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風有道,吳翰清的雲端飛揚

11後的第一天,我們冒雨來到著名的「淘寶城」。一夜之間,昨日狂歡已然褪去,只在樓道電視屏上不斷滾動著阿里人為雙11傲人成績慶賀的狂喜場面。諾大的樓堂靜悄悄的,許多人都還在為徹夜的瘋狂補覺呢。

下午2點,在阿里巴巴集團3號樓的一間會議室里,他如約坐在了對面。清瘦的面龐,似略帶靦腆,雖有一絲倦意,卻無礙他目光的銳利。一位剛過而立卻已名滿業界的曾經的白帽子,現在阿里云云盾負責人,他就是吳翰清。

刺,大風,道哥,小黑,這些都是吳翰清的名稱,也是他的符號,這些符號代表著他人生的不同階段。當然,在所有這些符號裡面,他最喜歡的,還是那根「刺」。無論事易時移,「刺」——這個他曾用滑鼠隨意勾勒出的符號,每一筆都鋒芒畢露,一如他從網路到現實最可標稱的特立獨行。

少年初出,他已如芒在「刺」。

那年吳翰清15歲,從湖南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

「其實這不是一種特殊的身份,我想說,我和普通人一樣。」作為少年班的一員,吳翰清總對旁人眼裡附加於他身上的那道所謂的「天才光環」略感無奈。「後來我分到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看來和阿里很有緣。」他笑里略帶一點釋然,似乎在說,彼時那位少年,也是活在現實里,是接地氣的。

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大學還鮮有信息安全專業,互聯網的興起則極大地撩動著校園愛好者們的神經。就像很多安全大牛那樣,儘管吳翰清所學非專,但中學時候即因Coolfire的黑客教程而關注信息安全,基於西安交大計算機實驗室的便利條件,吳翰清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並迅速提升,其與志同道合者成立的「幻影旅團」,培養並影響了一批安全行業翹楚,成為當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安全組織之一。

信息安全成就了吳翰清,「幻影旅團」則需要一個ID,於是,「刺」刀出鞘了。

知乎社區里曾有人問,「吳翰清為什麼叫刺總?」這個叫「刺」的人親自給了回答。「那年我15歲,一個有著憧憬和幻想的年齡。自從接觸到互聯網,接觸了黑客技術,我開始崇拜那些有著傳奇故事的大牛。上網時少不了社區互動,社區里需要有個ID。本來想取名叫:某刺客,後來發現圈子裡叫某刺客的太多了,而且略俗。最後就單叫一個刺字,顯得酷一點了。」

「這根刺真的代表了你?」

「我希望自己像刺一樣,十五歲的少年,內心至剛,性格鋒利。」

「現在還是嗎?」

「是的,人的性格很難改變,也許為人處世會稍微緩和些,但我的性格一直很剛直,話不轉彎,時不時會拍桌子,哪怕面對領導也不妥協。我堅持的觀點,很難改變。」

他曾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滲透測試、緩衝區溢出、網路攻擊和Web安全技術。他曾以非常另類卻不乏傳奇色彩的方式謀得了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他曾縱橫並控制著偌大的網路世界如入無人之境。也曾以世界觀的高度而自豪於能為上千萬的互聯網用戶提供保護和服務。

就像他做阿里云云盾,一次次主題演講里宣示的那樣,無懼傳統規範和揣測非議,他只做自己認為正確並信念堅定的事情。

某種意義上,他一直是那根宛若利「刺」的少年。

大風

「刺」出不久,吳翰清開了博客——大風起兮雲飛揚,大風這個名字不脛而走。

吳翰清的博客開在百度空間,頗受關注,一是他個人已經建立的影響力,所寫一些安全技術文章都是實打實幹貨,;二是吳翰清的文筆極佳,行文流暢,閱讀感舒適,擁躉眾多自不在話下。

人如其名,「大風」一旦起兮,就此雲端飛揚。

2005年吳翰清畢業,因朋友推薦去了阿里。關於面試,他曾在2012年出版的個人專著《白帽子講Web安全》一書前言中寫道:「在面試的過程中主管要求我展示自己的能力,於是我遠程關閉了阿里巴巴內網上游運營商的一台路由設備,導致阿里巴巴內部網路中斷。事後主管立即要求與運營商重新簽訂可用性協議。」

以傳奇開始,自然會以傳奇延續,作為阿里史上最年輕的安全技術專家,從入職之日起,吳翰清參與了阿里在安全建設方面所有的里程碑,此間暫且不表。

2008年,阿里首席架構師兼阿里雲負責人王堅內部「挖人」,吳翰清所在的安全團隊被「連鍋端」。在此之前,淘寶還沒有自己的安全團隊,支付寶的安全團隊主要做風控,吳翰清和他的團隊則支撐起了所有子公司的安全工作。

大風憑地起,倏忽上雲端,去阿里雲三年後,吳翰清迎來了一次轉折。

「王博士一來就說安全是雲計算最重要的東西,一定要把安全團隊弄過去。我們當時以為終於要翻身當家做主了,很高興地和王博士一拍即合。整個團隊很順利就從B2B到了集團。」關於王堅,吳翰清寫過一篇流傳甚廣的《王博士》,文中詳細回憶了他與阿里雲的「親密接觸」。

當時阿里正面臨技術上的瓶頸。作為一家電商起家的公司,不同於百度的強技術和騰訊的強產品,阿里強在運營,但是隨著集團的擴張,許多想法必須要通過技術來實現。阿里開始轉變戰略,將淘寶、支付寶、B2B等幾家子公司的底部數據打通,這一項目取名「奔月計劃」。

「飛天項目是阿里云為了『奔月計劃』而做的分散式計算系統,可以說阿里雲之所以成立就是為了這件事情。」吳翰清說。而為「飛天」以至於「奔月計劃」托起基座的,則是吳翰清所負責的雲計算安全。

起初,承載阿里人技術夢想的阿里雲,積聚了一批技術專家,做事的邏輯是很純粹的「我們能做什麼,所以做什麼」,而不是「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做什麼」。經過曾經的痛苦和煎熬,隨著雲計算步入實用階段並迅速成為時代潮流,整個阿里雲也從技術導向轉變為了如今的客戶導向,服務意識成了第一位,安全保障也成為安全服務,此為後話。

只是這風起雲湧的過程中,多少變幻莫測,多少跌宕起伏,都成了「大風」拂過後的依稀傳說。

道哥

2012年9月,由於個人發展的原因,吳翰清離開工作了8年的阿里,加入了安全寶創業團隊。

安全寶是國內第一家完全基於SaaS模式為用戶提供安全防護服務的公司,是創新工場投資的第一個安全項目。

都說創業維艱,「很鍛煉人,主要是心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承受。」時至今日,暫別之後重回阿里,吳翰清仍然對那段雖只短暫兩年卻記憶猶新的創業經歷唏噓不已。也許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吳翰清對安全的理解,就像他無意中獲得的「道哥」這個名號一樣,有了另一番境界。

當時正值微信興起,公眾號剛開始試運行,一方面為了了解這個「新產品」,一方面也為公司做推廣,吳翰清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起個什麼名字?他想起了「道哥」。

緣起於2008年時的一次公開演講,當時,吳翰清曾在台上講,做安全要上升到道的層面。彼時《瘋狂的石頭》熱映後的餘波未了,其中「道哥」頗得人緣,於是,吳翰清就成了「道哥」。

就像他那本《白帽子講Web安全》格外暢銷一樣,「道哥的黑板報」——吳翰清的微信公號一經創立,多產而出彩,很快成為安全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個人公眾號之一。

精力旺盛的吳翰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堅持每天發文,字數不長,千字左右,內容以創業體驗、管理思考、安全問題探討為主,風格延續其博客,亦不乏文藝情結,自詡「走在創業路上文藝白帽子」的「道哥」,真正走在了納工作為雜、化安全為簡的悟道之路上了。

那段時間,吳翰清每天靜思並寫作,「這對我在安全寶創業很有好處,讓我有一個平台傳播我的思想。對創業公司來說,做PR很難,必須有一個自己說話的地方,不僅對公司業務有幫助,也在和友商『打仗』的時候不至於被動。」吳翰清笑稱自己的敏捷才思,就是長時間寫博客寫微信公號練就的。

不過,「道哥」也承認,「道哥的黑板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媒體」。首先它並不具備媒體屬性,也做不到與其他公眾號的互相推廣,更不願意去接廣告,因而終究不是一個能賺錢的「大號」。

他在2013年12月25日寫下了這麼一段話:「為什麼我不和人互推?在最早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互相推了幾次。再往後,我就漸漸感覺到不太對勁……到了下半年,各種自媒體聯盟湧現,基本上壟斷了互推這個市場,遊戲規則變成了一種制度和買賣,再加上找我做互推的都碰了一鼻子灰,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再來問津我這顆又臭又硬的石頭了。後來我慢慢想明白了,我始終不是『自媒體』,我始終認為我就是一寫博客的,因為我的運作方式和媒體很不一樣。能夠向我的讀者們輸出我的價值觀,我就已經很開心了,至於是否會多個幾萬或十幾萬的殭屍粉,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也許,還是骨子裡至剛成「刺」的性格令他無法縱容一種簡單的分享變味為商業化的所謂互利,再或者,「道哥」言道,勿需左道。

只是,這種悟道的過程,終究要以另一種「回歸」而延續。

2014年9月,阿里巴巴收購安全寶「破殼」業務產品線。吳翰清帶著他的技術團隊重回阿里。新的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吳翰清逐漸無暇顧及「道哥的黑板報」,「公眾號還在更新,但比較慢,現在多寫一些產品方面的內容,比如最近寫的『安騎士』。我希望通過雲盾成就我,而不是我的文章。」此刻的吳翰清,對「道」的體悟多了幾分務實。

「不過,要是有一天我只剩下了20個讀者,我也會繼續很開心的寫只有20個人才能看的文章。我需要的只是一個說話的地方。」

小黑

回歸阿里後,吳翰清擔任阿里云云盾負責人。

「小黑」是他現在的名號,不起眼非特別,彷彿悟道般返璞歸真。

在阿里,每個人都有一個花名,比如風清揚、魯肅、孫權、逍遙子。因出道於阿里B2B,彼時還不像淘寶和支付寶那樣人人起花名,回歸阿里後的吳翰清,再想起花名時已經沒了像樣的選擇,連「小黑」這樣再普通不過的也已經有主了。所幸,這個後來的「假小黑」因名氣太大,以至於蓋過了先到的「真小黑」,吳翰清事實上已經牢牢地與「小黑」划上了等號。

經歷過風乍起雲初現的那個階段,現在的吳翰清,接手負責「雲盾」已是遊刃有餘。不像當初,安全只是雲計算的支撐和保障,現時的「雲盾」作為阿里雲的安全品牌,通過搭建網路安全基礎設施,部署態勢感知、安全網路、安騎士等應用,以及倡導與友商共建生態鏈的理念,為其客戶提供全面的基礎安全服務。

「我們的所有精力只會專註於滿足客戶的切實需要,不會在乎競爭對手說什麼。雲與傳統廠商的關係是替代而不是升級,市場終將證明,傳統廠商企圖通過一套產品滿足大部分需求的做法是難以為繼的,這種所謂的需求更多是合規的需求,以滿足測評為目的,因而創新乏力。阿里雲積極尋找在平台上合作的創新企業,傳統企業更應當對這些正在崛起的創新企業感到恐懼,因為最終殺死他們的不會是BAT,恰恰是這些在雲端崛起的更靈活更專業更具創新精神的小企業。」

說這段話時,「小黑」並沒有表現出多麼的意氣風發,只是輕描淡寫一掠而過。

將安全的視角置於真正創造價值並且打造生態的層面,吳翰清正以務實之「道」托舉起堅定之「刺」。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無論你見與不見,動與不動,「風」已過耳,「黑」若洞明。

喜馬拉雅同步開通在線頻道,請大家在喜馬拉雅網站或APP中搜索「黑客列傳」,也可複製鏈接 【黑客列傳】在線收聽_mp3下載 到瀏覽器中直接收聽音頻版本

首發地址:【人物】刺風有道,吳翰清的雲端飛揚

推薦閱讀:

脫褲和撞褲
【快訊】美國選民資料庫泄露,包含2億選民個人信息
為什麼信用卡在銷卡之後要將磁條剪斷?

TAG:信息安全 | 黑客文化 | 阿里巴巴集团 | 阿里云 | 网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