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綠營執政者為何不把大陸北方話為基礎的「國語」廢除以割裂和大陸的語言認同?

民族認同最基本的就是文化認同,而語言、文字、生活習慣、思想等都是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綠營為何還不把國語改成台語?這樣可以向香港學習,香港很多人鼓吹粵語與普通話的對立來實現獨立的願望,那麼台灣廢除國語豈不是更可以減少和大陸的認同感嗎?綠營不這麼做是傻嗎?


有幾點原因吧:

第一,由於歷史原因,國語的地位在台灣已經很穩固,而不是很多人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能說閩南語的許多青年,都是要夾雜著國語才可以。因此國語在台灣是通用語(lingua franca)。和香港不同的是,香港回歸前粵語早已成為主流的語言,也成為了不同方言區的中國人,甚至不同種族人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 而在台灣,閩南語完全不具備這種條件。因此把閩南語作為國語,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的。可以想想民進黨不能流利地講閩南話的官員有多少。

第二,目前全世界講中文的地區,都使用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書面語。香港雖然通行粵語,但官方用的中文書面語和大陸台灣都是一套系統。政府也用這一套書面語書寫官方文件,學校里教的也是這一套書面語,學習的也是朱自清、老舍、魯迅等人的文學作品。因此台灣就算把閩南話作為國語,也不太可能把閩南話做書面語。因為閩南話書面語遠沒有粵語書面語普及,連粵語都不具備書面語的地位,何談閩南話。現行的這套書面語系統在台灣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基本上不可能去取代。

第三,台灣境內閩南話也有不同的口音。台灣的閩南話是漳州腔和泉州腔的混合體,而南部和北部的口音和用詞也略有差別。北部偏泉州腔,南部偏漳州腔。

因此,如果要推廣閩南話,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就算現在開始計劃推廣,也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那可不可能書面語保持不變,定閩南話作為口頭的交流語言呢?

基本上也不可能。與粵語不同,閩南話有大量的文白異讀。香港的學校可以用粵語字音朗讀和學習書面語,因為粵語的異讀很少,大多數字都只有唯一的一個讀音。而閩南話的文白異讀現象十分普遍,如果學校需要用閩南語教授書面語,是否有老師能夠掌握閩南話里漢字所有的讀音?學生學習壓力是否會增大?

就台灣目前的語言環境來看,定閩南話為國語的阻力非常大。主要原因是現行的書面語無法捨棄、用閩南話教授書面語不可行、年輕一輩的閩南語水平較低。

台灣想要擺脫中國的枷鎖,但語言上是怎麼都脫不了的。

之前看了台灣的一則新聞,說台北捷運要加閩南語報站,把「小巨蛋」念成xiao gu dan , 然後民眾反應聽不懂。

之後還有記者街頭採訪,民眾說閩南語沒法讀小巨蛋,閩南話根本不說蛋,都說卵。還有受訪者提供了好幾個版本,「大粒卵」什麼的。

相比之下,香港已經將書面語融入了粵語的語音系統。香港人自然不會認為漢字沒法用粵語念出來。

我當時就想,台灣的閩南語要完。要不是現在政府用一些措施進行保護的話,真的已完。

更何況台灣還有很多客家人、原住民和外省人。


因為語言文字和政治本來就是兩回事

新加坡用簡體字,漢語拼音,甚至語言規範也全面向中國大陸靠攏。然而人家政治上還不是照樣不認同中國大陸。

美國獨立的時候也沒說為了割裂和英國的語言認同,把國語定為印第安語。


閩南語,在台獨眼中,頂多就是一枚棋子,而無法作為棋手出現在台灣。想想有多少人會說閩南語,再想想多少人會說國語就明白了。

廢除國語,無非有以下選擇:

1、閩南語(陳水扁搞過);

2、客家話(沒多少可能性);

3、原住民語言(真正的本土化);

4、日語(曾經的殖民地);

5、英語(國際通用)。


很簡單,台獨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語言與文字要一致,改語言就得改文字。

陳水扁當初做過,成立創建台灣字的學術單位,花了大把人民納稅錢,不了了之,最後關門大吉。

以下那奇怪的符號就是所謂「台灣字」,看了就噁。

重點是: 沒人在屌這種字。誰理你啊?

幾乎所有的書籍,都是以國語漢字為基礎寫作的。

所有學門的教學與教材,也是以國語漢字為基礎。

要改文字,談何容易?

當然也有人以漢字為基礎,發明閩南語發音的詞彙,就像香港的廣東話文字。

然而,一般人真正會用到的,就那幾個字。

再者,台灣至少有四種主要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

因而,所謂「台語是閩南語」的說法,對其他族群不公平。

政府既然規定了國語為跨族群的語言,所謂台語其實就是國語才正確。

這裡有不少台灣人,誰看過用台語發音來寫字的?

極少。

就像陳水扁的名言: 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企圖想改語言與文字的台獨,大部分台灣人基本不鳥的,太閒才去動那腦筋。


香港當然可以鼓吹粵語,因為香港粵語通行,你把香港特有的粵語和英語雜糅的語言命名成「港語」都行,這樣還能跟大陸廣府的粵語相區別,更能代表香港,這是做得到的。大家都覺得吼,都資磁。

可是在台灣,就算閩南語被包裝成了「台語」,它也不能代表台灣。台灣還有15%的客家人,17%的外省人,1%的原住民。他們根本就對所謂「台語」沒什麼感情。這些人即便在政治立場上是鐵杆深綠台獨,他們也一樣不會支持所謂「台語」,因為河洛人的閩南語根本就跟他們毫無關係。鬧獨立的結果如果是被河洛人「統一」,那還不如找個實力強一點的宗主,台灣這幫深綠,望之不似人君。

特別是這其中的客家人,深綠如果強推閩南話(所謂「台語」)做標準語,這群人鐵定會掀桌。那時候台灣河洛人獨立建國,畫面太美實在沒法看。

退一萬步說,就算強推閩南話成功,也並不能達到隔斷兩岸文化語言認同的效果。畢竟大陸的閩南話人口要遠超台灣人口總數。陳水扁當年大力鼓吹閩南話,說這是台灣人「媽媽的語言」,李敖揶揄他:台灣有2000萬人,對面大陸說閩南話的有4000萬,媽媽的語言說來說去是「他媽的語言」。

如果真的想要跟大陸在語言文化上一刀兩斷,倒不如全島學習某種原住民語言。南島語系的語言大陸幾乎沒有,文化聯繫更是無從談起。到時候深綠鐵杆獨的小將老將們就真的可以高呼美麗的福爾摩撒美麗的島,萬歲三唱自己就是這個島從古至今獨一無二的主人。可惜那些原住民比起綠和藍,大概更喜歡紅(大霧)。

想要取消官話的通用地位,英文都比閩南話更靠譜,但是對岸從「總統」開始英文就很「蔡」,去給人弔喪拽英文還把人家國名拽錯了,用英語這招怕是也行不通了(笑)。

倒不如大家以後都用日語,就是不知道「古今台外」用日語該怎麼說。


經常看謝龍介念打油詩你就知道原因了,閩南語說的再溜,有些詞就得用國語講出來,因為沒有對應的閩南語,所以不好改。真想改的話日語或者自己造一套語言出來


閩南語也是中國地方方言的一種。


台灣的幾乎所有語種和族群都是大陸去的,國語就是普通話,台語就是閩南話,民進黨看不上原住民,他們一拍腦門,大悟到:那隻能講日語了≥﹏≤


唯一的一條路就是使用日語作為官方語言了


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看的一個視頻。

建國初的時候,民國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上講英文,然後到中方代表發言,痛罵民國代表連自己的中文都不會講了嗎。


我是台灣人

這類的問題我想過,但是我不會認為要廢除普通話改閩南話,我是支持直接把主流語言改成英語的。就像新加坡一樣。

原因是,我覺要改成閩南話為主語困難很大而且被接受度不高出路也會變窄,但以普通話為主語就跳脫不出中華圈。我會欣賞且喜歡中華文化,但不是很認同現在中國大陸的許多價值觀及思想,觀察兩岸的互動結果讓我覺得並不可靠也無法信賴。

主語改成英語,不但易學且更能打入歐美等國家市場,畢竟英語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主語為英語出路也一定會更廣,即使講話會有口音但寫的字及文法彼此了解就無礙溝通,對於台灣人的世界觀培養會更有幫助。而普通話,我並不排斥當第二語言,也不排斥學中文用簡體字或學其它國家語言,畢竟也是都是多條選擇的路,實用為上。

以上是我的想法,可能又有人會覺我沒血沒淚不認祖宗什麼的,不過我也不在乎,只是覺這對台灣能發展的路及台灣人能多賺錢的機會會更有幫助。


新加坡不也是講國語的嗎?

那又怎麼樣?


用一門新語言取代母語,花費的人力物力非常大,如果最後還是使用一門中國的方言,真的沒有必要。加上閩南話在世界上的流行程度遠遠不及普通話和廣東話,強制推行閩南話教育對於台灣人的未來也沒有太大好處。至於將台灣的母語改成英語或者日語,參考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強制推行日語教育的情況,社會成本極大,而且收效也確實不是很好。事實上,除非新造一門台語,不然即使改變了語言,最後的結果也只是將台灣推向另一個文化圈,而不可能培養出所謂獨立意識……


語言不是重點,文字才是。


給PLA動手的借口,你以為各種營傻么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已經在推行普通話了,也就是當時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為基礎的,和今天的普通話差不多。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