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利用半年的時間,從思維混亂、表述不清進階到條理清晰、 邏輯清楚,可能嗎?該做哪些努力?

癥狀:

說話沒重點,越扯越遠;

但凡命題寫文章,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寫了上句沒下句,從喜歡碼字變成痛恨寫字;

思維混亂,比如身為題主的我在打下開頭幾個字以後,就開始昏昏欲睡,然後注意力分散玩了會別的,最後可能都忘了自己最終想表達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上圖中描述的經歷:自己腦子裡明明有一大堆東西,有很多話想說,可是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最後臉憋得通紅氣得跺腳甚至能急出眼淚來。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面試、寫作、演講、當眾回答問題、向領導作報告等多種場合,很不幸的是,這樣的場合一般是比較重要的場合,你在其中的表現往往能對你產生較深遠的影響,一旦失敗就一敗塗地,基本沒有補救的可能。

我們假設一個人去參加面試時出現了上面的狀況,一般情況下主考官會怎麼想呢?他會認為你的心理素質不佳、語言表達能力薄弱或者從根本上直接否定你的能力,認為你肚子里什麼東西也沒有。那作為當事人的面試者會怎麼想呢?他一般會十分懊惱,認為自己沒有完全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認為自己太過於緊張了,如果放鬆一點結果肯定會比現在好,或者他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極差的表達能力,認為其他人沒有什麼真本事卻巧舌如簧能言善辯,自己就是嘴太笨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再回到上面那張圖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個人腦子裡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是是不成體系的、是混亂的,簡直一團亂麻,這樣的人看起來腦子裡很多想法,但往往說出來是東一句西一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讓人摸不清頭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這就要「感謝」我們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了,我們每天都會在社交網站、網路媒體上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的,你並不能將這些七零八碎的東西有效整合、融合起來,其結果就是看起來你什麼都懂,但沒有一樣精通。怎麼辦呢?讀書。相較於社交媒體,書本是比較完善成體系的知識網路。

上面這張圖與第一張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該圖描述的便是有邏輯、系統化的思考方式,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從根本上拒絕碎片化閱讀,既然碎片化閱讀無法避免,我們就要想辦法將碎片化的內容通過我們的思維體系加以整理、融合、吸收。因此,我們需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讓我們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流暢,因為無論是演講、面試還是寫作,口頭卡殼的根本原因在於你的大腦短路了。

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和表達?答案很簡單: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麼、怎麼說。與上面的答案相對應的,是要知道誰是你的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他們想怎麼聽?這聽起來是屁話,但真理往往聽起來都是屁話。我們都希望自己在表達時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可是怎麼才能做到呢?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道路。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規範動作,其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金字塔原理訓練表達者要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需求點、利益點、關注點和興趣點,想清楚說什麼 (內容),怎麼說(思路、結構),掌握溝通的標準結構和規範動作。金字塔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是觀點鮮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搭建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上面這一段的信息量極大,基本上概括了金字塔原理的全部精髓,這是我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中摘取出來的最精鍊的概括。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公司最重要的發明,也是這個公司一直踐行的思維方式,作家馮唐就曾在麥肯錫工作,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對金字塔原理做過經典的概括:

金字塔原則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對於金字塔每一層的支持論據,有個極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獨立不重疊,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窮盡不遺漏。不遺漏才能不誤事,不重疊才能不做無用功。

當然,普通人在學習、工作、交流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嚴格的金字塔原理進行思考交流,但是這畢竟是一個大體的方向,絕大多數的問題只要按照金字塔原理加以組織表達,總不會太差的,一般不會出現思維混亂、腦子卡殼的狀況。

某種程度上來說,寫作是最需要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的,因為如果不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漏洞百出,難以讓人信服。以我這篇文章為例,首先我意識到了一個大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於是我想寫文章幫別人解決這個問題,即金字塔原理中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其次我以接地氣的故事案例開頭,輔助以圖片,提出這個問題;接著我探討了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最後我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如果該理論太過於晦澀擔心讀者看不懂,我加入了馮唐簡明版的論述;最後我還擔心你們看不懂,我以這篇文章的結構為例,為你們剖析一篇文章的邏輯結構。媽呀我真的好累……

因此,很多人在看別人文章的時候回常常想,我也曾經這樣想過呀你有什麼了不起的,沒錯,是這樣的。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你之所以喜歡某篇文章就是因為這種觀念早已存在你的腦海中,只是沒有系統表達出來,而寫作者將其系統表達出來。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文章讀起來感覺特別痛快,能把我的感覺,用我能聽明白的話說出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因為ta們表達了你早就隱隱明白卻懷胎三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因語言組織能力或因環境無法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事實……如同一個啞巴總算遇到手語翻譯,如同便秘十天終於通暢……你感覺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組織,你原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不是獨一無二的傻瓜痛快,酣暢淋漓,爽,恩就是這樣。

所以,你跟寫作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思維,你只能說出來一個結論,寫作者卻能完整論述,你說出來別人不信服,寫作者能通過邏輯體系讓你心服口服。任何認真的寫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他們訴諸理性,但想盡辦法不至於枯燥;他們想給你講道理,但從不雞湯;他們篇篇都是乾貨,從不寫口水文……

這就是我心目中優秀的寫作者,也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在情感雞湯盛行的時代,我堅守這樣的原則。


其實,說話沒有重點,是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重點。

鄙人從事諮詢工作,入職後,和同事的方案的討論中,多次被指出思維方面的問題。例如格局太小,例如缺乏重點,也是苦惱不已。但是諮詢有一項工作是相當有意思的,就是高管訪談,由項目經理或總監和甲方的高層,通常是總經理、董事長之類的人物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而在訪談的過程中,我作為一個記錄者和旁聽者,受益匪淺。

他們的對話,通常重點突出,邏輯嚴謹,我旁聽時感覺毫不費力,有種抽絲剝繭的快感,實乃一享受。但是記錄方面就要差很多了,感謝智能手機的錄音功能。通常我會將2-3個小時的訪談錄音下來。回去後,對照錄音,進行復盤……

這個復盤,對我的震撼,遠遠超出現場聽。很多技巧性的東西,理論我們都聽過,但是頭一次如此清晰且詳細的在我眼前展現,雙方的交鋒,退讓,迂迴和堅持,都在我的鍵盤下面呈現出來。這會讓你忘記時間,上次復盤,我完成近5萬多字的訪談記錄時,已經深夜3點了。但是整個人處於亢奮狀態……

進步是一點一點的,所以對題主的建議就是,多找邏輯嚴謹的人聊天,最好有主題的那種談話,試著去記錄下來,復盤!復盤!復盤!

這就是我的建議。


半年完全可以做到,方法就是練演講。我說的演講不是對著上千人那種佈道,當然這種演講是終極形式。我說的是簡單的對著10個人左右的presentation,一定要用幻燈片來講演,同時一定要自己做幻燈片。無論是講解產品,講解一個概念還是講課。這樣訓練下來條理性、邏輯性可以飛速提高,同時語言表達的流暢程度也會提升。找個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試試吧。或者自己在家裡假想有觀眾來練也可以。


同,說話沒重點,經常說著說著話題就跑到十萬八千里去了,前面鋪墊一大堆,重點反而似乎~只輕輕提了一下~.~

所以,現在訓練自己,

說簡短小事時,先把事情重點一句話說掉,再把別人不明白的次要要點(如人物背景原因之類的)逐一說,一般別人不懂會問~~千萬千萬不要想著為了怕別人難以理解就提前解釋鋪墊一大堆,這樣經常到了後面聽的樂趣都沒了,也難以get到你的點~

說大事時,說話之前,先再腦子構思要點,然後先說目的,再逐一分條說,期間腦子裡不停回想要點。說的時候如果被打斷先不要解釋不要解釋!~先把重點說完!!!一次性把所有都說了以及中途解釋過多,別人根本分不清你的重點次要點以及廢話,接著,就是你自己和聽者都跑題了~~~這樣別人就更get不到你的點了。

我之前說話就是廢話大堆還排在前面,弄得講個搞笑的事別人聽到一般笑點還沒來已經煩了,說個重要的事別人抓住你隨口說的跑偏了思維模糊了重點,讓人無奈感挫敗感飆升~

所以,現在每次說話都在腦子裡貶低自己~說重點你是一個鋪墊超多沒有重點說話無趣的人,!~然後,剛開始blabla廢話,就腦子裡數著第一點第二點說~~~

目前說話腦子都這樣想,初步感覺有效果(大概兩個月),以後會長期堅持~~

至於寫作就好多了,寫之前列個框架,看自己平時廢話情況來確定框架細分程度。

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_^#


覺得自己現在思維很混亂,表達不清想表達的意思,搜問題看到這個的。

從同病相憐的患者角度來說說我的幾點感受:

1、樓上說的思維導圖,我試著用過,確實很好的工具,但是我會看著不知道該怎麼畫,腦子裡一片空白,

2、我看知乎,並且試圖回答感興趣的問題,然後通過 1.2.3.4等列舉出來一條一條再回答,就是想讓自己思路更有條理。

3、比如回答這個問題,我中間又做了各種事情,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最後又回來思路全沒了。可是我還是很快寫出了2、3條。雖然我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不是我想表達的東西。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思路清晰很重要。


我過去也常常覺得自己表達混亂,而且常常覺得腦子裡面亂鬨哄的高速旋轉,任何有關聯沒關聯的事物會一古腦的爆發,所以我個人覺得這裡面也有大腦活動方式這一生理原因。


不知道上面的話我說得清楚不?


現在我感覺好多了,主要是心態變化,很多事情不要求一定立刻完成,也不要求做到最好。

還有上面的朋友說得,和別人交流,不一定演講,實際上演講總帶有說服的意味,你現在需要的是和你熟悉的,不會讓你感到壓力的人多說話,這裡的說話意思是:


1.聊輕鬆的話題,日常或國際都無所謂;


2.不要任何刻意,除非你需要說服別人。


心不靜。

不要急於表達,想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等做的好了以後再想說什麼。一切就順理成章。


其實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沒有分析清楚問題,沒有弄清楚本質,沒有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完整的自己的想法,或者對自己的想法沒有充分的論證,只是有了大概的思路對於具體的細節做得不是很詳細,當然表達的時候就會沒有重點了。


如果你能讀的下去書,建議你從短篇小說開始讀起,然後是長篇,當然要撿你比較喜歡的來讀,讀上基本,邏輯肯定會清晰一些。如果讀不下去,可以仔細觀察一個你認為談吐舉止得體的人的行為方式,然後模仿,《鏘鏘三人行》還不錯,但是3個人聊的也很有重點。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你這樣的思維天馬行空,在一些事上未必不是優勢。別當病來治就好。


戒擼。


當你開始試著說服別人的時候,就會慢慢形成邏輯思維的能力。當然,必須得意識到自己所謂的邏輯有可能根本就是不正確的,否則的話就容易變成偏信或偏執了。

而做到條理清楚,其實不過是先有一個粗略的框架,然後再慢慢地去使之豐滿。如果一開始就糾結用詞造句,就很容易陷入細節之中,而失了全局。


這個狀態挺有意思。我也經歷過……

我已經比以前好的太多太多。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就說我從混亂到目前越來越清晰的狀態……

首先,我一直堅持的就是自我對話。寫日記啊什麼的,不停的像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其次,我個人覺得內心混亂的人,生活上也一定是混亂的,所以,我這幾年一直在斷舍離,在生活上也整理自己。

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最關鍵的是,鍛煉身體,保證睡眠。盡量把自己調整到一個好的狀態,這樣,效果會更好


首先半年更正過去幾十年的習慣,是不現實的;

其次,得到(養成)更高等級能力(習慣),是會付出代價的(比如心智不成熟的「聰明人」,心理上會出嚴重問題)。

列我的部分訓練方式:

1、獨立人格影像錨定;

2、解析組合習慣養成、對線索和事實的確認練習

3、思維結構搭建、元知識積累、常見邏輯的熟悉

4、屬於自己的系統思維萌芽

5、思維模式整合(開始和不同思維體系切磋,修正自己)

-------

前三個月(1、2階段)內,最好有人引導,且不要接觸和融合實際事務的。否則會陷入「窮舉陷阱」,導致「關聯和計算超載」,然後出現心理問題。

--------

以上,不完全列出 過程。

--------

以上,根據超過120人1對1經歷總結。


作為目標和您一致的人,我也朝著彼方向努力。我認為半年的時間稍顯短暫,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從蹩腳做到精都不容易。解決思維混亂的方法,一個是大量閱讀,書籍是無聲的老師,多多請教,各種類型都不忌諱,方能實現量變到質變;另一個是多與人交流,通過對話鍛煉邏輯的組織力,亦能從別人口中獲得文學的靈感。旅遊也是個好辦法,在陌生的地域跟人家聊聊天,也會有所助益。


我可以說準備GRE考試嗎?。。。


學習幾何學。


題主,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哈,畢竟以前也有過那麼一段時間。

我感覺這種原因不能專心干某件事,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冥想或者打坐。 如果感覺不能進入狀態的話。

先閉上眼,然後想像你身體周圍布滿了灰塵,接下來深呼吸,讓周圍的灰塵慢慢,慢慢的下落

呃。。。不過

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看看書。。。 思維訓練什麼的都行, 也可以看看專註力之類的


推薦閱讀:

有的人笨口拙腮卻文采斐然,有的人文思遲鈍卻口若懸河,這是怎麼回事?書面語和口語用的不是同一套系統嗎?
自己寫了一個小短篇,能不能請大家給我提提意見?
新人寫了小短篇,求各位大神指點一下,有什麼缺點,哪方面需要提升?另,想找個能指點寫作的師傅。?
知乎用戶「無色方糖」在回答中寫的《人匠》想表達的中心是什麼?
拔舌記。

TAG:寫作 | 邏輯 | 邏輯思維 | 表達能力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