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Café Alpha到伊佐木的飛機——淺談蘆奈野仁的作品風格要素

文:iwanami

前記:這篇文章的本意是用來推薦蘆奈野仁的新作《カブのイサキ》,順便附帶一份其中飛行器描繪的細節解說。由於涉及到蘆奈野的作品風格討論,因此加入了很多「橫濱購物紀行」的內容。

一,不可不知的橫濱購物紀行

在看這本漫畫之前,你首先應該對橫濱購物紀行(《ヨコハマ買い出し紀行》)這部作品有所了解。橫濱是蘆奈野仁的代表作,他靠著「沒什麼SF感覺」的這部漫畫拿下了第38回(2007年)漫畫部門的星雲獎(仿照著名的雨果獎,日本科幻作品的最高獎項)。

「橫濱」在漫畫愛好者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相當的知名度(尤其是日本本土),其作品風格經常被概括為「治癒系SF作品」,雖然筆者個人並不喜歡將作品風格簡單地卷標化,但這個概括可以大致為沒了解的人提供一個簡明地說明。

具有同樣風格的作品在以雜誌連載為主的日本漫畫中可以說並不常見(歐美的科幻小說中具有類似風格的作品則始終有一席之地),該作經常與天野的水星領航員一同被提起,也是他們確有相近的風格的緣故。

「橫濱」於2006年在月刊Afternoon上結束連載,2007年,《カブのイサキ》開始不定期連載,08年4月開始隔月連載,10年4月變成了固定連載,由此也可見其逐漸受歡迎的程度。說起月刊Afternoon,也頗值得一書,雖然它經常被定為青年向,但這本雜誌與其青年向定向明確的兄弟雜誌Weekly Morning不同,連載的作品有時會有少年向的傾向,具體來說當時更像是給「高中生」「17-19歲」這種介於青年和少年之間的取向,可以說是一本定向很靈活的月刊志。 但是Afternoon有一個貫徹始終的明確風格,就是以生活化,寫實化的作品為主流且作品內容自由度很高,且創刊之初就有「培養漫畫家」的理念且專門設立了獎項,這也是它常被定為青漫雜誌的主要原因。在Afternoon上,讓你熱血沸騰的作品並不多見,但卻經常可以見到風格獨特的佳作。最有名的連載作品莫過於藤島大叔從創刊第二年就開始連載至今的「我的女神」。

在這個背景之下,蘆奈野的作品始終以這本雜誌為「據點」可以說入情入理,一個月一次的連載本身對漫畫家壓力就小得多(相比於周刊),加上開始的不定期連載,作者可以有時間仔細「研磨」自己的作品而不至於因為趕稿交差了事。所以從「橫濱」開始,蘆奈野的風格就基本已經定型。

這次的新作《カブのイサキ》(「伊佐木的飛機」,本文中翻譯使用雲中漫步日翻組的譯名)是作者在橫濱之後的最新作,整體風格和橫濱非常相近。

作品簡介:

本作講述了一位在三浦半島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的年輕人イサキ(伊佐木),因為年齡逐漸增大而需要自己的交通工具,向鄰家的姐姐——一間小雜貨店的店主シロさん(白小姐)借用了她的輕型飛機送貨,練習乃至探險的經歷。白小姐的妹妹カジカ(鰍)和伊佐木是青梅竹馬,不服輸的她力爭要在駕駛飛機上不輸給伊佐木。而從木更津來的サヨリ(鱵)也同為對飛行有興趣的女生,一次偶然中與伊佐木相識。伊佐木「為了飛行而飛行」的信念讓鱵對他抱有很大的認同感,卻無意中讓鰍產生了小小的嫉妒。 而看著這三人嬉笑打鬧的白小姐,真實身份卻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飛行員...

在這個比現實世界擴大了10倍的世界中,一段與飛行有關的生活劇展開了。

二,同樣的風格,不同的嘗試

看過前作的讀者都知道,「橫濱」是一本將故事情節儘可能簡單化的作品,這也是它與一般的劇情向漫畫最大的區別之處。角色是作者作品中的最重要因素,蘆奈野的敘事方式幾乎是以角色的小故事為主軸,這種「character-driven」的模式對角色的「豐滿度」來說有極高的要求,而作者正是此中高手。 情節上,故事雖小,但敘事技巧卻常常非常精巧,簡單卻又令人回味。 「伊佐木」則繼承了這個「橫濱」傳統,除了主角伊佐木的性格特徵稍有薄弱以外,三位主要女性角色都是個性鮮明且描繪豐富。

在背景世界觀的設定上,「伊佐木」繼承了「橫濱」大部分的傳統,出生於神奈川的作者始終對故鄉的風物有著獨特的感情,「橫濱」的作品舞台就是在神奈川縣東南的三浦半島,這次「伊佐木」的故事背景也是放在了同樣的地方。

稍有不同的一點是;「橫濱」中,具有「末世」這個設定,主角所居住的環境會因為災變後期的漲潮而有些許的改變。但是就通篇來看,「災變」這個主題並未給作品帶來太多定義性的影響。作者沒有強調災變的負面性,僅僅將其作為「世界觀和背景環境變化的一個原因」。直到作品最末端,才再次提到「地面上越來越安靜了」這種人口逐漸稀少的變化。大部分的情況下,末世主題並未對情節造成實際影響,僅僅變成人們的生活節奏變緩慢的原因而已。

橫濱中三浦半島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地圖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在「伊佐木」中,作者沒有再提到末世的設定(至少目前還沒有),而僅將世界觀環境改為「現實世界的10倍大」,(或許還有近未來這個主題,目前劇情中仍未明確提出)從而給「蘆奈野」風的主角們提供一個悠哉緩慢生活的舞台,整體情感色彩上也比「橫濱」的末世世界觀要明朗和積極。

然而,「伊佐木」和「橫濱」有一點決定性的區別。

「橫濱」的情節經常可以用簡單到幾乎沒有來概括,欣賞這部作品的人大多鍾情於其散文詩一般的意境。而「伊佐木」則從一開始就有更明確的故事線索,雖然亦是單元劇風格,但是每一段故事的情節明顯比「橫濱」長出很多,對話量明顯增多,也更具有故事性。相對地,「橫濱」中那種像散文一樣的意境就被淡化了。

因此,如果說「橫濱」更像是散文詩,「伊佐木」就更像小說一些。

對於此變化,自然也會有讀者有「韻味不如前作」的感覺。但是筆者個人認為,「橫濱」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有一定的機緣性,在此之前此類作品很少,詩一樣的故事容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然而同一個作者使用類似的背景設定的新作,對於讀者來說此風格的新鮮感已不在,很難再將原有風格的歡迎度再重複一次。 同時,對於一個職業漫畫作者而言,每一個新作都應該有不同的嘗試才有可能有所發展。就這一點來說,我很欣慰能看到蘆奈野的變化,儘管我個人也很醉心於橫濱那種散文詩一樣的氛圍。客觀地來講,劇情派的漫畫在青漫中依舊是主流,偶爾的一作散文詩可以,但是每作都如此,很難說讀者會像擁戴「橫濱」一樣擁戴續作。

況且繼續回到重韻味而不重情節的風格路線,對於作者來說也只不過是提筆之功。蘆奈野的畫風屬於素描寫實的風格,很多此類風格的作者大多畫功基礎優秀,畫面用線略顯凌亂但卻意韻十足,比如冬目景,沙村廣明,高橋努,井上雄彥等等。這類作者一般使用網點量較少,蘆奈野也是如此,陰影的描繪常常是用陰影線去一筆筆地畫。也因此,他的角色設定風格雖然給人感覺「頗可愛」,工整乾淨的畫面風格也和以上作者完全不同,但是背景和整體的繪法上卻讓人有素描作品的感覺。

素描式的場景比起貼滿網點,背景仿照照片修改的漫畫來說本身就更容易富有意蘊,更強調「畫」的感覺,而這也是蘆奈野的特色之一。但有趣的是,這個特色是在繪製作品的過程中形成的;作品前期還有不少陰影網點的使用,到了後期大部分角色衣服褶皺和背景陰影都是用筆直接畫的陰影線,因此後期素描風格逐漸增多,畫面整體上亮度更高(留白的地方比較多)。而「伊佐木」的開篇就沒再見到多少網點,由此也可見「橫濱」是作者風格形成的出道成名作。

和天野こずえ一樣,蘆奈野也是非常擅長色彩繪的作者

筆者對於「伊佐木」仍能保持韻味的另一個信心來自於這部新作的選材。「橫濱」是一個幾乎沒有主題的作品,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靠著阿爾法為主的角色去支撐。 而「伊佐木」則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就是「飛行」。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意境化的主題,個人飛行本身就具有悠閑而浪漫的色彩,以此為主題拓展,更容易將情節變得富有韻味。飛行這個主題也並不是作者心血來潮的新產物,早在「橫濱」連載之初,他就已經體現出對飛行濃厚的興趣。

雖然如此,「伊佐木」仍然是一部散文風格濃郁的作品,角色依然還是推動情節的主要動力。就這一點來說,喜歡「橫濱」的讀者不必擔心看到「風格有變」的情況出現。

三,蘆奈野仁的飛行情結

筆者第一次在「橫濱」中看到初瀨野阿爾法(A7M2)和菜心(A7M3)的編號時,就覺得這作者一定對飛機有相當的興趣。熟悉二戰日軍航空兵器的人看到這兩個編號一定會有反應,即便不知道A7這個系列,但是A6M2和A6M3的大名一定不會陌生,即著名的零戰系列。 而A7則是其後繼者烈風系列的編號。 作者用這些編號並非純粹只是興趣所為,而和角色有著實際上的聯繫;作為系列第一作的機器人,子海石阿爾法的編號是A7M1,在史實上,A7M1由於各種問題,並未作為正式量產型的戰機。 子海石阿爾法本身在作品中有著和這架烈風試做型極為相似的身世。而A7M2才是正式的第一個量產物,之後不久即有了性能大為提升的A7M3。 而漫畫中菜心和丸子的編號都是A7M3,也只有身為A7M2型的初瀨野阿爾法不能消化動物蛋白。除此之外,作者自己曾在「蘆奈野ひとし畫集」的採訪中提到A系列的編號是阿爾法系列的五感功能實驗的代號,A1是視覺,A2是聽覺。由此判斷,A7系列已經是仿生度很高的機器人。

作者精心地將角色特徵和史實飛機聯繫到一起,可見這絕非一時興起而作的設定。

橫濱中雖然並沒有將飛行作為一個主要要素,但是通篇的故事中經常出現和飛行相關的內容,最典型的是子海石阿爾法駕駛的巨大高空飛行器,初瀨野阿爾法和子海石阿爾法都經常做有關飛行的夢。其他諸如醫生年輕時的飛行艇,奈衣駕駛的T-6教練機等等。

奈衣的飛機上,阿爾法的精神對飛行產生了共鳴

因此「伊佐木」中會以飛行作為主要題材,並不令人意外。作者這次也是選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作為主題,對於此作的重視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蘆奈野仁仍然像「橫濱」中一樣,並不刻意去交代背景設定,大多數要靠讀者猜測。「橫濱」中曾經留下不少未解釋的謎團;比如有人類面孔的菌類,菜心找到的唱片M-1和M-4的標記,巨大的立方體,某些巨大的植物,藍色的非人工山谷燈光等等。 這些都在連載結束後很久仍然成為FANS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這種不做解釋的神秘感,可以算是「蘆奈野」流的留白方式。

對於優秀的漫畫作者,特別是SF類的作者,世界觀的整體設定和細節設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製造一個完善的假想背景,同時讓讀者認同這個世界的合理性,並樂於見到角色在這個特殊舞台上的表現是一個好的SF作品成功的絕對前提。 蘆奈野在這一方面用了一個傳統但是有效的做法:並不在作品中將這個世界的全部展現給讀者,留一些不能按現實世界解釋的現象,更容易讓人覺得這個故事「確實發生在那個世界,很合理」。

一些篇幅比較宏大的科幻(或者奇幻)作品也經常採用這個方法,取其世界觀的一小部分獨立成章,以便於系統和合理地安排情節。但是這種做法必須要在全篇開始之前就規劃好世界觀,才能在作品各章節細節中融會貫通,讓讀者覺得合理且流暢。畫到一半發現原有設定不能滿足情節發展需要才開始擴展世界觀的作法則需要充分考驗作者「自圓其說」的能力,一旦把持不好,往往讓人懷疑作者的能力以及連載的過度商業性。(一個成功的例子:結成正美的「鐵腕巴蒂」YS版。 一個失敗的例子:八木教廣的「大劍」。)

「橫濱」就並非一部一開始就籌劃好一切的作品,由於最開始獲得四季獎的是作品最起初的部分(第0話),後面的連載化多少也出乎作者的預料,因此「橫濱」中有些用過幾次就沒再用的設定(比如阿爾法的月琴和西亞服飾),蘆奈野不得不一邊連載一邊規劃整個世界觀,而最後的方案就是使用「留白」的方式。 雖然是有些不得已的情況下作出的方案,但是由於作者巧妙地將這些「未解之謎」融合到自己的散文風格中,讓讀者覺得並不突兀且別有探究的樂趣。

蘆奈野這一次在新作中繼續使用這種不加解釋的世界觀設定法。這次作者有足夠的時間來構思整體世界觀,但是依然沿用了這種「從細節開始」「不多解釋」的敘事方式,筆者個人的推測其原因是這作與前作相比SF元素有所減少,很多細節早已有現實背景支撐,無需過多地強調SF設定。 使人有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是其飛行器的各種細節寫實度是相當高的。牽強一點地分類的話,「伊佐木」可以被歸為「硬科幻」的範疇。

很多青漫作者習慣於在挑戰新領域的寫實作品之前做大量的取材和知識補充,這確實是職業作者值得敬佩的素養。但是此類作品在一般讀者看來會覺得真實而新鮮,交給相關的從業人士,仍然會有「漫畫仍是漫畫」的感覺。

在看「橫濱」的時候,雖然意識到作者是個對飛行器很感興趣的愛好者,但由於該作細節不多,難以給人具體的印象。而這次「伊佐木」給我的感覺是;蘆奈野是一個相當職業的飛行愛好者,絕不像我之前猜測的僅僅是「感興趣」而已。筆者是半吊子航空愛好者和模擬飛行迷,因此對這次「伊佐木」的各種和飛行有關的細節之真實深有體會。

作者對於飛行器的理解絕不僅限於數據和外觀等表面;有很多駕駛,性能以及經驗等等非常細微的細節是要有相當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積累才能描繪出來的,而並非臨時抱佛腳讀數據就可以畫得出來。

這次的「伊佐木」給了筆者相當大的一份意外和驚喜:除了散文一般舒緩的情節,富有魅力的角色以外,在看似生活化的劇情中,融入了一份職業飛行愛好者的執著。而蘆奈野並沒有可以花很多筆墨來專門描寫飛行相關的細節,而是將很多非常寫實的經驗融進了作品之中,即便是對飛行沒有任何了解的人仍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欣賞他的故事,絲毫不會覺得有喧賓奪主的感覺,而對飛行有所了解的讀者則一定更加能理解劇情的細節以體味作品中的魅力。這種高成低就,將各種要素完美融合到作品中的一流漫畫家的素質不得不令我由衷地佩服。

—————————————————————————————————————

微博:@黑白漫文化微信: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

此文章內容的著作權均歸作者本人所有。

第三方若轉載此內容,應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按照作者規定的方式使用該內容。

—————————————————————————————————————

《黑白漫畫文化》第一期已於淘寶上架

(淘寶特供版贈送肖新宇在集英社獲獎短篇)。

大家搜尋「黑白漫文化MOOK」就可以找到。

可以購買到《黑白漫畫文化》的店鋪主要分布在

京津地區、江浙滬地區和廣東省。

大家可以就近購買(省運費)。


推薦閱讀:

《深夜食堂》——眾生相、眾生像
《我們是黑白君》1
《漂流武士》——漂流者們的真相【櫻雪丸】
遊戲的童年——《高分少女》

TAG:黑白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