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了解博弈論,你在現實中生活中發現哪些「反常」的事情可以用博弈論解釋?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博弈人生,更多「博弈論」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
大部分人看了後,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以為
為什麼現在人這麼冷漠?
為什麼就不能挺身而出?
怎麼沒有人站出來?
中國人的素質真差?
換做是我,肯定會挺身而出。
這種現象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並不奇怪。
博弈模型中的人質困境——多個人的囚徒困境
僅僅用道德的呼喚來讓人們挺身而出與邪惡做鬥爭是不現實的。而且,要任何一個人在"人質困境"中首先採取行動並獨自承擔其後果,也是不公平的。
1956年2月14日,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24日,大會閉幕。這天深夜,赫魯曉夫突然向大會代表們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即所謂《秘密報告》),系統揭露和批評斯大林的重大錯誤,要求肅清個人崇拜在各個領域的流毒。報告一出,頓時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由於赫魯曉夫曾是斯大林非常信任的人,很多人心裡都有個疑問:你既然知道他的錯誤,為什麼在斯大林生前和掌權的時候,你不提出意見,而要在今天提出來。
後來,在黨的代表會上,當赫魯曉夫又就這個話題侃侃而談時,有人從聽眾席里傳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當時你在哪裡?可以想像,當時赫魯曉夫是何等尷尬和難堪,回答必然要自暴其短,而如果不答,把紙條丟到一邊,裝做什麼也收發生,那隻會表明自己怯陣了,結果必然會被在場的人們看不起,喪失威信。從台下聽眾的一雙雙眼睛中,他知道,他們也有同樣的疑問。
赫魯蹺夫想了想,便拿起紙條,大聲念出了上面的內容,然後向台下喊到:「寫這張紙條的人,請你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並走到台上。」台下鴉雀無聲。赫魯曉夫再重複了一遍,但台下仍然是一片死寂,沒有人敢動彈一下。赫魯曉夫於是淡淡地說:「好吧,就讓我告訴你,當時我就坐在你現在所坐的那個位置上。」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知道,在一群人面對威脅或損窨時,「第一個採取行動」的決定是很難做出的,因為它意味著慘重的代價。這就是人質困境。
還有個小故事。
旅行社的中巴將在下午1點集合發車,導遊發現還有3人沒到。一車人等到下午兩點半,三人優哉游哉回來。大家鬆了一口氣,司機發動了車準備出發。布料那三人轉身旁若無人的鑽進了路邊的小飯館,車上的人開始憤怒:素質太差,快開車吧,太晚了。可是憤怒了半天,只有一個女人肚子下車肚子前往交涉。那女人進了飯館,言詞激烈的勸阻他們點菜,可是3人冷冷地反駁:大家都沒說什麼,你一個人就代表大家嗎?那女人回到中巴上搬救兵,可是大家只是在車內嚷嚷,算作一種遠距離的聲討。三點,三個遲歸者吃完飯,中巴啟動了。那女人突然出人意料的提議,希望三人道歉。可是全體有課鴉雀無聲,過了半天才有人小聲說:得了, 出門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隨聲附和。那女人冷笑著自言自語:聽說當年一個日本鬼子能管中國一個縣,原來我不信,現在算是信了。
確實之前我也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幾億人的國土,會被一個比自己體量小好幾倍的日本給佔領了。其實裡面的機制是一樣的。因為二者賴以成功的東西都是『人質困境』。只不過後者的威脅是明顯的暴利,而前者則是人情社會中的面子。
獨裁者通過封鎖每個個體間的消息互通,讓其形成多個人的囚徒困境。對每個個體來說,他的代價風險往往壓倒回報而處於上風。從而採取短期內『自保』的策略。
有同學問,該如何破解這種現?
剛提到了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對於"人質困境"中的人來說,其風險代價&>&>回報
考慮如何將風險代價降低,同時提升回報這兩方面入手,就是我們的解法。
比如2016年公安部啟用的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是由阿里提供技術支持開發,平台可通過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等APP,向兒童失蹤地的周邊人群推送失蹤兒童信息,讓更多群眾從官方獲取準確信息,協助公安機關快速偵破拐賣案件。
通過互聯網平台上反饋,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獨裁者"直接衝突。同時匿名特徵也使得反饋者沒有後顧之憂,從而降低了對遭到報復的預期。
同樣的例子還有
《北京晚報》報道,在該報與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於2004年舉辦的「我為反扒支一招」活動中,「簡訊報警」這一建議榮獲一等獎。實際上在此之前,南京公安局已經推出了簡訊提醒服務,還將開通簡訊報警。
在犯罪分子製造的人質困境之中,報警者可能遭到犯罪分子的報復。簡訊報警能在提大程度上幫助報警者擺脫報復的困境。
囚徒困境:室友之間打掃房間的「博弈」
A君喜歡生活在乾淨的宿舍中,一個人住的時候勤於打掃,把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
A君有了一個室友B,二人相似地喜歡乾淨,他們卻沒有像一個人住時那麼有動力去打掃了。難道單身使人進步,同居使人懶惰?
Eh, not quite.
這是一個簡單的囚徒困境問題。二人都希望自己在這個宿舍過得更滿足一些。他們在今晚可以選擇收拾or偷懶。那麼考慮以下四種情況:
A收拾,B偷懶:宿舍會變乾淨,但A付出了很多辛苦才讓宿舍變乾淨,而B坐享其成。A比B不爽得多,因此B比A此時要滿足得多。此時令payoffs為UA=1,UB=10。
註:UA是A的收益,UB是B的收益。
A偷懶,B收拾:without loss of generality, payoffs為UA=10,UB=1。
A收拾,B收拾:宿舍乾淨了,各自都很滿足,但因為自己還要幹活,所以沒有坐享其成那麼滿足。此時payoffs為UA=5,UB=5。
A偷懶,B偷懶,這是worst case scenario了,都不滿意宿舍髒亂差,但因為少付出了勞動所以覺得理所應當,並沒有非常不爽。Payoffs為UA=UB=3。
這些數字的絕對值不重要,只要保證相應的數值大小符合這個例子就好了。那我們來分析一下A的行為。
如果A選擇收拾,B可能收拾/偷懶。B收拾時UA=5,B偷懶時UA=1。
如果A選擇偷懶,B仍然可能收拾/偷懶。B收拾時UA=10,B偷懶時UA=3。
我們發現,不管B收不收拾,A選擇偷懶的收益都比選擇收拾的收益高!因而A更傾向於偷懶。
同理,B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傾向於偷懶。那麼他們同住之後就沒有像一個人住的時候辣么勤快了。
但傾向不是一定的,也許有一天A君認為收拾房間付出勞動本身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滿足感,便決定收拾了呢~下棋下不過電腦是因為下棋真的有最優解
一個和尚挑水吃。
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人類的愚蠢,往往比我們以前聽過的故事更荒謬且真實。
有一個賭博遊戲叫「扎金花」
自己和自己的心身博弈 是不自信的表現 還是要多讀書!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煙霧彈?
※在勝率50%的情況下,如果是否進行比賽可控,凈勝一場的幾率是否會無限增大?
※機器與人對弈圍棋,無法獲勝的瓶頸是什麼?
※如果在智豬博弈中,長期扮演著大豬的角色,該如何擺脫困局?
※懂博弈論的人通常會擅長哪些遊戲?
TAG:博弈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