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犯罪學理論或者案例中,性別會不會影響犯罪手法或者犯罪方式呢?

在美劇犯罪心理中,側寫員們常常能通過犯罪手法等側寫出疑犯的性別等。我想知道在真正的犯罪學中,性別不同會不會影響犯罪手法等,或者男女疑犯有什麼區別?犯罪比例大概是多少?

或者有關犯罪學中的gender問題有什麼想說的?


感謝邀請,最近身體不好,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4年的犯罪數據統計,全美國境內,大約90%的成年暴力罪犯是男性。根據這一數據,是不是可以確定性別會產生影響呢?

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此數據只能說明「成年」「暴力類型」犯罪,並且數據基於美國,我們已知的犯罪類型並不僅僅止於暴力類型。

個人的觀點,如果全部類型犯罪平均下來,男女比例真的沒有什麼差別,或者說差別不大,男性比女性高一點點。例如,中國和印度的性犯罪主體基本都是男性,而北歐一些國家的性犯罪主體卻呈現女性為主的態勢,並且男性受害者的數量在逐年增加。

那麼擴大來說,性別會不會影響?廣義上講,會,但是狹義上來說,並不影響。因為真正影響犯罪種種變數的內在原因,是各種激素,而不是廣義的性別。我們已知的可以對犯罪行為產生不同影響的激素有以下幾種:

1. 多巴胺

2. 去甲腎上腺素

3. 5-羥色胺

4.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5. 糖皮質激素

6. 雄性激素

7. 雌性激素

請注意6與7,首先是雄性激素,

Dabbs, Carr, Frady, Riad, 1995; Meloy 1992 研究懷疑雄性激素與侵犯、暴力等行為有緊密聯繫。

Valzeli 1981 通過動物研究表明,雄性激素與攻擊之間的關係和保衛領地、爭奪配偶和食物有關。

Archer 1995;Olweus 1988 通過研究表明,激素水平與攻擊息息相關,尤其是在青春期和青年期。

其次是雌性激素,

Chatz, 1972; Laschet, 1972; Meloy, 1992 研究表明服用抗雄性激素藥物或者雌性激素可以減少侵犯行為。

Ginsburg Carter, 1987 研究表明女囚的攻擊行為多出現在經前階段。

看過這些研究之後,可以發現是雙向的,也就是說目前的研究無法確定雄性和雌性激素對犯罪行為的影響到底哪個更強一點。

Gender這個詞下包含的眾多因素中也會有可以影響犯罪行為的變數,比如體型和力量。成年人的犯罪行為與這些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只能說大概,男性比女性更加強壯,力量更加飽滿,但不是絕對的,因為還是會有肌肉蘿莉和女拳皇,女運動員做參照物和普通男性對比。

所以全種類犯罪的比例,男女是很接近的,細分種類的犯罪行為,性別上的百分比會出現偏差。

回答簡單,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般來說男性犯罪比例高於女性;成人高於老年人和青少年;不過在特殊環境和情況下需適實際而定;不過現在女性犯罪比例呈上升趨勢,而且手段和方法也成暴利趨勢;男性和女性犯罪在犯罪方式和手法等方面略有不同,而且有的更講究技巧,或很直接的動機或目的,不是單純的因素和特點所能決定的,有些呢也往往是脅從或這被害人的情況產生的犯罪心理和行為。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一些案件或例子,其實是被加工過的,實際當中的往往比較長時間的忍耐或潛伏期比較長女性而言;犯罪心理測寫其實是根據實施人的現場痕迹、行為特點等作為依據進行推斷出他的輪廓,如動機、特點、屬性等;現實中有的很簡單,有的也會被掛起來的(行話,指沒有破的案子)。我前段時間寫了-南大碎屍案的分析,還沒有寫完,稍後應該會繼續寫,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寫些犯罪心理方面的東東跟大家分享和探討!謝謝!


是。會有影響。

沒記錯的話男性犯罪率高於女性。因為遇到挫折與壓力,男性更傾向於向外界發泄出去,而女性的這種衝動往往少很多。在中國大概是男性80%女性20%,德國女性24%,美國30%,不過這些資料普遍來源於08年以前,僅做參考。

但是事實上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女性低,長時間的挫折更容易形成變態人格,而女性嘛,同樣的情境下要麼扛下來了要麼瘋了,有幸變異的真的很少~而且作案的手法跟性別的關係是很!大!的!注意是很!大!的!

一般的犯罪手法中,雖然基本上是男性作案比例大於女性,但是女性犯罪比較多的類型也是有的,比如我國常見的是財產型犯罪,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參見羅大華犯罪心理學第五版p244倒數第六行)。

讓我記憶最深的女性出彩的犯罪手法大概就是投毒了(當然投毒並不是女性的專利,只能說當一個女人企圖謀殺,毒藥會是她優先考慮的選擇)。它的興起要從1988.5.9被判處謀殺罪的斯黛拉·尼克爾開始說,這位可愛的女士為了當時17.5w美元的保險,用含有氰化鈉的特效藥膠囊幹掉了她的丈夫。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於製造恐慌而被判謀殺罪的人。

而最讓我喜愛的女性投毒者其實是亞拉巴馬州安尼斯頓的沃德雷·瑪麗·海雷。1975.6.11她毒殺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醫生們把死亡原因歸為傳染性肝炎),兩年後她毒殺了她的母親,再過了兩年她險些成功毒殺了她的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因被指控謀殺女兒,她失蹤了,失蹤前她帶走了她婆婆(第一任丈夫的母親)的性命,死因同上。1981年6月,她被判終身監禁並加20年。但在1987年2月19號監獄允許給她3天假期時,她失蹤了。七天後一個猛烈的風暴天,人們在離她出生地不到一里的一所房子的後門廊里發現了她。53歲的她最後死於體溫過低和暴露在外。(也許因為她已經沒有資本去騙人了,所以最終不願悶死在監獄裡的她選擇了死亡。當然這些僅是猜測~)

關於投毒的這兩位女士的資料來源於 動機剖析 p125-p136,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去找來讀一讀。總之男女由於生理心理上的差異,造成的表達方式與結果也會大大不同,不過這也要考慮社會家庭環境與遭遇等各方面的因素了,一概而論太過不嚴謹,畢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星球,要想通過男女來分類,真的是太!難!了!

希望能幫到忙吧,嘛,就這樣~


呃…感謝邀請。出門時看到郵箱的消息還不太確定,吃完早飯後打開知乎認真看了下,大概是我的一句話介紹里提到自己鍾愛犯罪心理學,只是業餘愛好並非專業,被邀請有些惶恐,就以業餘的眼光和我所見識的說說這個問題。 性別不同會不會影響犯罪手法,答案是肯定的。 舉證看過的犯罪心理學教程中提過的兩個問題:

1,在數量上,女性犯罪遠遠少於男性犯罪。

2,在我國,近年來女性犯罪的上升趨勢已經不容忽視,並且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3,一般情況下,在男女共犯中,女性往往處於被動和從屬地位。

綜上所述,男性犯罪要高於女性,但女性犯罪正在增長,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超過了男性。 而在男性犯罪中,年齡對犯罪的影響很大,14歲以下[少年時期,生理髮育不成熟,知識和見識都不夠,處於被父母保護的階段],60歲以上[老年階段]的犯罪率最低;14-17歲,18-25歲[青少年時期,有一定自我保護能力,性衝動,或不小心接觸毒品,自控能力差,對金錢的需要是青少年犯罪的最大誘因]是犯罪高發年齡[別問我為什麼不直接說14-25歲,17-18歲難道不是高發年齡?];而中年男性犯罪大多是因為金錢或者權利,比如貪污。

促使女性犯罪的原因包括拜金,遭受家暴,夫妻婚姻不和睦[丈夫有外遇]等,利用自己身為女性的的有利條件降低他人對自己的防備,從而進行誘拐婦女和兒童。 女性單獨作案率低於男性單獨作案率,男女共同作案中女性更多處於被動犯罪。


推薦一本書,叫我在fbi的二十年,挺好的,小說心理罪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感覺整體上來說,男性犯罪多於女性,特別是暴力犯罪以及變態殺人狂之類的,人身類以及性犯罪都是男性居多,女性財產類詐騙之類的多一點。


感謝邀請(?′ω`?)

在某個電視劇播出時看的小說,才開始對這個產生了獵奇心理…沒錯,就是邊害怕邊忍不住想看!再次感謝邀請,我也說不上什麼專業的東西,大概總結一下我知道的案例吧~

答案是,和性別有關,關係挺大。

以往看到的手法特別殘忍血腥,極其變態的犯罪現場大多為男性犯案 ;他們力量大野心強,有能力實施,一般的簡單殺人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無法收手…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男生受到打擊和委屈神馬大多都憋著吧,不哭不鬧,情緒得不到宣洩,過度壓抑沒人開導,久而久之要麼身體慢慢變很差要麼變變態吧,身體和心理至少有一個病態(`Δ′)!

女生一般不爽了直接哭死,哭一半累了睡著在醒來什麼傷痛都能減半…再加上逛逛街買買買,so 想變態也難~

女性我只聽說過一個,是用腦精密策劃,設陷阱等你進入然後,毒死你………………


謝邀。

但是非犯罪心理學專業或研讀過犯罪心理學的書籍,因此從理論上不清楚。

個人感覺會受到性別的影響,比如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往往是不同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因長期積攢的矛盾爆發而殺人,男性可能更容易因衝突或衝動暴起殺人。從生理的角度說,女性一般的力氣或其他方面弱於男性,因此在殺人現場通過分析死者生前搏鬥場面可能推斷出兇手的力氣,身高,甚至習慣,比如左撇子等,因此我覺得會受影響。


其實同學如果你真想看學術方面分析的知網上就有一堆……

然後我的答案是:是。

統計的結果是男性犯罪率要高於女性,男性殺人更喜歡採用暴力方式,而女性更喜歡採用投毒等方式。

在具體到事例上,譬如對於吸毒的人來說,當他們負擔不起這個費用後,男性會傾向於偷竊、搶劫來籌錢,女性會傾向於賣淫等方式籌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性侵案中性侵者和被害者雙方都有過錯」的這種言論?
如何看待《美國田園下的罪惡》這部影片?
當年美國的鮮花食人魔案件是真的嗎?
各國在應對有人質在手的劫匪時,理念和執行上有何不同?
怎樣學習變態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學?

TAG:性別 | 犯罪心理學 | 犯罪心理美劇 | 犯罪學 | 犯罪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