時尚模特,
相比之下,她更像個渾身沾滿塵土的戰士。
32萬美國人死在了歐洲戰場上,但李·米勒活了下來。
她用她的鏡頭記錄下了凝固汽油彈的首次使用、巴黎解放和大大小小數十次戰役。她也是
第一個拍下納粹集中營慘象的記者。那些如今出現在我們歷史書上的集中營照片就出自這個女人之手。
解放的Dachau集中營
自殺的將軍之女
廢墟上歌唱的女人
▍夢想成真
戰爭結束後,李·米勒嫁給了詩人羅蘭·潘若斯(Roland Penrose),搬到了鄉下住。她終於和她所愛的人過上了曾經夢寐以求的「安全、自由、烏托邦式的」生活。晚年的她愛好烹飪,一不小心還發明出了潘若斯開口三明治和粉色花菜這樣的食物。
李·米勒在日記寫道:
我不會談起我的陰暗面,也可以說是可怕的過去。
我會對人說:你所聽到的關於我的一切,幾乎都是真的。
她去世於1977年,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直到她的兒子安東尼在閣樓上找到她媽留下的六萬多張底片時,這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媽不只是個愛玩黑暗料理的鄉下女人。
以她為題的紀錄片這樣評價她:李·米勒不僅是個美女,還是個才華橫溢,富有膽識的女人,
無論是作為超模、商業攝影師還是戰地記者,
她在每一個時代都留下了光輝的印記。
苦難顯才華,好運隱天資。歷史會永遠記得這個女人——李·米勒。
就在今年,關於她的首部傳記電影也要開拍啦,將由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演繹李·米勒傳奇的一生,大家準備好票錢吧!
大家都愛看
我真希望你25歲前就知道這些事 — 身體使用篇
有哪些騙了你多年的護膚品謊言?
我以前覺得沒有用的知識,後來幫了我最多。
可能是最有良心的黑頭痘痘指南了
14本書幫助你建立起系統化的邏輯思維
關注微信公眾號:hibetterme
官網:女神進化論的官方網站
微博:寺主人_進化論的微博
推薦閱讀:
※信不信,奚夢瑤明年還會走維秘
※2005年維密里有一位被稱為「沙俄女皇」的超模,她的本名是?
※胖成維秘天使,卻又變最愛撕的電視女王,打破常規才有別樣精彩
※天使之路|E08「沙漠未來感」?意識流大片天使實力大揭底!
※在網紅遍地的時代里,又一張特立獨行的臉選擇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