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汴梁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宋代城市繁榮,經濟文化達到歷代巔峰。

而首都汴梁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在封建社會後期王朝的末期便會出現一些很奇特的現象。大量破產自耕農流入城市,商業、服務性行業十分繁榮發達,城市畸型發展,與剝削者消費有關的奢侈品生產也高度發達。從事社會主要生產部門——農業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相當小。這種現象很類似資本主義的表面待征。但它只是假象。這不是預示著向資本主義的過渡,而是大動亂來臨的前兆...」


瀉藥~

給題主潑個冷水~

所謂的宋代開封的繁榮,或者所謂長安的繁華,大都、北京的繁華,都只是由於財富和權力的集中,所帶來的畸形繁榮。

這種繁榮是以普通群眾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為代價的繁榮。

是以國家對酒、茶、鹽等消費品的專賣和聯合官僚地主對普通群眾的最大限度的壓榨為財富的源泉的。

這種繁榮,看起來在古代社會盛極一時,本質上就是吃人

你應該從這種對封建時代的幻想中醒來!

二更:

被同志們在群里罵了~

好吧好吧~

看這個吧,足夠你了解了。

《宋代開封研究》.久保田和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pdf_微盤下載


看了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是說不如現在的某某三四五六線,的確,這可能確實是事實,但是這能說明什麼呢?

我想問問,比較難到不應該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橫向比較嗎?為什麼要和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縱向比較?那照這麼說,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或許都會在一千年以後被爆出翔。

開封在當時世界的城市裡,世界第一,無可非議。

不喜可噴。


推薦一個宋吹,吳鉤,如果你想聽汴梁到底有多繁榮,看他寫的什麼《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生活在宋朝之類的書,一定有你想聽的。

只不過這廝大力鼓吹鄉賢,什麼中國古代自我管理自組織,書都是歷史發明家袁騰飛作序的,你就不能帶著智商看了。


普通人只會比你爺爺小時候過得更苦。別YY了,沒有抗生素,沒有疫苗,沒有抽水馬桶,沒有現代下水道,沒法對付老鼠蟑螂,沒有自來熱水洗澡,生活垃圾沒有合理渠道銷毀。古代城市你就把它當成垃圾堆就可以了。越是繁華就越是臟。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首都所謂繁榮其實都是呵呵~

首先是北宋宮廷人數,根據後來靖康之恥的各種不同的記載,宗室后妃人數就有幾千,這些都是正宗姓趙的。

《通考·職官志》記載:北宋「慶曆(宋仁宗)中,兩制、兩省至五十員,京朝官二千七百餘員(有正規編製的中央官員),流外銓選人(中央級別的候補官員)僅萬計。」各種吏員,差役不算在內。

以上皇室及各級京官,人數不下萬人,再加上官員家屬,數萬之眾,都是尊養處優之輩。服侍他們的各種侍衛、丫鬟、幕僚、轎夫、雜役等等,人數更多,再加上他們的家屬,最保守的估計也有十萬人,消費能力在當時位居全球第一。

《宋史·兵志》記載:宋神宗時,熙寧三年,」開封府界定六萬二千人」。他們的家屬也都算開封戶口,算上家屬也有不下十萬人,普通士兵一般般,可是各級將官可以貪污、吃空餉,消費能力很強。

這幾十萬人的皇室、官員、軍隊,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奢侈品和生活物資,為之服務的商業必然極度繁榮,這些人的消費可以拉動無數的商業和消費品製造業的GDP。北宋的皇室龍子龍孫一代比一代多,各級冗官逐年增加,GDP每年都能穩步增長。這才是當時的汴梁繁榮的根本。

汴梁需要的大量物資主要通過運河與汴河從各地運來,江南的糧食茶葉、山東的絲織品、嶺南的海外珍寶……為了滿足宋徽宗對於奇花異石興趣愛好的花石綱,還在江南引起了方臘起義。運輸業相關GDP也很高。

燃鵝,這些GDP在幾萬金兵面前屁都不是……


東京汴梁,根據現當代部分「捧宋」歷史學家的說法,堪稱中國上下五千年國際地位最高、繁華程度最深的無可比擬的大都市。

開封在宋稱「汴京」。汴京究竟多繁華?這要從北宋本身的經濟與商業發展情況說起。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宋史學家與愛好者來為宋,尤其是北宋正名。所謂的「積貧積弱」其實很大程度是由於外敵的強大與地方尤其是農村軍民的處境得出。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經濟總量佔全球總量五分之四的大國,文化上的百花齊放,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自由開放的貿易政策都催生了北宋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居民中,富商不斷湧現,每家每戶的藏金量、貨幣價值持有量,在唐代看來是不可想像的。而從明清史學家的表述中也不難看出,不論是北宋還是南宋,財富持有量都遠高於後世,甚至於傳世的兩宋絲織品等日常用品的技藝,在明清都是難以達到的水平。

作為這個富強大國的首都,汴京堪稱一千年前的大紐約,甚至說他是紐約都是黑他。

後世見證其繁華的主要憑藉就是一書一畫——《清明上河圖》以及《東京夢華錄》。張擇端和孟元老說白了也不過是東京城的普通市民,表達的景象再公允不過。汴京不同於同時期其他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商業經濟的發展。清圖裡勾欄瓦肆林立,太學、瓦子、醫院、甚至妓院都能尋得蹤跡,種類紛繁,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東書中一段描寫:

「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仆數十年爛賞迭游,莫知厭足。」

這是極盡其力奢華之能事,想像現在燈紅酒綠中的北京什剎海,也不過如此。兩人在創作時一個是在北宋盛極轉衰的拐點,一個是在靖康之難的危亡時,即使在這座都市生命的最後時刻,它也絲毫不減其繁華。

這座都市據說鼎盛時容納了150w+人口,這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是不可想像的。對比百年前唐長安城估計人口50w。而當時汴京城的面積是53平方千米,也就是說人口密度達到了2.8w人每平方千米。養活首都人民,汴河功不可沒。江南的大量物資由汴河運入,整個河道每天都不斷工作著,見證著這座城市的光輝與榮光。

當時的汴京城有2w戶人家從商,共有商鋪大概6400家,分屬180行。官營與私營手工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即使這樣花簇錦攢的都市,也會一夜之間在游牧民族的鐵蹄下灰飛煙滅。開封城歷史上多次被屠城,而這一次,傳說中的世界第一都市化為泡影。如今再進入開封,徒留下當年那座鐵塔似乎還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但匆匆過客疏離的神色,早就忘卻了一千年前這座土地孕育的神話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某幾個大V在這裡贊同汴梁有多不好多不好,能審題嗎?不要嘩眾取寵好嗎?
知乎歷史圈向來愛發明,現在都淪落到這地步了?
評價歷史事物好不好,橫向著來比是高中教過的吧,縱向看歷史上都是被淘汰的東西。

佔個位置,可能要過段時間好好回答,到時取匿。

——————————————————————————————————————

感謝大家的點贊和留言,因為要準備考試,這個答案可能要挺久才能寫出來,非常抱歉。

等不及的知友可以先從知網檢索開封地區相關的論文,有很多的學者專家其實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先拋磚引玉,說一下個人的思路。

首先,大思路上對於宋代東京地區的發展程度要縱向對比,看東京地區在之前的發展狀況;還要看橫向對比,同時期的中外名城發展程度是怎樣的。

其次,論證這個大問題要從開封地區的地理地貌、經濟(賦稅、運輸、物價、農工商業、金融機構等),政治(行政制度、司法等),文娛(教育、娛樂、文化產業等),社會(人口結構、鰥寡孤獨照顧、消防、衛生等),各層次地論證對比。

再次,要討論的是東京地區建都的可能性,是不是真的榨乾北宋國力,是否存在激化各階級分化的現象,東京地區對周圍地區的意義是正向還是反向的,定都東京及幾百年的運營是否是北宋衰落滅亡的重要影響因素等。

再次表示抱歉,最近的個把月實在太忙,也想好好的找找資料,回答這個問題,而不是無意義的指責或者標新立異吸引眼球什麼的。希望知乎回到那個乾貨滿滿的時代,希望自己能做一點小小的貢獻(自吹自擂),我先去忙同時梳理下思路,收集整理下資料(真的會挺久,至少個把月,掩面)。

————————————

對不住各位,考試考崩了,估計要很久之後再來補了。

非常抱歉。


有專業消防隊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JEG論文速遞 軍事衝突與歐洲城市的崛起 by Edward Glaeser
國家為什麼要設立直轄市?
10月優秀筆記_吳宇航_看不見的城市
上海永不拓寬的馬路2:愚園路 | 城志
上海,中國最洋氣的城市

TAG:歷史 | 城市 |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