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里,最讓你受益匪淺的是什麼?

最近正在研讀這本書,感覺非常棒。希望在這裡和大家交流學習這本書,共同進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轉自 公眾號:身份周刊

有效的管理者並不一定要才智出眾,想像力豐富,知識水準較高,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擁有這些資源的關聯度不大,因為才能不一定能轉化為稱過。有效的管理者和不稱職的管理者之間,很難從性格才智方面進行區別。而那些有效的管理者,在個性、知識、能力、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方面也是各有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做好該做事情的能力!

一段時間的實踐訓練能讓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有效性是後天習慣,是可以學會的。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的思考習慣:

1知道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2重視外界貢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為了成果而工作

3善於利用長處,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善於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4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領域,

5善於做有效的決策

五大習慣

  • 第一:時間管理:

1、記錄時間-分析時間-可取消的事項/可授權的事項/可簡化的事項

2、組織中浪費時間的活動。例外事件(重複性的危機和流程不暢)及時轉化為例行工作;人員過多,人際協調過多;會議太多;信息傳遞缺失(信息表達方式不當/信息滯後/信息缺失/信息重複);集中時間於要事。

  • 第二:重視外部貢獻

眼光聚焦組織外部的機會和客戶需求,因為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知識工作者生產的是「構想設計方案信息等」--這些知識產品只能為別人所用,才能生產處實質性的成果。所以知識工作者要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須先讓別人能了解自己,同時,想方設法去了解別人的需要、別人的目標、別人的限度,讓自己的成果能為人所用。主動創造機會與上級、下級、跨部門同事與外部合作夥伴進行面對面的有效溝通,促成共識和團隊合作。

貢獻聚焦三方面:為組織帶來直接成果達成銷售;踐行組織價值觀豐富組織文化內涵;為組織發展培養人才。

重視貢獻讓管理者從一團亂麻式的事務中釐清輕重緩急,並把握各項工作之間的關聯性。重視貢獻,讓管理者能夠重視他人,打造出一個堅強的工作團隊。

  • 第三:人際管理。管理下屬。從人性出發匹配相應的崗位職責;職位要求嚴格(但不是天才的要求);優先考慮某人能做什麼,而不是職位要求什麼;容人所短(缺乏正直和誠實的品格不能任用)。管理上司,著眼於上司的長處(他需要知道什麼?他需要我完成什麼?);了解上司工作風格與習慣;管理自己。認知自我(偏好、習慣和能力,那些工作我能輕易完成);著眼於機會而不是局限。

  • 第四:聚焦(要事優先)。釐清要事,找到妨礙專註的原因。看重將來,而非過去;看重機會,而非困難;看重自我選擇,而非盲從;看重創新和目標,而非安全和方便。

  • 第五:有效決策。只做重大決策,著力於前瞻性、系統性的解決方案。理性認識-透徹思考-決策原則-實施可行。

決策的屬性--多種經常性的問題表象下是否存在根本的共同本質。高頻率需高層次尋求根本解決,偶發性需預判另一項經常性問題會出現。

決策邊界-決策的理想目標/最低目標/前提條件

有效決策的出發點必須是正確的決策而非「為人接受的」決策

執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困境

  • 1時間收到相關人員牽制

  • 2疲於應付日常事務,無法關注並致力於真正重要問題的解決

  • 3管理者的有效性不完全取決於個人,也取決於所在組織,上司及其下屬及其他部門是否能利用好管理者的貢獻

  • 4管理者所在組織層級多,分工細,內部事務多,管理者的精力和時間被分散和佔據,管理者就難以顧忌自己的真正任務,對外部環境的趨勢和趨勢的轉變難以準確判斷。

有效管理者以時間規劃為起點,通過記錄時間、分析診斷時間來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時間於重要事情。

管理者是藉助他人的貢獻去達成組織的成果,與其他人特別是知識工作者建立關係、進行有效溝通、評價他人的工作、對他人進行工作指導都需要佔用管理者較多的時間。而組織中人數越多,管理者管理幅度越大,協調相互關係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那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就相對少了。

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有效性是可以學習的,只要培養出以下五個習慣,你就可以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知道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2重視外界貢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為了成果而工作

3善於利用長處,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善於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4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領域,

5善於做有效的決策

今天的知識工作者對工作的需求已不僅僅是獲取一份經濟報酬,他們還需要機會、需要認可、需要實現個人價值。當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後,才能獲得這些滿足。


作為一個還沒有做出校門的大學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對於我來說並不是很有針對性,所以讀其中的一些章節的時候可能感觸沒有那麼強。不過作為一個管理學經典書籍,還是能看得出來大師超出常人的思想和經驗。尤其是書中對於一些現代管理學大師案例的評述,可以說這些理論和思想都是來源於真實的企業管理之中的,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之中可以很好的派上用場。

現階段而言,作為一個學生,我比較感興趣的章節還是有關時間管理要事優先原則的。這篇書評我就談一談我讀了這本書之後在這兩個方面的收穫和有了一定的感觸之後決定做出的改變。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我在下一個閱讀階段想要著力研究的一個內容,其實我也是在其他的地方看到了別人的評論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中對於時間管理的論述相當經典,幾乎是同類書籍的典範。

讀完這本書之後,確實能夠發現,時間管理在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的方法論之中還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德魯克認為大量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的事件都會被各種機構協調事宜所佔據,而且組織的規模越大,組織內部需要協調的事項就會越多,管理者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會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管理者必須能夠對自己的時間有著清楚的認識和安排,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做出對組織有效的事情。我覺得如果把人比作一個企業的話,那麼時間的管理的就可以看作是企業現金流管理,時間像現金流一樣不會說謊,個人對某一項工作的熟悉程度,對某一種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是依賴於時間的積累。因此我決定開始記錄自己時間的耗用,養成習慣不斷分析調整自己時間的耗用。

時間管理的步驟是:從記錄時間到定時的統計反思自己的時間的耗用,最後大刀闊斧的對自己時間的管理作出有益的改革。

我在知乎上找到了安卓平台上的一款非常好用的時間管理軟體,gleeo
time tracker
,然後開始詳細的記錄自己每一天時間的耗用。雖然現在在進行到第二天,我已經很驚訝的發現自己以為的學習時間和實際的學習時間相比差距相當大,也印證了書中的觀點:人們對於自己時間都花去了哪裡並沒有一個很明晰的認識。

我希望能在一周之後做一個初步的時間管理分析,對這一周各個事項的時間花費做一個總結,然後看能不能繼續提高自己的效率。

要事優先

我覺得我很大的弱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分心,希望自己能夠同時完成很多事情,這才算是善用了時間。不過書中提到要真正做到有效就一定在一段時間之內只給自己安排一件事情,想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此我覺得以後每次給自己列出長期計劃的時候都需要用xmind做一個主次矛盾的分析,主要矛盾只能有一個,這將是這一段時期我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事情,需要給分配大量、整塊的時間,而其他的事項則順延或者抽取精力並不是很集中的時候完成。

最後,我想談談我對於德魯克對於電腦觀點的看法。我覺得這種觀點可能已經並不能適應這個時代了,電腦現在已經並不只是一個處理數字的工具和運算程序的系統了。大數據和雲計算給了電腦信息技術更多施展的空間。我曾大數據的一些書籍,目前的大數據已經能夠根據數據之間的重複關聯效應得到一些我們根本無法察覺的規律,我相信類似的應用將會給我們未來的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新鮮的想法和思維角度。但是我也很同意德魯克的觀點:企業管理者必須適當脫離數據走到實踐中去觀察真實的情況。

這本書有些章節現在讀起來感觸還並不是很深,不過我還是覺得經典還是值得反覆咀嚼的,我決定兩個月之後將這本書再閱讀一遍,看到時候會不會有新的收穫。


你說的是彼得德魯克的書么?建議你以後用英文來準確表示,尊重原名。因為翻譯本來就會不準,國內也有各種本土作者的書會重名。

這本書寫的是Manage這個詞對人生的實際作用,思考角度很好,類似於道德經的感覺,能直達問題本質。德魯克之所以能寫的如此透徹,在於他本人的人生定義的非常準確,他只做旁觀者,不去現實參與,因此不會有自私和貪念,一切談的都是事物本質。

你把他的書都看遍在說吧,一本不夠透徹的。

兩個建議:

1,想討論,請先說自己看法。

2.管好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3,實踐一下,實際問題是複雜的,如何用這些根本道理來自律,最大的影響因素其實是一個人從小父母教育所帶來的個人素質。


對這本書真的不用說太多,管理學的經典著作。

關於這本書,有兩句話很關鍵: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整本書都是由兩句話開始的,正是有了這兩句話作基礎,才有了後來關於如何卓有成效的討論。

本書開門見山就是,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而關於如何做到卓有成效,書里一共寫了五點:記錄並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和有效決策。不得不說,對於吾等屁民來說,還是有很多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地方,不完全是高大上的一本書,也很接地氣,賣的好不是沒有理由的啊。

最近看的好多書裡面,有一句話都有出現: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真的像萬金油一樣,不忘初心,放在哪裡都很合適。

整本書最喜歡的三句話是:

1.要想有效必須能將時間做整塊的運用,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

2.這個人能夠做什麼,才是組織器重他的原因,而他不能做什麼,則僅是他的限制,僅此而已。

3.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自我修行經典書籍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epucker)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是「自我領導」的經典書籍之一。

在工作、生活、各種書籍中,我們經常看到、聽到以下的中文關鍵詞:

產能/產出,效能/效率,成效/績效,潛力/能力,態度/貢獻,腦力/體力,方向/速度,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授人以漁/授人以魚,願景/使命,戰略/戰術,領導/管理,部門/項目,研發/營銷,預研/在研,在研/在線,風險/問題,遠慮/近憂,流程/工具,里程碑/交付件,職業規劃/職位,計劃/執行,設計/實現,人/事,道/術,。。。

以上每組詞語,從時間維度(層次維度暫且不論),可以歸納為是一個「長期/短期,或未來與當前」的關係。德魯克的書中,告訴我們一種觀點:不管在哪裡,幹什麼,當前要有效,未來也要有效。

如果你同意他的觀點,就可以繼續看下去;如果不同意,就可以就此打住了。

相對「當前的、要求別人有效」的觀點,德魯克更強調「自己的、未來的,有效」(Effective),告知自我修行「有效」的內容,包括:自我時間,自我貢獻,發揮他人長處,要事第一,自我決策。這些內容,德魯克在書籍中逐點分解描述,舉例論證,而且還給了一些怎麼做的建議。初看瑣碎而平凡,細細分析品味,會驚出一身冷汗,我連大多數都沒做,有的甚至沒想過,難怪花了時間,但對外貢獻低效。

1966年(五十年前),德魯克在這本書裡面,已經預言了「知識貢獻者」平民化的時代,並告知「知識貢獻者」必須要「自我領導」;於是總結了有效自我領導的基本要素,然後分享出來,引導我們去學習自我領導、自我實現。我們了解「知識貢獻者」的概念和特點,有助於理解現實中的各種問題,理解組織和自己的現狀和長期方向。如果我們去實踐、長期修行,對自己、組織長期的有效,會得到持續改進。(德魯克是一個執行者,然後總結觀點,在《旁觀者》書中記錄了很多他的實踐。看了會從因無知而崇拜,到因實踐而敬佩)

德魯克在最後一章總結道:「有效性可以學會,但不能被教會」,重點強調了自我領導中「人」的「主觀能動」要素,非常現實而接地氣。這一點在英文書名中有具體體現:The Effective Executive(英文版還有一個副標題:The Definitive Guide to Getting the Right Things Done)。如果給我一個機會來翻譯(僅僅是書名),我會譯成:有效的執行者,或有效的實幹家(副標題:執行者的自我修養),這種名字當然不如現在的名字高大上。個人角度,這本書,真的跟我們常規理解的管理和管理者,關係不大。

1989年(二十七年前),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發布了自我領導的另一本經典書籍:《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副標題: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可以看作是德魯克自我領導的繼承和發展。柯維直接要求我們做人要Highly Effective,要自我超越。此書分析總結了7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解彼、綜合績效、不斷更新)。的特點是,細分擴展了自我領導中,人的社會、心理因素(一些概念被提出或強調,如思維轉換,關注圈影響圈,情感帳戶,移情聆聽,生活中心等等)。

在此簡單列出影響我自己的幾個觀點:1)只有個人先有效(獨立),才能在組織中有效(互賴)。2)積極主動是其他一切習慣的基礎。3)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只能自己主動改變(這和德魯克提到的有效性可以學會,但不能被教會類似)。4)只知不做,等於無知(德魯克提到的要Executive)。

閱讀後對比理解,會更容易接受兩位大師的觀點。

如果我們經常在互聯網經常閱讀和關注勵志、領導、管理的雞湯,並點頭感慨。可以抽空看看這兩本經典的自我領導書籍(如果1小時20頁,每天1小時,15~20天),我們會了解雞湯的深層次營養來源。如果再寫寫讀書筆記,抽空實踐討論,每隔一段時間(如每年自我總結時)重溫一下,我們很快就可以自己煲雞湯了。

作為知識貢獻者,做事要有效,長期做事要有效;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是一個實幹家,要是一個有效的實幹家。


這本書我陸陸續續地看了四遍,感受很深。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嚴謹的邏輯分析能力。書中並不是拼湊觀點,而是通過非常嚴謹的歸納推理和分析得出的結論。


此書告訴我們,每一位知識工作者都是管理者,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為組織貢獻高績效。

掌握以下要素可達到卓有成效:

1. 記錄並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

2. 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

3. 充分發揮人的長處

4. 要事優先

5. 有效決策

一、掌握自己的時間

幾年前我按照書上的方法記錄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確實發現了做報告和重複性工作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後來我在管理工作中逐漸把報告分配給他人去完成,我只要審閱報告,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于思考和規劃工作。

最後我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事項跟蹤表,列出每個月需要做的事情和完成期限,這樣也可以避免拖延症。

二、我能貢獻什麼

對於貢獻,我的理解是(1)直接貢獻:高績效(2)優先完成並做好上司分配的任務、了解並滿足客戶的需求、重視與人的溝通、激勵他人(3)高效會議:積极參与,發表意見

清晰自己的角色:不能因為覺得錢少而消極怠工,你耽誤的是你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領導,你不是為公司打工,公司是為你打工。

三、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古人有云:用人所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作為管理者要發現他人的長處並使其長處得以發揮作用;作為個人要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並在這方面做大做強。你職業發展一定是因為你的長處得以發揮並被認可。沒有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提升你的短處上。

比如說你擅長設計研究,但不擅長組織領導,那就好好把研究工作做好,一定可以做出成績出來的。

四、要事優先

書中講集中精力做好一項工作後再做下一個,不要兼辦起他工作。一般來說,我們手頭上都會同時有很多項工作等著你完成,那麼問題來了,先做哪個呢。

我的想法是先重要緊急的事情,然後重要的,再然後緊急的,最後不急不重要。

五、有效決策

決策的目的是為了選擇方案來解決問題。我認為可以先識別問題並清楚與期望的差距,然後分析問題,再提出並決定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實施後還要檢驗效果是否達到目標。

管理者做決策時應該能有多個解決方案供選擇,根據收益和風險的權衡利弊再做決定。

這是我在2012年讀的第一本能夠給我啟發的管理著作,給我在管理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令我喜歡上了管理工作,每次讀過後仍然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穫,感謝德魯克先生留給我們的財富。


這就是為什麼書上只講原則。

三年前的今天我發了一條廣播,大意是說如果宇宙真的存在顛撲不破的規律,那「沒有銀彈」一定會是其中一條。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有種感覺:說的道理都是正確的,但除了原則性的指導思想,書中並沒有給出實踐性很強的具體操作指導,有種平淡乏味的教科書感。我覺得一方面來說,這可能正好是作者強調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良好管理氛圍,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原則如何實施,要寫成百試百靈的最佳實踐,應該是不可能的。

比如我一直覺得,時間管理在很長時間裡都將是我最大的敵人,可能在我有生之年都是。不論一個人是不是團隊的leader,他至少是自己的leader,他必須把有限的生命分配給自己去使用,針對什麼目標才能最理性地分配這項資源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讓我們跳過它,假設明確的目標已經制定,接下來怎麼去找到時間的正確使用方式呢?

「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一節中提到,要了解時間如何耗用,從而據以管理時間,首先需要記錄時間的使用情況。這個思路很自然,解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不過這的確非常困難,我曾經考察過一些做記錄的工具,如瀏覽器插件和桌面小程序,甚至自己手打日誌,用以統計一天的時間使用情況,但記錄方式仍然太麻煩,粒度不好控制,尤其是對那些時間真的非常碎片化、跑腳本的20秒空隙可以刷個豆瓣、刷豆瓣的10秒中間還會被人找、不停在常規事務隊列和緊急事務堆棧之間瘋狂切換的同學來說,幾乎無法操作。也許對他們來說,想辦法從那樣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才是最需要優化的地方。

書中提到,人員過多,常造成時間浪費,會議太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但事實上,並不能用儘可能削減項目人員和會議數量作為節約時間的實踐指導。某條路線上的人手問題造成的進度瓶頸通常都是浪費其他人時間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當瓶頸出現後才意識到這裡會有問題的話,那簡直是項目管理中不可饒恕的錯誤,消滅這個錯誤將會花費難以估量的資源。

而由於會議不夠造成的溝通問題所浪費掉的時間,每次都會是難以承受的重磅噩夢。怎樣的會是必不可少的最小集合,一直是各種項目管理方法論的焦點。舉例來說,我覺得Scrum的解決方案很有代表性,也是理想情況下的一種最不壞的方法。

實際上,Scrum實踐了本書中講到的很多條時間管理的指導思想。在減少會議的方面,Scrum規定每日必有簡短的站立會議,不能省略也不能冗長。但時間也不是白白獲得的,在溝通方面肯定會有所損失,於是有項目準備會(甚至準備會準備會)以及項目總結會作為必要的補充。這個會議集合已經囊括了項目執行階段所需要的一切。

團隊時間管理跟個人其實很相似,了解團隊是如何使用時間的,就有機會更好地管理時間。在使用記錄這個問題上,Scrum把時間粒度設定為點數,實際上是準確度和實用性的某種權衡。對時間的記錄並不會有直接加快進度的神奇功能,但可以用於診斷問題和令進度透明化。Story/Card系統和燃盡圖都是為了這件事而設計的。解決問題是一回事,知道問題是什麼應當是第一步。

書中還說到了減少打斷的顯著作用。我寫程序的時候,要是可以沒有人理我,效率會瘋狂提高。相信很多人都會是這樣,不光是寫程序,其他類型的生產生活大致也應如此。這點明顯是Scrum提供給工程師最大的好處(當然這也不是免費的,要付出形式化的代價),因為它真的可以做到,即使是一個進度非常緊的項目,工程師也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打斷,在這個意義上,Scrum是有提升效率的可能的,因為工程師獲得了更多的積累大塊時間的可能性。另外,需求更改可以認為是打斷的某種變種,在Scrum中也會得到一些控制,但這會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但用過Scrum的團隊都知道,它同樣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實踐方式。銀彈仍然是不存在的,不過儘管如此,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時間管理的原則是不變的,管理者存在的意義也許就是不斷尋找效率最優和心情最舒暢的解決方案,不管是績效方案還是項目管理、個人時間管理,最佳實踐一定是不斷修改演化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在使用中的方案永遠不會是對的,總會有各種問題,這是自然規律,不需要因此沮喪。


立即購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電子書


我覺得如果沒有做過管理者,讀這本書可能收穫不一定很大。有一定的管理經驗,經歷過一些管理的挫折和辛酸,讀這本書可能會效果更好。

附贈我做經理級培訓班時,學員提交的一篇讀書心得供參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是我剛做經理的時候,我的上級就送過給我,四年中看了不下五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和感受。

1、掌握自己的時間

一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人總有一種傾向,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事非躬親不可。一位管理者的時間絕不能讓會議佔用的太多。要想有效,就要對時間做整塊的利用。有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對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能一勞永逸。他們要持續不斷地做時間紀錄,定期對這些紀錄進行分析,還必須根據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的多少,給一些重要的活動定下必須完成的期限。

掌握自己時間這點的感觸是非常深的,剛做經理的時候覺得每天太忙了,好多會,五個部門例會,主管會,區域經營分析會,感覺自己好像都要參加,都得過問了才安心,一天開會開下來,好像什麼都沒做,時間也浪費了。後來做減法,總部有些網路會議和部門例會基本不參加了,再後來就是開好主管會,其他很多部門例會只要看會議紀要,能授權的就交給別人做,發現別人做的一點不比你差,後來看了一本書叫《參與感》,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我更加堅定要多讓員工參與到基層事務決策中,成立一些項目小組、培訓小組,讓員工自己去組織他們喜歡的員工大會、學員活動和培訓,發現效果很好。但我發現我依然沒有很多整塊的時間,特別在公司會時不時有人來辦公室找你,尤其月初和月底,後來我發現還是授權的問題,主管應該是部門一切事務拍板並且對結果負責的人,於是把職權再次明晰,看什麼事情需要我決定,發現其實很少,緊急的事情有緊急事情的處理方法,直接找能解決問題的人,不要找我。給大家養成好習慣,慢慢發現可以支配的時間就多起來了。現在依然在紀錄,每天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是必要的,時刻謹記要事優先,要把主要的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在我看來作為經理,數據分析很重要、人心的洞察很重要、培養接班人很重要,要多用整塊的時間做這些事情。

2、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用人所長,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多問「他貢獻了什麼?」「他能做什麼?」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

用人所長而不是盯著人的短板,看他能貢獻什麼,而不是他不擅長的部分。記得我做銷售的時候,我經歷了一個經理,特別針對銷售穿高跟鞋的問題和上班時間吃早餐的問題,每天看到就說,就罰款,一個業績還不錯的銷售受不了這種氛圍,就離職了,當時我也很不開心。後來做主管,我也遇到很多讓我「抓狂」的員工和事情,開始是針鋒相對,用罰款、批評教育各種辦法,發現收效甚微。我自己中心的銷售主管剛提上來的時候,有兩個top 銷售很有個性,下班不發工作彙報,上班有時候吃飯時間比較長,銷售主管是個關注細節的女孩子,很看不慣,她們一度關係很緊張,後來我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拿出來讓她讀了這一章內容,寫下感悟,再與她溝通,她慢慢不去關注這些,而讓這兩個TOP 銷售經常做團隊分享和培訓,把她們在團隊里捧起來,慢慢她們也覺得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每個管理者都會遇到讓他喜歡、欣賞的員工,可能是這個員工身上有和他相似的地方,又或者是他自己沒有的品質;但更多時候,我們需要面對「不喜歡」的人和行為,這種「喜歡」和「不喜歡「只是管理者個人的感受而已,但」貢獻「是客觀的,用人唯才,學會接受那些你的」不喜歡「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在身邊,多看員工的好和鼓勵他把長處發揮到極致,成就他也就是成就了自己。


裡面正確做事和做正確的事.要問自己正確的事是什麼.


這本書是彼得德魯克先生的著作,一群平凡的人是否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答案是絕對可以的。

對於時間管理,自我管理有了非常詳細的介紹。不同於一般的管理學著作,一般都是講怎麼管理別人,這本書通篇都在說明如何管理好自己。如果提高有效性。收穫良多~~


推薦閱讀:

寫了28萬字之後,克服拖延成了頭等大事
寫程序寫累了,怎麼恢復精力?
三分鐘能做完一件什麼事情?
王健林每天4點起床,你就真以為那麼難做到?

TAG:時間管理 | 高效工作 | 職業規劃 | 團隊管理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