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影響美國使之成為超級大國的?

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分析?

希望淺顯易懂一點


拋磚引玉。

美國遠在一次大戰之前經濟實力就已經上升為全球第一。有一種說法是1895年或者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就已經超越英國,排名第一。

但是經濟實力距離綜合國力以及政治影響力相去甚遠。經濟第一給予美國爭取超級大國地位一個可能性,但僅僅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不能自動的轉化為戰略優勢。

在一戰之前,阻礙美國發揮其全球影響力的因素有兩個:

第一個是舊有的世界政治秩序已經形成並運轉,傳統歐洲列強留給新興國家的發展空間(或者用希特勒的說法,生存空間)極為有限。德俄,德法矛盾,日俄戰爭,門羅主義都是新興國家爭取自己生存空間的努力。

第二個是美國傳統的孤立主義態度。簡單點說人家飄洋過海千里迢迢的跑到美洲白手起家,為的是世外桃源從新開始。在一戰之前,甚至一戰前兩年,美國人是很難想像他們要耗費近幾十萬生命來解決舊制度的糾紛。

而歐洲要花費兩次戰爭,才幫助美國人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首先是一戰。一戰沒有結果,只有在經濟上,一戰強化了美國的經濟地位,但並沒有摧毀歐洲的實力,甚至並未影響到戰勝國的海外殖民地。巴黎和談背棄了體現美國理想主義的國聯,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舊式的合約,包含著所謂「牢不可破的」盟約和冷酷無情的懲罰。換句話說,舊式政治和外交導致了一戰,打完之後他們依然試圖用老辦法謀求和平。

這反而加強了美國的孤立主義。一戰結束後美國又一次縮回到孤立主義堡壘,不參與國聯,也不參與歐洲政治。

如果一戰後英法成功的維持住歐洲和平的話,美國恐怕會在孤立主義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現在我們談到美國,很有可能像談到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一樣,或許孤立主義的美國比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更富,但是看起來更加無害。

但很不幸,歐洲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在證明傳統的基於利益和均勢的國家關係又一次導致大戰的同時,也向美國人證明了他們不可能偏安於世界一隅。

二戰為美國解決了一戰留下的兩個問題,

第一,在繼續加強美國經濟實力的同時,徹底的摧毀了舊世界的經濟。與一戰甚至以前歷次戰爭不同,二戰交戰國的後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一戰雖然也是一場現代戰爭,但隊伍移動速度慢,空中力量僅僅是萌芽,現代武器的威力更多的體現在殺死了整整一代年輕人的塹壕戰上,除了倒霉的法國,連德國的工業體系都還算完整。而二戰則完全不同,不單德日,連英俄這樣的戰勝國都遭到了重創。戰後即使英國都沒有能力重建。

第二,戰爭結束後懸殊的實力對比,和一戰後被證明失敗的和平條約,終於使美國按照自己的理念設計了世界政治基石:基於集體安全,而非利益/均勢。這一點是美國自二戰勝利中獲取的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即使有一天美國經濟衰落,挑戰者依然需要面對其構建的集體安全架構。同時這也使美國徹底告別了集體安全主義。

待續.... 哄孩子去。


簡單來說:

一,都沒打到美國本土;

二,二戰客觀上幫助美國度過了大蕭條;

三,美國賣武器賺很多錢;

四,馬歇爾計劃讓個整個西歐感恩戴德,建立牢固聯盟;

五,南美國家紛紛獨立,由原先的歐洲殖民地漸漸變為美國勢力範圍;

六,全球駐軍合理化;

七,戰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聯盟的興起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威脅,需要美國站出來與之對抗。

其他請歷史達人補充吧。


一戰前美國已經成為經濟最強的國家,但是國際地位比不上經濟地位。一戰前英法大多是美國的債權國,一戰結束後美國成為西歐各國的債權國。從科技來說,兩次大戰沒有一枚炮彈落到美國本土,和平使多數歐洲科學家移居美國。兩次戰爭美國大發戰爭財,資本是固定的,多數資本流向美國也就意味著歐洲資本開始衰落。二戰後美國憑強大的經濟實力實施了馬歇爾計劃,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經濟是一切的基礎,尼克松總統時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又與阿拉伯國家簽訂協議,建立石油貨幣美元體,當美元成為美金,你就不得不承認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


一次大戰不清楚,二戰大概明白。

美國在一個獨立的大陸上,大洋就是天然屏障,本土沒有戰爭威脅(夏威夷是政治上的本土受到攻擊)。可以安安穩穩的發展,進攻。而亞洲和歐洲,打仗都是短兵相接,刺刀見紅,人員傷亡,城市農村十室九空,工業被毀,商業金融業更不用說了……

打完仗,歐亞那些曾經的強國要麼戰敗,要麼慘勝如敗。而美國,得到了大發展。政治上軍事上還染指全世界。


推薦閱讀:

政教分離的美國,為什麼在美元上印著「In God We Trust」,並且1956年國會正式通過法案將「In God We Trust」作為美國的座右銘?是否引起了違憲爭議或訴訟?
奧巴馬到底做了哪些「觀海」的事情?
如何看待奧巴馬在《科學》雜誌發表能源方面文章?
在道德上廣島原子彈受害者是否有足夠的底氣指責奧巴馬?

TAG:歷史 | 美國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