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不能來個大神解釋一下這個細思恐極的故事,實在想不通啊?


我按照自己理解嘗試解釋一下,不對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大家指正。

這個故事按照寫作順序分為6段,第一段是「遊樂園照片」,第二段是「家暴」,第三段是「暴風雨後」、「自衛殺人」,第四段是「父親沒死」,第五段是「家暴重複」,第六段是「殺人」。

第一段略過。

第二段,酒鬼父親習慣回家後對母親實施家暴,母親為了避免孩子心理受到創傷會把孩子藏到柜子里,「每次都是爸爸把我從衣櫃里抱出來」說明每到此時母親可能已經被打得動不了或者喪失意識。

第三段,一反常態這次是母親把主人公抱出來,「爸爸要出遠門了,要很久時間」說明爸爸可能已被殺死,並且一定是剛才死在家裡,不然之前母親不會把主人公抱進柜子里——這是酒鬼父親回來母親才會有的舉動。同時死亡母親一定知道,母親撒了謊。

第四段,爸爸沒死,「爸爸回來的時候,還是熟悉的渾身酒氣」,如果是死人,看見鬼可以理解,能聞到鬼身上的「酒氣」嗎?應該不能,說明母親沒有能夠殺死爸爸,而爸爸沒死相對應的結果就是母親死了或因「殺人」進了監獄,酒鬼父親回來母親沒有把主人公藏進柜子里說明此時母親一定不在家裡(或者第二可能請參考最後一段),考慮涉及自衛相關法律母親不會進監獄,所以有可能是死了,並且是父親殺的。「那張臉看起來熟悉又陌生」,有可能因為帶著淫蕩的表情,父親性侵了兒子。

第五段,母親再也不藏主人公也可以推斷母親可能已經死了,「媽媽會幫爸爸一起找我」—主人公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即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感導致將對母親的情感投射到父親身上,父親成了「父、母」一體,而主人公每次被父親找到的結果無非是受虐或遭受性侵。「主人公」他懷疑酒里有力量,給予父親加害別人的能力,「出於好奇」,開始嘗試接觸酒。

第六段,因為第五段「沒有關櫃門」,所以聞到了酒鬼父親身上的酒氣,主人公「感覺爸爸媽媽回來了」(父母一體)。此時可以想像酒鬼父親到家後會重複以前的施暴,而主人公想帶著父母去遊樂園,小孩怎麼能夠帶著大人去遊樂園,而且酒鬼父親會答應嗎?只有殺了父親,讓父親、母親、我一體才可以做到。

————第二、三種解釋( 分割線) —— ——

第二種解釋:第一種解釋中,從第四段開始也可以解釋為母親因長期家暴失常,或和酒鬼父親達成某種妥協導致不再藏主人公,妥協就是同意酒鬼父親性侵主人公,並且從第五段開始父親和母親開始一同出去喝酒,對應最後一段的結局是主人公殺了父母,帶著他們的鬼魂去遊樂園。

第三種解釋:文中的第一人稱小孩在遊樂園時已經去世,整體故事發展以一個鬼魂的視角來描述,這個解釋到後面可以講通但略過牽強,故省略。

——第四種解釋(人格分裂)分割線——

簡單來說,主人公和父母去遊樂場玩,因事故父母死在遊樂場而自己存活下來,導致自己的寄託始終存在於當年的遊樂場里,並且精神狀況逐漸惡化導致精神分裂,父、母、幼年自己的人格上身,一人分飾四角(包括成年本體),無縫切換且自身察覺不到。在心理學中,「遊樂場」和「衣櫃」都有逃避現實的隱喻,所以通常也用「出櫃」這個詞來表示同性戀愛的對外公開。

從第一段「從記事起,我就喜歡窩在這個衣櫃里」可以推出那場遊樂場事故可能導致了主人公部分失憶,並且記憶停滯,(或者理解為逃避現實)始終認為自己還是那個遊樂場的小孩,而主人公此時可能已經成年(爸爸回來的時候....那張臉看起來熟悉又陌生—因為那是主人公自己的臉)。

主人公的「父」人格和本體都酗酒,「父」人格是喝酒後才會產生的,這也可以解釋故事中父親出現總是會「帶著酒氣」。「母」人格代表著抵制酗酒行為,「子」人格是弱勢項,「酒氣讓我皺眉」代表著「子」人格也對酗酒覺得反感但因人格相比其他兩者相對弱勢,無能為力,同時加上無記憶的本體,四種人格作無縫切換。每當主人公喝完酒「父」人格即將出現的時候,會立刻切換到「母」人格想要保護「子」,協助「子」(其實就是本體的無意識行為)進入柜子躲起來關上櫃門,然後再切換到無意識本體打開櫃門出來,迅速在「父」、「母」、「子」本體間切換進行爭吵、打鬥、爬進柜子切換「子」人格害怕、想念遊樂園、再爬出去爭吵、打鬥。

「每次都是爸爸把我從衣櫃里抱出來」可以看出每次內鬥的勝利者都是「父」人格,這也寓意著「酗酒」行為的延續,直到有一天「把我抱出來的是媽媽,她告訴我爸爸要出遠門了,要很久的時間」——這裡一種解釋是本體想要戒酒完成自我救贖,同時藉助「母」人格的幫助在這次內鬥中獲得勝利,「父」人格和酗酒行為被暫時壓制;也可以解釋為家裡已經沒有庫存的酒,本體也沒錢再去買酒,沒有酒,「父」人格就不會出現,「母」人格和「子」人格暫時就見不到「父」人格。

想不到「父」人格還是回來了——本體耐不住酒癮,終究再次酗酒/出去搞到了酒,至於他是怎麼搞到的暫且不討論。「那張臉熟悉又陌生」——醉酒後/回來後無意中照了鏡子,本來此時人格是「父」人格,但是和照片里的「父親」不是一個人——這就是「熟悉又陌生」的原因,因為那是「本體的臉」!

「媽媽再也不把我往衣櫃里藏了」,「母」人格被徹底擊敗,戒酒無望,「我只好自己藏進去」——「子」人格開始自己抵制酗酒行為,「媽媽會幫著爸爸一起找我」——父人格擊敗母人格後,母人格作為本體分裂出的三大人格之一不會立即消失,此時父人格和母人格開始以「父」人格為主體進行融合,即縱容酗酒行為,因為融合,「母」人格也開始接觸到酒,這是一個關鍵點,最後再講。

「我已經厭煩了總是被找到,便想玩點新花樣」可能代表著對人格間意見不統一的厭煩,即傾向於父、母、子三個人格的意見統一,這也是貫穿整個故事大的趨勢,所以「子」人格開始去偷喝酒,「發現酒是這麼好喝的東西」——這點比較關鍵,一個小孩,而且是第一次喝酒會覺得酒好喝嗎,而且之前對酒氣是「皺眉」的——這只是本體對於酒的直觀感受罷了。「難得的沒有關櫃門」——四種人格已經全部接觸到酒,沒有了對酗酒行為逃避的傾向,所以已經沒有必要關櫃門,這裡也預示了最後一段三種人格加上本體人格的統一。

「當聞到那股熟悉的酒氣的時候,我感覺到爸爸媽媽回來了,不如就帶著他們一起去遊樂園吧。」——母親一直都在,甚至還幫父親找自己,為什麼說「母親」回來了?我認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是本體所說,因為父、母人格已經融合,所以說「回來」就是「他們一起回來」。他感覺到了父、母人格在自己身上的統一,所以才能以「小孩帶著大人去遊樂園」這種說話口吻,「父」、「母」的人格是沒重量的,所以「我」(本體)才能帶著他們一起去遊樂園,回到自己一直走不出來的那個地方。

「酒」在這篇故事裡是一把撮合人格統一的鑰匙。


謝邀。

不是大神,不敢當。

故事梗概:作者從小就是深櫃婊,媽媽直男癌所以不許作者出櫃,但爸爸思想開化鼓勵孩子出櫃。後來,爸爸因為受不了媽媽的直男癌,離家出走,媽媽頓悟,決定接受孩子出櫃,但孩子從小被媽媽嚇怕了,依然不敢出櫃。終於有一天,作者趁著酒勁出櫃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一個直男癌的家長是多麼細思恐極啊!


我感覺是他爸酗酒後打他媽,他媽每次都把他藏到柜子里。後來他媽在酒里下毒,爸爸死了,鬼魂來看他,他好奇嘗了酒也死了~~~


首先,知乎不是百度知道

然後,這個我覺得挺好理解的吧,多看點這樣的腦殘故事有規律的

他爹是個酒鬼,每次回來都要打人,他媽為了保護他把他藏到柜子里,他爹打完他媽爽了之後再把他抱出來,有一次他爹不知怎麼掛了,他媽就把他抱出來並且再也不往柜子里塞了,而他爹的鬼魂沒事就過來看看他,後來他喝酒,他媽發現他也是酒鬼潛質,於是幹掉了他

大概如此


多年前的一天,陽光明媚。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可愛的兒子來到城市遊樂園,他們在那裡拍了一張合照,照片中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不幸的是,接下來的過山車發生事故,兒子喪生。父母將兒子的骨灰和相片保存了起來,常常思念。後來,父親也與兒子走到了一起。


第一段寫的是一家三口幸福生活

第二段可以看出母親有了外遇被父親發現,父親因此酗酒家暴,母親才會把兒子藏在衣櫃

第三段一反常態是母親把兒子抱出衣櫃,再有父親要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可以推斷母親自衛殺了父親

第四段父親的臉既陌生又熟悉,得知母親已經和外遇結婚

第五段兒子自己藏進衣櫃,因為他不接受後爸,懷念曾經的幸福生活

第六段「酒氣」「遊樂園」,兒子希望家人在地獄團聚,企圖放火燒死一家三口


『從記事起』說明我已經死了

『外面再吵』說明爸媽還活著,有矛盾

『爸爸出遠門,要很久時間』和『其實也沒那麼久』說明這個時候爸爸已經死了

『那張臉熟悉而陌生』說明爸爸死後的照片擺在柜子里

『熟悉的酒氣』這時候他的爸爸媽媽應該都死了

有時候這種推理有點咬文嚼字的感覺這是我能給出腦力範圍之內的答案了,確實沒有自己想像的驚悚,可能一開始我就死了的,之後一系列的自訴就是爸爸媽媽不斷爭吵,最後都死了的事,但是那個我喝了酒那個細節還是不能理解,知道每件事都不是只有一個答案,謝謝乎友們的熱心回答,給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思考這件事的過程就是我最大的恐懼,有人問過為什麼喜歡這種恐怖故事,我只是覺得有害怕才有敬畏,其實自己下午百度找答案的時候害怕的要死,哈哈。


假使遊樂園代表父親同時對母親和作者性侵,那麼後來母親把作者放進衣櫃就是保護他不再受父親的傷害,而父親總是把他從衣櫃放出來說明作者依舊在被父親侵犯,後來父親離開回來變陌生可能是被閹割了,由於父親不再會再侵犯作者於是母親也就幫助父親找作者,後來作者喝了酒,想要再去一次遊樂園,就是他準備同時對父親和母親進行性行為。

細思極恐。


推薦閱讀:

變態犯罪心理學測試題 PS:18歲以下者最好在家人的陪同下測試,答案可能會很恐怖?
你在家裡真實遇到的恐怖事件是怎樣的?
你聽過那些本來是鬼故事但是結尾突然反轉為笑話的段子?
陰風陣陣,納涼消暑之【日劇】
國內外有哪些超自然事件呢?

TAG:恐怖 | 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