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會不會騎著自行車去打仗?
如果自行車早發明幾百年,人類會不會騎著自行車打仗?至少步兵行軍時不會太累,想想那場面,很有意思!
首先表明,基本不會。
LS的答案確是對,我只是針對題主給出的設定表明,自行車打仗是非常作死的。
我們先看它的實際戰略意義...說大了,戰術意義...也大了,戰鬥意義。如果父輩曾經在六七十年代當過【小將】的話,可以去問問看自行車戰的情景。當時有自行車騎的孩子普遍是出身比較好的,基本上最早的第一批紅衛兵,也就是武鬥中最早被打成狗的一批......
相關的記述見北島的回憶錄《城門開》
有一天在教室,同學的裝束讓我大吃一驚。他們搖身一變,穿上嶄新的綠軍裝,甚至將校呢制服,腳蹬大皮靴,腰系寬皮帶,戴紅衛兵袖箍,騎高檔自行車,呼嘯成群。讓我想起剛進校時那莫名的壓抑,原來這就是優越感,這經過潛伏期的傳染病終於爆發了。
自行車襲擊戰(準確來說應該叫襲擊自行車戰)是當年北京街頭常見的一種非正規戰鬥模式,正規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犯他媽什麼照?你丫誰啊?」
「照你丫怎麼著?你他媽管我誰啊?」「我X!牛逼什麼呀,騎你媽逼一破自行車兒是不是跑的快啊?」「孫子(zei)你丫才他媽跑呢!」「你說誰呢!再說一遍試試!!」......最後大概會落到這麼一句。「禮拜天十二點,永定門,cei了你丫信么。」
其中永定門可以用前門、盧溝橋、衚衕口公共廁所前等地點代替。
然後一群人騎著自行車蜂擁而至,另一群人也騎著自行車下來,兩方開始衝鋒,有三棱、軍刺、板兒磚等等武器。
假如這時候使用自行車衝鋒是很不明智的,因為一方面會損壞很貴的自行車,另一方面即使自己撞倒兩三個敵人,只要自行車被人踹一腳落馬的話立刻就是魚肉了。
圖片出自A計劃而非正規的戰鬥模式往往就是指伏擊,一個孩子竄出來抓住自行車的后座往旁邊一用力,那輛車和人登時就會倒地,然後淪為活沙包。
儘管我想有人會支持《喪屍生存手冊》中,作者極力推薦的自行車,但戰鬥的情況是不同的,地方是擁有高智能高求生欲的狡猾人類,自行車唯一的敏捷優勢只能相對喪屍而言。
當然單兵作戰的時候也有可能因為自行車而很牛逼,但前提是你本人很牛逼...仍然見成龍A計劃= =A計劃自行車視頻這裡除了顯示出成龍高玩的身份之外,洪金寶的一招也顯示出自行車在作戰中最大的問題——騰不出手。
要知道一個騰不出手又撞不死人的坐騎,在戰場上那就是條廢渣,科多獸比它好用多了。
自行車至少需要一隻手來扶把,而且速度並不會太快,基本上殺敵意義並不存在。解決方案倒是也有,就是加長,然後兩三個人來駕駛,其他人解放雙手來戰鬥...見下圖。
你們是不是感受到這種不靠譜了。另外它雖然很好騎,但不像戰馬一樣擁有自主意識和智能,始終需要人蹬著才能前進,這在戰爭中對體力和精神的負擔實在是太重了。
這裡仍然引用北島在《城門開》里的描述——
雖說與高幹子弟的「永久13型錳鋼車」不可同日而語,但自我感覺良好,這畢竟是我擁有的頭一個交通工具。由速度所產生的快感,是靠步行的芸芸眾生無法體會的。我騎車出入革命洪流,不再把自己當外人,甚至產生幻覺,自認為是革命的中堅力量。後讀堂吉訶德才恍然大悟,準是他的坐騎把他弄瘋的。
接著說自行車的戰爭角色,假如是行軍的話,自行車倒是可以一用,但行軍時的問題和作戰時一樣,除非是全體衝鋒或超急行軍這兩種情況外,軍隊必須保持陣型這是作戰的常識。但你若是想要幾千輛自行車在各自負重不同的情況下保持陣型...那簡直可以參加環法了。
自行車比汽車的一大優勢在於對地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考慮到古代行軍即使是平原那也是土路的情況,我認為十男九痔、十女十痣這個問題讓自行車會成為非戰鬥減員的兇器。綜上,古代自行車確實不是很適合作戰。
--------------------------------------------------------------------------------------------------
2014.4.1為了滿足題(yu)主(ren)的(jie)好(xu)奇(yao),我剛才短短的幾分鐘里自己設計了一款自行車動力戰車,這個在古代應該可以所向披靡了。
冬季戰爭和繼續戰爭中,芬蘭軍隊大量使用自行車為機動工具。有專門的自行車步槍手,也有專門的自行車連(譬如 Separate Bicycle Company 3、Separate Bicycle Company 4)。
關於自行車步兵,可以參見 wiki 的 Bicycle infantry。首先題主給出的假設是"自行車早發明幾百年"
建議問題改為"自行車能否成為古代戰爭中的戰略載具"如果說騎自行車打仗是作死,說明你並不了解現代戰爭.
如果自行車出現在古代戰場,那麼,摩托化步兵這個兵種會早出現幾百年
有朋友指出騎自行車打仗完全是在作死.
實際上,現代戰爭中,開坦克打仗不也是作死嗎(參考海灣戰爭)(圖片注釋,海灣戰爭中被美軍轟掉的坦克,以及撲街的坦克兵)在古代,自行車顯然只有被弓弩兵,騎兵虐的份,這點我承認.
但我更關注的是自行車,作為運兵載具,在戰場上說體現的戰略作用現代站長中的運兵車,有卡車,裝甲車,實際上這些車輛並不會參加到實際戰鬥.車輛存在的意義是,如何讓步兵快速進入戰鬥位置這是和田忌賽馬一樣的道理在戰略層面,只要你比敵軍部隊更快,就足夠了會啊,參加日軍進攻馬來半島之戰馬來半島之戰_百度百科(自行車閃電戰)
不會,首先自行車不能比擬騎兵,無衝擊力,無裝甲,地形適應性也不明顯比馬好, 然後自行車給步兵代步用 成本又太大,重步兵穿甲拿盾都覺得要減負呢,誰會多帶一個累贅,再者 維修後勤問題也是頭疼不已,義務兵 和農民役兵之類的雜兵,給他發桿槍都想鐵用少點呢,誰給他發這種貴重東西。 倒是近代 小規模作戰可以用一下下,無甲 輕負,拿把20響德國造毛瑟手槍 也就跟敵後武工隊差不多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人可以發明木牛流馬但為什麼發明不了自行車?
※不成熟的小建議
※作為一個自行車愛好者,動手能力好,有什麼修車工具值得購買?
※尷尬!把摩拜單車騎了40+公里到崑山的不文明少年,竟然就是他……
※摺疊車 橫向和縱向摺疊差異是什麼?