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全性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哪些方面的技術難題?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看車展 · 看未來,更多「車展」討論歡迎關注。
謝 @劉堯 邀。結論1.通常駕駛:沒有安全問題,沒有技術難題。2.小概率極端情況:存在工程師尚不能徹底解決的技術難題。
以下多圖。。
按個人的認知,大眾最擔心的是電池的安全性,因此以下主要探討「從安全性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可能會有哪些方面的技術難題?」——————————————1.通常駕駛
電池過充會爆炸、高溫電池會爆炸之類的問題,工程師也考慮到了,並且做出了對策保證通常駕駛時的安全。工程師會測量安全邊際,然後做出妥協犧牲性能以保證安全。
因此通常駕駛不存在安全方面的技術難題。舉個例子,有人知道電池過充之後會引發火災。
其實工程師知道的更多,
下圖是他們給一塊電池從電量0%開始連續充電(第0分),直到電池過度充電,最終起火(第76分鐘)的試驗數據。
第76分鐘,電池被充爆時電池電量到了多少?134%。
而在車上,我們允許充到多少?65%啊!(好吧,純電動續航里程瞬間減少134%-65%=69%)
超過65%系統就開始控制電池放電了啊!
再舉個例子,高溫、高寒時電池性能會下降,高溫電池可能爆炸,
這個也不是技術難題,
別說高溫、高寒了,更刺激的冰火兩重天也不是問題。
下圖是將電池置於4h高溫(90℃)、4h高寒(-40℃)交替環境下的熱衝擊試驗。
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即使冰火兩重天,電池也不會爆炸」了。而且,上面的試驗溫度範圍是-40℃~90℃,而實際BMS會控制電池溫度在多少?
0~40℃啊!溫度不在這個範圍內就會限制充放電功率啊!不要怪低溫時電動車加速性能差,這是為了安全。類似於上面的例子,我想表達的是,很多大眾擔心的貌似很危險的事情其實解決起來並不難,只需要測量它的安全邊際,然後做出妥協,犧牲一些性能就可以了。
在通常駕駛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安全沒問題。
2.小概率極端情況
拿傳統車來說,即使知道「被後車以180km/h的速度撞擊極有可能會導致乘員死亡」,工程師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新能源車也存在一些這樣的情況,個人認為這些是「難題」。
2-1.電池被貫穿起火
如果因事故有根足夠長的鐵釘把電池的正負極連到一起了,會怎麼樣?
電池會因短路而大功率放電,大功率放電必然帶來溫度急劇上升,
而且,由於貫穿泄露出的電解液中會逸出可燃性氣體,因此存在起火、爆炸的風險。
這個事,工程師做把釘子敲進電池的試驗時就知道會有。
下圖是工程師分別以10mm/s、250mm/s的速度往電池裡敲釘子的試驗結果
我會告訴你做這個試驗真的會起火么!於是工程師給電池套上了厚重的金屬保護殼來防止此類事故發生。
但理論上類似於釘子的金屬尖銳物體貫穿電池是可能發生的。
目前尚無徹底解決的辦法。
雖然是小概率事件。
雖然同樣狀態下傳統車也不安全。。
2-2.高速碰撞電池起火
高速碰撞,有可能導致電解液泄漏,逸散出可燃性氣體,起火爆炸。
在高速撞擊下還有可能有部分電池單元受擠壓短路。
針對這個問題,工程師做的事情有:通過優化電池的機械機構、增加碰撞吸能結構等將碰撞對電池包的影響降到最低;在電池包上裝上碰撞檢測感測器,在檢測到碰撞時,斷開電池包的繼電器保證電池不充放電等等。
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達到比如說「被後車以120Km/h的車速碰撞不起火」的設計目標。
但是,如果後車以超過120km/h的車速撞你呢?
所以理論上風險還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尚無徹底解決的辦法。
雖然是小概率事件。
雖然同樣狀態下傳統車也不安全。。
2-3.電池長期浸水
自然界的水通常都有一定的導電能力,電池浸在水裡,是有可能導致電池短路的。
電池短路之後就有可能起火、爆炸。
雖然工程師們會做把電池泡在水裡的試驗,比如日產Leaf泡在水裡1個小時完全沒問題。
但風險依然是存在的,
泡在水裡一個小時沒事,泡兩個小時呢?兩個月呢?
泡在水裡沒事,泡在腐蝕性的海水裡呢?
不要忘了美國新澤西港口的那16台Fisker Karma。
雖然Fisker Karma聲明「由於遭受具有腐蝕性的海水侵蝕,控制單元受損,最終導致短路起火。」
2-4.工程師尚未考慮到的
工程師尚未考慮到的技術問題肯定是存在的。
就像尚未發現的軟體bug,雖然出問題之前誰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就在那裡。
這一點,目前也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
但個人仍然認為這是小概率事件,
畢竟高溫、高寒、高原試驗、以及耐久試驗不是白做的。
以上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大家一般都比較關注跟電池相關的,包括起火爆炸、漏電、涉水、輻射等~其實這些問題都在設計者考慮範圍之內,而且或者做出了解決或者做出了妥協。比如電池起火爆炸問題,大部分電動汽車不採用如特斯拉那種電池,原因就是安全考慮。而漏電、涉水都可以通過密封的方式解決,至於輻射我不清楚,但應該沒問題。
不過,新能源汽車有個重大的安全隱患——重量。電池的存在,讓新能源汽車普遍比傳統車重。而電池本身也是一個大塊的需要固定的重物,往往在碰撞等事故中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好在這是屬於汽車的難題~只要用心(設計、用料、結構),就能解決……不過在汽車領域,用心等於用錢,所以這也是很難解決的難題……樓上說的這些都是新能源車行駛過程存在的問題。正在寫基建方面的論文,針對的就是有人已經觀察到了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純電動車的充電過程對當地電網造成衝擊的問題。
除了tesla等少部分三相充電的電動車,絕大部分電動車都是單向充電的,相當於3.6-5KW的單向高功率因數的負載。因為充電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家用/公共的電動汽車充電時間是存在趨同的,所以一旦電動車數目增大,那麼對電網的輸電質量的影響就會增大(三相不對稱,諧波),這是現在電動車和電網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歪樓一下:為什麼傳統汽車每年自燃的那麼多就不怎麼上新聞,新能源車撞了燒起來就全球都炒?比亞迪燒過,特斯拉燒過,可也都是撞車了以後的啊。是對新技術的天然不信任?
新能源車中電動車只是一小部分,佔大多數的仍是使用內燃機的新燃料車,如CNG、LNG、乙醇等。乙醇燃料不太了解,天然氣車工作關係有所涉及,那麼就多說說天然氣車。安全性評估主要從兩個方面:燃料本身理化特性、容器安全性。天然氣從爆炸極限範圍較窄,v/v為5-15,因此天然氣泄漏燃燒的機會多於爆炸。另外天然氣密度小於空氣,泄漏後易於隨風飄散,而不是聚集,因此爆炸幾率較小。LNG就更不容易爆炸了,泄漏導致的凍傷要多於燒傷。關於容器,無論是CNG的鋼瓶或是纏繞瓶,都可以承受巨大衝擊(相對於油箱)槍擊也不會有問題(不抬杠哈,鋼芯穿甲彈除外哈)。我在4s店見過燒毀的北奔重卡車頭,都燒成渣了,LNG不鏽鋼瓶還是完好的。說道燒成渣的北奔車頭,不得不說天然氣汽車的一個問題:發動機高溫自燃。。。如圖:我見過多部LNG重卡自燃後的殘骸,具體原因不了解。相對於保有量來說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除此之外沒什麼了。綜上,天然氣汽車安全性還是不錯的。另:不要一說新燃料就往電動、油電混合上想,咱們天然氣車才是真正的主力好吧。
主要差異在於引入了高壓系統,主要風險有3個:1.高壓泄露2.電池的過衝過放,物理防護3.由於更多電子部件引入導致的功能安全問題
電動汽車自燃世界關注是件好事,只有這樣才能更加促使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提高。從設計角度解決好安全問題是個不小的挑戰。就算特斯拉做的再好,用戶在駕駛的時候不去按照交通規則來,那才是最危險的事情所以提高電動汽車的智能化、由被動安全向主動安全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家電網公司計划到2020年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2萬個?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怎麼樣?會不會和前幾年的太陽能一樣,由於一窩蜂的上馬項目最終從朝陽產業變成夕陽產業?
※當主動懸掛遇見新能源,48Ⅴ的
※為你解決搖號煩惱 滿電續航320km自主純電動SUV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