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2:5法國】「新鐵三角」挺起法蘭西

三十年前,法國足球迎來了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鼎盛時期。人們記住了普拉蒂尼,也記住了吉雷瑟和蒂迦納——那個無敵的中場鐵三角,將法蘭西戰隊托舉到了歐洲之巔;三十年後的今天,很多人相信,法國足球正在朝向另一個奇蹟進發。人們最熟悉的是頭號球星本澤馬,他在巴西世界盃的前兩場小組賽中連續拿下全場最佳。但和四年前的混亂不堪相比,法國隊的真正蛻變並非來自鋒線,而是來自新一代的「中場鐵三角」。

對陣瑞士的比賽中,卡巴耶、西索科和馬泰迪聯袂首發,三人在中場的核心地帶組成了倒三角。卡巴耶居中,馬泰迪和西索科位置稍微靠前,分列左右。後齊達內時代,法國隊再不設置前腰,而是將球隊核心的概念加在了中超鐵三角的身上。三人在技戰術風格上的融合與互補,承上啟下,使得法國對隊的攻守真正達到了平衡。

進攻始於防守,德尚的球隊對此認識非常清晰。法國隊全場造成對手二十幾次失誤,完全控制了場面的主動權,秘籍就是在中場的反搶。這其中,卡巴耶、馬泰迪和西索科在本場比賽中的無球跑動,分別達到了 4644 米、4533 米和 4261 米,這是一組驚人的數字。此外,馬泰迪和西索科的最高衝刺時速分別達到了 32.25 公里/小時和 32.33 公里/小時,這樣的組合數值同樣冠絕全場。

「中場三角」利用不遺餘力的跑動,擴大了防守面積,而不斷的突擊,也徹底攪亂了對方衛線的第一道部署。如果你覺得這些數據不夠直觀,那麼去看看馬泰迪和西索科兩人的進球過程吧,從斷球到反擊形成,再到最終破門,典型的新法國風格一目了然:落位-保護中路-對持球人施加壓力-搶斷-拉開幫助鋒線球員拉開空檔-打進對方勒部-最終一擊。

世界盃預選賽附加賽對烏克蘭的翻盤一戰,德尚就是使用了「中場三角」的陣型,結果一戰功成,堅定了他使用此戰術體系的決心。

這其中,波巴可以與西索科互為替換,但三角的體系不變。沒有了普拉蒂尼的華麗,蒂迦納的靈動和吉雷瑟的老成,但法國「新鐵三角」的結合,為球隊帶去了堅韌、簡單和快速的風格。

雖然這幾人的大賽經驗並不豐富,但歷經了預選賽生死戰役的他們擁有著特別的能量。現在,法國球迷有理由不再想念里貝里,他們也不再回憶齊達內。但所有人都堅信,這支法國隊在本屆杯賽中的前景將不可限量。

本文是《足球周刊》雜誌副主編、五人制足球國際級裁判安然為筆戈科技提供的獨家球評。


推薦閱讀:

TAG: | 笔戈科技 | 安然 | 笔戈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