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既然是脫口而出的文學,為什麼還要去學它?
01-26
都提出這樣的問題了還不能解釋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嗎?
謝邀?
網上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說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一群鳥在湖面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夠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
在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裡默念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所以你說為什麼?
而且你所謂的脫口而出的文學,只不過是基本普通話而已(還要排除你自身的方言),而且即使是你認為簡單的普通話,也是你多少個日日夜夜學來的?總不能告訴我你不通過學習就可以脫口而出吧?
所以你現在的學習,只不過是比日常用語更深層一些而已,如果你覺得日常用語就已經足夠你過完一生了,那也就沒有必要學了,畢竟眼界不同不能勉強,你今後的生活階層,也只是和那些只會基本的日常用語來度日的人一樣了。等你了解好文學本身的涵義後就不會再問這種問題了腹有詩書氣自華
說的跟每個人都能口佔一絕,七步成詩似的,網上多少寫手寫了上千萬字一本書都沒出版呢!真以為會寫個檢查就是文學?
因為不好好學語文,就會變得像寫這問題的人這樣,大概會被以為是沒念過書……話都說不清楚了,也是挺慘
脫口而出的文學是:在看到夕陽的時候說「啊,夕陽真美!」
學習一定語文知識,具備一定文學素養以後會說:「夕陽在西峰,疊翠瑩殘雪。」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者「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或者「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或者「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或者「幾百黃昏聲稱海,此刻紅陽可人心。」等等因為有必要。可能有人覺得是廢話,我覺得也是(笑)。無論你是學理學文,都不會繞開語言而學習。語言作為一種信息的載體,而學習本身就是對信息的吸收和再創造,其過程必須需要語言這個載體。無論是數學公式,物理理論,文學藝術,其本身不能表述,只能通過語言進行表述,如果你對語言不掌握,恐怕你對這些本身也不能掌握。往更大了說,研究語言的一般規律,掌握其發展歷史,對於科技發展至關重要,比如近來的語音識別等等,都依託於語言學的發展。再來如果某一天遇到外星人了,面對一門新的語言最快的辦法就是從現有的規律中推算其中的規律,從而快速學習掌握。再來我們對於語文並不是脫口而出,而是經過後天的長期的學習模仿的,幼兒期的牙牙學語,咿咿呀呀等等都是人的本能中的學習,正是這種學習奠定了你脫口而出的能力。以上。
不學好語文,怎麼知道如何用古詩文裝13?
語言的美,不是生活中的簡簡單單,而是積累的沉澱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這是在千萬遍語文學習中積累沉澱後的讚美,沒有語文學習哪來書讀萬卷,滿腹經綸才氣之說
這麼說吧,不學語文脫口而出的東西和學了語文肯定不一樣 : )
你大概不是在說普通話?那個和語文是一個東西?
學了之後可以挑別人語病呀。
原問題「一門文學」的搭配不當,還有語文應該用第三人稱「它」來代稱。修改了,見問題日誌 #594531825
學語文最淺顯的意義在於,教予人:
1、好好說話
2、好好寫文
這就好比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還要上英語課
不學你怎麼脫口而出。
既然終究要死,活著幹嘛?
說得好像我們每個人既然都知道1+1=2 幹嘛要學 微積分 。
多少人脫口而出的是文學?不是的就好好去學語文吧……
文字和語言是我國文化,傳統和歷史的載體,學習語文塑造了中國人的名族性格,增強了名族團結,傳承了中國人的傳統和文化.
人,為什麼要學語文這科目?當別人失戀時會摘引古代詩人的經典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而你呢?只會發條朋友圈說道:「藍瘦,香菇!」
推薦閱讀:
※如何以教堂為主題寫一篇腦洞大開的故事?
※如何以「我醒了過來」為開頭寫一篇文章?
※盤古酣睡18000年醒來,舉巨斧劈開混沌,第一眼見到的是女媧,之後愛情故事怎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