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適合做成VR的畫作?

希望做VR的大佬們看到~藝術的世界太奇妙動人


其實我玩過這個VR了,但我還想繼續玩!

本文假裝帶上 VR 眼鏡,隨著蒸汽波音樂散步(借宗白華先生說法)於大利畫家喬治歐·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畫中。

地理 - MACINTOSH PLUS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我們首先走進1913年的義大利廣場:空蕩蕩的黃昏,藍綠色的天空,切割整齊的無盡長廊和拱門,正中往往有孤立的人或物——雕塑、水池、房子,或是看不清的人,這一切都帶著長長的倒影,遠處是冒著白煙的黑火車。

The Delights of the Poet,1913

這是只在基里科心裡和畫里無數次出現的世界。

基里科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是某個都靈的下午。久病初愈的他「看見」了很多本應或不應出現在的事物,那是義大利「最形而上」的一刻。

一切都有根源,例如火車,他的父親是火車工程師;例如希臘雕像,他生於希臘,同年在希臘度過。

The Red Tower,1913

基里科最喜歡尼采,他願意相信看不見的力量。

還有拱門和長廊,這是同時屬於外部和內部的,有助你進行真實和虛擬的切換。

The anxious journey,1913

Piazza dItalia,1974

在廣場正中,一個睡著的雕塑出現最多,她叫 Ariadne 阿里阿德涅

The Soothsayers Recompense,1913,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她是古希臘女神,克里特國王米諾斯和帕西淮(牛怪之母)之女。在克里特迷宮中,她愛上前來殺牛的雅典英雄 Theseus 忒修斯,給他阿里阿德涅的線(Ariadne』s thread ),使其不再迷路。

忒修斯成功殺牛後,帶走了阿里阿德涅。然而一說因命運女神的寓言,一說因酒神戴奧尼索斯介入,阿里阿德涅在 Naxos 島上熟睡之際,被忒修斯拋棄。

Ariadne,1913,MOMA

每一幅畫中的阿里阿德涅都遠離周圍的事物,體現被拋棄和被孤立

Joys and Enigmas of a Strange Hour, 1913

那一年,基里科去到巴黎,孤苦無依。

基里科是形而上(scuola metafisica)藝術運動的始創人。這詞希臘本意是自然之上或之外,指通過理性的推理和邏輯去研究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

Geometric composition with factory landscape,1917

幸好形而上畫派並沒那麼複雜,基里科和未來派畫家卡洛·卡拉在1917年一拍即合(總有英文無法查證的文章說這二人相識於精神病院)後命名。說白了就是畫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讓真實和非真實同框

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1914

在《一條街的神秘和憂鬱》中,我們看不到小女孩的憂鬱,但陰影大於光明的畫面彷彿是個臨界點,背後的神秘恐懼隨時出現。

而在《無盡的懷舊》中,我們看不到過去發生了什麼,但在壓迫的比例和用光下,我們感受到畫家對過去和家鄉的懷念,和對未來(戰爭和不受歡迎)的恐懼。

The Nostalgia of the Infinite, 1912,MOMA

基里科是第一個畫超現實的畫家,但他不屬於超現實流派。詞語超現實主義初現於1917年,1920年才作為藝術運動誕生於法國。這時候,基里科已捨棄形而上畫派,回歸手工藝和拉斐爾式的古典。

第一幅形而上作品《時間之謎》算起基里科的形而上時期不到10年。

The Enigma of the Hour,1910

超現實主義比形而上影響深遠,它有達利、米羅和馬格里特。但沒有基里科就沒有超現實主義。例如在達利的《記憶的永恆》中,我們就看到了基里科的陰影。

Turin Spring,1914

為了更哲學,基里科還愛用人體模特——沒錯,就是商店裡的,還有各種教具。不合理和不存在的畫面,是希望觀者剔除個人情緒,理性地思考形體之外的深意。

The Disquieting Muses,1916

《不安的繆斯》說的是兩位繆斯——悲劇女神墨爾潑墨和喜劇女神塔利亞在垂頭喪氣,後面可能是催著交功課的老闆。

Two Masks,1926

The Conquest of the Philosopher-1914

剛好過了100年,基里科彷彿借蒸汽波音樂重生。

蒸氣波 Vaporwave 是2010年後,完全生於互聯網的電子音樂和藝術類型。來源於過時的日本流行文化——動漫、商業、時尚。畫面是賽博的、windows 95的,像素的、低保真的。以懷舊和頹廢對抗電子時代的發展。

花の専門店 - MACINTOSH PLUS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世界上第一張蒸汽波專輯 Macintosh Plus的《Floral Shoppe》

基里科是個特立獨行又害怕孤獨的人。此時,一戰將近。

Love Song,1914

這構圖方法可以說很蒸汽波了。

說變就變

1919年,聲稱受到拉斐爾的影響,基里科突然宣布不再形而上,回歸古典技法,描繪神話,強調形體。這種風格過時又不受歡迎。那個先鋒的基里科不見了,大家都很失望。

The Bank of Thessaly,1926

基里科努力了大半生,仍然沒有畫出比那形而上的10年更受認同的作品。到了晚年,他還賭氣大量複製形而上時期的作品。因此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來自畫家自己的「贗品」——更明艷、更清晰。

大家認得是哪一幅之前來了上海嗎?

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1914

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1970

Piazza DItalia,1913

Piazza DItalia,1950

我們的 VR 旅程到此結束,你們看到了畫面之外的東西嗎?

這位也很VR:馬格里特

Magritte|魔幻時刻,帶著禮帽的紳士從天上掉下個蘋果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到《清明上河圖》。

相信大家對這幅圖都很熟悉,畢竟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整一幅畫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以長卷的形式,有人說說它是「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先不說它有多有名,而是這幅畫的形態,它不是在畫具體一個人,而是在畫一個氣象,氣象里充滿著市井氣息,所以特別適合用VR來還原,千百年來,很多人看這幅畫,都是用平面的視覺,然後在最近幾年,有人通過新媒體的形式,讓這幅畫裡面的人動起來,變成了一個真實的古代電影畫面。

但是,這遠遠不夠。作為一幅可以給後人不斷開發的傳世名作,我認為把它做成VR版的,一定會非常好玩。原因在於這幅畫的畫面非常豐富,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這麼多豐富的內容,平面遠遠不夠,因此很有必要做成VR。

通過這幅畫提供的素材,如果利用VR的技術,把裡面的事物還原成VR的內容,並按照實際比例,把裡面的人物和風景做得跟真人一樣,配上北宋時代的服飾、交通工具以及各種物件,讓帶上VR頭盔的人,瞬間來到真實的北宋年間的開封,感受一下什麼叫穿越時空。

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思,我聽說有人把當年的圓明園做成VR版本的了,不過是動畫的,作為一個已經消失的地標環境,通過VR來重構或許是最好的方式;同樣的道理,《清明上河圖》里的描述的,也是一個已經消失了很久的古代市場地標,如果能通過VR做出來,我相信對藝術開發和歷史教育都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想到三體死神永生。梵高的《星空》吧。


最後的晚餐-達芬奇


畢加索??


不請自來吧,想到啥說啥。。。?

首先想到埃舍爾的畫_(:з)∠)_,然後是永恆的記憶(但是不清楚該把視角安排在哪),吶喊,露天咖啡座,晚鐘,塞尚的蘋果(做得和瑪格麗特的蘋果一樣大),塵世樂園,雅典學院

好吧暫時就想到這些。。。


推薦閱讀:

請講講任天堂VB,以及對「NX可能整合VR」這個消息的看法。?
VR 如果應用到醫療方面,能想到的會有哪些?
VR 從業者最基本的條件?
如何評價《視覺SLAM十四講》作者高翔博士在深藍學院開設的《SLAM理論到實踐》課程?
hypereal怎麼樣 ?

TAG:藝術 | 設計 | 繪畫 | 虛擬現實VR | 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