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東西》何解?

無問東西,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意義,無論是世俗的成功失敗,真實的你最珍貴。請你告訴自己,無論他/她怎麼看,我自風情萬種~


1924年泰戈爾訪華,清華園裡的演講萬人空巷,陪同的有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梁啟超、梅貽琦等大家名流,台下的吳嶺瀾激動地看著台上,感到了他們的篤定從容,找到了存在的意義,原來這就是真實。不是名人的身份光環,是內心的自認,知道自己想什麼、幹什麼、為什麼活著,一種由內而外的光芒感染了身邊人。

四個年代、四個故事、一群人,影片用三條細線把他們的故事串到了一起。最明的,無疑是水木清華,吳嶺瀾的清華成績、沈光耀的清華(西南聯大)衛衣、陳鵬的清華校徽、張果果清華園晨跑,好像是清華人的故事,或許是對青春校園的回味,或許導演有種知識分子的情結,的確,尋求生存的意義更像是知識分子所做的事。居間的,是一個個人物的關係,從1920s到今天,近百年,四代人,吳嶺瀾從實科轉文科成了沈光耀的老師,在戰火紛飛中用泰戈爾的詩向學生闡釋人生的意義;沈光耀的「晃晃」救了戰爭中的孤兒,裡面就有陳鵬;陳鵬、王敏佳、李海的故事令人唏噓,李海當時的退縮註定了日後的挺身而出,拯救了張果果的父母。真正貫穿幾個故事的,是對存在意義的思考闡述,在影片看來,是真實的活著,每個人無論活在什麼年代,無論在什麼背景下,無論你是誰,你從容、淡定、舒服地活著,就是真實的你、珍貴的你、存在著的你。

四段故事選一段講講,感觸很深。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貢獻著力量,而知識分子背負著傳承文脈的使命,國不能忘,天下不能亡。清華、北大、南開歷經輾轉,在雲南合併建立西南聯大,成為救亡中的燈塔,成為文明延續的涓涓細流。8年零11個月,缺衣少食茅草房,風雨中苦讀、轟炸中授課,聯大的師生為饑寒交迫的國家孕育著重生的力量。看到漏水屋檐下的端坐靜聽、看到風雨中的迎風奔跑、看到敵機轟炸下的國文課、自然課、外文科、生物課,不經潸然淚下,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民族啊!那時講台上有馮友蘭、蔣夢麟、沈從文、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那時楊振寧、華羅庚、穆旦都還小,真的是群星閃耀、數不勝數,在最黑暗的年代裡,閃耀著最耀眼的光芒,他們在困境中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我更想講一下沈光耀,陽光友善,認出了1920年的道奇,回頭一笑讓一車女生痴迷。在我看來,他是個完美的人,陽光開朗長得帥,家庭好出身好修養好,有文化有愛心有感情。冒著別人的白眼嘲笑,在餐桌上多拿食物,用他的「晃晃」給孤兒送去食物和生的希望,他是「富二代」,更是心裡富足、行動大寫的的人。他本不用參軍,富足的家庭足夠他免於戰火的影響,母親告訴他,只希望他好好活著,快樂的經歷人生,用他喜歡的方式來生活。但當他看到戰爭中的流離、硝煙中的家國危亡時,挺身而出,瞞著家裡參加飛虎隊,用生命詮釋了「真心、正義、無謂」,最後與敵船兵艦同歸於盡。一句「媽媽對不起」,直觸淚點,他讓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是為不孝,但他為祖國母親流血犧牲更是大孝,對得起「三代五將」的家風。

影片開頭和結尾都對著嬰兒問,如果你看到和聽到的是令人沮喪的世間,你還願不願意來。我想說願意。很久沒有影片如此令人感悟,願你我都能找到真實的自己,平和幸福地過此一生。永遠勿忘,我最珍貴。


《無問西東》——中國知識分子的榮耀與哀傷。

電影《無問西東》的正片結尾段落,張震飾演的張果果有一句這樣一句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答案,待你自答。

1

《無問西東》片名取自清華大學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影片創作的初衷,是為了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影片完成於2012年,時隔五年,終於上映。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知識分子與時代使命的電影,講述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榮耀與哀傷。

一直到影片播放完最後一幀畫面,連第一排都坐滿觀眾的影廳里,無一人離場。

在電影正片結束後的七分鐘滾屏畫面中,王國維、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鄧稼先、朱自清等等一大批歷史人物的形象相繼出現在畫面中,大師雲集、群星閃耀,真真實實是中國版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知識分子。

中國表現知識分子的影片不多,《無問西東》絕對算得上是一部中國百年知識分子形象的集體描繪。

2

《無問西東》影片的故事,圍繞上個世紀20年代、40年代、60年代和今天四個時代節點展開。其中,張震扮演的當代職場精英,在勾心鬥角的商戰中,在失去信任體系的社會中,保留一顆愛心;章子怡和黃曉明扮演的60年代大學生,被時代洪流裹挾,命運多舛,他們堅守真情;王力宏扮演的西南聯大學生,投身空軍,成為孩子們的天使,成為血戰日本侵略者的英雄;陳楚生扮演的想從文科轉理科的學霸,從青春的迷茫到信念堅定……

這幾個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並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他們彼此出現在不同的時代,卻又緊密相連。

其實,每個知識分子榮耀與哀傷的命運,都與時代僅僅相關。

3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這兩句名言廣為流傳。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雙城記》開頭還接著這樣說:「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有時讓人覺得有無限期待,有時又讓人陷入無限的絕望。

時代真的變了。

整整百年前的1918年,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啟了民主革命的啟蒙運動;而百年之後,卻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哀傷時刻:我們沒有對知識的敬畏,我們只有對功利的渴望;我們沒有對時代的反思,我們有的卻是像老鷹來時地上的小雞一樣無力;我們停止了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我們放棄了知識階層的清高,更加丟失的則是,知識階層整體的自我。

這個時代所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原則,你所做的一切,只要不與實際利益相連,你就是一個傻瓜。似乎,我們還享受其中,成了極為心安自得的既得利益者。而且,這股浮躁之風侵入社會的各個角落,連一向被視為象牙塔的學校,也絕不例外——1920年代,他們談論革命;1980年代他們談論詩歌;今天,他們談論的是如何財務自由。在這樣的風氣裹挾之下,學人境界,有幾人能抵達?

4

走齣電影院,吹著深夜寒冷的風,故事中的凄楚和感動揮之不去。

其實,故事講述雖然不是我們所經歷過時代故事的全部,但是無論在什麼階段,知識階層都不應消除對世界的困惑和懷疑,也不應喪失希望與期待。

即使有矛盾掙扎,但尋找自我和他人是否迷失的精神生活仍然必需,追問、反思和批判,仍然不該停止。

5

影片的英文名叫「Forever young",不期待永遠年輕,但想要一直有像這樣熱淚盈眶的時刻。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直面未來,無問西東。


摘自百度百科——該片最初是作為向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作品,片名《無問西東》取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觀影完第一感覺,這絕對不是一部商業片,果然看到前面有回答,這是為了慶祝清華百年校慶之際拍的電影。

裡面有幾句話一直在電影里重複出現,例如,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

這部電影起點很高,高級知識分子的情懷與過往。

看起來是四個故事拼湊起來的,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是聯繫起來的,一個影響一個。

因果循環,善良是可以延續下去的。

這個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

引人思考。


但行好事,勿問前程。


《無問西東》│風沙落拓,是我披風;飛雪成衣,不敵我心如許

看《無問西東》是一個周五的傍晚,加班以後匆匆忙忙背著電腦趕往商圈,跟早已等的急不可耐的室友碰面,抱著一杯熱騰騰的奶茶,就這樣走進了電影院。

電影開場是張震飾演的張果果在職場沉浮,我身後是茫茫漆黑,定睛看著張果果父親的筆墨,又看著張果果將摻了肥肉的豬肉餡扔進垃圾桶,電影屏幕明明暗暗,像是一個巨大的命運輪盤,把我吸進幾個時代的沉浮,那些如煙往事,一幕幕交錯浮現,像是要把人的命盤心緒攪碎又重塑,一片一片重新打磨成一個緊實而從容的心臟。

那是1923年的一個隆冬臘月,白雪皚皚中瀰漫著烤紅薯的香味,燈光把成績單照耀得鮮亮,也把迷惘照得反光,那是刺骨的寒意。

清華大學銀裝素裹,紅磚綠瓦失了顏色,似是因為這逼仄的寒冷,不想透露出半點兒鮮艷,那是離群索居的意思。一群熱鬧的人在文科和實科間切換,在中文和英文中遊走,他們是彼時的人中龍鳳,吳嶺瀾就是他們中的一個,不過於他而言,熱鬧,是別人的。他有的,是滿床的書,是被實科考試折磨的頭腦,是大片大片如雪一樣的悄然無聲。

他說,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所以自己不願意轉成文科。

——像是如今被報以期待的我們,從來都是按照世俗的期待走下去,從來不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努力,用功,用忙碌的麻木掩蓋迷茫的空虛,忙碌的白雪一片一片鵝毛般地下著。

最聰明的人不需要思考未來在哪裡,最愚蠢的人不會想要思考未來在哪裡。思索未來的人在聰慧與愚蠢之間被時間的魚線懸掛著,那是被世俗冠以「矯情」頭銜的黥面,讓正思索著它的人感到自己的可恥。

那是虛度光陰的愧怍,那是對於迷途的掙扎,那是對瓶頸的掙扎,一頭一臉的陽光灑下來,滿床的書本凌亂著,心裡的小獸撲騰騰想要掙開枷鎖,但是卻不知道這枷鎖究竟是什麼。

一頭一臉的陽光從窗欞上灑下來,透過摞的高高的書本子,梅貽琦緩緩地解說著「真實」的含義: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

所有的夢境瞬間同時沙沙作響,心靈的呼聲在吵鬧的背景下漸漸清晰,那堅定著一個人走向生命終點的真心和真性,猶如藤蔓駐紮,慢慢開始生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不為世俗所看重的東西而否定自己的真心,成為冬雪裡唯一的紅色,而那抹鮮艷的紅,使人的眼睛裡慢慢有了星光。

後來月明星稀,炮火隆隆,吳嶺瀾在一個不知是否即將身死的午後,還從容地救起鴿子,吟誦著泰戈爾的詩句,我想,那就是真心的力量吧。人生在世,不怕這力量曾讓人倍感掙扎,怕的是,它在還沒有破土而出的時候,就已經被消磨了。

在心底的力量還沒有破土而出的時候,那些孤寂與折磨是骨頭拔節生長的聲音,而這顆真心被真實灌溉餵養以後,緩緩長出最堅定的力量,讓人百折不回,佇立成欺霜傲雪的不倒青松。

關於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青春應當怎樣度過,我們都曾滿懷期待;我們曾以為看過足夠多的書,知道足夠多的知識,走過足夠多的路,就能夠過好這一生。

可惜不是。

所有的經歷都是別人的,所有的故事都被拓上別人的痕迹,那些讓我們真正有感而發的東西,那些駐足在內心深處的傷痛與喜悅,越是深刻,就越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沈光耀像是一顆星星,從優渥的家境里走來,卻不帶半點養尊處優帶來的少爺脾氣,他從心底感受著這個世界的點點滴滴,帶著最和煦的善意,如同四月的暖風吹過山崗。

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好的人呢?

這樣的人,好的讓人敬佩,讓人喜歡,讓人自慚形穢。

他一筆一划,記錄透過松針的陽光;他一板一眼,走過細長的板凳;他將最優秀的成績拿給母親;他親手捉蛇只為取蛇膽給父親治療眼疾。

他跪著,背誦祖宗家法的時候,是真心不想讓母親難過;他飛著,將食物拋灑給孩子們的時候,是真心不想讓孩子們餓著。

他記著的,是吳嶺瀾在一個悶熱的午後,救起一籠鴿子,說:「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於是,在高空,他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給饑荒的孩子們投遞自己省下來的食物,嗯,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他寫道:今餓殍遍地,怎敢言累?

他回答: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的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愧疚:媽媽,對不起。

那是高空中孩子們的歌聲編織成的天堂之路,紅雨遍地,他鬆開手柄的剎那,追求的是內心的真實。

優雅的母親給即將遠行的人端來冰糖蓮子水,那深入骨髓的教養和善良化成晶瑩的眼淚掛在她的臉上,她曾盼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安然的度過這一生。

不是功名利祿的誘惑,而是心底的良知讓無數個兒子捐軀赴國難,那以肉身為燈芯的歸家者,點亮了一盞又一盞長明燈。

在曾經的血雨與歌聲中,孩子漸漸長大成人,那裡成為一個滿地歌聲的地方,據說曾經「晃晃」投下食物留下的善良,讓這裡長成一個淳樸的地方。

那是時局動蕩的幾年,人的眼睛裡不是血的紅就是漆的黑,謊言讓人懼怕,不安讓人癲狂,剛擺脫戰亂的人們漸漸開始忘記最初的真實和善良,開始學會用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

許伯常如是,他喪失了原有的真心,用冷暴力傷害著一個深愛他的女人,以禁錮彼此的道德枷鎖,將自己和曾經的愛人都投身在沒有盡頭的黑暗婚姻;

劉淑芬如是,她為了自己自私的愛情與心底的失衡,捆綁著不再愛她的男人,傷害著無辜的學生,寂滅的燈火像是一口枯井,她睜著眼睛,總望不到天亮;

李想如是,他為了自己想要的功名利祿,放棄了曾經同一個戰壕的戰友,真相在喉舌之間被吞咽,隔著一道圍牆,他用別人的掌聲殺死了真實的自己,而後的十年光陰,只剩下有待救贖的鬼魂慢慢消亡;

王敏佳如是,她曾虛榮,她曾撒謊,即便懷揣著一顆真心,也被十年的謊言啃食成草芥,一抔黃土,那是她被謊言葬送的青春······

所有人都在無常的世界裡被牽動著,所有喪失的真心都以最狠毒殘暴的方式將那些黑暗反噬回來。

陳鵬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他是被撿回來的命,他最知道,什麼是真實。

真實是所愛的人的微笑,為了這微笑,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前途;真實是承諾後的篤行,即便前路是坎坷,身後是溫柔,也必須踏上征途;真實是相信,不被世俗的言行迷了雙眼,堅定地給予所愛的人相信的力量,將沉入黑暗的人用愛托上人間;真實是原諒,面對被愧疚折磨的人,他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蘑菇雲在沙漠上方開出燦爛的繁花,東方菩提樹上的夜鶯唱響他兒時熟悉的歌謠。

樓棟林立,車馬喧囂,如今的光影世界,沒有了生死存亡的混亂,多的是蠅營狗苟的紛擾。

如今啊如今,光是變幻莫測的人心,就讓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房價像是五指山,讓人翻身不得;職場像是火焰山,需得步步為營;善良可能是盤絲洞,你不知何時被纏繞,就已經掙脫不出,你想要遵從內心自在地活著,質疑的眼神如蛆附骨,逼得你,懷疑自己的人生。

每一個父母都說,孩子,你只要健康和開心就好了。

可是這世上為人,活著,就已然很難了。

不再是人人都可以建功立業的年代,生而為人,宛如螻蟻,世俗是這樣的強大,用一切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東西消磨著健康和開心,我們生出的打敗它們的念頭,一次又一次被打壓折斷,我們意識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竟然這樣困難。

張果果在意識到別人的善意,抵抗世俗的惡意以後,說,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或許現在已經足夠多元,不論怎樣我們都能夠走完這樣漫長的一生,不過我們啊,還是沒有辦法對這個世俗堅定說我只遵循自己的內心,畢竟,我們太想要被這個世俗所肯定了。

被陌生人的蝴蝶效應堆積起來的我們的一生啊,在注視中向這個世界開始第一聲的啼哭,在別人的影響里不斷地選擇自己的分岔路口。那些由時代和歲月想要讓我們珍視的自己,被漫天的塵世碾作塵泥。

我們看著自己的人生路口邊一個又一個的風雪路人,無法想像他的軌跡又被誰左右,那些青春註定要被荒廢的日子,不能隨心所欲的年紀,是能儘可能地在「世俗」和「我心」的夾縫中生存。

那些內心期盼我們獲取的平和,在求生求勝的路上,兵不血刃的讓我們傷痕纍纍。

可惜青春啊,只有這些短暫的日子和漫長的掙扎,那強大的世俗在一個又一個的時代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著,讓一批又一批的旅人被搓扁揉圓。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儘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真實的意義,大概在於,即便不能讓生活以自己想像的方式繼續,也可以對著衣襟晚照的殘陽做個好夢吧。


在每一個時代都有那麼多耀眼的人,他們被世人銘記被歌頌,但在群星閃耀的時代里,同樣多的是默默付出努力奉獻而籍籍無名的普通人。

在這部電影里,主角就是這樣的普通人。

每一個人的生命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不值一提,但我們為了愛我們的人而存在,為了我們愛的人而存在,更重要的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認清自身的珍貴而努力生活。

如果能夠預知生命的軌跡,我依然會選擇從容走過,這世上有太多無解的事,無愧本心,珍惜當下,去迎接屬於自己的結局。


難道不是《無問西東》?

題目貌似有問題……


一千個哈姆雷特,我這總結倆字,爛片。徒有情懷,四壁漏風,人物空洞,用正能量,強扯多線敘事。
沒有大衛·米切爾的功底還強行模仿《雲圖》,爛片。


感覺強行把四個故事連在一起……


我不知道無問東西何解,我只篤定的知道《無問西東》是一部好電影。


無問東西,你是獨特而珍貴的,外界或平靜或喧囂,做最真實的你,你將正義而勇敢,從容而無畏。

希望每個人,與人為真,與人為善,無論富足苦難,當年書生意氣的那種真實的我們,延續的愛,必將一直傳承。

真實讓我們變得有愛,願大家forever young!

回到影片,兩三次淚目:震撼於雨中靜坐的師生、炮火紛飛下的艱苦教學,同情於王敏佳的遭遇,還有光耀沖向敵艦的無畏和大愛。

分割線——————

總之值得一看!


《無問西東》講什麼?

由於各種原因,被雪藏了六年的《無問西東》終於出現在電影院。

什麼是無問西東?清華校歌《西山蒼蒼 東海茫茫》中有一句「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我想大致的意思是:在這大浪淘沙的時代,平凡的人該去向何處?立德立言!

如果你把這部電影當做故事來看,它或許不是很完美,但你把它當做是散文,那麼你會發現,它完美闡述著形散神不散。它的「神」應該是:青年人,去向何處?

何去?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為什麼學習,怎樣學習。梅貽琦校長,鼓勵學生們勤懇學習,不要空談口號,但是學生們不聽他的建議,被抓,保釋,被抓,保釋。但是,他從不參加學生們組織的運動。

邀請前來的泰戈爾要求學子們:人類文明的圓滿是學子們努力的方向。泰戈爾的詩句讓學子們豁然開朗,目標是如此的清楚。

敢於向命運抗衡的王敏佳;為新中國核彈事業犧牲愛情的理工男陳鵬;富家子弟沈光耀,家教嚴格,有著自己的夢想,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成為一名飛行員,為保衛祖國獻上青春。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的,那些世俗讓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出生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的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微信公眾號:閑談時刻


看一部電影失眠

找到了那段悲壯的音樂

一往無前的奉獻家國情懷的人

他們的人生何其蒼涼悲壯

他們自己的小世界亦柔情動人

堅定的播撒真誠的信仰

無所畏懼

不留後路

生死可赴的悲壯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無問東西》看完後印象最深刻一場戲發生在昆明1938年的雨季,大雨淹沒了先生教課的聲音。先生走回講台,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幾個字。

同學們漸漸停筆,沈光耀推開窗戶,雨聲毫不示弱。捕魚人帶著收穫的網回家,青年在雨中跟著口號跑步。

想到王開嶺先生的散文:這不僅是人對自然的閱讀,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於生命的一輪撞擊。它意味著一場相遇,讓我們有機會和生命完成一次對視,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獲得對個體更細膩、清新的感覺。

沈光耀望向遠方,精神也如漫步在自由之境。

「靜坐聽雨」是孕育的過程,青年內心沉睡的某處被喚醒,孵化出青春、真實、理想與思考。

喜歡這場雨,生動、敞亮、與青年獨立之精神一拍即合。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昨晚十二點看完起立後走出影院。樓下抽根煙。印象最深刻的是陳某人飾演的校長,那段關於真實的描述。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不知道王佳敏最後與陳鵬相遇了嗎?


個人感覺,從這幾個清華學生+配戲角色學生的故事,也從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知識分子這個身份的社會地位和職責,在不斷變化。

因為中國的建設和教育進步,從而導致大學生稀缺度下降(高等教育越來越多),大學生從承擔著國家文化反思和進步之責任的金字塔頂層,到後來同樣大學級別教育也許只是高級白領金領。

不僅僅是高等教育普及讓所謂的知識分子數量爆炸,更要看到,救亡圖存、保家衛國、建設新國家和努力攀爬世界一線工業強國的中國,其所謂的「知識分子」所擔當的責任和職能不斷變化著,甚至這個階層本身也在因為知識本身的大跨步發展而無法再用這一個詞就概括得過來了,畢竟,知識相關的人已經那麼多,那麼不同了。

北大清華剛建設的時候,知識分子固然和以前的士子官僚精英有著區別,但是因為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態和國家發展程度,與科舉士子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類似,所以,那時的知識分子其責任和地位也還是和科舉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社會狀態逐漸在改變,知識在爆炸,教育在普及。

另,電影確實沒表現清華學生改革開放後相當出名的另一件事:出去就不回來的格外多。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已是午夜時分,早有耳聞這部影片的背景,但是對段歷史還是知之甚少,虧的身旁身後影友不斷地解讀,才讓我知道西南聯大等歷史,更有慈母一直回答充滿問題的孩子,讓我明白愚教於樂,很幸運與一群有文化的人一起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知識分子就在身邊!


為什麼我有一種你班主任覺得這樣是對的,強行教育你一波的感覺?

而且讓我有一種對開頭的文字,強行解釋的感覺。


推薦閱讀:

《殺破狼·貪狼》: 一匹不同尋常的狼
人人都說「芳華已逝」,我卻只看到了人性的醜陋
《綉春刀2》張震&楊冪拖了配角的後腿
《橙紅年代》曝新海報,陳偉霆馬思純才是行走的荷爾蒙!
大鵬要揍影評人,《純潔心靈》告豆瓣,被影評毀掉的中國電影?

TAG:影評人 | 影視評論 | 電影評分 | 每周影評專欄 | 影評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