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認為最好的孝順父母的行為是?
大家能說下自己認為最好的孝順行為嗎 做一個小調查~
瀉藥。
90後大部分是獨子,除了我們,沒人能陪伴父母。我想他們要求不多,也就是希望我們幸福,我們對他們的最大回報就是將幸福再傳遞到年邁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的回答是:陪伴。
過得好不好,都會去陪陪父母。謝邀。我覺得我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我資格不夠。
兩個例子,第一個2015年國慶節的時候,我晚上單獨請媽媽出來吃飯。因為我覺得我畢業兩年應該長大了,請媽媽單獨吃飯既是儀式,更是感恩。(請媽媽單獨出來吃飯)
第二個非原創,是2014年我無意識瀏覽網頁發現,並有意識把這個圖片保存下來。因為我覺得很有必要讓父母學會智能手機操作,讓他們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優秀體驗。(教會父母使用智能手機)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謝邀。我平日工作很忙。我爹媽年富力強也很忙。他們基本不稀罕我陪伴。就需要我適時地電話關心以及逢年過節的小禮物。以證明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二老。。。
謝邀。
93,在讀研一。
同齡人大多剛剛本科畢業,或邁入職場,或繼續求學。高中、大學、讀研,離家越來越遠。
從不敢說自己孝順,或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盡孝。教爸媽用智能機,
不屏蔽他們的朋友圈,把一家人拉一個群里,再經常互動一下。以這種自認為「新奇有趣」的方式,
希望自己沒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不會那麼枯燥無聊。挺好。我常在想,對父母最好的孝敬,就是讓他們跟得上這個時代。
我們有時候責怪甚至恥笑父母在朋友圈轉發那些排版難看、內容禁不起推敲的「養生謠言」,其實不妨想想這裡面的癥結所在——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給父母輸出真正的好內容,這些養生謠言才佔領了他們的心智。
以前我媽也喜歡在朋友圈轉發那些毫無依據的「養生謠言」,還不惜重金買了許多這樣那樣毫無效果的「保健品」。今年春天我帶她去澳洲,在澳洲的藥房里指著幾個牌子給她看,說:「這兩個牌子很受歡迎的,我吃過,效果不錯,價格還不貴。」
如果我們能幫助他們選擇真正的好產品、真正的好內容,他們就不會對這些東西,表現出一種我們難以理解的痴迷。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太多80後、90後的小夫妻,自己做了父母,對孩子就能精心選擇好產品、好內容,生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反過來想想有沒有同等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
他們有基本的學習能力,有不脫節於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渴望,有的時候真的不要低估他們的學習效果,也許我們只需要付出一兩句話的點播,幾次點擊的演示,就能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活。
我們這一代人,出身小康之家,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還算體面的工作和拿得出手的薪水;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卻還不算太老,已退休了但經濟上一般能自給,文化程度就算不高起碼都識文斷字……
對於這樣的我們和這樣的他們來說,最好的孝敬方式有時候真的不是給父母匯多少款、買多少東西,時常帶他們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隔三差五教會他們使用最流行的科技產品,緊跟潮流分享新知給他們聽——
讓他們感覺自己心臟跳動得永遠年輕、血液里永遠流淌著「好奇」的因子,永遠跟得上這瞬息萬變的時代……
這也許,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方式。就是錢的事。
大學畢業:爸以後不用打錢了,夠用。嗨~沒事,過得挺好。過年前:爸快嘗嘗北京烤鴨,全聚德的,服務員說要3天內吃,要不該壞了。嗨~沒多錢,這不過年了么,咱正好也嘗嘗,吃得起。過年後:爸,咱去趟移動大廳,我剛買了個蘋果6,以後你也學學手機上網玩微信。啥不用不用的,以後你聯繫我直接微信就行,還不花錢。嗨~貴啥啊,以後聯繫我都不用花話費,用用就都省出來了,走去移動大廳。電話:爸,葯我剛買完,順豐郵的明天中午能到,回頭快遞給你打電話讓他送上樓,不行給點辛苦費。嗨~別老錢不錢的,咱吃得起,沒事。好多人問過,剛畢業辦信用卡是不是沒用?
我說:有用!
它能更快的讓你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知道什麼是付出和回報的人。父母看的不是奮不顧身的愛情,
也不是生死之交的友情,而是自己一個人面對社會的能力。謝邀。耐心對待父母。就像父母在你小時候把一切都耐心教會你一樣以同樣的耐心地教會他們比如微信怎麼發紅包,支付寶的綁定在哪呢。
做自己
…大概是,滿足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吧
我父親最希望的大概是我可以做到爭氣兩字,能夠成為所謂的人上人,可以開更好的車住更好的房子。
就算不能被別人用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姿勢來看,也至少要做到來往間被額外重視三分。然後再生一個傳宗接代的帶把兒,總算是沒讓家裡斷了後,給上面有個交代。母親的話,她一直盼望著我能有更好的生活,娶一個條件好的妻子,然後兩人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家裡情味兒濃些,推薦閱讀:
※90後當父母是什麼樣的?跟90後的父母有什麼不同?
※90後不能勝任工作該怎麼管?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願意批判社會 只去看社會陰暗面 思想十分偏激?
※如何評價微博用戶「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曝光女兒拿光自己300萬積蓄後不知所蹤?
※90後女生會做飯,嫁人是優勢還是劣勢?
TAG:9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