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錢的Uber需要幾個10億才夠燒?
據外媒報道,美國著名博客網站Gawker獲悉的多張Uber的內部財務文件截圖爆出,Uber這家估值達到50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其實虧損嚴重。自2012年以來,虧損額高達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截圖顯示2013年Uber虧損超過了5600萬美元,而在2014年上半年,Uber虧損超過1.6億美元。
另一份文檔則顯示,雖然營收增長呈現不斷的上升趨勢(藍框部分),但虧損也在不斷加大。2012年Uber虧損額總計2040萬美元,從2012年的第一季度到2013年中期,Uber的季度虧損從350萬美元逐步增加到了810萬美元。
Uber一直對其財務業績諱莫如深,現在看來,Uber對其運營數據的謹慎保守態度果然是有貓膩。其實Uber的財務問題在此之前就有跡可循,前幾日有消息傳出Uber中國的融資由於估值和股權比例等問題暫時擱淺,隨後Uber出來否認,稱伺服器已設在中國,並注重引入中國戰略投資者。後緊接著Uber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近10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510億美元,預計近期內將公開上市。雖然這場融資風波很快過去了,但卻不能讓大眾完全信服,真真假假的融資消息已經讓市場和大眾對這家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及發展產生了懷疑。如今傳出虧損的消息,不禁讓人感嘆,市值如此之高虧損卻如此嚴重, 510億恐怕也燒不了多久啊。
左融資,右補貼,運營擴張基本靠燒錢
Uber從2010年正式推出服務後至今,已經吸引了包括Google、高盛、黑石、紅杉、百度、微軟等在內的各方互聯網公司和投資巨頭的投資,今年4月份開始的融資最近也在近日完成。新一輪的10億美元投資方是微軟和印度的媒體巨頭BennettColeman & Co旗下投資部門Times Internet,現在的Uber估值接近510億美元。下表是Uber的歷次融資盤點:
(圖片來自O2O自媒體人王春龍)
中國是Uber全球化戰略中重要的一站,自推出以來就通過補貼和獎勵等形式鼓勵私家車成為社會運力,並大力補貼乘客,因此也以價格模式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當然瘋狂擴張,海量補貼的代價就是大量的資金了。在中國市場,Uber 的燒錢速度尤為兇猛,國內出行市場已經逐漸發展為資本的戰場。可能很多人會說,Uber擴張速度如此之快肯定是有很牛的運營模式了,其實不然,錢多罷了。
據了解,Uber在歐美市場已過盈利平衡期,開始盈利,但是在中國卻陷入虧損的困境。Uber中國只能左融資,右補貼,基本靠燒錢來實現運營和在中國市場的擴張。
大量融資背後隱藏的是Uber中國的危機
在Uber全球化版圖中,中國是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市場的誘人讓Uber即使面臨國內本土競爭對手的巨大壓力、政府監管部門的壓制和變數,以及刷單問題頻出無法有效遏制等難題,也要堅決在中國燒錢拓展市場,但是補貼大戰卻遠不能解決Uber在國內的長期生存問題。雖然國內市場利潤頗豐,但它對Uber這樣外資背景的企業卻要求苛刻,不會那麼容易讓其適應。Uber不斷融資的背後其實是隱藏著在中國市場生存的大危機:
運營陷入怪圈,再來10億也填不滿燒錢的無底洞
運營為什麼會陷入燒錢死循環怪圈?其實引子還是最初的擴張策略。Uber從進入中國之初採取的補貼策略就缺少長期發展的考量,瘋狂補貼用戶和司機很可能在中國根本就沒有近期盈利的打算,而只是想通過戰略性的燒錢困住滴滴快的在國內出行市場的壟斷和統一的步伐,再強勢擴展。
國內其他行業也常見價格戰的打法,但像Uber補貼力度這麼大的卻很少見。補貼力度有多大,從前段時間屢制不止的刷單事件就能看出來(當然,滴滴快的也刷)。司機們瘋狂刷單,淘寶也湧現刷單賣家,在淘寶涉及到Uber乘客和司機賬號買賣的鏈接,超過兩百個,排名靠前的總成交量都在1.4萬。甚至有很多外地司機專程為了Uber的補貼和刷單到北京載客。Uber的高額補貼政策誘發了刷單現象野蠻蔓延,人們都是趨利的,近期Uber開始減少補貼力度後用戶明顯減少,更大的問題是,之前大量湧現的司機們也逐漸消散。這些司機大多腳踏Uber、滴滴快的、神州專車多條船,這家掙不到錢就會轉移到另一家,真正屬於Uber的忠實司機和用戶其實不多。而Uber為了留住這些司機和用戶只能不斷燒錢補貼,資金覆蓋下的用戶市場就像填不滿的無底洞,Uber很難建立自己的生態健康。
中國用戶是吃價格戰這一套沒錯,但價格戰不能一直打下去,資金總會燒光的,補貼之後真正能沉澱下來的用戶不多,用戶習慣還是無法養成,市場沒有建立起來。企業如果長此以往,只會自己陷入困境循環,而花錢攬來的用戶們依舊有別的替代產品使用。要想真正留住用戶還是需要從產品差異化出髮帶給不一樣的體驗,不過就出行市場而言,差異化的空間也是相當局限。
融資困難漸現,如果沒了資本的支撐,Uber中國可能舉步維艱
刷單情況也讓Uber的訂單數據被質疑,投資人對於Uber中國的當前估值存疑,在投資上再也不像前期那麼爭相砸錢進來。之前也提到過,Uber中國前不久被傳聞因估值過高而導致融資難產,雖然後來也用成功融資10億美元的行動破了謠傳,但明顯能感覺到Uber的融資之路漸艱難,已到瓶頸之處。另外,對Uber的估值高低不一也能看出資本市場對Uber現狀的擔憂和猶豫。
此次嚴重虧損的曝出對Uber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其計劃的上市也較難實現了。從條件上看,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主板市場對上市都有持續盈利的條件要求,照此狀態,Uber中國短時間內是無法滿足持續盈利要求的,那麼不僅Uber中國無法很快順利上市,還會嚴重拖Uber總部的後腿,導致其也無法順利上市。或者,如果Uber新一輪的融資燒完還不見盈利的話,為不拖垮Uber總部的上市計劃,Uber撤出中國的可能也是有的。
滴滴快的有本土化和先入優勢,Uber在中國出行市場做到第一的希望渺茫
Uber壓力的另一大的方面是來自國內本土競爭對手滴滴快的、神州專車的巨大壓力。對中國市場來說,滴滴快的是先入者,搶佔了市場份額,儘管Uber瘋狂燒錢想壓制滴滴快的,但依著本土化優勢,Uber不僅未勝反而損失嚴重。國外產品來到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無法贏得中國用戶的真正信賴和支持的案例不在少數,其中本土化是最大的阻礙,很難解決。Uber對中國市場規律的不了解在第一步對抗滴滴快的時就錯了,燒錢策略顯極端,產生的利益不長久。
其實Uber最近也注意到本土化問題了。今年6月,優步創始人、全球CEO卡蘭尼克稱將為中國業務史無前例地設立單獨實體、單獨管理機制和單獨總部。「這是我們在全球各地唯一一次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太不一樣了。」但是相對問題的出現,Uber的措施似乎晚了點。如果目前的虧損問題和燒錢困局無法解決,這些動作對國內市場來說又會是不痛不癢。
隨著Uber目前困難頻現,自身本來就沒有本土化優勢,現在虧損問題纏身,要在中國出行市場撼動滴滴快的的壟斷地位做到第一的希望很是渺茫。
另有傳聞稱Uber這次融資的 10 億美元,很可能全部投向另一個新興市場印度。根據 Uber 印度總裁 Amit Jain 的說法,Uber 將往該地區投資 10 億美元,不知道會不會是近日所融資金。目前Uber 印度的業務增長較快,但是和中國市場一樣,盈利情況也並不明晰。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用戶的消費習慣也意味著Uber的擴張其實也離不開補貼,到時候Uber又會是怎樣的布局策略,值得期待。而彼時若開拓印度,那麼嚴重虧損的中國市場又該如何安排和補救呢?到時候可不一定再有一個10億等著被燒。
推薦閱讀:
※小米手環,戳穿了可穿戴高定價的泡沫
※燒錢做地推,能砸出一個黃金坑嗎?
※中國遊戲出海的風潮為何在此時風行?
※脫衣秀、洗縮水、堵門口,這就是O2O洗滌?
TAG: | 百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