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津大學 思修近代史馬原毛概期末考試閉卷?
天大老校友表示,這幾門我當年就是閉卷。考前1周開始背,就沒低於85過。
看著有人提這個問題,又想起背馬原時的痛苦的心情。
我是大二,才考完馬原。
我複習思政課的方法是先把往屆的所有資料全部集中在一起,分為兩個板塊:①知識點 ②練習題;練習題又分為①往年真題 ②模擬題。
學習馬原第一部分絕對是認真聽課,聽課對整個知識點脈絡和框架有一個了解,思政課是一種政治式的哲學,不好好聽複習的時候猶如看天書。
第二部分至少考前一周進行。①先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而且是細細地看,加上考前老師會把知識點過一遍,看起來也有重點可以集中,不會抓不住重點。第一遍的目的就是過一遍可能考到的細枝末節,再把平時學習的時候的框架和邏輯在回想一遍。
接著我很喜歡做電子版的知識點的整理。可見,學習思政課 跟學好我們的專業課是一樣的學習方法,甚至因為思政課的 哲學性,理論性,抽象性,更需要平時去理解,考前突擊只能徒增非常多的痛苦。
另外,看提問的人詢問對天大思政課閉卷的看法有種來質問天大思政課的閉卷是否合理的不滿,那我只能說作為一名985學生,不管考試是否閉卷,都應該抱著一顆認真學習、潛心求教的心。
不要局限在考試的形式。
要說閉卷考試的內容記憶量,我《外國法律思想史》這一門課我整理的資料字數總數:15000+,當時整理完以後想肯定背不完了,留給我的時間也只有一天,不得不背。最後有邏輯、有條理地背誦,加上平時勤於總結,最後硬是全背下來了!
我覺得記憶型的學科反而不應該考察那麼多的記憶知識點,更多應該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說話講個語言方式,哲學有哲學語言,法學有法言法語,數學有數學語言,要想了解這一行,不說行話怎麼能行?先有知識積累,在積累中練習思辨能力,在答題時體現辯證能力。
的確,遺憾的是,現在的出題實在太死板了,今年的馬原竟然全考記憶性的知識點,讓考滿分成為可能,可見出題之爛!
但是出題的鍋不該由考試形式來背。
例如我的刑法分論的考試,老師就不考純記憶的知識點,只考案例分析,雖然要記憶犯罪的概念、意義、構成要件,但是這些猶如數學的公式,早已經在平時爛熟於心。在複習的時候擺脫了記憶的繁瑣,感謝刑法老師!
對於考研來說,提前背背思政課能夠對其大概內容有個了解,有個心理準備。
而學校強行要思政課閉卷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①天大作為一所學風嚴謹的學校,在考試形式上多採用閉卷,這樣讓學生脫離資料、書籍答題,在一定程度能夠區分平時認真學和不認真學的學生;另外閉卷也倒逼學生平時好好學習;②在我們國家,不得不講政治,甚至時時脫離不了政治。如果每次都痛苦不堪地上黨課,上形式政策等意識形態的課程,考試又考不好,更不好好學。何不跳出這個怪圈,去了解馬克思原理、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要知道這可是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加強思政課學習是必要的。最後,讓我們少些抱怨,不要對學校的考試製度、規章制度總抱有一種抵制的心理,而要從背後思考老師的用心,在追尋著這種良好用意的方向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應試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強大的人!
祝好!
我覺得作為那麼高學分的課程,採取閉卷考試的形式去約束學生的複習狀態和確定學生的投入效果是有價值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毛概6學分、馬哲3學分、近現代史2學分、思修3學分,加在一起頂兩門高數加一門大物。
如果只是想及格,平時看一看新聞、考前認真翻一遍教材,簡單的背一背就可以做到了。如果想得高分、高績點,那就要用心背、學會理解和自我思考。以這個為原則去評價考試形態的話,採取閉卷考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如果你願意為一門課認真複習三五天,就一定不希望隨便抓著書去開卷考試的同學跟你取得一個成績。當然,我是那種比較會背、也比較認投背政治書的那種學生,複習其他課程的間隙和政治課考前,加在一起三五天的時間背一本書,基本可以實現85分以上。而這一條,我身邊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可以做到。
最後說到意義的問題。我不知道這樣做的真實意義是什麼,但是我知道國家研究生考試的政治是閉卷的。那麼下一道題是不是「如何看待考研政治閉卷」?
我覺得閉卷考試讓我確實記住了一些東西,了解了一些近現代發展的歷史和故事,了解了一些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確定這些方針路線的背景。我會漸漸覺得有一些政策是好的、有一些可能與某些場合和條件不相適應,可以產生一些自己的思考,也能夠與周圍的同學開展一點有益的討論。
整體而言,對我來講,雖然備戰考試是一通狂背也很痛苦,但回過頭來,我付出的辛苦和我獲得的加權成績上的優勢和了解到的知識,讓我覺得這些不是無用功。
你是沒有見過更噁心的。
四川大學。為了給吳玉章學院一個好成績,給他們單獨開課,結課只用寫一篇課程論文,寫寫感想,網上隨便抄一篇就是95+。
對其他學院,把毛概馬原閉卷,然後老師故意壓分,90以上的限制人數。這樣就能體現出創新學院平均gpa是多麼的高,他們的創新教育多麼成功。為了學校領導的政績,就把大部分學生的利益給犧牲了。閉卷考試肯定有他的意義,就像一門課學的知識,有了解,理解,掌握。開卷考試的科目對大家的要求就是了解,閉卷考試的要求肯定就是掌握。天大的政治雖然都是閉卷,但是只要認真得高分還是沒問題的,而且政治是很重要的一門課,這也跟天大入黨流程極其繁瑣有關係,跟一個學校的風氣有關。總之我覺得閉卷對所有人閉卷,是公平的就可以了。也不是壞事
17化工碩士來答一發,不光本科四門是閉卷,連研究生的中特和自然辯證法也是閉卷且沒有重點。
其實一開始對於閉卷我也是很有怨念的,因為我本科四年成績還算說得過去,唯一掛了一門就是閉卷的馬原,心態很崩。但是現在回頭看一下的話,其實閉卷考試還是有必要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種課平時分比較多,閉卷考試可以保證有差不多的區分度;二是在於閉卷考試對於了解政治確實有一定的幫助,雖然前面有人說是考驗「瞬時記憶」,但實際上不完全是的。
但是閉卷的話就要求,要有重點,這個重點,要麼是考前畫的重點,要麼是平時上課時強調的重點,二者至少有一,不然考前一句整本書都是重點,面對幾百頁的教材,確實無從下手(在這裡強烈表達對本科馬原老師的怨念)對於這樣的考試,我覺得除了考察學生的瞬時記憶能力外,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如何看待題主煞費苦心創建小號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 該幹嘛幹嘛 好好背背不就完了
-------------------------------------------------------------
剛剛出成績了 馬原94分...所以好好背總會有好結果的
我覺得題主還是把問題修改成,如何看待高校開設馬原毛概一類課程 比較好。
上周考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自然辯證法》,兩科都是閉卷。從考試前兩周開始,按照大綱,那段時間教學樓的走廊,圖書館的隔間,還有樓道的轉彎處,都會看到拿著課本或者一大迭資料在背的同學。
有次夜裡一點多,我出來上廁所,看到樓梯底下有個學生端著資料小聲念,推測應該是中特。當時很震驚,難道我天大的學生學習這麼刻苦!複習中特的時候,心裡一直在罵,學校是不是S_b.,像這種無腦課程,考試不應該開卷嗎?與其花費兩周的時間背這破玩意還不如看看文獻呢!心裡詛咒一百遍。
考完了,周末約同學出去吃喝看電影,一路上沒少看到政治宣傳,像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統籌兼顧「四個全面」之類的,我們心血來潮互相考起來,頭頭道道的回答。當時有種莫名的滿足,竟然對閉卷有了好感。我覺得,閉卷的作用就是督促你用心去理解我們的國家政治,至少背下來也會略懂一二。不知不覺,國家意識形態或者政治政策已經放在你的意識里。這也是作為社會人,所必須的。
瀉藥。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讓你更加深入透徹的領悟統治階級維護和治理國家的意志。(知乎好像會限制此類話題(?ω?))
原來思修馬原毛概還有開卷考的大學……
長知識好羨慕!!!!來自複習了三天還停留在毛概第一章的渣渣絕望的羨慕
不說了明天就要考毛概了
唉通宵吧複習不完了,你可長點心吧!
點心?什麼點心?沒救了沒救了╮( ̄▽ ̄)╭隔壁南開的,我們也是閉卷,其實也還好,閉卷就背嘛,只要花一個星期就夠了,開卷就很麻煩,老師上課畫的重點一些亂七八糟的都要記,每節課都要認真聽,其實各有利弊吧
對於這種開了卷就沒人會去學的課,閉卷+題目簡單反而更能讓學生知道這門課到底在說什麼吧。
以天大的作風,開卷必然題難,想考試周三五天學完估計也很痛苦,而且考完就忘了。之前朋友圈流傳過一張圖片,講的是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天津大學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原圖找不到了,這是之後新聞的截圖。在此之後,校方在每次巡視之前,提前會囑咐一些東西,比如,熟練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誠信敬業友善。校方現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抓的很嚴,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可以想像,想要讓思修馬原近代史等課變成開卷考試,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呀。……南開也閉卷啊,這有啥吐槽的
傻啊,閉卷才簡單好不好啊。
這是一個沒什麼技術含量和思想深度的答案
難道大家不都是閉卷嘛???個人認為閉卷考的那些內容都是劃重點的時候直接給的提綱 eg: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然而如果開卷的話,可能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一個史綱課全部用來補物理作業的人開卷是活不下去的:)
學術氛圍濃唄,還能咋看待。
想追求加權追求績點追求保研的就拚命背吧,想拿個畢業證的看看也不會掛了。不僅僅是本科,研究生的政治課也是閉卷。
想當年本科馬原61分飄過。。。。
下學期要修自然辯證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治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大學裡面的顯著特徵,必然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
開卷考試,題目必然很活。閉卷考試,只要背了,就不至於會掛科。單單從學生應付考試的角度來說,各有利弊。
推薦閱讀:
※有多少人,被這句話耽誤了前程
※20的年紀,應該懂得這8個道理
※發一篇論文「賺」16萬美元?首個調查,揭開中國學術獎勵系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