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對「手機控」「低頭族」批評的聲音,該如何反駁這些觀點?
非典型性「手機控」患者文章題目如果改成「深度手機控的自述」或者「一個手機控的狡辯」可能會更吸引眼球。但我做的不是吸引眼球。天生驕傲,不走標題黨路線。
首先聲明,那些在餐桌上大家開開心心吃著飯的時候,自己旁若無人刷著手機的貨,才不算手機控,他們真有病,只是病不在手機,而是情商低,沒治。
自從有了「手機控」這個詞,貌似玩手機成了一種必須偷偷摸摸的事兒,不然會被瞧不起。前段時間學校有一個辯論賽,其中一個辯題是「高校校園wifi覆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其中,反方堅持「弊大於利」是因為wifi覆蓋會因為同學們玩手機而影響學習。正方竟然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駁。呵呵。
換個問題,如果我每天帶一本書,在餐廳等餐的時候、課間、睡覺前拿來看,會有人指責我「書控」嗎?哦,差點忘了,書蟲,貌似是一個褒義詞。
利用碎片化時間,擴大閱讀量,這估計要比隨身帶一本書還要更便捷。快餐式閱讀也是我最不喜歡的,但這只是個人習慣而已,我自己就通過手機讀了《三國演義》的後半本,如果做一個調查,估計會有99%的人選擇在手機閱讀而不是隨身帶一本磚頭厚的書,如果手機閱讀都是淺閱讀、快餐式的閱讀,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我能讀完半本《三國》了。
互聯網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單點,是網路作為一條線將我們連接起來,這樣手機就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我們個人還是原始的單點狀態恐怕這個社會是無法創造今天這樣的繁榮的。
我們再回到那個辯論賽。我通過手機刷微博和知乎豆瓣的時候是在消遣還是學習?
我甚至會懷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文章。這個時代讓人更平等,更自由,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沒有充分的認識到互聯網改變生活,不僅僅是在改變著我們的聊天方式、購物方式更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甚至是通過一種新的方式將我們連接到「社會化網路」的時候,他比那些在餐桌上玩手機的貨還要沒治。如果這是一個好的時代,就感謝互聯網吧,順便感謝一下手機。
最後,還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那些認為互聯網只是改變了我們的聊天方式、購物方式的人,微信不僅是勾搭附近妹子的神器、用兩個小時在淘寶上為了一件20多塊的寶貝兒比價真的不是互聯網的價值。
讀完文章會有很多人在罵我了。每天不知道幹了什麼,毫無目的的刷空間動態和朋友圈,「手機控」真的是病啊,可是這種「注水豬肉式的生活」怪罪一部和你朝夕相處的手機,真的合適嗎?
說的好像沒手機能幹點啥似的。
人家批評的挺對吧。凡是要有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