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釜山行》中,流浪漢的角色起什麼作用?


談談我對電影《釜山行》的看法吧。老實說,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並不是男主人公孔劉,而是那個髒亂不堪的流浪漢。不知道為什麼從他剛擠上火車就覺得他會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躲在角落喃喃自語,那個時候認為他應該知道些什麼,就像《流感》中的老人一樣,然而情節卻不是這樣發展的,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期待著,流浪漢或許在某個時候可以解救眾人,可是,他卻在保護孕婦和小女孩中退場了,其實,一開始的我是不解的,我不能明白這樣一個人物的刻畫,他的用意在哪裡。那麼多的主人公在面臨危險時還要照顧到他,我甚至覺得這是一個多餘的人物,但靜下心思考,你會發現這個流浪漢有著眾多的意義啊。

他是底層人民的代表,他揭露了這個時代中底層人民可憐之處。當他們被要求趕去別的車廂,所有人都是拒絕的,他們認為這不可理喻,他們在反抗,可是流浪漢卻一言不發地徑直離開。因為他早已習慣了人們的冷眼相待,並習以為常的接受了。包括偷聽到男主人公打電話也是因為他那時躲在角落裡,然而之所以躲在角落裡,是因為他害怕人們會發現他,將他趕走。這樣的細節刻畫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可以體現。

並且與主人公不同的地方是他從始至終都是十分善良的。剛開始他就用衣服救了孔劉,可是不要忘記,前一秒他讓孔劉帶他一起逃跑的時候,孔劉是拒絕了他的,最重要的是,危難時分晚了一秒可能自己的生命都會有危險,但依舊選擇救孔劉。這個環節對孔劉性格的轉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發現流浪漢其實是膽小的,很多地方你會覺得他有些唯唯諾諾,但是,他最後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孕婦和小朋友,這也與他一直被人們救助著有關,以至於最後他才有那麼大的勇氣去救助他人。

這部電影中值得喜愛的人物還有很多很多,儘管他的結局並不是那麼大團圓,但我認為其中也體現了很多人性之善的地方,而不是人性之惡。


 韓國電影釜山行近日比較火,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人性的一面,影片中的流浪者很是顯眼,為什麼要設立流浪者這個角色?下面具體了解下。

  首先呢,很多電影中都會採取一種類似於寫作的側面烘托及渲染的手法,比如添加某段劇情、添加某個角色,可能看似毫無作用,但確實在其中某處發揮著他應有的作用,至於流浪漢,我個人從電影中看出其三種身份作用。

  第一種看法是,首先在本影片中,我大概數了一下流浪漢出現的節點:

 1.列車的廁所里 2.男主偷偷打電話的車廂 3.男主帶女兒逃亡的東出口處 4.與女主(如果不矛盾我覺得本作女主為孕婦)一同逃上列車的時候 5.之後一直在隨著主角團隊的逃亡路上,直到最後為了救女主和男主的女兒而犧牲自己。

  基本上從這五處不難看出,這一角色也可以規劃為主角團隊的一份子,並且起到了推動電影發展的作用,並且其行為舉止和表現與整部電影的旋律為同一條線。首先出現的慌張,正是劇情節奏的起點,突發的災難,與突然出現且行為怪異的流浪漢;

  其次是他為了尋求自己的生路,從男主那裡得知的逃亡路線且隨其前行,此時電影中的人際關係正處於矛盾初期,各自為己的自私階段,流浪漢的自私和電影旋律的自私表現一致;

  之後劇情開始轉變,男主的自私性格也漸漸被女兒和壯漢男所影響,開始不那麼自私,開始為別人著想,而流浪漢此時正是跟隨著男主腳步的,其內心也一定已經產生波瀾,電影的旋律也開始變的緩和,善良的內心開始展現;

  到最後,流浪漢犧牲,正是電影高潮來臨的時機,一個落魄無助且自私的人也開始迸發出內心人性的光輝,雖然也是為了主角光環的必要犧牲,但此時電影對於人性的剖析已經足夠深刻了。

  如此可見,我認為流浪漢本身的存在就是電影主旋律的一條重要線索,其對於劇情的推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第二種看法是,本作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分別映襯著社會中不同級別的人群:

  男主和女兒一組,為社會上層成功人士的寫照,這種人儘管自私,但因為家庭等因素還保持著自己內心的良知,只是為了生存而懂得捨棄和選擇自私;

  壯漢和孕婦一組,為社會中層善良人群的寫照,這種人偏為勇敢善良,已經歷過某種程度的社會生活,懂得生活的不易,且能體恤別人的辛酸,是富有正義感的一類人;

  棒球男和小女友一組,為尚未步入社會的一類年輕人,涉世未深不懂很多大道理,甚至面臨親友的感染還不忍心傷害他們,這種人內心普遍善良純真,且不夠果敢堅決;

  而反觀流浪漢,重點地說,是社會最底層一類人的寫照,無業無家,沒有任何資本,從電影中不難看出,流浪漢開始便被人瞧不起,前中期全程都是被人保護的狀態,沒有作戰能力,甚至總是弄出差錯險些喪命,直到最後一刻才有勇氣站出來保護別人,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對這類人群的完整展現。

  當然電影中還有其他配角,如隨波逐流不能堅持自己的列車員,為了別人盡心儘力卻保不住性命的列車長,其實都在烘托那最可惡的「反派」角色,從電影初一直自私到尾,有人可能早想砍死他了,但不得不說,這幾類人的描述,正是這個社會中所存在的人群的真實寫照,各類人混合在一起,面臨危險時會發生什麼、會做出什麼,都是導演和編劇想展現給觀眾且引起觀眾反思的。至於流浪漢在這一種觀點裡的作用,可能就是為了表現出社會底層人群在面臨災難時的所作所為。

  第三種看法是,也是我覺得有可能最貼近導演實際想法的一種,就是流浪漢就是隨便被加進主角團隊來拖後腿的,沒有啥實際作用…


他是為了對比那個反派常務大叔的。

骯髒貧窮的乞丐,用身體擋住了喪屍救了孕婦和小女孩。

西裝革履的眼鏡高管,一次次推出別人的身體來救自己。

高下立見。


原先很懦弱很膽小,最後奮起反抗主動犧牲自我的典型角色。


就是不管那個階層的人,在生死面前都是平等的,和那個公交車司機形成鮮明的對比,衣冠楚楚光鮮亮麗的人也可能內心黑暗骯髒自私至極,而外表骯髒的人內心卻可能善良無私。


1.反襯與烘托。

2.增加人物多樣性。

3.階段性救主角的犧牲品。


推薦閱讀:

不想當明星的服務員不是好家教
王寶強現在發家致富了,他身上的鄉土氣息會不會消失?
怎樣的電影才算是電影化的電影?怎樣的是純電影文藝?
如果現在一個青年導演也以塔可夫斯基的手法拍攝電影,會不會成功?
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飛向太空》(又名索拉里斯)中多次出現的畫作The Hunters in the Snow有什麼寓意?

TAG:電影 | 調查類問題 | 導演 | 殭屍電影 | 釜山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