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看電影不笑,在電影院看電影反而笑?
同一部電影,同一個場景,自己看的時候覺得不好笑,但在電影院看卻覺得很搞笑?這是什麼群體心理?
搞笑的心理學原理是失諧-解困理論。就是你覺得這個事情很不正常,同時你知道為什麼。
舉個例子:你在電視新聞里看到奧巴馬踩了個香蕉皮摔了一跤,或者雖然沒看到香蕉皮,但那個動作顯然是因為踩到了什麼東西,或者被什麼東西絆到了。你會笑,因為這麼個嚴肅的大人物居然摔跤了,還是在電視新聞里,簡直不可能,太不正常了,這就是一件非常失諧的事情。同時你知道原因——踩到了什麼東西,或者被絆到了。
再舉例:奧巴馬突然毫無徵兆地倒下了,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這時有的人會笑,有的人不會笑。會笑的人是因為腦補能力強大,覺得他是站久了腿軟了,或者想跟大家開個玩笑,或者想測試一下保鏢的反應速度。不笑的人是因為完全猜不到原因,於是他就會吃驚但不會笑。
再舉例:奧巴馬突然改口說東北話了,你會笑,因為他居然說東北話了,還是在電視新聞里,簡直不可能,太不正常了,這就是一件非常失諧的事情。同時你知道原因——一定是有人在惡搞,或者他在搞笑呢。但是沒見過惡搞的老人就不覺得搞笑,因為完全搞不懂他說東北話的原因,就只會疑惑而不會笑。
也就是說,要想搞笑,失諧-解困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回到電影。你自己一個人看電影的時候,遇到一個搞笑場景你卻沒笑,一定是這兩個條件有一個沒滿足,要麼你不覺得失諧,要麼搞不懂為什麼。先說不覺得失諧的情況。比如男主角摔了一跤什麼的,你知道這是個喜劇,這種片子老喜歡這麼干,你見多了,再加上男主角演得比較誇張,不真實,你就不覺得失諧了。這種不夠失諧的情況在閱片量大的成年人身上非常普遍,因為見的多了,在演員演得不真實的喜劇里也常見。再說搞不懂的情況。很多國產喜劇往往為了製造搞笑而放棄了合理性,比如推著自行車走,一輛車開過來把自行車前輪給掛走了,推車的人沒動(實際上已經從推車狀態變成了用力抬著車頭的狀態),罵了一句騎上車摔了,觀眾看到這就不能理解了,你都抬著車頭了,說明你知道前輪沒了,怎麼還裝著不知道的樣子繼續騎呢?所以就不會笑。另外,本來很多逗逼行為可以用「因為他是個弱智」或者「他腦子壞掉了」來解釋,但由於演員有表演痕迹,或者氣質上看起來一點不傻,觀眾就不覺得這個人是真傻而是裝傻,那麼逗逼行為也就得不到合理解釋,從而不搞笑了。
但是到了電影院就不一樣了,別的那些看片少的人會覺得失諧,所以他們笑了。生活經驗不豐富的人並不認為某些情節是不合理的,所以就笑了。他們一笑,電影院里莊重肅穆的氣氛就被破壞掉了,原本一臉嚴肅的一幫人突然全笑了,這就產生了失諧,而你迅速猜到了原因——因為銀幕上有逗逼。所以你也笑了。同時由於上述原因,促使你更傾向於認為銀幕上的人物是真傻,所以也就覺得電影搞笑了。
啊,終於扯完了。獨處時你有你自己的波人多時會發生疊加相干
只有我一個人是反過來的嗎。。。
推薦閱讀:
※【缺愛】為什麼小時候的事都忘了,對現在還有影響?潛意識的啟動效應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在北上廣當「蹲族」也不願意回到三四線城?
※愛與失去,哀悼與復原|911事件十五年祭
※中國最兇殘的殺人案是哪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