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強調孝順,西方人則沒有孝順的觀念,那麼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嗎?
對子女好是很自然的,但很難做到對子女好那般對父母好,是否說明孝順是違背人性的?違背人性的事是否還要去做?
首先解釋一下我對所謂的「養育之恩」的看法,我的觀點是「養育是責任而不是恩情」,原因如下:
1.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後果負責。
2.「生孩子」是父母的行為,該行為造成的後果就是「出現了一個生活無法自理,並且被認為18歲之前都很難完全獨立生活的人。」
3.每個人與生俱來地享有人權。
如果以上的都成立,那麼父母就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撫養到18歲,也就能夠證明我的觀點「養育是責任而不是恩情」。
我對「孝順」的理解分為兩點,一個是「贍養」,一個是「愛」,或者說「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當兒女成年後,只有同時做到這兩點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只給錢不關心的不叫盡了孝,反之亦然。而「贍養父母」是法律明文規定的政策,於情於理都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應當遵守。但接下來我就要重點談談這個「愛」。
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用愛去反饋父母的愛,但那也不代表應該,前面我說了「孝順」包括「贍養」和「愛」,我們說一個人應該「孝順」也就是說TA應該「愛父母」,但其實這在邏輯上就不可能成立,愛之所以是愛,是因為愛在本質上是無意識的,主觀上不可控的,所以才「情不自禁」,我們不能因為愛的對象不同就把某些愛貼上「是非對錯」「光榮正義」「反動邪惡」「應該不應該」的標籤,因為人無法主觀選擇自己愛的對象,不然這就不是愛而是信仰。
信仰能夠選擇,愛不能,我們信仰基督教或是佛教是因為我們的選擇,我們會說「基督教符合我的價值觀所以我信基督教」,「我媽媽信佛教所以我也跟她一起信佛教」,總之我們會有無數個理由去信教,可我們從來不會說「因為我應該愛她所以我愛上了她」,因為真正的愛主觀上不可控,是情不自禁,是沒有邏輯關係的,不然我還覺得全世界的美女都應該愛我呢。「因為我很聰明,她欣賞聰明人,所以她應該愛我」,「因為我很帥,她喜歡帥哥,所以她應該愛我」這樣的命題成立嗎?當然不,因為愛是沒有道理的,沒有應該或不應該的,憑什麼當對象變成了父母就理所應當地應該了呢?
要知道伴隨著中國這些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相差著20多年的兩代人無論是價值觀還是思維方式上往往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造成的矛盾卻往往被這個崇尚「孝順」的社會給推到子女頭上,這時候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清楚自己在「孝順」中「愛」的部分有多少是真正發自內心,有多少是由於文化環境生活圈子輿論等多方考慮,僅僅覺得作為子女就應該信仰「子女應該愛父母」這個偽命題而已。
有人說骨肉之情是本能,我不否認,也不否認絕大部分父母都愛自己的兒女,更不反對子女用愛去反饋父母的愛,我只想證明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沒那麼理所當然而已,僅憑本能就可以證明邏輯上應該嗎?如果是,那異性相吸也是動物本能,我們又怎麼解釋同性戀?啪啪啪也是繁殖本能,我們又怎麼解釋避孕套?同性戀和避孕套這樣如此違反本能的存在簡直就太不應該了!真的是這樣嗎?正因為人是智慧的高級動物,我們才能夠從辯證的角度去理性地看待任何事情,包括本能。我們看到美女也會產生某種本能想法,所以我們應該遵循本能?當然不,因為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人,即便我們依然保持了一些動物的本能,但這些本能也沒那麼理所當然地應該遵循。很多領養孤兒的人對孤兒的愛完全不少於自己的親生骨肉,不是因為應不應該,而是情不自禁,是日久深情。
綜上所述,我已經論證了「愛」無法主觀控制,沒有應不應該,而「孝順」又包含了「子女對父母的愛」,因此討論「孝順」的應該與否自然就失去意義了;之前我也論證了「養育是責任而不是恩情」,所以父母與18歲以後的子女互不虧欠。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孝順」自古以來就被我們中華民族認為是種美德,我不明白的是,為何「18歲之後的子女孝順父母」是美德,而「父母繼續養育超過18歲的子女」卻被稱作「啃老」呢?按照相同的邏輯,如果「孝順」是子女的美德,那「啃老」不是也該是父母的美德嗎?
最後我們再來審一下題:中國人強調孝順,西方人則沒有孝順的觀念,那麼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嗎?題主的問題核心是「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嗎?」看起來答案似乎有兩種:「應該」和「不應該」,但這樣很容易誤導別人,讓選擇「不應該」的人看起來像是支持子女「不孝順」的人,首先「應該」這個詞代表邏輯關係的成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買東西應該付錢」,這就是一個表示因果邏輯關係成立的短語,因為「買了東西」所以「應該付錢」。
假設把問題換成「有錢人應該捐款嗎?」我們說「有錢人應該捐款」這個命題是不成立的,不構成因果邏輯關係,有錢人就和所有人一樣有捐不捐的自由,不存在應不應該。
那麼這個問題轉換成精確一點的問法就是:「我們應該孝順父母」這個邏輯關係成立嗎?
答案有兩種,「成立」和「不成立」,我的答案只不過證明了它不成立,而不是讓大家別孝順父母。
為什麼「孝順」這個概念只在中國才會如此的高高在上,如此牛逼哄哄如此偉大光榮正確?說得直白一點,「子女應該對父母孝順」本質上其實等同於那些中國或者西方曾經存在過的主流價值觀:「妻子應該對丈夫孝順」,「奴隸應該對奴隸主孝順」,「除了皇上之外的所有人應該對皇上孝順」,說的再直白一些,「孝順」這個概念無非就是社會對「子女」這個身份赤裸裸地歧視,而在如今這個社會,歧視居然一直都被理所當然的當成是美德,也真是見了鬼了。
你自古以來就是我孩子,我生你養你供你讀書,所以我對你的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你當然要聽話要孝順了。對了,如果你生在中國那最好是個男孩,聽說中國女性比男性少了三千萬,而生孩子男女概率又幾乎是一樣的,你自己看著辦……
不知道那三千萬由於某種未知原因而神秘消失的女孩對「孝順」會是什麼看法。
我為她們難過。
我也為她們慶幸。
不用講究」孝「,」孝「本身就是一種等級倫理,注意它的概念不是「親」,不是「愛」,它是一種所有權,統治權的逆向體現,它表現在父母對子女是有所有權和統治權的,誇張點就是常說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表現在古代律例里就是子殺父按大逆罪凌遲,父殺子杖六十徒一年,和家長殺奴婢是一樣的處置(大明律)。反應出古代的所謂「孝」,就是表現了父子關係等同於主奴關係。這種不平等,在今天已經不會有人接受。在這樣的基本理念差別下,過去的「孝」自然是不可行的。如果覺得父母有恩情或者親情,自然可以按照恩情或者親情的理念去實施。過去的「孝」字,就讓它留在過去吧。
不應該。
孝順,是要通過順從來體現孝。一個正常的家庭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是互相關愛,而不是一方凌駕於另一方的。無論,你還是你的父母,在法律意義上都是平等的自然人,為什麼要屈身去順從別人呢?
所以說孝順的人對妻子好,這句話應該是正確的,因為習慣了順從別人。
我愛我的父母,並不意味著我就應該孝順他們,並不意味著我事無巨細都要聽從他們的意見。中國強調的是順,這種孝,很累。
西方人發自內心,不像中國人,總是強求。又不是自己希望被生下來,有什麼理由要子女無條件孝順?自己愛打砲,就因為打砲,因為性慾,因為文化、傳統等等因素,生下小孩,還要要求無條件履行「孝順」這種東西...。中國孝順文化,累死人!# 中國人的孝順,都是因為自私和恐懼,用血緣和道德的綁架,大男子主義還有骨子裡的奴性。#
孝順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順了就是孝了,孝順就是父母生了你他們有最大的功勞,沒有父母你們哪裡來,你們的命都是父母給的。父母永遠都是對的,即使錯了因為他是父母也都是對的。 不論父母做任何事情、哪怕他們的想法不對,他們也是為了子女好,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可孝不可愚, 孝順不是勒索,孝順不是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孝順不是你生了我你養了我,我就是你的。孩子來這個世界上受苦父母沾一部分原因。既然生了孩子,就要養育孩子,不是孩子生父母。人是為了得到感謝才幫助別人嗎?父母是因為孩子能給自己養老才生孩子的嗎? 孝順應該是愛的回報,也是一種責任, 是在養育之外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些虐待孩子的人,那些生了七八個女孩只為一個兒子的父母,那些父母本來經濟條件就不好,好像很偉大似的,可笑之極。 他們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心靈,只關心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賺錢養自己? 沒有給孩子心靈上的愛,憑什麼要求孩子以愛來孝順? 那些流落接頭的老人,那些流落街頭的孩子們,那些被父母拋棄的女孩們,那些殘疾的孩子們,那些被外國人領養的孩子們,那些花錢買兒子的父母....
把我趕出家門的時候跟我說老外思想,說老外18周歲就出去自立,一切都是這麼理直氣壯。外國小孩,可以直呼父母名,朋友一樣。可以尊嚴、人格雙重皆備,他們沒有一點奴性,也沒發現人家離經叛道,同樣的忠君也愛國呀。人生而平等,老外的孩子照樣愛家愛國,照樣上戰場,他們照樣孝順父母。而我們中國人以「孝」字治天下,裡面更多的是虛偽的成分。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中國強調的是順
胡扯八道 說西方人不注重孝道 父母不給孩子錢的都是被國內媒體洗腦嚴重的 西方人由於教育發達 比我們都更注重親情 愛情
1/對子女好並不是很自然的,只能說你很幸運,生在了一個父母很愛你的家庭。沒看見很多虐童新聞嗎?不記得13年那個南京兩個幼童因為爸爸吸毒入獄,媽媽不在家而餓死家中的案子了嗎?2/很難做到對子女好一般對父母好,我覺得也不大對。至少我覺得我媽媽對我外婆好的一點兒也不比對我少。3/西方沒有孝順的概念?反倒我覺得西方人對於家庭的概念比我們成熟的多,也更為看重,不談美劇,如果澳洲也算西方國家的話,我的房東和房東太太每周都有一晚是family dinner,他們兒子女兒加上兄弟姐妹什麼的都會來吃飯。房東從家庭條件來看絕對算是中上層階級,但是除了去其他州出差,每天六點下班回家吃飯,應酬很少,有的話也是夫婦兩人一起出去。好像有點離題了……說說他們的孩子吧,在外上學的經常打電話回來或者視頻,一個城市的也是一周來兩三次,就是過來聊一聊天,看望一下。然後房東太太每兩周都會做一堆吃的去養老院看望她的母親。我私以為對於孝順他們看的並不比我們輕。只是我們讓孝順或者親情束縛了自己,而他們更像是從心而發。
首先中國人跟西方人家庭文化上就有很大差異,西方的孩子很早就獨立自己掙錢,一般在西方上小學的孩子就會自己當報童、送奶工,或者大一點的孩子照看小孩子從中得到報酬。在十八歲以後很多父母就讓孩子出去自己租公寓,自己掙錢上大學。而中國的孩子則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到結婚時父母都會拿錢出來買房買車,中國的父母大多數是為孩子付出他們所能付出的一切。從這點可以看出,西方人對父母的依賴少一些,西方人買房子很少是由父母出錢,一般買房年齡在40歲左右,如果父母給錢買房,他們會很感激父母,中國的孩子就覺得父母應該給他買房,如果不買,甚至有責備。上述可以看出,西方人跟中國人家庭觀念不一樣,西方父母一般對孩子金錢付出相對少,中國父母相對多,所有個人認為中國人更應該孝順父母。況且西方人也不是不孝順父母,他們孝順和相處的方式跟我們不同罷了。
其次,傳統文化影響,中國曆來就將孝道看的很重,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個人認為很有道理,成長路上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最多,如果我們都不能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曾經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那麼你還會對誰感恩。的確,子女是做不到向父母對子女那樣去對待父母,但這並不是違背人性的。那是因為你知道無論怎樣你父母都會愛你都會一如既往的對你,但是對於親戚朋友,我們之所以做到禮尚往來,是因為如果你不感恩不回饋你收穫不到真摯的友情。而世界上只有你父母你不用禮尚往來,第一是因為你還不完這份愛,第二是因為你不用還他們永遠都在。最後,無論如何,我們應對外界事物懷有感恩之心,更何況是我們的父母。不說別的,光你父母為你做的這麼多年的飯就夠你一輩子感恩的了。《論語.學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其為人之本與。
忠信孝悌禮義廉恥。人之八德。在我而言,孝不是孝,是義。 這個世界上,有人心如蛇蠍,有人黑白不分,有人笑裡藏刀,有人是非不明。然而我還能坐在這裡,口誅筆伐這個無道的世界。混得光鮮體面。皆因我受父母之恩,不湧泉相報已是不義,況乎沾沾自喜以為榮。父母愛我,我愛父母。
繼父的恩情,哪怕我花掉所有積蓄和花上所有時間,哪怕努力拚搏的不像個女人,我都甘之如飴。父母安好,有說有笑,是我活著的動力。我會比他的親生兒女更孝順。依託於血緣關係,養育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雙向性的上下承接的本能。無形之中,以情感的紐帶作為牽連,不用刻意強調。而中國人將這種本是人類特有的,形而上的情感本能,硬是形而下地具化為一個「孝」字,刻意強調,並將之概念化規範化,這是中國封建統治者別有用心的發明創造。而今改頭換面,附著上了一層文化傳統的外衣,繼續蠱惑著民心。以現代社會理念的眼光出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物質基礎,構建並促成了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完備,以此為後盾,能夠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所以不會產生類似於「孝」這種可笑的概念。而沒有物質基礎保障,人口又爆棚的國家,國力不夠強盛,無法負擔起更多國計民生問題,只能以強調和宣揚「孝道」的方式來穩定民心,以期人民自養。由此可見,國與國之間,發達與落後,一目了然。給中國一點時間吧,我相信將來會有那麼一天的。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西方人也講孝順,也愛自己的父母,當然也有不愛父母的,這個和中國一樣,說中國人孝順,但顯然中國人因為要房要車要錢就和父母大動干戈的多的是,父母老了送到養老院從此置之不理的多的是,抱怨父母為什麼不像隔壁老王那麼有錢而對父母生悶氣的有的是。國外也一樣,也有恨父母的。另外歐美國家的人不是我們洗腦的那樣,什麼十八歲以後要掃地出門,從此不聞不問,如果繼續住家裡要收房租什麼的都是胡扯,西方文化下的人的確崇尚獨立,一般也確實不給孩子買房買車,鼓勵孩子打工體驗生活,其他的和我們差不多。愛父母並不違背人性,想要測試很簡單,假設現在新聞報道有個地方地震了,震源中心在你父母住的那個房子,你會很平淡的刷著朋友圈,想著反正自己也沒法趕過去,何況地震已經發生了,自己做什麼也於事無補,不如洗個澡玩玩遊戲?還是你會瞬間崩潰,趕緊給父母撥電話?電話撥通後,你父母說剛好他們去公園散步了,沒有出事,你會覺得事不關己,還是長舒一口氣?如果是後者,那麼說明這不違反人性,愛父母是人性的一部分,雖然這部分人性可能比不過愛子女。你說有的人會打父母,所以愛父母不是人性?那還有人性侵孩子,虐孩子,這可不可以說明不愛孩子才是人性?
另外孝順應該是尊重父母,關心父母,經常陪伴父母,而不是要你愚孝。退一萬步,假設西方國家真的不孝順父母,我們憑什麼就要馬首是瞻,西方人是你主子?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不管任何人,包括父母都一樣。
並沒有人要求你同等的付出啊,孝可不是這樣定義的。你自己定義了一個孝,然後說這樣的孝是違背人性的,就很難讓人回答了。孝是儒家的觀點。論語里數次提到孝,都是不同的,也就是因人而異。我覺得「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可以了,而不是盲目的服從父母,父母也不是聖人,不可能所有的要求都是正確的。儒家講究仁愛,你做到發自內心的仁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