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節目為何總可以尋求創新點?

比如「爸爸我們去哪兒」,「running man」

想了解真實的韓國傳媒行業。


這就是韓國這個民族的性格和思想帶來的所謂創新。

「恨」文化和「興盡」文化充腦,「恨」從何處來?來源於貧瘠的資源和狹小的土地所帶來的絕望使得韓國人異常的拼,這點日本人都自愧不如。在沒有物資為成本的基礎上想發展經濟,振興文化娛樂產業是重要方向之一,然而韓國這個國家沒有什麼歷史文化可言,追根溯源出自我大華夏,所以你可以發現韓國沒啥著名的歷史或者考古學家~那麼現代的娛樂產業是唯一的突破口,加上韓國人的拼,所以我們能看到韓國的許多藝人在綜藝上是真的很拼。

漢江文化的繁榮讓韓國人的「恨」文化達到高潮,產生出「興盡」文化。啥叫興盡?就是情緒和思維極端化。放肆的high,放肆的喝,放肆的鬧。這就奠定了韓國人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從無到有,從窮到富的創造力。相比於自古繁榮底子雄厚的中國,貧瘠的韓國人更多考慮的是不斷創造財富和機會,創造不出就想辦法「奪」。所以才有如今「全宇宙都是韓國人」的調侃,韓國人喜歡用詞誇張,動不動就是「XX帝王」,「王的XX」,「頂端的XX」等等~這也體現出他們「興盡」的極端思維。

總而言之,韓國這個民族是可怕也是可憐的。。。娛樂產業是他們的救命稻草之一,不拼不創新不是韓國人。


瀉藥

關於傳媒業不是特別懂,不過我想從一個側面一個現象來說說這個問題。

要知道,中國的大多數產品,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的,基本上還是靠山寨的,為什麼韓國、日本、台灣能有自己的出色的輸出,而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只能去抄襲?我覺得不僅因為他們認真執著,而且他們得活命。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不是日韓等國家可以媲美的,他們的人口不及中國的十分之一,甚至在香港,更少,只要不斷的創新才能得以生存。在市場大小已經確認的情況下,不拼創新和創意還能拼什麼,而且他們的市場里的消費者水平也高,不是隨便幾個傻呵呵的節目就能糊弄的,你不好玩兒,我就不看!

反觀中國,市場太大了,一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節目,能火幾年,一二線城市火完到三線四線,接著還能燒到農村,日韓港台羨慕我們這塊大市場啊。正因為如此,也就導致了許多中國的產品創作者,認為只要有東西,就能賣得出去,就好比世博會的時候那麼多人排隊,你去賣點什麼吃的喝的,就算是自來水,你也能賣得精光。在這種情況下,商家才不管你什麼產品質量,內容創意,反正有人買單。當然這一切,也與國家的政策有關,比如動漫產業,電視上不再播放進口的高質量內容了,充斥著各種二了吧唧的不知道什麼玩意兒的東西,小盆友看到那些東西真的好么?那些個粗製濫造的,換到日韓港台早歇菜了。所以一句到尾,人家能創新因為有創新的動力,不創新就會死,中國要到那一步不知道還得多少年。

其他的關於行業細節和內幕的,希望有專業人士來說說看法。


競爭激烈、競爭激烈、競爭激烈。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沒有廣告就沒有錢,沒有錢就請不到一流的綜藝咖,買不起一流的設備,製作不出精良的節目,收視率更低,於是惡性循環。在這樣的壓力下,三大電視台是打破了頭的在爭。

韓國民眾喜新厭舊。就算是兩個國民MC,姜虎東、劉在石,做的節目也沒有像快樂大本營那樣長壽的,時間久了,觀眾都會膩。所以在節目形式上他們需要不斷地創新來製造懸念吸引觀眾。君不見以前的家族誕生、強心臟之類的綜藝也很好看,但是看久了大家就膩了,最後雖然節目水準不變但還是隨著收視率下降被砍掉了。一代代的節目迭代下來,發展趨勢是製作成本越來越大,對抗性越來越強,從家族誕生的農村兩天一夜遊到現在的跑男各種海外版。

人才充足。韓國生產很多偶像,這些偶像有些因為長得好看演電視劇就能輕輕鬆鬆圈飯,有些偶像就只能靠人格魅力來吸引粉絲。綜藝娛樂節目為他們提供了秀人格的舞台。因此韓國綜藝的參演嘉賓大多比較配合,為了節目效果有時候還會用力過猛。在這樣的基礎上,每當推出新節目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願意來參與這個節目,不會出現像國內版爸爸去哪兒一開始找不到參演嘉賓的情況。

觀點非常外行,求更加深入有理的答案。本答案如有錯誤,歡迎打臉,溫柔點啊~


推薦閱讀:

這張各方之間的關係鏈示意圖有沒有漏洞?有的話,漏洞在哪裡?
在財新傳媒實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念與新聞學和體育傳媒等專業毫不相關的專業,如何在日後成為一名體育記者-?
傳媒類的工作相比其他行業來說是否缺乏技術含量?
金融圈內轉行的新人如何快速開始影視傳媒行業的買方研究工作?

TAG:韓國 | 傳媒行業 | 電視娛樂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