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范特西的 2001 年
Mr.范特西: 周杰倫的 2001 年 原文有更好閱讀體驗。
-------------------------
相信單單看到這個標題就開始陷入激動模式的你,應該是處於 85~95 年出生的周杰倫歌迷,所以對「范特西」這個名字有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我也不例外,整個童年和青春期都充滿著周杰倫的印跡的我,再聽回這張 13 年前的專輯,思緒開始鋪滿紙筆(我靠方文山上身啊……),也想開始細細描寫,2001 年的那個音樂神童,到底是怎樣的改變了整個華語樂壇,以及專輯背後的「六劍客」是如何給這張優秀專輯的成功添磚加瓦的。
在這裡我想先回顧一下周杰倫橫空出世(2000 年)之前的華語樂壇:
大陸歌壇出名的基本上電影電視明星當道客串歌手居多,偶爾有神人曇花一現,比如朴樹,但是很快也處於長久的冬眠期。整個氛圍和現在差別不大,沒有人敢跳出來很有底氣的說自己是一哥一姐。
香港樂壇?那時候陳奕迅還在苦逼著,王菲和張學友的黃金巔峰已經接近尾聲,和 Beyond 十多年前說描寫的一樣,只有「娛樂圈」,沒有「歌壇」,整個氛圍算不上好,有點青黃不接的樣子。
台灣?陶喆王力宏也剛有點小名氣,距離黃金年華還有幾年,大紅大紫的是類似 F4 這樣的偶像男團,還有幾個你現在連名字都說不出來了,當年也只能徘徊在跳舞不錯拍子,唱歌不走調的樣子,還談什麼唱功啊、開拓精神啊?創作歌手?哦~那是羅大佑和李宗盛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那個時代,歌手一般被認為是這樣子的……)那麼,當時世界樂壇是怎樣的呢?
Usher 當時還在紅遍天,還不需要靠 Justin Bieber 來博眼球貼關注度,Justin Timberlake 還沒是天王,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和 Madonna(麥當娜)還在持續他最後的巔峰,樂壇頂尖人才雖然不算青黃不接,但是或多或少都在風格上往 R&B、New Swing(新型搖擺樂)還有 Hiphop 方向扎堆或者靠攏,不管你是唱 Teen Pop(偶像男孩團)出身的 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還是打著 Neo Metal(新型金屬搖滾)招牌的Linkin Park(林肯公園)或者 Marilyn Manson(瑪麗蓮·曼森)之流。
當時韓國各種男團,諸如 H.O.T 還是有點實力的(比如張佑赫和安七炫),天王級別的朴振英還在出歌,Brown Eyes 還沒解散,韓劇開始進入中國大陸,日本即將進入歌姬時代(對新人不是好消息),濱崎步還沒到巔峰,整個亞洲歌壇也實際上還是和歐美歌壇相對脫節的,和今天的節奏有點不一樣。
(那個時代,歐美歌手一般被認為是這樣子的……)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周杰倫出道了。那麼他給華語樂壇帶來了什麼呢?
(杜德偉,陶喆)在周杰倫之前,杜德偉沒有推紅 R&B 風格,陶喆的 R&B 太過歐美化,導致傳唱度還沒有達到後來的周杰倫所造就的高度。周杰倫不僅賦予了這種舶來品風格以華語的新外殼,而且是從內而外的改變了這一曲風:首張專輯《JAY》就以五個極具份量的獎項告捷。隨後,在連續推出四張神作的周杰倫,導致的社會後果就是:模仿周杰倫的新人一個接一個,即便是開始不屑周杰倫的老一輩的幾個人,後來也深受周杰倫引發的中國風影響:我記得中國風火起來最開始是因為《東風破》和《發如雪》吧?當然這是後話,不是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
所以一句話總結,周杰倫是把當時世界潮流 R&B 本土化做得最好而且推廣最佳的華語歌壇歌手,同時他還開始有意識融入了中國風以後奠定了他巨星地位並且引發大股浪潮跟風,這就是周杰倫頭五年做的事情。
那麼我們再回頭看看 2001 年的《范特西》,周杰倫至今為止獲獎最廣泛最具有影響力和開拓精神的專輯。這張專輯所獲獎項涵蓋單曲類的最佳作曲、最佳編曲、最佳作詞、最佳監製、最受歡迎國語歌曲,以及專輯類的最佳製作人、最佳流行演唱(是的你沒看錯)。這其中除了有周杰倫的最大功勞,作為音樂相關人士不能忘記的就是他背後還有五位能人,和周杰倫一起組合成了「六劍客」。他們是:方文山、林邁可、洪敬堯、鍾興民,還有徐若瑄。
說到方文山,相信知道他的人已經很多了。其實很少人知道方文山直到《愛在西元前》出來後才開始逐漸被定義為詞作鬼才的,看回他很久之前的作品,比如《你比從前快樂》,還多少有點稚嫩,但是擅長以小見大來描寫細膩情感的基本功還是具備的,當然這種技法還是林夕玩得更加熟練。不知道為何直到如今在大眾的眼中,三句話白描就能最貼切刻畫出人物內心的技能好像永遠不是方文山最擅長的,估計方大師也是經過很長時間苦逼出不了頭的日子發現這個問題的。可是當 2000 年落魄的他被吳宗憲安排給同樣落魄尚未出頭的周杰倫的時候,一個作曲上天馬行空的旋律天才,一個作詞上更加鬼斧神工的潛力鬼才,思維一旦碰撞,就迸發出一股強烈的火花,一連寫出諸如《鬥牛》和《娘子》這樣被後世列為奇作的難以被定義的華語 R&B。
有些偉大的事情,有時候就是差那麼一點就不會成功,比如楊峻榮就是剛好那天沒有聽到周杰倫的《可愛女人》demo,比如周杰倫就是沒有被學妹強迫著上台表演,或者方文山的草稿一直不斷被遞給其他歌手比如張惠妹和劉德華,這張《JAY》也一定不會被做出來,更不會有後來的《范特西》。當然,若干年後這對組合經歷了被無數次複製模仿之後,他們自己卻又進化出了更高階的狀態的時候(2014 年新專輯《鞋子特大號》的《天涯過客》),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考慮過把當年他們在阿爾法公司一起悶騷地呆過的狹窄工作室改裝成屬於自己的「二樓后座」呢?也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個「方文山」在等著他的「周杰倫」,而多少個「周杰倫」還在懷才不遇呢?
(出道前的周杰倫)
在《JAY》中收穫一段小騷動以後,方文山似乎玩得更開了:如果《印地安老斑鳩》還只是和異域風情沾了一下邊而已,那麼到了《愛在西元前》則是已經想玩《古今大戰秦俑情》了。對,我沒有說錯,以前沒有人這麼寫情歌,用一句「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莫拉比法典」來開頭的,方文山卻像一個電影導演一樣,先來一個鏡頭介紹整個時代環境,然後漸漸構造這段愛情故事電影,甚至做出若干個細膩的分鏡:「你在櫥窗前,凝望碑文的字眼」,甚至把以往作詞人都說得很淺白的愛得你死我活的愛情上升到「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樣有著隆重的泥土感和時代感,這麼做的人後來有很多,但是方文山是第一個,而且是最出色的一個。
這還沒完,在專輯中除了在古代中東巴比倫逛了一圈以外,方文山還帶你逛了日本(《忍者》)、中歐城堡(《威廉古堡》)、上海(《上海一九四三》)。當然如果算上一些隱藏的小場景,還會有諸如「廣場許願池」(《對不起》)、嵩山少林寺和武當(《雙截棍》)。這麼做也許是周杰倫本身寫了類似曲風風格而導致方文山腦洞大開而來了一次國際旅行,但是這也造成了周杰倫以後的專輯都或多或少玩這種「世界旅行」的套路,並且也直接導致他主導的其他藝人的專輯也變成這樣(比如最典型的就是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變》),深深的烙刻上「周杰倫—方文山」印記。
和很多人說的方文山喜歡堆砌詞藻不同,這個時候方文山的詞作都是有比較明顯的主題的,誠然類似《忍者》那樣貌似意識流的作品會讓習慣了四大天王時代抒情歌的你不太習慣,但是你把它當成舞台劇劇本或者鏡頭描寫的文字來看的時候,一切都似乎看懂了:方文山在不少作品是要周杰倫去「念電影場景」啊!這時候兩人的默契合作又再次展現了:周杰倫在這些作品裡面本來寫的就是類似碎碎念的 R&B,本來精髓就在於各種拍子切分,(甚至在《忍者》裡面才華橫溢得讓人髮指的周杰倫通篇只用一個和弦!)那麼用來配合電影劇本詞就再合適不過了。而且周杰倫還非常擅長和愛用幾個聲部疊加的唱法,(比如《威廉古堡》末尾的一段)這樣使得這種「念台本」更加具有戲劇效果!
(當年兩人甚至有個合作精選集)
有時候,兩個不被主流檯面所容納的東西一旦結合,反而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造成爆炸性效果。周杰倫和方文山的組合在那個時代就有點像這種情況,不過當時也有很多人會誤會他們是「搞怪組合」,其實不然,《上海一九四三》就是一首優秀的抒情歌,不過相對於後面周杰倫眾多的中國風和復古風(比如《迷迭香》)這首在編曲上顯得不那麼「中國風」和復古感覺。
當然這裡開始我不得不開始講編曲了:《上海一九四三》這首歌編曲出自於林邁可之手,同專輯裡面還有三首歌也是他的典型手筆:《愛在西元前》、《簡單愛》、《忍者》。他的風格也很明顯,有那個年代的電子化 R&B 感覺,很喜歡用鼓機和虛擬樂器,營造一種輕快的節奏感。聽過第一張《JAY》的人一定也很熟悉周杰倫窩在工作室時候自己編曲也是這種風格,不過周杰倫比起林邁可稍微多一點原聲樂器,總之兩者這時候的編曲風格是完全和偏重原聲樂器的編曲大師如張亞東和吳慶隆是截然不同的,兩者也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林邁可)
作為瑞典和韓國兩國混血兒的林邁可,在周杰倫頭 5 年中最著名的編曲作品應該是《回到過去》,大家也可以想到他就是典型的吉他主導的編曲師。所以在《范特西》專輯裡面,林邁可編曲的作品都有典型的吉他式分解和弦(Broken Chords)彈奏方法。這也就是說,林邁可的編曲作品你都可以很簡單方便的用吉他彈出類似感覺。
(方文山,周杰倫,林邁可)但是這種編曲是不是很容易讓人覺得單調啊?哈哈,對於林邁可那可不會。他和周杰倫也是另一種絕佳拍檔的關係:周杰倫的鋼琴式情歌(比如安靜)、場景很大的能量爆發類(比如《以父之名》)的歌曲他一般不會讓林邁可動手,因為前者需要大量原聲樂器鋪墊,後者需要層次更加豐富或者和聲更加複雜的結構才能穩住氣勢。而周杰倫交給林邁可的歌曲全都是有「一唱一和」(比如《忍者》),或者題材相對俏皮(《爺爺泡的茶》)和清新(《回到過去》),或者只需要兩個左右的主奏樂器(《發如雪》)的歌曲。當然林邁克旋律沒有鍾興民和洪敬堯那麼牛,可是節奏確實是准一流的,很有國際風範,在後來的若干專輯會體現得更加明顯(比如《依然范特西》裡面的《紅模仿》),並且他很會玩「空拍子」,來一點旋律上的「真空感」,然後和周杰倫的聲音配合,達到一種「准國際范」的 R&B 唱腔,不那麼「陶喆」,但是又甩開東施效顰的貨色幾十條街。所以在這方面來說,前期的周杰倫和前期的林邁可在營造周氏 R&B 上,配上方文山(後來加上一個黃俊郎)的詞,在那個時代就基本上屬於無解了。另外,林邁可基本上在《八度空間》裡面屬於絕對中堅力量,因為《八度空間》主打的那種感覺比起《范特西》更加輕快、電子和年輕。
(鍾興民)不過林邁可說到底還只算是周杰倫的「常規性武器」,最後讓《范特西》拿到編曲大獎的那個年代名聲大噪的神作《雙截棍》,而這首歌編曲人可是周杰倫的「頭號武器」:鍾興民。作為金曲獎裡面拿獎和入圍次數都不算少的大師,在周杰倫的編曲班底裡面實力是最強的。相信很多聽過周杰倫的歌曲的人都和我一樣,注意到周杰倫每張專輯有幾首大氣磅礴的弦樂主導的歌,所以你也能很明顯的在《范特西》裡面聽到非常典型的鐘式大製作弦樂作品:《爸,我回來了》還有《安靜》。倒是那個讓鍾大師重歸一線的作品(在《雙截棍》之前,鍾興民已經將近 6 年沒有入圍編曲類金曲獎了)卻是有點神奇的玩起了除了弦樂以外的所有混搭:一種奇怪的房間混響效果的電吉他 riff 打底、單獨拆出來都無比動聽的二胡聲部、副歌部分添設了 Funk 節奏的吉他外加奇怪的中國風格音色,節奏部分也不時的加入中國鑼缽,這種感覺很有點一個白人在玩瘋狂重金屬,忽然一個黑人加入進來玩 Funk,然後又一個中國人敲著鑼鼓進來,另一個中國人在玩二胡。這還不算,忽然在一段副歌結束後來了一個莫扎特式的鋼琴獨奏,彷彿一個來自古代歐洲宮廷的琴師也來摻和這個功夫盛宴……
(鍾老師年輕時候的模樣)
好了,說了這麼多,你大概會覺得這麼多元素,這首歌一定亂成一鍋粥了。可是鍾興民厲害的地方在於,就算他不加入他最擅長的弦樂,他也依然可以把很多東西玩出古典或者學院的味道:他的歌你就很難只用單純的伴奏加人聲去還原他的那種編曲感了,層次複雜又分明,聽起來似乎幾個元素都毫不相關,但是鍾大師總是能很「學院」的把他們弄得很規整和「大氣」。這一點林邁可做不到,洪敬堯也欠缺火候,當然我個人認為鍾興民後來做的《雨下一整晚》更加是神作中無法逾越的大山。很多人在聽周杰倫時候感覺他的作品有強烈的古典味道和學院味道,很多時候就是鍾興民的功勞。
不得不說的還有《安靜》。周杰倫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每個專輯都有至少一首非常典型的鋼琴情歌,從《JAY》的《黑色幽默》,到《范特西》的《安靜》,到《八度空間》的《分裂》,到《葉惠美》的《愛情懸崖》,乃至到《擱淺》到《楓》這些都有牢牢的周杰倫印跡。當然周杰倫本身和聲寫得很棒,但是鍾興民讓這些鋼琴情歌變得更加有韻味:他總是讓大提琴很合適的時候出現,他總是不厭其煩讓這些歌曲用原聲的鼓,然後讓它們相得益彰。於是周杰倫似乎也很對大師的胃口,歌詞裡面也用了「鋼琴」「大提琴」來給大師手筆呼應一下。曾幾何時,每張專輯的鋼琴歌曲都是我在對應專輯裡面的最愛,這些都是鍾興民帶來的。而且,如果你有編曲功底,不妨多試試拆開鍾興民的一些編曲來聽聽,他的旋律感簡直和周杰倫一樣棒,使得光是聽伴奏都是一種享受。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鍾興民才是周杰倫的「頭號武器」,甚至我認為如果周杰倫所有作品都交給鍾興民去做,應該會非常對我胃口。
但是,人無完人,鍾興民即使是周杰倫御用團中最厲害的編曲大師,也依然會有短板,比方說《四面楚歌》交給他的話,我就不敢想像這種調侃題材的作品配上學院派和古典風會變成什麼樣子,也很難想像《彩虹》這種小清新歌曲如果加了厚重的編排會不會變得太「重」而導致失去韻味了。
(洪敬堯)所以另外一個編曲鬼才,洪敬堯,來自於台灣一個著名的音樂世家,加入了周杰倫團隊。他和周杰倫的關係更加微妙了:周杰倫給鍾興民帶來第二春,而鍾興民也能給更多歌手來個鹹魚翻身。可是洪敬堯似乎和周杰倫是共生關係:他的所有金曲獎入圍作品,六個有五個是和周杰倫合作。他似乎特別能和周杰倫擦出火花,尤其體現在他的巔峰之作《以父之名》。
和《以父之名》類似的作品,《威廉古堡》也曾經是金曲獎熱門競爭者。值得一提的有趣現象是,在《范特西》這張專輯裡面還有幾對「冤家」作品,就例如《威廉古堡》和《雙截棍》,同為當年最熱門的編曲獎候選曲目,最後《雙截棍》打贏了《威廉古堡》。要知道一張專輯能入圍兩個獎項已經是難事,而周杰倫的專輯《范特西》竟然能在專輯裡面同時幾首入選,同室操戈去爭冠軍,真的可謂是「任性」啊!
(周杰倫和音樂世家洪氏三兄弟)其實放到現在來看《威廉古堡》也是一個出色的編曲作品,尤其配合著周杰倫和方文山搞怪卻讓人叫絕不止的吸血鬼題材,在當時的華語樂壇也可以算是無敵狀態:充滿著古典和恐怖氣氛的配器,還有環境音採樣都從內而外散發著三人強烈的才氣。洪敬堯和鍾興民有一點共性:喜歡在伴奏裡面加入有較強旋律性的音軌,但是洪敬堯相比起來學術性較弱,但是實驗精神卻是滿滿的,用的音色比較擬真而不是滿足於常規音色,而且喜歡用疊加人聲來製造氛圍(鍾興民喜歡用弦樂)。所以這時候來說,洪敬堯就比較「鬼才」了:所以你會覺得這樣的人做出來《以父之名》靈氣會更足。(雖然我覺得鍾興民去做也不會差)
《開不了口》也是洪敬堯的經典作品,開頭各種模擬聲音的出現就有濃濃的洪敬堯味道。相對來說洪敬堯在裡面寫的弦樂不算非常出色,但是 Bridge(過渡段)的「說話式」過門很有他的個人風格,而且結尾段弦樂處理也有那麼點「新意」,區別於學院風格一點的鐘興民。不過相比起這首歌的編曲,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作詞人:徐若瑄。
在周杰倫頭四張專輯傳唱度最高的慢情歌裡面,基本上就是周杰倫和徐若瑄包辦作詞的,這時候的方文山情詞反而沒有徐若瑄這種風格那麼細膩。徐若瑄喜歡用疊詞,比如「香香」,「想想」,「嘴嘟嘟」,「遠遠看」,「簡簡單單」,「我,我」這樣的相對幼齡卻又很輕鬆的片語,所以她很多時候作品有種粉色的感覺,但是有時候又有種淡淡的憂鬱感。她的詞語相比起方文山沒有那麼晦澀,方文山似乎有點限制於一些古典格律而很喜歡押韻和不用重複的詞語,而徐若瑄則沒有這麼嚴格,大段大段重複相近的意思,言語直白,當然她有一點和其他相近類型填詞人不同的是,她喜歡用動詞,而使得整個歌詞顯得「活」很多,這一點和方文山有點不同,方文山的詞有時候白描過度反而需要別人用想像力去讓描寫出出現的事物去「動」,而徐若瑄直接就用動詞讓它們去「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寫到情歌的時候,感情表達會更加直白,讓你更加容易被打動。於是周杰倫讓她填《簡單愛》和《開不了口》是有原因的。當然不負眾望的就是和首專《JAY》的《可愛女人》和《龍捲風》一樣,四首都被列入周杰倫的典型輕風格情歌(相對於《黑色幽默》和《安靜》這些撕心裂肺型的悲情歌)。
結果你猜怎樣?方文山給周杰倫掙得一個金曲獎最佳作詞人,而有了徐若瑄的幫助,《簡單愛》位列某知名獎項年度百首單曲第二位,也讓周杰倫的《開不了口》竟然也能獲得香港地區某知名機構的國語類金曲獎!當然,其實含金量最大的獎項還是最佳專輯製作人和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而這兩個最佳又是誰出了最大功勞?
相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吧?對,就是周杰倫本人!
(周杰倫在監製……請忽略前景路人)很多人對周杰倫總會有一些誤解,覺得他是經過各種包裝出來的「偶像歌手」,覺得他的真實實力不過如此。的確在後期很長一段時間,周杰倫是有過一段時間不怎麼插手專輯而導致製作質量嚴重下滑的狀況,但是在《范特西》這張專輯裡面,周杰倫的親力親為程度是超過了很多現在所謂的「創作型歌手」的。《愛在西元前》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第一次證明了周杰倫是名副其實的含金量極高的創作歌手,《安靜》獲得另一個金曲獎的最佳歌曲監製,某種程度上證明的是周杰倫的大局觀和對整個音樂製作流程的熟悉程度極高。這不是那種順便寫了一段旋律就把剩下全部東西都扔給被人後期的所謂「創作歌手」能做到的,可以不誇張的說,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周杰倫展現給大眾的才華只是他極少的一部分,在錄音室裡面,他能兼顧的角色如此之多並且還能同時拿到金曲獎,絕非等閑之輩!
當然,作為歌手角色的周杰倫,就不用我多介紹了吧?對了,忘記說了,在這一張專輯裡面,周杰倫還是在大量使用假聲和頭聲,比起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寫歌時候的 Key 明顯開始提高了,《上海一九四三》和《安靜》已經開始具備一定的難度了,周杰倫作為作曲和創意達到了自己的巔峰,但是唱功還只是展露冰山一角。也正因為如此,《范特西》的歌在 KTV 中被點唱的概率是遠遠高過其他專輯的。
所以看到這裡,作為周杰倫歌迷的你,或者作為或多或少知道周杰倫的人,大概知道在 2001 年,這張《范特西》是如何誕生的了吧?不管你以前如何看待周杰倫,看到這裡你應該對他絲毫也會產生點敬意:有時候你以為他似乎不怎麼努力,但是實際上,他必須要無比努力才能讓你看起來他毫不費力:至少能 Hold 得住五個得力隊友,想來周監製先生也不會是等閑之輩,是吧?
寫在《范特西》發表 13 年半,還有我那過去了相同時間的有著周杰倫印跡的青春期。
推薦閱讀:
※美女的正確打開方式,讓人過目不忘的十大「非」著名青年攝影師作品選
※丁長老,你還是放下屠刀,安心養豬罷
※魅族弄個筆戈科技有什麼意義?
※公眾人物是社會的尺度
※iPad Pro的迷思
TAG: | 笔戈科技 | Mr范特西:周杰伦的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