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五三三」原則設計一次工作坊
參與式工作坊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培訓方式,通過體驗-反思-總結-實踐的方式來設計工作坊,使參與者在體驗中收穫知識和技能。
參與式工作坊的設計可以長達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短則可以是3個小時,半天的時間,不論時間的長短,參與式工作坊的設計都需要有一些必備的原則,我把這些原則統稱為「五三三」原則,稍後會詳細給大家解釋什麼是「五三三」原則,並且如何利用「五三三」原則來設計一次參與式工作坊。
「五三三」原則中的「五」是指設計者在設計工作坊的時候要涉及到五個必須的元素,可以簡稱為5P,分別是
l Purpose(目的)
l Product(產出)
l Participant(參與者)
l Probable issues(可能的問題)
l Process(過程)
1、Purpose(目的)
為什麼我們要將目的放在第一位,因為我們在討論目的時候,會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坊?我們做這個工作坊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當我們目的不清楚,不明確目的的時候,不論是工作坊或是組織一個活動,都很容易誤入歧途。同時,工作坊的設計通常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協作完成的。讓設計工作坊的團隊的每個人都能準確理解,知曉,清晰本次工作坊的目的,是保證工作坊高效,圓滿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保證。
2、Product(產出)
產出指的是當我們結束這個工作坊的時候,當我們回味這個工作坊的時候,我們能帶走什麼,能收穫什麼?在產出這裡,我們涉及到「五三三」中的第一個「三」,這個「三」指的是當參與者結束這次工作坊之後,可能得到的三個產出,可以簡單地總結為3H
l Hand(手上)參與者參加工作坊之後,能帶走哪些之前沒有的東西呢?
l Head(腦中)參與者參加工作坊之後,收穫了哪些之前沒有的知識,學習,領悟到什麼知識呢?
l Heart(心裡)參與者在參與工作坊之後,相比較之前,收穫了哪些不一樣的感覺,不一樣的狀態,不一樣的情緒呢?
利用3H來梳理可能的產出是可以幫助活動設計者,來更有邏輯和系統性的設計個構想工作坊的各種要素。
3、Participant(參與者)
誰來參與這個會議?有多少人?參與者的背景是什麼?參與者的背景指的是參與者對這個工作坊的理解程度是否一致,學歷如何,年齡如何。還包括參與者對本次工作坊的參與意願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有些人是有很強的參與意願,有些人的參與意願不是非常強烈,僅僅是過來湊熱鬧呢。大家的參與動機都是什麼呢,參與者對本次工作坊的期待又分別是什麼呢。
為什麼我們要將參與者的這個要素放在五個要素裡面呢,因為我們所有設計的工作坊歸根到底是和「人」交流的。注意:這裡的交流不僅僅限定於語言的交流,包括眼神,情緒,肢體,動作的交流都包括。既然工作坊是與人交流的,在設計工作坊的形式,工作坊的內容,工作坊的流程的時候,必然要考慮到參與者的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素
4、Probable Issues(可能的問題)
可能的問題,是指在工作坊的正式流程開始之後,到工作坊結束時,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流程設計上是否會讓參與者對主題不是十分明確?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有無可能出現跑題的情況?需要避免的陷阱有什麼?場地面積太小,參與人數過多怎麼辦?等等很多問題,需要仔細的考慮和思量
對與可能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與活動負責人的交流來避免一些,假如自己是這個工作坊的負責人,需要考慮的事無巨細,才能真實的保證工作坊的順利進行
5、Process(流程)
當我們已經明確了工作坊的目的,構建了工作坊的產出,知道了參與者的情況,仔細思考了工作坊進行中可能產生的問題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設計工作坊的流程。工作坊的流程千變萬化,不同工作坊的流程,內容都不盡相同,但是工作坊的設計上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這就是「五三三」原則中的最後一個「三」。分別是Check In,內容,Check Out。
l Check In
Check In在中文裡面可以解釋成報到,假如我們平時注意下一下,會發現在機場中Check In用的非常多,Check In表示成辦理登機手續,包括託運行李,換登機牌,國際航班要需要檢查護照和簽證等。
我們設計工作坊的時候運用Check In這個詞語來表示,我們進入到這個工作坊的情境中來了。就像是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一樣,我們準備開始和現在的環境暫時分別,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們現在的工作坊的環境中。
在Check In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涉及到幾個點
1、 工作坊的協作者歡迎參與者的參加
2、 工作坊協作者對與工作坊目的的介紹,向參與者介紹我們今天的目的是什麼
3、 工作坊協作者對與工作坊流程的介紹,目的是讓參與者知曉我們即將經歷一個怎 樣的過程
4、 參與者的自我介紹,
Check In通常包含這幾個過程,CheckIn的時間長短依據整個工作坊的時間長短,參與者之間的熟悉程度,工作坊想達成的目的而定,少則10分鐘,長則可以1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Check In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是工作坊最初的部分,在Check In中,參與者會觀察到工作坊協作者的狀態,環境的氛圍,工作坊的準備情況等,Check In的有效程度,決定了參與者在接下來參與的意願,參與的積極性,能否達到主辦方想要的程度等很多因素。
l 內容
內容就是指工作坊的具體要傳達的東西,表達的事物,這部分是不同工作坊差異性最大的部分,在協作技術方面可以用圓圈,開放空間,世界咖啡館,等技術,方式可以是戲劇,寫作,談話,等各種形式,稍後的文章中我會詳細講述每一種方式的使用。
l Check Out
與Check In相對應的就是CheckOut,Check In表示我們準備開始和現在的環境暫時分別,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們現在的工作坊的環境中。而Check Out表示我們即將要離開這個工作坊的環境,回歸到我們之前的情景中。
在Check Out中,我們通常涉及到兩個點
1、工作坊協作者邀請參與者,對與這個整個工作坊過程的分享,分享參與這個過程中的感受。為什麼要邀請參與者分享自己參與過程的感受呢?
因為我們工作坊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產生人和人之間的鏈接,不僅僅是傳遞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讓參與者之間建立連接,假如僅僅是傳遞知識,我們用線上的方式可能會節約更多的成本,但是喪失了人和人之間鏈接的這一個渠道。
其次,讓參與者分享感受,是非常好的讓參與者對工作坊的印象加深的一個途徑。我們現在可以試著回想一下,有哪些片段是你在之前的生命中印象最深的呢?當我們回憶之前的一些經歷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時候,是那些激發我們內心強烈的感受的一些事情,見到心愛的人的激動瞬間,開懷大笑的瞬間,熱淚縱橫的瞬間,傷心離別的瞬間等等,我們銘記的往往是那些能觸及我們真實感受的那些瞬間。當工作坊協作者邀請協作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時候,讓參與者重溫當時的感覺,對與工作坊想要傳達的內容是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2、工作坊的協作者邀請參與者,回顧在這個工作坊中收穫了什麼,有哪些不一樣的收穫。剛才邀請參與者分享感受是屬於感性層面的,而收穫是屬於理性層面的,學習到了什麼,收穫了哪些知識。
當工作坊的協作者邀請參與者分享,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什麼的時候,參與者會跳出自己,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什麼,在分享的時候,相當於對與這個工作坊的過程,做了一個反饋,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收穫表達出來,是一個非常好的輸出過程,對與參與者自身的學習時一個特別大的提高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分享產生價值」。
其實不僅僅是在工作坊的設計上,在很多狀況下都可以應用這些原則,例如,我們在與客戶交流合作的時候,首先就要想到我們為什麼要和對方交流合作(目的),交流合作之後,我和對方能從此次談話中得到什麼(產出),參與這次對話的人有哪些(參與的人),談話的時候,預想到會出現哪些問題(可能的問題),最後就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做這次談話(流程)。
可能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的應用了上面的一些原則,然而對於我等凡人來講,每次開始之前,梳理清楚這些事項,是保證工作坊圓滿完成的關鍵。願每一次的工作坊靠譜又有愛。
作者:楊金
微信號;yang424525推薦閱讀:
※大腦銀行這個公司是什麼模式,算傳銷嗎還是新型的培訓模式?
※產品經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訓?
※嵌入式培訓可靠嗎?
※你參加過最有價值的培訓是什麼?
TAG:线下活动 | 培训 | workshop工作坊 | 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