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同時提高語言及知識的掌握,用外語和中文看書時,更適合用哪個語言讀哪類書?

05.29更新:加了問題(4)基於以上幾點,現在還想儘可能的有效率,又該如何做?

06.10更新:麻煩各位對此話題感興趣的人也能邀請些大牛或有經驗的人來一同探討下。

==============================================================

背景信息:

我的母語是中文,第二語言是英文,目前是在荷蘭(說荷蘭語)上英文課程的大四商科留學生。中文水平不錯,包括基礎文言文,英文水平雅思至少6.5 (2010年),荷蘭語非常基礎。

個人興趣和涉獵較廣泛,包括但不僅限:

音樂(音樂行業、金屬樂、搖滾樂、 Hiphop、Jazz、Blues、純樂器、一些電子、一些民樂、一些RB、一些Funky、一些Soul)

人(心理學)

商業(市場營銷、創業)

人文(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文化等)

互聯網

旅行

政治、經濟、軍事

中國和各國的歷史、傳統、藝術與文化

今天在看朱光潛先生翻譯的德國黑格爾的《美學》一書時,看到他對德語原文辭彙在腳註的一些解釋,讓我想到我自己在學習語言和獲取新知識時的一個很大的疑惑。

問題:

首先,為了獲取*新知識,我用中文讀書當然省時省力,然而,在為了同時增長知識並提高英語(讀寫)能力,在看書時,

(1)*哪類書籍更適合用哪種語言寫的書來讀,中文還是英語?

(2)基於問題(1),如果又想要保證以上兩點,並想要保證對中英文在新知識上都有很好的理解與應用,又該如何做?

(3)如果有哪位有經驗的人,對使用另外一種語言,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或任何一種其它語言在針對問題(1)和(2)有不錯的體會或建議,請問你有哪些覺得比較有意思或深刻的點值得一說?

(4)基於以上幾點,現在還想儘可能的有效率,又該如何做?

具體針對個人和問題的說明:

我在荷蘭讀商科時,所有相關課程都是用英文學的,雖然開始時辛苦些,但是後面對整個學科不管是在用校用英語學習討論、在YouTube上看相關視頻或其它都有很顯而易見的幫助。而在獲取商科相關的中文知識時,還是要學習一下(雖不系統,如我不會去專門找中文版的市場營銷書籍來看以便學習專有辭彙),但是因為實際生活中,在看相關中文的新聞和做碎片化閱讀時,可以學到跟商科課程相關的常用辭彙,所以不是很大的問題。

可是,為了想要能讓自己在更國際化一些的同時,能跟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儘可能沒有語言障礙的,就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聊天或討論,我不知在獲取相關「專業些並系統些的」知識時,*哪類書籍更應該用中文閱讀,而哪些用英文,甚至荷蘭文(指代其它第三語言)?

註:

關於對新舊知識的大概定義

新知識:完全新的領域或之前只有少量的非系統性學習的信息獲取,如碎片化閱讀或少量書籍;

舊知識:已(系統性)學過(如大學專業)

*哪類書籍 是針對我已掌握的新舊知識的程度而言。

為了讓問題本身更清楚,並方便討論,下面提供三個選項:

在獲取新知識時,

1. 直接讀英文原版書籍(的利弊及影響);

2. 先看中文版,再看英文版(的利弊及影響);

3. 或其它方式。

我不確定問題問的意思是否明了,因為背景說得有點冗贅所以怕產生誤導。

歡迎提問及回答!如想修改、改善問題本身,請基於原意。

謝謝。


謝邀。

大致上,我在閱讀吸收知識,且方便選擇語文時,若牽涉到的是我的文化文明社會歷史地理,等等等,無數層面的東西,定是先找我自己的語文,漢語文,所記載書寫的文獻書籍讀物來直接吸收。

而若牽涉到西方文化文明歷史地理社會(勉強將其中也互有差異的 西方,當成一體),則直接用英文;在若更廣面的地區文化文明相關,也多是用英文 -- 這是外文當中,我能最輕易嫻熟使用者,而它又是當今最普遍跨文化文明界線跟國界的人在使用,包納最廣最多知識,也因而是最多角度的語文,故即便非西方相關,只好也要靠它。

「直接」,是關鍵詞。

不同的語言,是直接承載不同人群所在的歷史地理環境社會文化文明各方面的載體,互為表裡。

隔個語言,換個語文來描寫他群的文化文明社會歷史地理等等,會有轉換上的落差,特別是在文化上,就不直接了,會有難進入甚或誤解,包括 以己度人 所生誤解,亦即企圖以我群文化思維的狹隘角度來認知甚或認定,致使要進入他群文化時,有格格不入或認知誤差,等等這方面的問題。是隔個語言,光守住自己的語言,往往會有的問題。另,語言的 學習使用 是絕對分不開的,這點更是要特別指出來。

「格格不入」 -- 對我個人最明顯完整的一例,甚至是不牽涉到一般所謂的文化這個更複雜面的一例:我仍在學時,是大型中型電腦時代,電腦使用尚未普及,當時也未曾修過相關課程,毫無基礎。後來要從基礎學習瞭解電腦的軟硬體包括網路相關的知識概念,對我肯定是新知,好同時拿來跟工作和生活上實際實用搭配互為輔佐時,就明顯發現了這個問題。對於這個源於西方,主要是源於英語國家的東西(當然包括其中的技術跟概念),我先買了幾本中文書來看,要從基礎打起時,發現書中每個字我當然都認識(呃,也有罕用字要查字典,雖是極少數),可居然看不懂,不同的書之間,又有同物異名者(翻譯名稱不同),更添混亂。是在購買了英文相關書籍之後,才能搞通入門,而且是輕易入門。

當然,我也偶會變換語文,用不同的語文,來看我的文化文明歷史社會等等層面,從使用不同語言的人(也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人),獲得他們的角度來看自己;而且也可以在相關紀錄上,於可互作比對處,互作比對,來作進一步確認事實。反過來,亦然。使自己不受限於單一語文,也是不受限於自己或對方的社會文化思維,往往有的單向角度的侷限。

上面除了第三段是有關語言文化互為表裡,還有語言學習跟運用的通則之外,

其它段落多摻入了我個人經驗體會 -- 後面這點是要特別提醒的。

整個供題主參照。


上面幾位說的很好。概括地說,就是在你各種語言都已經可以熟練運用的情況下,選擇與題材最相關的語言,或者原作者所使用的語言。

不過,題主說想要同時提高語言和知識水平。這裡可能就有矛盾——如果語言水平不夠高,再加上新的知識,很可能造成語言和知識兩方面都理解不透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掌握知識的需求比較迫切,就換一種比較熟悉的語言來學習知識;否則,可以先閱讀用這門語言寫成的、題材比較熟悉的文章,把語言能力練好,再用這門語言去學習知識。


謝謝邀請,抱歉回復遲了,見諒。

在閱讀方法論這塊兒,我連半瓶子醋的水平都沒有,壓根沒啥方法可言,所以只說一下自己的習慣,不對或者不好的地方歡迎指正:)

(1)*哪類書籍更適合用哪種語言寫的書來讀,中文還是英語?

我覺得不管哪類,看原文書比較好。看作者寫書的第一語言是什麼:作者一開始用英語寫的, 就看這本書的英語版。起初用漢語寫的,就看漢語版。起初用僧伽羅語寫的,...歡迎來報考北外。如果第一語言是你不懂的一門語言,比如僧伽羅語哈,可以看這本書公認的譯文質量最好的版本、國際普遍認可的版本。

(2)基於問題(1),如果又想要保證以上兩點,並想要保證對中英文在新知識上都有很好的理解與應用,又該如何做?

拿一本中文,一本英文,若干本你還擅長的那種語言的版本,對照著看。

(3)如果有哪位有經驗的人,對使用另外一種語言,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或任何一種其它語言在針對問題(1)和(2)有不錯的體會或建議,請問你有哪些覺得比較有意思或深刻的點值得一說?

我覺得你應該利用你的地理優勢,問問開掛的荷蘭人,如何學會那麼多語言的。或者跟他們多學幾門語言,帥到沒朋友~


(1)*哪類書籍更適合用哪種語言寫的書來讀,中文還是英語?

問了一個荷蘭學霸室友,學國際關係,母語荷蘭語,英語很好,懂些德語和中文。他說,因為荷蘭語語種小,所以很多書他都會看英文翻譯比較好的版本的書。而至於說在用荷蘭語時,如果有必要,他會看一些相關書籍的給初學者看的版本,但依舊是翻譯的版本比較好的(也就是說對其中一些基本定義、概念等要翻譯準確的)。

具體什麼書籍用什麼語言,要分情況討論。比如,如果原著是德語寫的,那麼他就會讀荷蘭語版的,因為荷蘭語和德語相近,而且他懂些德語。大多數情況下他會讀英語的。

再有就是用wikipedia。另外他建議讀原版,只要有條件。

=============通過他的建議,我聯想到了兩點=============

一,因為政治、文化、社會等原因,每一個國家的人對某一些東西的理解或解釋會不一樣,所以在一些信息的描述中可能會有片面性,比如說關於歷史,在荷蘭,聽我室友說,他們的歷史課上也基本沒怎麼提及之前佔領印尼的事情,而印尼是荷蘭之前最大的殖民地。

二,wikipedia上,除了每一種語言對同一詞條解釋的信息量不同,而且準確性也不見此準確,這一點在我荷蘭大學不允許用wikipedia的內容作報告的source可體現。


推薦閱讀:

有 Kindle 沒東西看?這款神器能幫你!
科學的三觀如何被毀及重建?
胡適: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讀《胡適談讀書》
經常丟三落四,使用這11 款工具來進行知識管理吧
Day 1 洛陽:一座千篇一律的城市所能留下的記憶

TAG:閱讀 | 語言 | 知識管理 | 英語學習 | 個人知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